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非典型性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民族化特点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民族化特点

浅谈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民族化特点[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新时期的现代文学思潮向正统文学提出了挑战,开拓了题材,深化了主题,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有所进步,加快了文学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文学审美形式的变革,极大地扩展了文学思维。

西方的文学特点传入中国,任何一种外来的文学艺术要进入本民族的文学领域,都要经历民族化的过程,与本民族的文学艺术进行碰撞与融合,两种文学相互借鉴、吸收、转化和创造,最终成为了中国化文学。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按创作体裁大致分为诗歌思潮和小说思潮。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西方诗歌小说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264-01中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社会内部条件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被广泛接受的外国文学与新文学所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技术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创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作,具有现代化特征,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现代文学分为发展期、收获期和过渡期三个阶段,我们要将文学作为艺术进行研究,用美学的眼光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分析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过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是中国社会接受和使用现代文学的历史,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并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具有重要作用。

新时期的现代文学思潮向正统文学提出了挑战,开拓了题材,深化了主题,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有所进步,促进了文学观念的更新和文学审美形式的变革,极大地扩展了文学思维。

一、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内涵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基本的区别在于表现对象的转移,传统文学比较注重人物的形象、性格、环境之间的联系,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重视外部世界,强调理性精神,追求生动曲折的情节、准确生动的语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表现力。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完整版)中国当代文学简答题

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

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 (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

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 ,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

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

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

3. 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 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

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

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政治化文学思潮
在这次批判运动中,俞平伯的“红学”研究 被纳入“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系 统,俞平伯这一类知识分子被赋予“资产阶 级”政治身份,其学术研究成果是“毒害青 年的错误思想”。学术问题在 “敌我政治” 思维中变成了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与《武 训传》批判相比,这一次运动的规模和力度 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 思想清洗运动,也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 究领域进一步走向“一体化”的重定的地域空间和历史时段 内形成的,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精神现象相关 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潮流。 用“思潮”来描述一个时代的思想或精神状况, 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即将不可见的精神事件比 作潮水,其中有起伏、有主次,并体现出某种 运动的规律性,直到它被另一种思潮所取代。
政治化文学思潮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与左翼文学界内部的矛盾由来已久,比 如20世纪30年代末年对“民族形式”的不 同看法,40年代初对《讲话》精神的不同意 见,40年代末对现实主义的独特阐释、对 “主观战斗精神”的强调,都与革命文学思 想和《讲话》精神不甚吻合。到新中国成立 之后,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自 1952年底开始,胡风的文艺思想问题,已 经变成了“文艺小集团”和“反马克思主义 文艺观”的问题。
政治化文学思潮 2、创作主体的世界观 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强 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革命或阶级斗争世 界观的指导作用。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作 家世界观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体现,也是这 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作家必须深入生 活,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改造世界观, 特别是改变自己的情感方式,必须在感情上 跟工农兵打成一片。
政治化文学思潮
3、创作方法 就是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转 化为“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个人 创作上的“提高”,必须服从政治需要或 “工农兵”的需要,即“普及”,“向工农 兵普及”、“从工农兵提高”。于是,人民 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族形式问题就提到 了文学议事日程上来了。

[思潮,现代文学,中国]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思潮,现代文学,中国]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有历史现象,一般认为是从1917到1949年间,这段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其代表文学被称为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包含了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它产生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文化与政治的结合体,体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风貌。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原因分析(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影响历史文化对于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制度对于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

现代文学思潮的产生能够追溯到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时期,当时的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已经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进人了中华民国时期,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给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第二,较宽松的文化条件推进了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清政府于1906年开设学堂并将科举制度废除,使得为数众多的读书人免受腐朽思想的继续毒害。

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得传统封建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人人心;第三,维新时期的人文作品使现代文学思想萌芽有了生长的深厚土壤。

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的思想文化作品,为现代文学思潮所借鉴甚至直接引用。

(二)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作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外来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在中国近代社会处于万马齐暗的境况时,为了促使社会进步,改变现实,一些时代先驱者和有识之士将西方的社会、文艺思潮引人国内,被称为国外借来的火种。

有学者曾言:五四时期作为中国变革的重要关头,需要借助外国文学来挑战传统落后的封建文化。

这时期外国文学的引进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它除了在文学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艺术手法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使中国现代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西方文艺思潮的涌人和推广,使得国人的文学观念得以改变,小说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文学的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成为变革民众精神面貌的强有力武器。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一、描述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如果从形态上进行归纳,应当说,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出现了四种主要形态。

(这里我套用学术界对浪漫主义形态划分的理论。

)1 、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五四”浪漫主义为代表,还包括40 年代的徐訏和无名氏。

2 、“革命浪漫蒂克”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是一种特殊的、有明显缺憾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可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见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97 页。

)说它是“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因为它比“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更加不纯,尤其在艺术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方面,它显出了“无所适”的尴尬。

故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3 、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郭沫若的历史剧为代表。

除了上面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我们没有提到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就是第四种。

4 、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在属性上,它仍属于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在风格上,它与“五四”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有区别,属于温婉、韵雅、灵秀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丰子恺等作家。

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虽未能掀起大波,可却实实在在存在,且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

代表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没有去表现各个时期知识分子苦闷、躁动的心灵,也没有去描绘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大潮,而另辟蹊径,着意描写20 世纪中国的田园生活与田园风光,讴歌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在那个严峻的岁月吹奏出一支优美和谐而又略带忧愁的田园牧歌。

他们的作品十分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 )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主观抒情性。

沈从文在20 世纪20 年代末谈到废名的小说时曾经认为,废名是“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绪论)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绪论)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及研究对象1、时间所指。

从时间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现的“文学思潮”。

这里特别提到“时间”的所指,是因为,“现代”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特指,特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

2、内容所指。

从“内容”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指的是什么呢?这一点国内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现代中国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

但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内容的所指理解得很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以后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指理解得相对狭窄,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张。

由此也就形成了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不同的研究格局。

前者(即宽泛的理解),既从理论形态出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又注意结合一定时期有影响的、能体现某种文学主张的创作进行阐述,在两者的结合中揭示现代中国各种“文学思潮”的内涵、特点、规律。

后者(狭义的理解),则主要以各个时期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学主张为研究对象,着力从理论形态中剔析各种文学思潮的特点、规律。

体现这两种格局的代表性著作:1、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

(后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再版。

)这可以说是最早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专著,影响也很大。

本专著就认为“文学思潮”主要指文学主张。

本书的研究对象就主要是理论主张。

这部著作,保留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值得参考。

2、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

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对象。

观点则代表了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社会学与历史批评”的基本倾向。

3、许怀中《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也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的对象来阐述“文学思潮”的特点。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
潮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不同的文学潮流和思想趋势。

这些思潮的兴起与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鲁迅主义思潮:鲁迅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鲁迅主义强调文学要以现实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感性主义思潮:新感性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是对前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新感性主义强调个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追求对生活的直观感知和情感共鸣。

代表作家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感深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1990年代,强调对权威和传统的怀疑,对语言和叙事形式的颠覆,以及对现实和历史的多元解读。

代表作家如莫言的《檀香刑》、巴金的《家》等,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象,探索了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四、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和经验为创作出发点,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
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家如王安忆的《红高粱》、张弓的《干校兄弟》等,通过女性的生命历程展现了对性别歧视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及答案_[1]

中国现代文学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及答案_[1]

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1.1921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朱自青、冰心等。

3《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成;该社团进行演剧活动,改编演出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等进步戏剧,在留日年1月,吴宓主编的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光马肃等,称为学衡派。

学衡派属于复古主义思潮,但不同于封建遗老林琴南,他们都是欧美留学生,摆出一副学贯中西的架势,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标榜,受到鲁迅戴望舒早期诗歌"",受法国魏尔伦等象征诗派的影响。

注重音乐,是其代表作。

以传统诗词中的丁香为意象,表现一个现代青年的迷茫、烦愁。

诗中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是中心意象,她在期待的梦幻中出现、走近,旋又在"雨的衰曲"里消失。

诗中ɑng韵的词反复出现,织就了一张音韵的网。

诗人把那份忧郁浪漫化、诗化了,获得广泛好评(为新诗音节开了个"雨巷诗人"的美32"一二八"前后江南某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

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的婚姻纠葛为副线,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和穷苦贫民的罪行,挖掘了中下层人民悲惨命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情1949年7月2—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于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 第一节 批判的文学思潮 )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 第一节 批判的文学思潮 )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第一节批判的文学思潮)批判的文学思潮,首先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是理论上对旧文学及旧的文学观念的批判。

批判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建设新的文学和新的文学观。

也就是说,批判文学思潮的兴起,内在的动力和原因是出于建设新形态的文学与文学理论,两者的联系十分密切。

一、理论形态中的批判倾向1、批判倾向出现的必然性。

黑格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从物质到精神,都是通过否定的形式获得发展的。

这种“否定的形式”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就是批判。

康德在对洛克、休谟的批判中,确立了自己唯心主义哲学的方向;谢林又在对康德和费希特的批判中,完善了自己的“同一”理论;而黑格尔自己也正是在对前人的批判中垒起了自己的理论大厦。

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新文学先驱们,在建构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时,其理论的起点首先也是对传统的中国文学观念的批判。

这种批判意向的形成,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现实的必然要求,“光明之前有混沌,创造之前有破坏。

新的酒不能盛容与旧的革囊”,因此,“我们的事业,在目下的混沌之中,要先从破坏做起”。

从观念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新旧不能并存,这是新文学先驱们的共同信念,“要晓得旧思想不破坏,新事业断断不能发生的;两种相反对主义,一时断不能并行的。

”正是在时代的要求与理论发展的需要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新文学的先驱们将文学革命的第一步确定为“推倒旧文学”。

2、批判倾向的前提然而,任何理论批判的进行,都必须首先确定两个充分的前提:一个是批判展开的理想,即衡定批判对象是非的尺度;一个则是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

前者是批判展开的基础,后者则是牵引批判发展的导线。

新文学先驱们在“推倒旧文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不过,他们所确定的这两个前提,却有着重合的倾向。

从批判的尺度来看,这个尺度就是西方文学和文学观,“我们主张新文学,自然也得借鉴于西洋的新文学”。

而实际上,新文学运动批判的展开,本身就是西方文学及其观念与中国文学及其观念比照的结果。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文学思潮与作品特点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文学思潮与作品特点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文学思潮与作品特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独特的文学思潮和作品特点,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文学思潮与作品特点。

一、文学思潮1.1 现实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

作为对传统文学的反思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强调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其代表性作家有鲁迅、茅盾等。

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茅盾的《子夜》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挣扎。

1.2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重要流派。

浪漫主义作品强调个人情感、激情和想象力的表达,注重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究。

代表性作家有郭沫若、徐志摩等。

郭沫若的《七律·长征》以英雄主义的诗意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丽长征,展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美好过去的依恋。

1.3 现代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主义思潮兴起。

现代主义作品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类存在的独立见解。

代表性作家有贾平凹、余华等。

贾平凹的《带灯》以流畅深刻的叙述展现了现代人的疲惫和苦闷,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余华的《活着》以鲜活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沉浮,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二、作品特点2.1 现实题材与关注社会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常常以现实题材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反映时代风貌。

他们以真实的笔触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挣扎,呈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理想追求。

2.2 语言的创新与变革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在语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以更准确、生动、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初二语文现代文学思潮与作品欣赏总结

初二语文现代文学思潮与作品欣赏总结

初二语文现代文学思潮与作品欣赏总结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改革的创作风格,也是文学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初二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现代文学作品和思潮,下面将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一、现代文学思潮1. 心理主义思潮心理主义思潮是20世纪初至中期最重要的一种文学思潮之一。

它强调人物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心理变化。

代表性作家有鲁迅、朱自清等。

他们的作品如《狂人日记》、《草地》等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困境和矛盾。

2. 现实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是20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写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为特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通过作品揭露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面,如《阿Q正传》、《彷徨》等。

同时,茅盾、巴金等作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3.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是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作家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野草》等具有浪漫主义情调,表达了作家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二、现代文学作品欣赏1. 鲁迅的《阿Q正传》《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通过讽刺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 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象征意义的形象,他在面对社会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的自卑感和自我安慰的心态,展现出了中国农民阶级的生存状态。

2. 朱自清的《草地》《草地》是一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通过对草原自然景色和牧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作品中的描写细腻而真实,读者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感受到了草地的美和宁静。

3. 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浪漫主义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秋柳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和美的追求。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文学思潮简介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有研究来看,通常是将文学运动的兴起视为文学思潮的肇起,致使现代文学思潮的中国生成没有能够引起研究者的应有关注。

什么是文学思潮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文学思潮,欢迎阅读。

什么是文学思潮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思潮定义在社会上是否形成广泛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区别文学思潮和文学思想的重要标志。

文学思潮也不同于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著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所依据的总的原则﹐这种总的原则并不一定依附于某一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

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才发生重合﹐如欧洲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和同时稍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就既是大规模的文学思潮﹐又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学的创作方法。

文学思潮出现因素文学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思想要求﹐这两者是文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此外﹐历史文化的材料准备与文学思潮的形成也具有渊源关系。

文学思潮简介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也称文学主潮。

文学主潮与历史上进步阶级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情绪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著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

如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主潮是积极浪漫主义﹐但同时也伴随著消极浪漫主义。

而且德﹑英﹑法等国都是消极浪漫主义产生于前﹐积极浪漫主义形成于后。

不过消极浪漫主义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作为文学主潮的积极浪漫主义取代了。

中国的文学思潮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与西欧不尽相同。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

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种文学思潮。

其中,三大文学思潮分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后现代文学。

这三大文学思潮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追求文学的表现形式的革新和个性化,注重对文学语言的挑战和探索。

代表性作家如鲁迅、茅盾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中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

茅盾的小说《子夜》则呈现了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文学道路,为后来的文学思潮奠定了基础。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另一大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关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代表性作家如巴金、老舍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

巴金的《家》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等作品深刻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基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后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兴文学思潮。

后现代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摒弃了线性叙事的模式,注重文学的实验性和跨文化性。

代表性作家如莫言、王安忆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了后现代文学的特点。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作品探讨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现了后现代文学的文学实验精神。

后现代文学的出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文学边界,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文学思潮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实验精神、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现实关怀以及后现代文学的文学实验性为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了重要的文学资源。

三大文学思潮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展现了中国文学的文学魅力和文学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二章 第二节 白话文学思潮的否定性内容)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二章 第二节 白话文学思潮的否定性内容)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二章第二节白话文学思潮的否定性内容)读书笔记对文言的批判是全面进行的:从文字到词汇,从语法到实用功能,犹如剥笋似地一层层裸露出文言衰老、迂腐的面目。

对文言不合理性的揭示也是多方位展开的,既有从外向内的透视,也有又内向外的引申;既重视对它本身不合理性的批判,更将这种不合理性放在社会进化的背景下来审视。

同时,这种批判,还由纯粹的语言批判,上升到一种文化的批判。

这是对文言批判的最显著的特点。

先看对“文字”本身的批判。

文字,是语言的物化形态或物质外壳,它的难与易,不仅标志着一种语言发展的水准,而且在现实性上,它制约着一个民族智慧的发展。

作为表意系统的中国字(汉字),由于它的音、形、义三者是分离的,这就构成了它最大的弊端:难。

“中国字的难学,实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种“难”不在字的多少,而在它的性质,“字者既然离字形而独立,字形又弄得不成形”,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对它掌握的难上加难,“青年儿童必须一字一字牢记字音和字形,必须消耗十年功夫用在求得这器具上,等到这器具取得了,精力也消耗一大半了”。

所以付斯年认为,汉字,“不仅妨害大多数教育的普及,并且阻止少数人智慧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新文学同人虽然是在一般文字意义上阐述中国字的弊端的,但是,他们的意图却是明确的,从这里揭示文言是怎样使这种“难”变得更难的。

从词汇上看,文言的基本词汇与白话有着很大距离,加上大量古雅的典故和层层叠叠的藻饰,弄得晦涩难解。

而且,特别是当今天的人用文言词汇作文作诗时,往往不仅面目可憎,而且常常笑话百出。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举了胡先骕作的一首文言词:“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

翡翠衾寒,鸳鸯瓦泠,禁得秋宵几度?么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

缈缈余音,片时犹绕柱。

”并且分析说,“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

“丁字帘”,“么弦”,皆套语也。

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与转型,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个流派与思潮。

这些思潮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展示了作家们对于现实与艺术的独立思考与探索。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革命。

它起源于1915年,由一群具有激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发起。

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成为了思想的出口,不仅修正传统的文学思想观念,也直接关注社会现实与民族命运。

诗人郑振铎在《新诗右派论文集前言》中提出了“以新文化治道统之疾”的主张,开启了“革命与鲜明”的文学运动。

新文化运动产生了脱离传统文学的革命思潮,形成了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创作观念,并强调文学的现实性、新奇性与国际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鲁迅。

鲁迅的文学创作鼓励人们观照现实,呼唤民主和解放,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揭露。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烈的社会批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对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思想解放与文学形式创新方面。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制约,并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化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文体。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诗、小说、杂文等现代文学体裁的发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倾向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现代主义开始在中国文学中出现,并持续影响了整个20世纪。

现代主义不同于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批判导向,它追求个体的自由、自我表达和艺术的革新。

现代主义文学破除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方式与观念框架,以技巧性的手法表达对现实的困扰和不满。

在诗歌领域,北大诗派的诗人们提出了“没有中心、没有结尾”的口号,以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个体的自由为目标,他们推崇象征、多义和错综的意象。

而胡适则主张“白话文的文学革命”,他的白话文诗批评了传统文人崇尚骈文的陈旧观念。

现代性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特性

现代性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特性

现代性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特性杨春时内容提要 由于中国现代性的外发性和后发性,中国文学思潮从西方引进,二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中国文学受到多种世界文学思潮的影响,具有复合性。

在接受过程中,中国文学出现了对外来文学思潮的误读,主要是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读。

由于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导致文学思潮演变的倒序和反复,如 五四 启蒙主义被新古典主义取代以及新时期启蒙主义的复兴;也导致中国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薄弱、滞后,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主潮。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民族国家 20世纪文学思潮现代性造成了传统社会的剧烈变革,文学也必然回应这种变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思潮。

这就意味着每个民族的文学思潮的特性是由它的现代性特征决定的。

因此,考察中国文学思潮的特性,必须考察中国现代性的特征。

中国现代性的特征首先是它的外发性。

所谓外发性是指中国的现代性不是来自本土文化,而是来自西方。

现代性的核心是启蒙理性,包括工具理性(科学精神)和价值理性(人文精神)。

这种理性精神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渊源,而发生于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本土文化,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或者佛家(本土化了的禅宗),都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都没有成为现代性的土壤。

这就注定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变革必须从外部引进现代性。

鸦片战争之后,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 五四 运动,中国经历了从抵制和被迫地接受到自觉地接受、学习和引进现代性的运动。

这种现代性的外发性,必然与中国文化传统冲突,从而造成中国现代性的脆弱性和艰难性。

中国现代性的另一个特性是它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

欧洲的历史表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致的,现代性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动力,而现代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政治载体。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是受西方列强压迫的半殖民地社会,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这意味着批判西方现代文明;而现代性又必须从西方引进,这意味着以西方50文章编号:0257-5876(2005)12-0050-08现代文明为楷模、向西方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及特点)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及特点)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第一节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及特点)知识点一、背景这一思潮的兴起,从根本上说是五四人的发现与人的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

因此,它的背景也离不开五四人的发现这一辉煌的文化背景。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文化背景是这一思潮的大环境,没有这一环境也就形成不了这股文学思潮。

同时,这一思潮的兴起,还有具体的环境。

它包括:1 、对旧文学批判后,建设新文学的时代需要。

我们知道,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是猛烈反对旧文学的,到了20 世纪20 年代,对旧文学的批判已告一段落,而建设新的文学的任务则摆在了新文学先驱的面前,顺应这一潮流,五四先驱们开始自觉地以创造新文学为己任,于是,随着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品的问世,随着理论上自觉的提倡,这一思潮也就出现了。

2 、介绍外国文学的某种倾向,是形成这一股文学思潮的又一背景。

介绍外国文学包括思潮,是五四时期最红火的文学活动。

一些情趣相投的作家,通过介绍风格、倾向相近的文学作品、作家,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一起,而形成了这股文学思潮。

如,鲁迅、沈雁冰等对果戈里、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

3 、科学与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是这一思潮形成的又一背景。

科学思想主要是进化论(这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李何林先生提出的。

他在《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就曾指出,五四时期的科学意识,主要就是进化论。

)考察五四新文学、新文化先驱的主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知道,五四时期的科学,主要不是指科学知识,而是思想方法,即科学的思想方法,而进化论,则是先驱们在倡导新文学、批判旧文学时,使用最广泛的思想方法。

如胡适就是根据进化论而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的观点的;陈独秀、刘半农也是根据进化论来解剖旧文学与新时代的矛盾的。

民主思想则主要是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等。

这些思想深入人心,使作家们自觉地正视现实,反思历史,从中发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为新文学的长足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思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的后发现代性与继发型现代主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从西方引进,同时又有自己的社会文化土壤。

正是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不同于西方的特性。

而所谓社会文化土壤,其核心就是现代性的状况。

现代性是现代的本质,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力量。

文学思潮乃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现代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文学思潮的发展态势。

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彻底的反叛,而中国现代性的特性造成了中国现代主义的特殊的发展态势。

中国现代性的基本特性就是外发性和后发性,所谓外发性,是指中国现代性不是本土文化的产物,而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引发了持久的文化冲突。

所谓后发性,就是中国现代性滞后于西方的原发性的现代性,它从西方现代性中汲取思想资源,而且发展得并不充分。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反应,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根本性的否定性反应。

因此,外发性和后发性的现代性造成了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

所谓非典型性,就是相对于西方原发型的现代主义,中国现代主义是继发型的文学思潮,不具备典范性。

原发型的文学思潮由于具备了适合的社会文化土壤,往往发展的非常充分,具有典型性,成为其他国家效法的典范。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文学思潮向世界传播的结果,形成了其他国家的继发性的文学思潮,它往往发展得不充分,而且发生了变异,具有非典型性。

例如古典主义发生于法国,具备了典型性,而传播于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就发生了变异,具有了非典型性;浪漫主义发生于德国,具有了典型性,而传播于其他欧洲国家,则发生了变异,具有了非典型性。

其他文学思潮也是如此。

发源于欧洲的现代文学思潮,传播到东方,则具有了更显著的非典型性。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都是继发型的文学思潮,不同程度上都具有非典型性。

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具有更突出的非典型性,它表现为:第一,中国现代主义不是发达的现代主义形态,它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的特征并不充分;第二,中国现代主义受到了其他文学思潮的影响和渗透,具有了多元特色。

第三,中国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变异,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传统特色。

正是这三点,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

中国外发性和后发性的现代性产生了继发型现代主义。

中国的现代主义是在现代性引进并且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历史情境下发生的,具体说,就是在五四启蒙主义高潮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发生的。

而且,中国现代主义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从西方引进的,是西方现代主义传播的产物。

这样,中国继发型的现代主义就具有了自己的特殊的历史情境。

首先,是滞后性。

30年代,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且取代现实主义成为主流,而中国的现代主义才刚刚发生,才进入学习模仿的阶段,并且没有成为主流。

80年代后期,西方文学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而中国的现代主义刚刚萌发。

其次,是各种文学思潮的同时性存在。

与西方现代主义取代现实主义并且作为几乎唯一存在的文学思潮而一枝独秀不同,中国现代主义没有成为统治形态的文学思潮,它发生之时,有多种文学思潮并存:启蒙主义已经退潮,但余脉尚存;革命古典主义已经崛起,并且取代启蒙主义成为主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刚刚发生,但力量尚弱。

新时期后期,现代主义与启蒙主义、现实主义(新写实)、浪漫主义甚至革命古典主义的余脉等多种文学思潮并存。

现代主义与其他文学思潮杂处,这是中国现代主义的特殊历史情境。

第三,中国继发型的现代主义也表现为它的边缘化。

主要由于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压倒了争取现代性的任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现代主义受到抑制,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没有成为主流思潮。

30年代,它刚刚发生,还没有成熟。

抗战发生,现代主义消歇,与其他文学思潮一道,让位于革命古典主义;40年代,现代主义(如穆旦等)还没有充分发展,就在新的政治环境中消亡。

直到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现代主义再度复苏,产生了先锋文学,但它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处于暧昧不明的状态。

最后,中国继发型现代主义处于文化的失根状态,是无根的现代主义。

由于现代性的外源性,它只能从西方文化获得思想资源,而不能从中国本土文化获得思想资源,这就造成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无根性。

二、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之一:幼弱性
中国的继发型现代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原发型现代主义,它的特殊的历史情境造成了它的非典型性,首先是幼弱性。

所谓幼弱性,包括弱小的发展状况以及不成熟的品质。

西方的现代主义在20世纪形成了压倒性的主潮,而中国的继发性现代主义在20世纪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没有形成主流,而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思潮,它没有产生众多的作家,也没有产生众多的读者,而且时断时续,时起时伏。

它在五四落潮期至30年代前期形成,但被主流文学思潮革命古典主义所压制,势单力薄。

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复苏,但又被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限制,也没有成为主流,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

中国现代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是不成熟的,而这种不成熟性首先表现为模仿性。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处于滞后状态,因此中国的现代主义必须从模仿西方现代主义开始,这既是一个必要的阶段,也显示了中国现代主义的不成熟性。

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模仿,首先是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形式的模仿,也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风格的模仿。

早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模仿魏尔伦等法国象征派诗人,主要在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现代主义的实验。

30年代的意象派诗人卞之琳,自称要“欧化”(同时也“古化”),并在创作实践上效法西方的瓦雷里、魏尔伦等象征派。

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直接效法日本的“新感觉主义”。

因此,当年楼适夷批判说:“比较涉猎了些日本文学的我,在这儿很清晰地窥见了新感觉主义文学的面影。

”(1)刘呐鸥的小说表达了对现代都市的体验,但却缺少中国自己的体验,洋味太浓,因此杜衡批评说:“他的作品还有着‘非中国’即‘非现实’的缺点。

”(2)40年代现代主义的代表穆旦,就非常明显地模仿叶芝、肯明斯等国外诗人,甚至有的几乎就是外国诗歌的翻译和改作。

王佐良说过:“他的最好的品质全然是非中国的。

”这些问题都曾经被人指出过,并且有评论家认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高估了。

80年代初期,启蒙主义文学内部出现了模仿现代派技巧的动向,如王蒙、高行健、李陀等运用意识流手法、王蒙、邓刚、张承志等运用象征手法、马原对结构主义的探索。

它们对现代主义手法的借鉴,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性质迥然不同。

如王蒙等的意识流手法,虽然也造成了一种错乱感,但并非潜意识的自由流动,而是由理性剪切、拼贴而成的。

他也不是用意识流表达非理性的思想,而是表达启蒙理性。

他说:“不是一种叫人们逃避现实走向内心世界的意识流,而是一种叫人们既面向客观世界也面向主观世界,既爱生活也爱人的心灵的健康而又充实的自我感觉。

”(3)而在80年代后期产生了先锋文学,它们大都有意识地模仿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风格,如北村、格非、余华、苏童等在叙事结构上有意识地模仿博尔赫斯,营造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刘索拉、徐星、残雪、韩少功等作品取法荒诞派戏剧,表现荒诞主题;莫言、余华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对丑恶的展示等等。

90年代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在形式上借鉴《哈扎尔词典》,被人指为“抄袭”,为此还打了一场官司。

80年代对现代派的模仿,并没有产生典型的现代主义,因为它或者仅仅采用了现代主义的某些形式、手法,或者仅仅模仿了它的某些结构、风格,而没有确立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即没有反现代性、反理性,仍然是启蒙理性主导的,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如韩少功、残雪等的荒诞意象,并不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哲理思考,而是服从政治文化批判的理性观念。

所以在80年代后期,发生了关于“伪现代派”的争论。

有人认为,王蒙的《风筝飘带》是以意识流的外壳去套现实主义(应该是启蒙主义)的主题;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不过是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中译本的仿制品。

实际上,这种模仿体现的不是现代派的真伪问题,而是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问题,模仿只是非典型性的一种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