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境下的和谐邻里关系探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语境下的和谐邻里关系探寻

积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人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住宅建设工作激发新理念、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和谐人居”需要和谐邻里关系,本文试图从建筑师的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建筑本身,打造和谐邻里关系的物质载体,为将来的人居设计提出思考方向。

标签:和谐人居;邻里关系;建筑形态;交往空间

1、邻里关系溯源

中国古代邻里关系非常重要,谁破坏了这种关系,谁就会失去生存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在古人心目中,邻里关系的地位,是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的地缘关系。邻里关系在秦朝以“连坐制”的方式加以巩固,即一家犯罪,邻居连坐;汉朝有举荐制,个人要想当官必须和邻居搞好关系,这客观上对改善邻里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宋朝形成了一套以“齐家”为理念的“居家礼仪”,新的宗族体系的确立衍生出各种形式的“乡约”。古人把邻里关系的处理当作一种道德规范,邻里关系处得如何,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标准之一,是这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即便从功利的角度,中国人也因为很多生存上的缘由,构建了传统上和谐的邻里关系。如:互相借用生产用具,农忙时互助合作,闲时互相串门,逢年过节相互走访,遇到灾害时相互支援等等。另外,邻人关照有效的防止了犯罪发生及蔓延,如《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发生强盗及杀人案件时,被害之家及邻舍,“同伍”(五户为一伍)必须立即向官府报告。

2、中外近现代邻里关系简述

我们主要讨论城市的情况,9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大规模的商品房,那时的城市住宅,有三种建筑形态非常常见:大杂院、家属院、筒子楼。

大杂院很多城市都有,以首都北京最典型。解放后,老北京很多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杂院不同于原四合院那种一家一户的居住形式,大杂院内一般居住着不同职业、身份、经济条件、民族的居民。“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在大杂院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遇到有的人家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要给邻居孩子先送点过去,这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家属院和筒子楼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住房分配紧张的产物。家属院往往是一排排的平房,每家有个小院子;筒子楼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公用,其前身往往是单位办公室或单身宿舍。和大杂院不同的是,家属院和筒子楼里的住户,往往身份比较统一,认同矛盾较小。正因如此,其邻里关系往往更为和谐,张家做饭缺酱油给李家借一点,李家孩子放学回家家里没人到张家吃了晚饭再回去,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西方住宅社区的阶层分化由来已久,现代西方住宅类型划分基本上是根据社会阶层来决定的。如欧美国家,富人住在一起,中产住在一起,平民阶层一般也是扎堆居住(不管是主动的还是无奈的)。

美国洛杉矶有一条著名的日落大道,位于日落大道以北的住宅价格很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比弗利山庄,被人们称为财富名利的代表和象征,世界各地的巨星们纷纷在此购置房产,包括好莱坞明星,乐坛明星,NBA巨星,还有艺术家和财阀。而大部分市民住在日落大道以南,这里街道平直,一栋栋HOUSE整齐排列,有前院和后花园,虽然不算豪华,但起码独门独院,互不干扰,有基本的生活品质,这里住着的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中产阶层。

由于居住人群的单一,价值观的雷同使他们构建了相对和谐的邻里关系。如:比佛利山庄的富人们经常邀请邻居和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举办泳池派对,对自己家及邻居家周围出现的陌生人都很警惕;而中产社区居民则认为,社区是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根据地,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帮助,假如某家小狗丢了,只要在布告栏上发条消息,很快就会有人回应;需要修家电,邻居们会为你推荐距离最近、价格最便宜的修理店;大家共同商讨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社区。

3、中国当代邻里关系现状

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了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从此开始了房地产大干快上的20年,截至2015年,我国城镇存量住房超过200亿平方米,户均住房超1套。其中绝大多数,是遍布于各級城市的多层与高层住宅。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大多居住在一个个的住宅小区中,而小区又是由一幢幢住宅楼组成。住宅楼里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他们既有从欠发达地区向大城市流动的建筑工人、产业工人,也有毕业以后留下或者从外地来的大学生;既有本地因拆迁或产业升级以后不再务农的农民,也有自上一辈开始就居住于此的原住民。而这些人住在一栋楼里,他们不是同事亲属,没有经济上的来往,彼此不认识,也就谈不上邻里来往。

可以说这种尴尬的邻里关系确实引发了一些小摩擦甚至是大矛盾,比较典型的就是广场舞扰民和养宠物的例子了。关于跳广场舞引发的矛盾频频见诸报端,甚至发生过鸣枪、放藏獒驱散、泼粪驱赶等事件。至于小区里能不能养狗,能养多大的狗,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另外,左邻右舍噪音污染、空调滴水、乱排油烟、乱停车等等诸多生活琐事,也是很多邻里关系不睦的起因。归根结底,人群的素质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甚至物业管理的水平等等,都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另外,老百姓还没富裕到家家住别墅或大平层的地步,居住空间的逼仄和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导致了一些邻里关系的淡漠和小摩擦的发生。

4、各界对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的努力

执政高层很重视和谐社区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要使“社会更加和谐”。

基层各界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是以完善文体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很多住宅项目在规划之初就提出了文化活动场所、体育休闲设施的配建要求。二是组织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有的社区组织了老年锣鼓队、舞蹈队,开辟了宣传栏等,定期开展活动,购买乐器及服装道具。三是对困难群众帮扶,扫清不和谐因素。四是基层党和政府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当作工作抓手,除了解决停车、买菜等具体问题以外,调解邻里纠纷,促进百姓和谐也是一大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