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分套路

作文提分套路
作文提分套路

一、范文例析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摆现象)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析危害)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挖根源)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指办法)

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1)母亲给新婚女儿的赠言,“巨型婴儿”的悲剧故事(摆现象)

(2)分析父母对孩子溺爱,却毁了出孩子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析危害)

(3)深爱着孩子的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挖根源)

(4)爱需要空间和自由(指办法)

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恶搞≠创新

继喜剧演员贾某因“恶搞”花木兰而向全国人民道歉后,孟道长也要求陈导向道德界、向社会道歉,六小龄童认为恶搞《西游记》的影视剧也要道歉。他们的要求道歉或是被要求道歉,都与恶搞有关。而我认为,这道歉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恶搞是在将经典恶俗化,它并不等于创新。(引、提)

为什么贾某会被“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揪住不放,孟道长会认为陈导的《道士下山》影响宗教和睦,六小龄童会认为《西游记》的影视剧是在恶搞?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在走下坡路,人们日益重视物质而常常忽视文化。更多的人看经典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体会其中的文化内蕴。(议)

恶搞正是在将经典娱乐化、恶俗化的体现。被恶搞的不仅有花木兰、《西游记》,还有杜甫。风靡一时的“杜甫很忙”不是对杜甫的颂扬,恰恰相反,是在对杜甫的恶意抹黑。杜甫忙的是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而不是那些取悦大众的小把戏。但我们却在“杜甫很忙”的盛行中遗忘了这一点。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联)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需要我们推陈出新,将其发扬光大。但恶搞却是将传统文化的艺术水平降低,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大众喜欢的、搞笑的部分,而不是我们世代流传下来的可贵的那部分。这将对我们的文化传承十分不利。(议、联)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恶搞不等于创新,在传承文化之时更加注重其丰富的内蕴。适当地去引导人们提升自我文化素养,营造一个重视文化的良好氛围,莫让文化在角落里哭泣。(议、联)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抵制那些恶俗化的东西,不去为博眼球而将文化娱乐化。适当地引导人们理解经典并传承经典,通过多种渠道让人们更加有效地欣赏文艺作品。(议、联)

只有当我们能真正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以一个较高的水平去欣赏文化,并不将之扭曲,我们才能真正地传承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只有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恶搞不等于创新,更加尊重文化,众多恶搞才会“回家洗洗睡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才不会走下坡路,我们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才不会不均衡,中国才不会成为“一只脚粗壮,一只脚瘦弱”的巨人。(结)

撤退中的变革

“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曾经仿佛不可能的变化,现如今却真真正正地上演了。每逢变革,必有人跳脚,有人大骂。这一次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此忧虑者层出不穷。而对于专家“太过深刻”的解释,更是遗憾之声充耳不绝。(引)

然而,再多的反对也遮不住这一变革带来的希望。鲁迅,那个神坛上的伟人,已经走下来了。虽然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但那犀利的笔风和深邃的思考毕竟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提)

曾经的中国,因鲁迅的文章而有了一扫阴霾的勇气。可是现在的社会已不是一片黑暗。阳光下的孩子们,如果从小便“横眉冷对”,他又怎么去面向光明。鲁迅的文章批判的手法太过锋利,让懵懂的孩子们执此利刃,只会伤人伤己。(议)

科技上的进步依赖改变,《物种起源》可以从生物“圣经”被打到“不完全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在改变世界之后,被新的理论所取代。真理永远在下一篇论文中。

科技如此,社会亦如此。从马克思理论到毛泽东思想,再后来治国方针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条理论是错的,改变是为了选择适合时代的暂时真理。

思想的变革虽不是科技和社会所能简单相比的,但就发展与改变的必要性来说,又是遵循这一普适规律的。鲁迅的思想,作过中华民族的北极星。但已经迈进黎明的我们,对于那“过于深刻”的文字,应该去批判的继承。很明显,孩子们还没有那个能力。(联)

曾经普及鲁迅的原因,是中国太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了。而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批评和谣言,甚至远超现如今的缺点。这时再培养出一批愤青,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思想上的改变。“鲁迅大撤退”是一种表象,而这种表象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从初等教育开始,指引下一代中国人思想发展转变的改革。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千年前的圣人对于礼乐的崇拜已被淘汰,但他的一些思想,例如对于变革的追求,却依然伟大。鲁迅,也应该走上这么一条路。(联)

未来的孩子们,大概只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认识伟人鲁迅了。而他的思想,则应是被致力于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反复咀嚼,以取其精华。

让鲁迅撤退吧,让思想改变吧,让社会进步吧。否则孩子们太累,社会也太累,就连鲁迅也该累了。(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