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红色字体为重点,里面内容需要重点记住】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1)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2)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下)。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 少年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青年初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的方面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
形式运算阶段。
⑴命题之间关系
⑵假设——演绎推理
⑶抽象逻辑思维
⑷可逆与补偿
⑸思维的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3 关于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
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 人格的发展阶段
⑴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⑵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⑶主动感对内疚感(4-5)
⑷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⑸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
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⑴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⑵学校教育
⑶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⑴生理自我
⑵社会自我
⑶心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