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态脆弱区;
2.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3.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15年保持“双减少”。目前,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森林覆盖率22.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新课教学]:
一、生态脆弱区
教师:我们上述所说的浑善达克沙地就是我国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那么生态脆弱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
学生: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教师: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请看下面的对比图来给出答案。
学生: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教师:生态脆弱区中写着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所以它的稳定性怎样呢?
学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教师: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说到土地退化,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学生: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教师:我们看ppt上的图片了解一下土地退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之后容易出现石漠化。土地如果出现石漠化,耕地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耕地会减少。
教师:现在农民还是以种地为生的,石漠化会让农民伯伯无地可种,那么就会加剧贫困,既然贫困是耕地减少引起的,所以就会去开垦新的土地,那么土地一开垦多了,水土保持度降低,又会产生水土流失。所以产生了一个死循环。让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教师总结:
1.概念: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特性:稳定性较差。
4.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5.中国生态脆弱区:
(1)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原因:
师:21 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结合生态脆弱区和牧区的对比图,我们当时得出生态脆弱区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所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师:
提到北方农牧交错带,从名字来看,你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和什么的交错地带呢?
生: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师:看上面我所给出的对比图,北方农牧交错带还是什么和什么的过渡地带?
生: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师:所以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会出现什么变化?
生: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板书】
1.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师:在这个地带,土地退化是该地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自然因素来看,为什么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想想我们刚才所提的它处于什么地方?生: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
师: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加上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
地带。所以说对于降水的变化会非常敏感,这是根本的自然原因。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第二个,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变率大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完了,现在我们来重点说一下临界性。
本带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在300毫米以下时,农作物就会绝收。所以说具有临界性。还有一点自然原因是什么?
学生:多大风。
师:是的,回答的非常好,这个大风指的是风速大于17米/秒或八级以上的风,大风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所以土层疏松。易发生土地退化。
【拓展: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飘;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板书】
2.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根本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
②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③多大风。
师: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这是它的根本自然原因,那过渡带的环境一向是比较脆弱的,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么严重的土地退化,现在出现了呢?
生: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师:是的,这个才是主要原因。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包括什么?(提示地处农牧交错过渡地带)
生:过垦过牧。
师:我们先来说一下过垦,这也是与降水有很大关系的,降水多的年份农耕条件良好,反之,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像在开始说的那个循环一样,农作物减产农民就会进一步增加耕地面积,我们学习土壤这一节的时候知道,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既然又到了作物减产这一个环节,所以这再次陷入了一个循环。下面以此为例,请同学来讲一下过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