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在中国人的心里常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那就是“渔父“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
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且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这一形象,经常闪现在我国古
代文学和绘画当中,成为隐士的象征,影响着中国历代文人群体的仕隐观念。因此,对渔
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笔者一些浅见,以飨大方之家。
体洒脱不羁,扁舟无碍的境界。西周初年的姜太公直钩钓于渭水之滨,结果把周文王这条
大鱼钓了上来。《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钩奸周西伯”。可见,姜太公这
个渔者,他钓的是另一意义上的“鱼”。号称“惟巢由乃可并驾”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一、渔父形象的出处及内涵。
“渔父”形象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在《庄子渔父》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跟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相对立的人物形象——渔父。文中具体写了渔父跟孔子的对答,结果孔
子对“渔父礼拜有加”。而最早确立“渔父”形象,并赋予其深刻思想内涵,应是屈原的
《渔父》篇。文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渔父形象。
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张志全推荐
2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
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
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
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
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
限的遐想。
2、孤寂忧愤的渔翁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
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满,透
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1、失意的渔翁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彩和谐鲜明,这当是渔夫衣着的“本色”,也符合作者“烟波钓徒”的身份。“斜风”是
写风势不猛,“斜”是人的感受,是那种“微风燕子斜”的“斜风”,不一定指风的趋向;
“细雨”是说雨下得不大,是那种“细雨鱼儿出”的雨,正宜垂钓。风是和风,雨是细雨,
又有着箬笠、蓑衣遮风挡雨,这就点明了“不须归”的原因,进一步抒写出渔翁陶醉于山
诗人的诗句中,就可以想象出渔父意象的影响力。
其次它对我国的散文、小说、戏剧创作都有影响。散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那个忘路远近的武陵渔人。小说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阮氏三雄。戏剧如京剧中的《打
张志全推荐
1
渔杀家》。
再次对我国美术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绘画、雕塑作品中,在众多的古代瓷器中,那
些高士题材,多以渔父形象出现:他们或放舟山水,或垂钓碧波,或醉卧溪旁……你在欣
渔歌子
元·赵孟頫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写渔父泛舟烟波之上,与鸥鹭为友,傲视王侯的清高孤傲,传达出词人一种愤世嫉俗
的心理。
3、期待施展抱负用世的渔翁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道情
清·郑燮
张志全推荐
3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涯,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 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写老渔夫襟怀开阔,无牵无挂,扁舟垂钓,怡然自得,直到月上东山,才高歌而返。
春江钓叟图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样春。一壶酒,一 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的大好时机。短短七字将花红、水绿、鱼肥,一派春意盎然的江南水乡景象描绘得历历在
目。后三句所描写的渔翁形象,则是作者退居江湖后隐士生涯的自况。“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写人物的衣着,点明人物身份——渔翁。“青
箬笠”的“青”也是绿色,所以用“青”是为了避免用字重复。“箬笠”与“蓑衣”的色
一阵春风一叶舟,一纶兰缕一轮钩。花满渚,酒满瓶,万倾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表现的是对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渔父的自
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连用四个“一”,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春江垂钓”图。
钓鱼
清·纪晓岚 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心,要把握火候,等待时机。意味着隐者介于兼济与独善之间。而耐心等待,不急不躁这
一境界也正是隐者所追求的。
三、渔父意象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渔父意象对历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中国是诗的大国,诗歌中以渔父为
意象的非常多。以唐朝为例,王维诗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李白诗中有“人生
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柳宗元诗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从这三位
诗歌表现渔夫孤舟独钓,拍掌呼笑,独占江秋的情形,表现了渔夫自由自在的生活和
高邈情怀。
5、随遇而安、隐逸闲适的渔翁
杂歌谣辞 渔父歌
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0 45. 44. 43. by 42.41.— Hale Waihona Puke Baidu—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赏的同时,一种“大美”,自然就走近了你。
最后对我国古代文人字号的影响。明末清初有一个文学家、戏剧家姓李取名渔,号
为笠翁。李渔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后来由于科举失利,他改走人间“大隐之道”,自
建家庭戏班,自娱自乐。李渔的转型,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很有代表性。因为在某种意义上,
“渔父”能让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的同窗,刘秀多次相请,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第二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饱经沧桑,历经风雨,
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锐意进取,锋芒毕露可比。古称人老之后,不归禅则归道。由此可
见:“渔父”意象与隐者在年龄因素上也相吻合。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
纵观两文中的渔父,他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行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
但他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说到底,渔父形象已幻化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
生的代称。
二、渔父意向包含的要素。
第一是“渔”。渔樵耕读,“渔“位于首。“渔”有捕鱼意,也暗含垂钓之风。最能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销云散旭
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
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
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
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见,水有这种美德,
也正暗含着道家的追求。
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一定是小舟。苏轼在《赤壁赋》中称“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五是“钓”。儒家要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钓”就意味着要有耐
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
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戏题湖上
唐·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渺渺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诗人写湖边垂钓的老者待鱼上钩的企盼心态,自然隐含着钓取功名爵禄的一腔热望。
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吕蒙正 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
前白鹭、桃花流水美景乐而忘返,自然、闲适的心境。“不须归”三字是篇末点题之笔,
起二句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图。“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位于太湖附
近,景色宜人,一个“前”字点出白鹭翱翔地点。青山是白鹭飞行的背景,一静一动,一
青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显得更青,鹭显得更白,相映成趣,赏心悦目。“桃花流水
鳜鱼肥”,时值春汛季节,桃花烁烁,江水潺潺,正是鱼中珍品鳜鱼肥美之时,也是垂钓
自是钩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写钓者涉险下饵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迎风踏浪入险滩,下饵执竿傍钓矶,矢志以求
须有得,功名自于勤中取。诗以比喻手法,借垂钓求鱼写读书以求功名。
4、逍遥自在的渔翁
赠渔翁
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总之,“渔父”形象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与文人政治理想矛盾的产物,是在儒家思
想与道家思想土壤缝隙中嫁接而成的一种形象。因为这种形象能够概括几千年专制统治中
文人普遍的经历和思想,因而长期以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就永远生活在中国人心中。
五、诗词中的渔翁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
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
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
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
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
在中国人的心里常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那就是“渔父“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
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且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这一形象,经常闪现在我国古
代文学和绘画当中,成为隐士的象征,影响着中国历代文人群体的仕隐观念。因此,对渔
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笔者一些浅见,以飨大方之家。
体洒脱不羁,扁舟无碍的境界。西周初年的姜太公直钩钓于渭水之滨,结果把周文王这条
大鱼钓了上来。《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钩奸周西伯”。可见,姜太公这
个渔者,他钓的是另一意义上的“鱼”。号称“惟巢由乃可并驾”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一、渔父形象的出处及内涵。
“渔父”形象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在《庄子渔父》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跟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相对立的人物形象——渔父。文中具体写了渔父跟孔子的对答,结果孔
子对“渔父礼拜有加”。而最早确立“渔父”形象,并赋予其深刻思想内涵,应是屈原的
《渔父》篇。文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渔父形象。
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张志全推荐
2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
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
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
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
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
限的遐想。
2、孤寂忧愤的渔翁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
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满,透
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1、失意的渔翁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彩和谐鲜明,这当是渔夫衣着的“本色”,也符合作者“烟波钓徒”的身份。“斜风”是
写风势不猛,“斜”是人的感受,是那种“微风燕子斜”的“斜风”,不一定指风的趋向;
“细雨”是说雨下得不大,是那种“细雨鱼儿出”的雨,正宜垂钓。风是和风,雨是细雨,
又有着箬笠、蓑衣遮风挡雨,这就点明了“不须归”的原因,进一步抒写出渔翁陶醉于山
诗人的诗句中,就可以想象出渔父意象的影响力。
其次它对我国的散文、小说、戏剧创作都有影响。散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那个忘路远近的武陵渔人。小说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阮氏三雄。戏剧如京剧中的《打
张志全推荐
1
渔杀家》。
再次对我国美术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绘画、雕塑作品中,在众多的古代瓷器中,那
些高士题材,多以渔父形象出现:他们或放舟山水,或垂钓碧波,或醉卧溪旁……你在欣
渔歌子
元·赵孟頫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写渔父泛舟烟波之上,与鸥鹭为友,傲视王侯的清高孤傲,传达出词人一种愤世嫉俗
的心理。
3、期待施展抱负用世的渔翁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道情
清·郑燮
张志全推荐
3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涯,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 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写老渔夫襟怀开阔,无牵无挂,扁舟垂钓,怡然自得,直到月上东山,才高歌而返。
春江钓叟图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样春。一壶酒,一 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的大好时机。短短七字将花红、水绿、鱼肥,一派春意盎然的江南水乡景象描绘得历历在
目。后三句所描写的渔翁形象,则是作者退居江湖后隐士生涯的自况。“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写人物的衣着,点明人物身份——渔翁。“青
箬笠”的“青”也是绿色,所以用“青”是为了避免用字重复。“箬笠”与“蓑衣”的色
一阵春风一叶舟,一纶兰缕一轮钩。花满渚,酒满瓶,万倾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表现的是对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渔父的自
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连用四个“一”,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春江垂钓”图。
钓鱼
清·纪晓岚 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心,要把握火候,等待时机。意味着隐者介于兼济与独善之间。而耐心等待,不急不躁这
一境界也正是隐者所追求的。
三、渔父意象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渔父意象对历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中国是诗的大国,诗歌中以渔父为
意象的非常多。以唐朝为例,王维诗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李白诗中有“人生
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柳宗元诗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从这三位
诗歌表现渔夫孤舟独钓,拍掌呼笑,独占江秋的情形,表现了渔夫自由自在的生活和
高邈情怀。
5、随遇而安、隐逸闲适的渔翁
杂歌谣辞 渔父歌
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0 45. 44. 43. by 42.41.— Hale Waihona Puke Baidu—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赏的同时,一种“大美”,自然就走近了你。
最后对我国古代文人字号的影响。明末清初有一个文学家、戏剧家姓李取名渔,号
为笠翁。李渔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后来由于科举失利,他改走人间“大隐之道”,自
建家庭戏班,自娱自乐。李渔的转型,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很有代表性。因为在某种意义上,
“渔父”能让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的同窗,刘秀多次相请,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第二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饱经沧桑,历经风雨,
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锐意进取,锋芒毕露可比。古称人老之后,不归禅则归道。由此可
见:“渔父”意象与隐者在年龄因素上也相吻合。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
纵观两文中的渔父,他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行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
但他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说到底,渔父形象已幻化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
生的代称。
二、渔父意向包含的要素。
第一是“渔”。渔樵耕读,“渔“位于首。“渔”有捕鱼意,也暗含垂钓之风。最能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销云散旭
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
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
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
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见,水有这种美德,
也正暗含着道家的追求。
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一定是小舟。苏轼在《赤壁赋》中称“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五是“钓”。儒家要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钓”就意味着要有耐
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
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戏题湖上
唐·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渺渺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诗人写湖边垂钓的老者待鱼上钩的企盼心态,自然隐含着钓取功名爵禄的一腔热望。
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吕蒙正 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
前白鹭、桃花流水美景乐而忘返,自然、闲适的心境。“不须归”三字是篇末点题之笔,
起二句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图。“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位于太湖附
近,景色宜人,一个“前”字点出白鹭翱翔地点。青山是白鹭飞行的背景,一静一动,一
青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显得更青,鹭显得更白,相映成趣,赏心悦目。“桃花流水
鳜鱼肥”,时值春汛季节,桃花烁烁,江水潺潺,正是鱼中珍品鳜鱼肥美之时,也是垂钓
自是钩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写钓者涉险下饵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迎风踏浪入险滩,下饵执竿傍钓矶,矢志以求
须有得,功名自于勤中取。诗以比喻手法,借垂钓求鱼写读书以求功名。
4、逍遥自在的渔翁
赠渔翁
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总之,“渔父”形象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与文人政治理想矛盾的产物,是在儒家思
想与道家思想土壤缝隙中嫁接而成的一种形象。因为这种形象能够概括几千年专制统治中
文人普遍的经历和思想,因而长期以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就永远生活在中国人心中。
五、诗词中的渔翁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
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
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
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
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