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重点
②作者
表现说的概念: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③作品
重要流派、人物提出的术语:
A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性”、“陌生化”}
B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
C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C灵感与直觉
D理智与感情
E意识与无意识
②构思方式有哪些?
A综合(定向性、选择性、刷新性)
B突出和简化
C变形与陌生化
→扩大和缩小、黏合、漫画、夸张、幻事
三、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①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②即兴与推敲
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因此它是遗传技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它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审美产生的基础)
二、文学活动的四大构成要素:
①世界
再现说的概念: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摹防或再现。
A题材广泛多样
B结构自由灵活
C抒写真实感受
⑤报告文学:
A及时性 B纪实性 C文学性
简言之,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的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
六、审美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

文学导论期末重点归纳总结

文学导论期末重点归纳总结

文学导论期末重点归纳总结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 主观性:文学作品是作家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表达。

- 艺术性:文学作品经过艺术加工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感。

- 可读性:文学作品适合阅读和欣赏,能够触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体裁分类:- 散文:以叙述为主,形式较自由,主题广泛。

- 诗歌:具有韵律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

- 小说:以故事叙述为主,情节完整,人物丰满。

- 戏剧: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展现剧情,具有冲突和张力。

2. 根据内容分类:- 精神文学: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思想、信仰和道德。

- 社会文学:反映社会现象、风俗习惯和社会问题。

- 民族文学:表达某一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 科幻文学:通过想象构建未来世界或超现实的故事情节。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 古代经典:《诗经》、《论语》、《尚书》等。

- 古代散文:《汉书》、《资治通鉴》、《庄子》等。

- 古代戏剧:京剧、昆曲、豫剧等。

2. 现代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莎士比亚、雨果、拜伦等。

- 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福楼拜、庞德、卡夫卡等。

- 当代文学:鲁迅、金庸、莫言等。

四、文学批评方法1. 传统批评方法:- 文学理论批评:关注文学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 文学史批评:探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 人物导向批评: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2.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结构分析:关注作品的结构组织、符号体系和意义关联。

- 语言分析:研究作品中的语言方式、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

3. 解构主义批评方法:- 语言游戏:关注作品中的词语、符号的多义性和相互关系。

- 意义的解构:研究作品中的意义模糊、矛盾和互相抵消。

五、文学与社会1. 文学的社会功能:- 反映社会现实:文学作品可以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

- 塑造社会价值观: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概念: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产生于古希腊,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瓦罗,别林斯基。

2、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产生于18世纪以后。

代表人物有康德,雪莱。

诺瓦利斯,柏格森,弗洛伊德,源泉追溯到古希腊。

3、情节:即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

4、圆形人物:即性格特征丰富、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占主导的性格元素,对人物性格形成支配作用,其他元素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

5、扁形人物:即性格单一、平面化的人物。

艺术夸张,可任强化作品的特定表现。

增加小说特定的审美韵味。

6、视角: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类似于故事与情节。

审美视角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开掘,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

叙述视角是审美视角都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联系。

叙述主体、人称的选择是叙述视角的基本表现形式。

小说的视角揭示了一部小说从何种角度审视生活,何种方式叙述故事的立场、态度,特定上午审美视角决定了相应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叙述视角的变更。

7、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8、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

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9、典型:典型是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意蕴丰富、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热舞形象。

10、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灵动的形象整体。

11、意象: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富有象征和哲思意蕴的具体形象。

12、典型环境: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典型人物自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定社会背景与时代面貌。

典型环境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艺术统一。

13、情感力:情感发生、提升、处理、创造、表达与感受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新形象创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理论期末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复习重点整编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复习重点整编

文学理论教程考试版一、名词解释1、文学媒介:指文学的感性修辞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括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

2、文学意境: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具体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作出思想和艺术的评价(主要是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4、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过程,这种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5、话语蕴藉: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7、创作个性:是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8、文学流派:创作流派和作品流派的合称,流派是由风格派生出来的,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文学派别。

9、延留:延续、留存、品味或品评之意,用来指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的一种状况,是读者继共鸣、净化和领悟过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10、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

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文学理论一、填空题。

1、文艺学包含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相处论。

5、文学作为话语,包含5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文学缔造的主体就是:作家、诗人。

(一种观点指出就是“模仿者”、“创造者”,另一种观点指出就是“旁观者”、“移情者”,除了一种观点指出就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7、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8、联想有三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9、文学创造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10、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意境、典型、意象。

11、文本由表及里的四个层面:字音及其低一级语音女团(基本层面)、意义单元(核心层面)、多重图式化面貌、重现客体。

1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利害天道、韵味无穷。

14、王国维把意境分成:存有我之境、并无我之境。

15、意象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

16、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

17、故事情节的形成:描述内容、描述话语、描述动作。

18、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抒情内容、抒情话语。

19、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20、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核心主要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21、文学风格的类型:“刚”、“弓”。

二、简答题。

(一)简述叙事的构成要素。

请问:故事情节由描述内容,描述动作、描述话语三个要素形成。

1、描述内容:指形成一段描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为被讲诉的故事,包含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期末复习重点~~~~

“三表法”:(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

得意忘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

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类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的认识实践。

“得意忘言”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的文学观识记:“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谈学诗的重要性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即诗有启发感染的作用。

诗有认识社会,了解政治得失的作用。

诗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感情的作用,诗有讽刺和批评不良的作用。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

雍也》。

孔子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视。

孔子认为就一个人来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引申到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思无邪”: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孔子删诗的标准。

也是他进行文学批评的标准。

所谓“无邪”就是说《诗三百篇》的思想内容都是符合儒家的政治伦理原则,纯正没有邪念。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重点(老师给的)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重点(老师给的)

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区别在于是否自由自觉。

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对象是人的本质的显示,人生来不仅为了活动,而且为了观看,人在对象上面意识到自己——费尔巴哈人的文学活动是人的精神活动之一,因此而有活动论。

文学活动论的启示在于:文学是人学。

2.文学反映论出发的哲学根据在于主客关系中的意识反映物质的思想。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和反响的发展。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

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德意志意识形态》“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它至少应当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列宁反映论一方面强调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强调反映不是机械的镜照,而是艺术的反映。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就更具有普遍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动物只是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艺术生产论经济学的观点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之一种文学活动进入现代资本社会后,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补充: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内涵与物质生产的对举。

文学理论 考试 重点

文学理论 考试 重点

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2、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3、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4、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它包括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6、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主观的真实、诗艺性)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文学提供的“真实”都是被主观化、心灵化了的。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观世界变成主体认识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7、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通过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第一讲:概论(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一.文学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观——文学的文化含义狭义的文学观——文学的审美含义二.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属性1. 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结构”看,文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2.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3.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与其他审美意识形态的区别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材料(工具)不同——语言。

文学话语与其他社会领域话语的不同——话语蕴藉(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状况的概括,指文学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般来说,言语要符合语言规则,如词义与事物的对应性,语义与逻辑的对应性等。

而文学中,言语突破语言的状况比比皆是,如违背词语搭配,违背语法结构规则与逻辑规则。

三.文学在人类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四.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文学的意义)五.文学理论的性质1.学科归属: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学。

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研究范围: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

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教材8-10)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79)第二、三讲诗歌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3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01)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考察文学,立足于这个立场,文学的基本形态有三个: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不是独立自足的语言艺术--文学。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一.理想型文学1.概念: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2.特征: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思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理想型文学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

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

虚幻性--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手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

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二.诗1.概念: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特征: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但诗的概括性更为突出,它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

如《长恨歌》用了120句,840字,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有限的词句中,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

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跃到另一端,或由过去跳跃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

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节维系着。

诗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关联式的,平行式的等等。

采用何种跳跃结构,由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

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

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文学理论》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定义,三个分支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3、文学四要素4、文学理论的五个任务5、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6、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2、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再现理论、表现理论、接受美学)3、文学活动的发生学说:“四说”;“劳动说”4、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定义;表现;综述3、话语:定义;五要素4、话语蕴藉:定义;两层内涵;典范形态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内涵及关系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013、文学创造的特殊性:区别于宗教与科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4、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模仿说、再现说))、“情感”(表现说);5、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惟一源泉;特殊性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主体;特殊性7、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双向运动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材料:定义;获取途径;主体性2、艺术发现:定义;表现;心理特征3、创作动机4、艺术构思:定义;心理现象(灵感与直觉)5、构思方式:定义;几种方式6、物化阶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7、为什么会出现“心手不一”?常见的问题;如何操作(即兴和推敲)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艺术真实:定义;主要特征2、艺术概括:定义;具体规定3、诗意的裁判:定义;内涵4、人文关怀:定义;人文与历史的双向价值5、审美理想:定义;特征;功能6、文学形式的升华:内容与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文学理论》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重点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黑格尔、席勒2、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基本特征)3、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古代、近代、现代)4、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基本特征)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本层次的理论:王弼、英伽登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象·意”3、文学言语的特点4、文学形象的特征5、文学意蕴:三个层面6、文学典型:理论;定义;“特征性”;艺术魅力;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7、意境:理论;定义;特征;分类8、意象:理论;定义;特征;分类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1、叙事理论2、叙事:含义;特征;构成3、叙事内容:故事(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行动4、叙述话语: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时序、时距、频率);视角5、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1、抒情:理论;抒情与现实;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抒情与宣泄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3、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4、抒情方式:修辞方式;抒情角色第十三章:文学风格1、风格的几种理论2、如何理解“文如其人”?3、文学风格:定义;内涵4、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5、文学风格与文化(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定义2、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3、文学消费的二重性:P3064、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5、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审美活动、认识活动、文化价值阐释活动、审美交流活动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1、期待视野:定义;层次;形成;类型2、接受动机3、接受心境4、隐含的读者5、填空、对话与兴味6、还原与异变7、理解与误解8、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9、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第十六章: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定义2、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标准:美学的、史学的4、文学批评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现代批评模式5、文学批评的实践。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14、什么是话语蕴藉?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名词解释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

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有关,他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的。

3.文学理论的任务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作者论和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关于文学发生的诸种学说:①巫术发生说②宗教发生说③游戏发生说④劳动说(二)文学起源于劳动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物质生产发展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其实,“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我们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摆动,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

因此,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①功利性与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无功利就是指文学活动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的满足。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解读等问题。

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派别。

本文将从常见的文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入手,对文学理论进行概述。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舒克茨基和托洛茨基等。

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艺术显著。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巴尔赞和凯鲁亚克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系统,它关注作品内在的结构与组织方式,通过研究文本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体系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单元。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理论潮流,代表人物有巴特和福柯等。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正义观念,强调语言、权力和身份等问题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质疑文学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本身的创新和挑战。

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性别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女性的权益和性别歧视等话题,并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文学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实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本迪克特和斯洛特。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批判欧洲殖民时代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和身份的压迫,强调对非西方地区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

七、个人主义文学理论个人主义文学理论关注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

代表人物有弗洛姆和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

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3、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4、思考对文学艺术双重性质的理解:如何说明艺术中“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之间的关系,依我看来,是马克思主义批评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5、简要回答新批评的特点第一,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彻底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与作者和读者、与社会效果等等的联系。

第二,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的因素。

第三,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

第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他们的理论一般都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6、20世纪西方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四种深度模式: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概念是意识形态。

简单地说,它认为我们根本看不到我们周围的世界的真实面目,而只是看到那些我们被教导着要看的世界。

2)、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理论以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区分为基础,由此无意识被看作是处于歪曲的表象之后或之下的真实,而这种表象就是我们所谓的意识。

3)、存在主义:各种形式的存在主义都建立在本真存在与非本真相区别的基础上:本真是一种位于为非本真所扭曲的状况之下的自我的真实。

4)、符号学:我们已经看到的,索绪尔的语言概念以能指和所指的区别为前提。

语词或声音-意象代表着潜藏其下的理念或精神观念。

7、结构主义的内涵:结构主义批评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各叙事要素及其整体的研究,属于广义的形式主义范畴。

它一方面认为文学意义就在于文学的语言结构自身,因而致力于对文本的叙事与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又对作品的原始模型或结构模式情有独钟。

8、研究文学起源的意义所在:概括来讲,研究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研究文学起源不仅能够说明原始社会的文学环境,而且也说明文学在这些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

其次,对文学艺术起源的追溯和探寻不仅在于分析现今的历史语境,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对现今文学所匮乏的维度进行反思,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中重新发现再生的资源。

文学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劳动9、把握劳动说:文学起源劳动说认为,艺术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同人类的其他生产活动一样,必须具备社会物质条件和人的意识条件,而劳动对社会意识的产生,对于表现这种意识的物质媒介符号——即语言——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10、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马克思文学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随其发展而发展,但文学进程也有其特殊情况,它同经济发展不同步,时快时慢,甚至与生产成反比关系。

马克思指出的是两者不平衡关系体现在,一、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相对低阶段;二、不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反而在艺术上领先。

11、《毛诗序》中,诗发生了什么变化(1)在《毛诗序》中,“诗”从文献名称的《诗》(即《诗三百》)变成了文体名称,“诗”就此有了文学概念的含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毛诗大序》还全面总结了《诗经》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2、列举西方关于文学概念的早期表述:(1)文学是模仿“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模仿德行,或是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

”——柏拉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模仿,但是模仿的本源是不同的(2)文学是修辞:修辞学(rhetoric)在古希腊语中指与政治雄辩术有关的口头言辞技巧,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指出:“恰当的演说方法”“在悲剧和史诗朗诵的艺术中,早已就用上了”。

除了声音、节奏,还包括“避免粗俗”、“具有积极的修饰意义”的词汇。

词汇的变化“可以使语言显得格外堂皇美丽”,“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

(3)文学是虚构与想像:亚里士多德深刻地指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就提示了虚构与想象的倾向和原则。

亚里士多德又说:“为了获得诗的效果,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在“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虚构是文学艺术应有的特点。

13、意识形态的含义是什么1、错误意识2、领导权或阶级合法化3、物化4、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5、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6、支配权的意识形态7、语言上的异化14、简述话语及其作用:话语不只是一个狭义的作为文本单位的语言学概念,话语建构了我们谈论的话题,界定了我们的认识对象,规定了我们有意义地谈论话题的规则。

一言以蔽之,话语乃是一种我们知识和认识的建构。

话语的作用:首先,把语言活动和人密切关联起来。

其次,将历史维度引入对文学的考量。

15、什么是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16、什么是含混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17、语言的内涵: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

广义的语言可以有三个层面:语言、言语、话语。

狭义的语言指,包括语言系统的各种一般规则和信码,这是其所有使用者都必须共享的,只要它被作为传播手段而使用。

那些规则就是我们学一种语言时所学会的各种原则,它们使我们得以用语言说出我们想说的。

18、言语的内涵:是指包括说、写或描绘的各种行为,它们使用语言的结构和各种规则、是由实际的说者和作者生产出来的。

19、符号结构的三个层面:声音层面、意义单元、世界层面20、简述“符号结构”的表现:1)审美性通过对文学语言同科学语言及日常语言的对比,韦勒克深入揭示了文学文本的符号结构所具有的审美性特征。

首先,他将文学语言同科学语言进行了比较。

其次,文学的审美性也表现在与日常语言的比较上。

(2)虚构性虚构性来自于文学的“语言结构”性质,它使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区别开来。

韦勒克指出,虚构性是用以区分艺术与生活的新术语,它只不过是一种“让人信以为真”的手段。

首先,小说中的陈述并非是真实的,不是逻辑上的命题其次,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无论多么鲜明、生动,也都是作家根据某些艺术规律虚构的,没有历史性最后,小说中的时空也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时空(3)想象性在韦勒克的文学本质论中,与虚构性并行的是想象性。

文学作品一方面作为一个客观的符号结构而存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经验的存在,在接受的过程中离不开读者的具体化,而具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性是以虚构性为前提的。

(4)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文学的本质是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的审美性、虚构性和想象性都是建立在作品存在方式论基础之上的。

韦勒克认为文学作品是基于想象性和虚构性的艺术,而审美性具有最根本的性质。

文学必须以审美功能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也是虚构与想象两者水乳交融的产物。

虚构是超越现实和把握想象的关键所在,想象通过虚构化行为与文本反映的世界联系了起来。

虚构充当了想象的媒介角色,想象通过虚构获得了具体形态并以虚构的方式对文本施加影响。

21、后现代的五个主题:批判在场概念、否定本原概念、拒斥统一性、拒绝任何先验标准、后现代的基本方法论22、从结构化角度,列举六种文学观念:1.模仿论:模仿论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属性,重视作者的意图及理性力量的作用,重视对超个人的社会现实的表征,这都有其合理性方面,但若以此来概括文学活动的全部则是远远不够的。

2.实用论:实用论主要强调文学对现实世界的作用,这是一种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效用的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