四种生物群类型比较
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_概述及解释说明
![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1930c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9.png)
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动物组织是构成动物身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动物组织进行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并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应用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概述、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解释说明以及结论共计四个部分。
首先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然后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和主要功能。
随后详细解释各类动物组织,并探讨它们在机体中所起到的作用。
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观点与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并深入剖析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每种组织类型进行详尽解释说明,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各类组织在动物身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将提供个人观点与思考,以促进读者对动物组织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2. 动物组织的四种类型概述:动物组织是由一群相似的细胞按照特定方式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根据它们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动物组织分为四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1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一种覆盖整个动物表面或其器官内外表面的薄层组织。
它由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彼此间紧密衔接,形成连续的屏障来保护身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和病原体侵入。
上皮组织还能吸收和分泌物质以及感受环境变化。
2.2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存在于全身各处,包裹和连接着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它由纤维蛋白、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等构成。
结缔组织具有支撑、填充、保护以及提供身体形态稳定性的功能。
在结缔组织中还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重要结构,这些结构为身体提供了营养和氧气,并传递信息。
2.3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分布在全身各处。
它具有能够收缩或拉伸的特性,从而使得身体能够运动。
肌肉组织根据其结构和控制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脏肌。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种群及其演替》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种群及其演替》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f36f5e856a561253d36f89.png)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种群及其演替》第二章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第2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问题探讨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扇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稲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
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 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2. 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本题有一定开放性。
河蟹的种群密度增大,会使很多生物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
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有研究表明,养蟹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常规稻田,且放蟹密度越大,降低得越明显。
为保护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以在稻田中增加河蟹饵料的投喂量。
旁栏思考题你能举例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常见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吗?【提示】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附近的森林、草地、池塘等生物群落展开调查,举例说出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
思考•讨论1讨论1. 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答案】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2. 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提示】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一一海星之后,藤壶、始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
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周德庆-期末总结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周德庆-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dd74b8336c1eb91b375dad.png)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 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 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8c78cea8956bec0875e307.png)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 单细胞,能摄食,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 能,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
放射虫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你能将下列藻类分类吗?
衣藻
石莼
水绵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海带
马尾藻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 单细胞或多细胞 • 结构简单 • 有细胞核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思考
比较草履虫与衣藻的结构图,它们 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它们所需要的 有机物怎样获得?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观察各种原生动物,思考它们的共同特征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 马尾藻:是浅海礁 石上常见的海藻之 一。有气囊帮助漂 浮。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3)红藻
紫菜
石花菜鹧鸪菜Biblioteka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藻类的组要特征
• 单细胞或多细胞,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生活在 水中。有些藻类还含有藻黄素、藻红素或 藻蓝素等。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2节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_PPT
如果将这四种生物根据结构分成两类怎么分?
草履虫
蓝藻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161张PPT)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1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642a1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3.png)
1、玉兰:木兰属、木兰科、木兰目 2、楠木:楠属、樟科、樟目 3、桑:桑属、桑科、、香瓜:黄瓜属、葫芦科、堇菜科
6、小白菜:芸苔属、十字花科、白花菜目
7、玫瑰:蔷薇属、蔷薇亚科、蔷薇科、蔷薇目 8、苹果:苹果属、苹果亚科、蔷薇科、蔷薇目
脊椎动物
鱼 类:鱼
两栖类: 雨蛙 爬行类: 岩蜥 鸟 类: 白尾海雕 哺乳类:虎
3.把这10种动物列入表中相应位置,你行
吗?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扁 环 软 节 鱼 两爬鸟哺
形 节体肢
动 动动动
栖行 乳
物 物 物 物 类 类类类类
涡 虫
蚯 蚓
蜗 牛
螳螂 蝴蝶
鱼
雨 岩白尾 蛙 蜥海雕 虎
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玉米
-向日葵
-油松
-肾蕨 -葫芦藓 -水绵
【探究思考】
2. A、B、C、D、E、F各类植物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 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按照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4.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类群从化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怎样的?
3、根据你的估计,你认为地球上有没有 没被发现的生物品种。
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在生 物学和生态学中普遍认为是200万种左右。现 在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 的总数从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最近联合国环
境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共有870万种 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 生物。
2、在上述表中,中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 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试计算中国 上述资料中的8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 百分比。
生物地理学部分相关资料
![生物地理学部分相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b43a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6.png)
生物地理学部分相关资料生物地理学部分名词解释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P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者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与,包含空间及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者生物群体的各类因素。
P5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之生态因子。
P6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类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P54优势种: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通常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同时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
P60建群种:建群种是指群落要紧层中的优势种类,它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最多,但有最大的盖度与最大的生物量。
P60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者称成层现象。
P64原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者者原先生长过植物,但被完全地消灭了,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与原有植物被影响下的土壤。
P76次生裸地:次生裸地是指原先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后来原有的植物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存在,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
P76演替:演替是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它是生物动态中最重要的特征。
P80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生物群的分布,称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P142 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生物群的因水分差异而大体上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的现象称生物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P142种的分布区: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P199间断分布区:分布区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障碍隔开成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者更多部分,各部分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间断的分布区。
P20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与它们构成的系统总体的多样性与变异性。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1]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680d118df242336c1fb95e26.png)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1]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四种形态分类及具体表现
![四种形态分类及具体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bfe023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6.png)
四种形态分类及具体表现形态分类是对于生物种类的一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
在植物和动物生物中,形态分类是十分普遍和广泛的一种分类方式。
按照形态分类的方式划分,生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植物性、动物性、真菌性和细菌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类型的分类及其具体表现1.植物性生物植物性生物是指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养分的生物。
植物性生物主要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
植物性生物可以分为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两种形态,通常以尸毒藻和浮游植物为单细胞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为典型的多细胞植物。
植物性生物的特点是整个生命过程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需要大量的光照和气体来支持其生命活动。
2.动物性生物动物性生物是指通过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
相比于植物性生物,动物性生物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完成生命活动,包括移动、呼吸、消化等。
动物性生物按照体内器官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种类型。
无脊椎动物包括蚯蚓、海星和海葵等;脊椎动物主要是以鱼类、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代表的高级动物。
动物性生物是生物界中最为活跃和丰富多彩的一类。
3.真菌性生物真菌性生物是指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生物。
真菌性生物通常包括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种类型。
单细胞真菌以酿酒酵母为代表,多细胞真菌以真菌菌丝体和子囊菌为代表。
真菌性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持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细菌类生物细菌类生物是指造成人类和动植物疾病(病原体)、或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成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元素和各种细菌群体等很宽泛的类型,也是生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
根据形态特征分类,细菌可分为两种形态:球状菌和棒状菌。
细菌性生物对于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程度,既有益有害。
总结来看,植物性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物质,动物性生物通过吞噬食物摄取营养物质,真菌性生物通过分解贮藏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物质,而细菌类生物则是非常广泛的一类,既有益也有害。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苏教版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34c8a7e45c3b3566ec8b4d.png)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高考复习目标]1.生命观念:能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理解群落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科学思维:分析种间关系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制订并实施方案的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1页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群落的空间结构1.教材必修3 P72~73“资料分析”: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提示: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
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
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2.教材必修3 P77“拓展题2”:《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
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提示:蜾蠃捕食螟蛉幼虫,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1.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2.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七年级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
![七年级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29fda1d26294dd88d0d26b62.png)
如:
水蛭(又叫蚂蟥)
P48 1、4、21
沙蚕
二、节肢动物
种类
数量
分布
观 察 蝗 虫
(雌)产卵器
单眼 复眼
P49 17、P50 25 P51 29题
1、 体表有较硬的外骨骼,即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 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 2、蝗虫的躯体分为头、胸(3节)、腹(11节)三部分。
5、保护益鸟和鸟类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设立鸟类_____区。 我国从1989年3月l日起开始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
哺乳动物
一、哺乳动物的特点
体表被毛:具有保温的 作用。利于维持恒定的 体温。
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 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 的成活率。
体内有膈——哺乳动物 特有的结构
用肺呼吸 体温恒定
有10对气门(气体进出的门户)气管是呼吸的器官
2、蝗虫的足分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前两对足细 小,只能爬行,后足长大,适于跳跃。运动加强。 3、有两对翅,前翅革制、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 后翅膜质、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4触角是感觉器官分节具 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作用
足、翅、触角的特点, 有利于觅食、避敌、觅偶、 寻找栖息地等,可以扩大 分布和生活的空间,对其 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探究鲫鱼“侧线的作用”。 材料用具:大鱼缸、两条鲫鱼、凡士林、河水、木棒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和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群落演替的四种类型
![生物群落演替的四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d2f8ca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4.png)
生物群落演替的四种类型生物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生物群落演替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原生演替原生演替也叫初生演替,是指在不被干扰的自然条件下,从无生物群落的状态开始,逐渐形成完整的生物群落的过程。
这个过程由原生群落向高级群落演变,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比如,裸岩地逐渐被覆盖植被,逐渐形成完整的植被群落。
第二种类型:次生演替次生演替也叫再生演替,它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受到各种干扰或改变后,原来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以后,新的生态系统在原来的生态系统上发育成熟。
这个过程是一个逆生长的过程,逐渐完善,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
比如,森林火灾以后,重新建立森林生态系统。
第三种类型:部分演替部分演替是指生态系统内的某一种生物因为被某种外部因素干扰,而逐渐发展演替的过程。
但是其他生物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是由一部分生物向另一部分生物转换的过程。
比如,草原被驯鹿大规模放牧以后,则优势种植物逐渐发生变化。
第四种类型:连续演替连续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演替不间断地进行,并且不被外部因素所干扰的连续演替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种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是生物群落朝着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发展。
比如,海洋中生物群落演替。
总之,生物群落演替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生态系统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等过程,向着生态系统趋向完整和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不管哪一种演替,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是先由低级群落向高级群落演变的过程。
初三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d26ac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1.png)
初三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是根据各类植物的特征,对大豆、玉米、银杏、蕨菜、葫芦藓、水绵六种植物进行的分类,其中⑥和①分别表示的是()A.玉米和蕨菜B.大豆和水绵C.银杏和玉米D.水绵和玉米【答案】D【解析】据分类索引结合题意可知,①属于被子植物,叶脉是平行脉,是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玉米.②是也是被子植物,但叶脉是网状脉,如大豆.③是裸子植物,有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着,如银杏.④是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如蕨菜.⑤是苔藓植物,也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无根,但有茎、叶的分化,如葫芦藓.⑥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如水绵.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植物的分类.2.下列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可用来制糕点和酒B.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C.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②③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分解者【答案】C【解析】A、利用③酵母菌发酵可制糕点和酒;B、①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C、②是细菌,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3.小芳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将6种动物进行如下表的简单分类,她的分类依据是A.水生还是陆生B.是否能飞行C.体内有无脊椎骨D.体温是否恒定【答案】C【解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如蟾蜍、壁虎、麻雀的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鼠妇、蚯蚓、蜘蛛的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考点】动物的分类4.下列连线能正确表达生物与其气体交换的结构或器官的是①蚯蚓—体壁②蛇—肺③鲫鱼—鳃④家鸽—肺和气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蛇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鲫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差异描述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差异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6a760511f78a6529647d53a2.png)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差异原核生物指的是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而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并且真核生物种类特别多,小到微生物,大到动植物,都是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此处仅指微生物)的差异可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细胞结构方面: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而真核生物有细胞骨架。
原核生物的鞭毛属于亚显微结构,细而简单;而真核生物的鞭毛属于显微结构,有微管组成,并且粗而复杂。
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中多糖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生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几丁质。
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也不含甾醇和胆固醇,但有呼吸或光合的组分,真核生物与之相反。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也常缺少固醇,细胞质结构也简单,没有微管结构,没有流动性,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呼吸系统位于质膜或中体。
相比之下真核生物的细胞质结构就复杂得多。
另外,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70S的,而真核生物是80S的。
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无核膜包裹的拟核。
原核生物的拟核中没有核仁,没有组蛋白,仅有由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但其DNA含量高。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由线状DNA和组蛋白组成的。
原核生物基因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极少,所占基因组的比率很低,同时重复片段小,没有高、中重复顺序之分。
而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重复顺序DNA 普遍存在,不仅重复次数多,而且所占基因组比率高,并具多样性。
不仅如此,基因组内基因的排列在原核生物中功能相关的基因有高度集中的表现, 且愈是简单的生物愈是集中,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功能相关基因的排列更多的是处于分散状态,在一条染色体上常被一些不编码的顺序所隔开。
二、个体形态学方面原核生物的细胞体积一般较小,只有1~10微米,而真核生物体积较大,一般是10~100微米。
原核生物的个体形态也简单,且形状较少,。
中考生物复习课件:植物的主要类群
![中考生物复习课件:植物的主要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c17d2bd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3.png)
海带 水绵
氧气 氧气
空气污染
考点梳理
考点二 种子植物 3.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 裸子 4.特征
植物和 被子
植物。
(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2)能产生 种子 并用 种子 繁殖。 5.代表植物
(1)裸子植物: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松、柏。
(2)被子植物:椰子、毛白杨、桃、水稻、葡萄、菊。
备考训练
4.(2020·潍坊) 紫菜、葫芦藓、银杏、西瓜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紫菜中不含叶绿素,靠异养生活B.葫芦藓依靠根从周围吸收水分 C.银杏树上的白果由子房发育而来D.西瓜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 5.(2022·邵阳) 如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结构特征,重合部分M表 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M可以表示根 B.M可以表示孢子 C.M可以表示叶 D.M可以表示输导组织
备考训练
3.(2021·潍坊)海带、葫芦藓和肾蕨是三种常见的绿色植物,下列对 它们特征和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海带为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葫芦藓有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肾蕨有真正的根、茎、叶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海带、葫芦藓和肾蕨都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A.马尾松 B.水稻
C.辣椒
D.牡丹
备考训练
4.(2021·临沂)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 的主要原因是( D ) A.比苔藓植物高大 B.能够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C.用孢子繁殖后代 D.根、茎、叶中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备考训练
5.下列关于下图四种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考点梳理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裸子植物的 种子 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 果皮 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果皮 包被。
群落的结构和类型
![群落的结构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126c3a4d4d8d15abe234e4d.png)
以森林 为例
植物 的垂 直结 构
下木层(矮树) 灌木层(灌木) 草本层(草本植物) 地表层(苔藓、地衣)
以森林 为例
树冠层:杜鹃等
动物 的垂 直结 构
中层:啄木鸟等
下层:画眉等
植物垂直分层原因:
乔木层
光照
决 定
动物垂直分层原因:
灌木层
食物和栖息 空间
草本植物层
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 垂直分布决定
旅鼠
雪兔
驯鹿
北极狐
贼鸥
雪鹀
池塘的生物群落
群落的概念
1.含义: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3.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 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互利 共生 寄生
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垂直、水平、时间
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 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或层次性。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 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
2.水平结构
群落中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 均匀的,一般在营养、水分、风和火、土壤、地形、鸟兽等的影响 下,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
3.时间结构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昼夜变化 白天:蝶类、蜂类 晚上:蛾类
类型
季节变化 候鸟迁徙、 动物冬眠
意义:显著降低生存压力
群落的类型
形成原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
陆地主要的四种生物群落:森林、草原、荒漠、苔原
1.森林群落
特点:湿度大、物种复杂、分层现象明显 常见类型:随纬度增加,依次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洲广泛分布的是沙漠和盐生荒漠。植物中占优势的是具旱生结构的多刺灌木,以及发育在盐土上的灌丛和草丛。在阿根廷也有相当面积的荒漠分布,即所谓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澳大利亚:荒漠在大陆中央部分占据着很大的面积,从北到南分布着大沙沙漠、中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沙漠。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盐土荒漠。沙地以禾本科三齿桴草占优势,乔木有木麻黄、桉树等。
植物:
1植物相当丰富,乔木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的一些种类组成。
2有蜡膜的革质小型叶片,且常与光照方向垂直,能反射阳光,故称照叶林。
3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4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
5植物的垂直层次丰富。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层。
6无板根,茎花及叶附生等雨林的典型现象。
动物:
1温带与热带群落的过渡特征。
寒带苔原生物群
苔原生物群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它的分布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一年中日均温大于0℃的天数最多只有188天,有时少于55天,年平均温度在-1.0~-16.1℃,最暖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最冷月平均气温,海洋气候区为-23.0℃,而大陆性气候区为-33.0℃,极端低温达-57.2℃。年降水量在200~300㎜,主要集中在夏半年。由于可能蒸发量小,气候湿润,永久冻土使过多水分无法渗入地下,形成了广阔的沼泽。典型土壤为冰沼土。该地区白昼长,黑夜短。
植物:
1苔原植物种类贫乏
2苔原植物没有特殊的科,最典型的科是杜鹃花科(如越橘、乌饭树)、杨柳科(极柳)、莎草科、禾本科、毛茛科、十字花科和菊科。
3通常为多年生植物,极少数是一年生的。
4由于营养期短促,通常生长缓慢。
5苔原植物常具有大型的花和花序。
6许多植物抗寒性很强,能在开花期忍受冰冻。
动物:
1种类较贫乏
2群落的特有种很少。
3爬行类,两栖类及翼手类动物,在本带出现冬眠现象。
4种的优势现象较热带雨林突出。
5动物的数量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动。
亚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我国有着最广泛的分布,这些地区由于跨度大,气候条件南北差异明显,故在整个常绿阔叶林的范围里又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类型。大体上包括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北部之间的广阔山地丘陵及西藏南部的山地。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四种生物群类型比较
生物群类型
生境特点
生物群特征
地理分布概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群
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植被,它的分布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其特征是年平均温度在16~18℃,一般不超过22℃。夏季炎热而潮湿,最热月平均温度24~27℃,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有的地区可达1500mm,最大降水量多在夏季,冬季降水量虽然较少,但无明显干季。
荒漠生物群分布的地区,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少于250mm,甚至只有数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空气湿度很小;夏季炎热,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可达40℃;日温差大,最大可达80℃,干旱往往伴随着白天的高温,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远远小于蒸发量。
由于植被稀少,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气候的状况和母质的影响。所以,这里的土壤是由岩石1荒漠中植物生长十分稀疏,主要由半灌木和乔木科植物组成,种类非常贫乏。
2荒漠植物对于干旱的环境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些植物,在干旱时保持其营养器官干枯状态而不受损。有些植物的根系发达,从深而广的土层中吸收水分。
3为防治由于蒸发而引起水分丧失,植物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适应。具有厚腊膜、覆盖在叶面上的绒毛、小型的肉质叶或卷叶、深陷的气孔等。
4荒漠植物有短命速生的习性。一些植物在降雨期间迅速生长,在旱季或冬季到来之前,即完成其生活周期,以种子或根茎、块茎、鳞茎等方式度过不利时期。
5大多数灌木具有保护性适应的特征,以防治动物的啃食。
6在年降雨量不足100mm的极端干旱区,植物分布现象表现为紧缩型植被。
动物:
1荒漠动物群以小型啮齿类和爬行类占优势。
2以不同的方式适应苔原苔原气候
3一般都有较高的繁殖力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在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之间,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过渡带――森林苔原带。苔原生物群具体地理分布状况如下:
欧亚大陆的苔原:
俄罗斯境内面积最大分为三个类型:灌木苔原、藓类—地衣苔原、北极苔原。
2荒漠动物群对不利环境因素有各种各样的适应能力。在普遍干热的环境中容易生存下来,荒漠动物在行为生态方面适应是普遍的。大多数荒漠动物都是夜行性的,主要是为了逃避烈日下的酷热以及防止天敌的捕食。
3夏眠是荒漠动物对干旱的一种适应。
4荒漠动物具穴居、善跑的习性。
5荒漠动物具有与周围环境极为一致的砂土色。
6长期生活在松散沙土上的动物,脚和趾都形成一些适应构造。
我国无平地苔原。在长白山分布着小灌木、藓类高山苔原。植被组成以仙女木最占优势,其次为越橘、牛皮杜鹃等。此外,在阿尔泰山西北部高山带的低湿地段,分布着藓类地衣高山苔原。
北美苔原:在大陆的北部及其邻近的岛屿上占据着巨大面积。
北美苔原与亚欧大陆苔原在群落结构、生活型和类型方面都很相似,在种类成分上也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种。
美洲:在北美,常绿阔叶林不能明显地成带分布。
非洲:在南非的德拉肯斯堡山脉前沿地及其北部高地的陡坡,特别是在大陆的最南端,气候较为湿润,发育着典型的亚热带森林。
大洋洲:在澳大利亚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森林。
荒漠生物群
荒漠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在地球上分布的面积相当广,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2.78%。
7荒漠动物大多数可从猎物中获得水分。
荒漠遍布各大陆,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不一致,加上区系成分差异,类型甚为多样。因受局部环境变化迅速的影响,各类群落常成复合体状分布。
撒哈拉—阿拉伯区热带亚热带荒漠:
南北明显地分为三大类型。
1北部撒哈拉荒漠为冬雨区,年降水量不到150mm,以藜科、蒺藜科等为主。
2撒哈拉和阿拉伯半岛中部为极端干旱区,浩瀚的沙漠和石漠中几乎没有任何植物,个别石漠生有地衣和零星分布的藜科垫状植物。
3撒哈拉南部为夏雨型气候,没有低温出现,植被紧缩在干涸的河床,其他土地裸露。
亚洲温带荒漠:地处亚洲内陆,包括中亚(土兰低地)荒漠;藏北高寒荒漠;新疆、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荒漠;以及蒙古境内荒漠,其中以塔里木盆地为干旱核心。它的东半部属于极端干旱类型,向外围雨量逐渐增加最后向草原带过渡。
南非荒漠:滨海的纳米布荒漠为极端干旱区,在地下水位较高处常生有一种孑遗的裸子植物百岁兰,这种植物的树干径直可达4m,但露出地表仅20cm,树干上部分裂成两唇片,唇片外缘长出两片4m长的革质叶,它的寿命可达100年。卡鲁荒漠有季节性降水,发育着肉质旱生植物构成的荒漠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