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都有相应的受体
脑啡肽的镇痛功能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和活动
1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辐散式: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聚合式:总和或整合 连锁状:空间上加强了作用范围 环状:后放或及时终止
正、负反馈的基础 P265
2 中枢兴奋与中枢抑制 —中枢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
↓
肌紧张和肌运动↑
特 点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
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
4.3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前庭小脑(原始小脑) 维持躯体姿势平衡 脊髓小脑(旧小脑) 调节肌紧张 皮层小脑(新小脑) 协调随意运动
4.4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发动和协调肌肉运动
起源 – 大脑皮层联络区;
肾上腺素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1受体:1A/1B/1D 2受体:2A/2B/2C 以抑制为主: 1、2、3
3.2 中枢递质与受体
乙酰胆碱:感觉、运动、学习、记忆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情绪、觉醒、睡眠 氨基酸类:谷、天冬、甘、GABA 肽类:阿片样肽(脑啡肽,强啡肽 )与痛觉和镇痛有关;
b.去甲肾上腺素( NA or NE )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的舒血 管以外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嘌呤类或肽类 嘌呤能或肽能神经纤维
胃肠道壁内神经丛中的一些纤维释放ATP、血管活性肠肽、 促胃液素、生长抑素等。
受体
胆碱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毒蕈碱M型: M1/M2/M3/M4/M5 烟碱N型:N1/N2
突触前抑制 突触后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
回返性抑制
图
突触前抑制:兴奋性递质释放的减少
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简介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节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
它由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在动物体内传递信号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信号传递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包含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
细胞体中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维持。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而轴突则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通信和信号传递。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化学突触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信号。
电突触则通过直接的电流传导进行信号传递。
这些信号传递的网络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信号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将反馈信号传回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 - 感觉与感知: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使动物能够感知和识别外部环境。
- 运动控制:通过发出指令,调节和控制动物的肌肉运动,使动物能够实现各种动作和行为。
- 内脏功能调节:调节和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调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过程。
- 认知和行为:协调各个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实现学习、记忆和行为反应。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和丙氨酸等。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神经效应和生理反应,从而影响动物的行为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导致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三讲-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联络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 -从功能上,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传入、中枢和传出。-cranial nerves-brain-ce vical nerves-Olfactory bulb-Frontal lobe-spinal cordhoracic nerves-Brain-Superior cervical-Temporal lobeumbar nerves-ganglion-sympathetic-First cervical-sacr l nerves--Occipital lobe-Cervical-Cerebellum-8 segmen s-Middle cervical-radial nerve-sympathetic ganglion-B achial plexus-median nerve-to arm-Inferior cervical-u nar nerve-First thoracic-Sympathetic ganglia-Thoracic sciatic nerve-Sympathetic trunk.-Dorsal root-12 segme ts-tibial nerve-Splanchnic nerve-First lumbar-peronea nerve-Lumbar-5 segments-②2-Lumbar plexus-Sacral-Firs sacral nerve-4 segments-Normal neuror-Filum terminat -Coccygeal nerve-9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2.血清:采出的血液未经抗凝处理,静止后将凝固,首先生成血块,血块收缩后析出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清。
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或简称比容。
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来自血浆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来自Na+、C1-等电解质及非蛋白有机物)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6.碱贮:血液中NaHCO的含量称为碱贮。
3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形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肺通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其特点是分子间的吸引力以及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均小,分布在肺泡表面减少了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使表面张力降低。
3.内呼吸:内呼吸是组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潮气量:潮气量是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运动时潮气量增大。
5.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是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等于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6.肺活量:肺活量是做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等于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1.消化: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转变为可被吸收和利用状态的生理生化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食物被消化后,它的分解产物经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一)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一)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是动物生理学中关键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在动物的生命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控制和协调了动物的各种生理功能。
本文将对动物神经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重点探讨神经元和神经信号传递的机制。
正文内容: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着特定的功能。
2.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主要功能包括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二、神经信号传递的方式1. 神经信号的产生: 神经元内部通过离子通道的开闭来产生神经信号。
2. 神经信号的传递: 神经信号通过电化学传递和化学传递两种方式进行。
三、突触传递的机制1. 突触的组成和类型: 突触由突触前神经元、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神经元组成,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2. 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以及信号的传导等多个步骤。
四、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分区1.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调节;周围神经系统则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感觉反应。
2. 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 大脑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和记忆区等,它们在神经信号的处理和功能调节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五、神经系统的调控与适应1. 自动神经系统的调控: 自动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平衡。
2. 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 神经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可以通过形成新的神经连接或调整现有的连接来适应外界刺激。
总结:动物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控制和调节着动物的各种生理功能。
神经元和神经信号传递是神经系统的核心机制,突触传递的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至关重要。
此外,神经系统还具有调控和适应的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刺激。
动物生理学ppt课件第10章神经系统生理

❖ 递质共存现象 -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递质(含调质)。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过 程。
ppt课件
20
2 神经递质种类
❖ 根据产生部位可分为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两大类 ❖ 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去甲
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嘌呤类或肽类递质 ❖ 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和其它
ppt课件
8
(三)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神经系统的功能不能依靠单一的神经元活动,而是由彼此 相接触处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 突触(synapse)传递兴奋而 完成的。 1 突触的结构和种类
突触一般存在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神经元的 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
(1)突触的结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 隙和突触后膜
ppt课件
2
神经胶质细胞:填充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 起到支持、隔离、营养等作用的细胞。
神经纤维:由轴突及其外包绕着的神经胶质细 胞(构成髓鞘和神经膜)所组成,基本功能 是传导兴奋。
ppt课件
3
轴浆运输:借助轴浆的流动而实现细胞体与轴 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称为轴浆运输。包 括顺向轴浆运输(如胞体合成的蛋白质向末 梢的运输)和逆向轴浆运输(如狂犬病毒的 运输)。按速度又可分为快速轴浆运输(如 囊泡的运输)和慢速轴浆运输(如胞体内新 合成的微管和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
例:切断运动神经后,肌肉中的蛋白质、糖 原合成减少,导致肌肉萎缩。
ppt课件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神经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也可持续产生 某些物质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并促进神经 的生长发育,称为神经营养性因子(neurotyophin, NT)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可塑性
感觉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即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下
,能够发生适应性改变。
03
运动神经系统
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生理学》第十章神 经系统的功能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 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 种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负责将信息从感受器传递 到中枢和从中枢传递到效 应器。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吸收等代谢过程,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行为稳态的维持
03
神经系统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控制学习、记忆、情感、行为
等高级功能,使机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06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元和突触
行为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实 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神经递质和受体
种改变称为神经可塑性。
02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工作记忆主要依赖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而长时记忆则与海马体和大脑
皮层多个区域有关。
03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涉及神经网络结构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重点总结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重点总结动物生理学里的神经系统可是个超有趣又很重要的部分呢!咱来好好总结总结它的重点。
一、神经元。
神经元就像是神经系统里的小明星。
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这些组成部分。
胞体就像它的小总部,里面有细胞核还有各种细胞器,这是神经元活动的中心啦。
树突就像是小手臂,能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而轴突呢,那就是长长的腿,可以把神经元产生的信号传出去,有些轴突外面还包着髓鞘,就像给它穿上了一层小铠甲,这层铠甲能让信号传导得更快,就像小超人穿上了加速靴。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
这部分可太好玩了。
神经冲动传导就像是一场小小的信息接力赛。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膜内外有电位差,膜内是负电位,膜外是正电位,这就叫静息电位。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的时候,这个电位就会发生变化,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了,钠离子就像一群小调皮鬼,快速地涌进膜内,使得膜内电位变成正的,膜外变成负的,这就形成了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就像一个小信号弹,会沿着轴突一路传导下去,而且这个传导是不衰减的哦,就像信号弹的光芒不会越来越弱。
三、突触传递。
突触这个地方就像是神经元之间的小驿站。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的时候,突触小泡里的神经递质就像一个个小包裹,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里。
这些神经递质就像是小信使,在突触间隙里游啊游,然后跑到突触后膜上,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这样就把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了。
不过这个传递可不像神经冲动传导那么简单直接,它是有方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就像快递只能从发货地送到收货地一样。
而且不同的神经递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会让突触后膜兴奋,有的则会让它抑制。
四、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我们的感觉可是离不开神经系统的。
比如说我们的痛觉、触觉、温度觉这些。
感觉的产生首先要有感受器,感受器就像一个个小探测器,能感受外界的刺激。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就会把这个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然后沿着感觉神经纤维往中枢神经系统传。
动物生理学10神经系统的功能上

IPSP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局部超极化电位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突触后膜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决定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 IPSP的代数和,当突触后膜去极化并达到阈电位水平时 即可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发生在轴突始段。
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 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Ca2+的内流;突触前受体;某些毒素 • 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有机磷农药 • 影响受体的因素 亲和力;受体数量(上调、下调);拮抗剂(箭毒)
神经元的轴浆运输 axoplasmic transport
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在流动的,
轴浆运输对维持神经元的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 意义
轴浆运输可分为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顺向轴浆运输和自 末梢到胞体的逆向轴浆运输两类,前者可再分为快速和慢 速轴浆运输。
顺向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 粒体、递质囊泡和分泌颗粒等。速度约为410mm/d 慢速轴浆运输 轴浆内的可常溶性成分随微管微丝等 结 构的延伸而发生的移动。 逆向轴浆运输 运送一些能被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 经营养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10.1.2.2 Neurotransmitter and receptor
化学突触传递,包括定向性和非定向性突触传递,均 以神经递质为媒介物;神经递质须作用于相应的受体才能 完成信息传递。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递质的鉴定: 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或基本符合的条件 ①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能合成 该递质; ②递质储存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冲动抵达末梢时,囊泡内 的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③递质释出后经突触问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而发 挥其生理作用,人为施加递质至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 胞旁,应能引起相I司的生理效应; 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如重摄取); 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阻断相应递 质的突触传递作用。 有些物质(如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虽不完全符合上述经 典递质的5个条件,但所起的作用与递质完全相同,故也将它 们视为神经递质。
(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

4)突触后电位分类
①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 突触前膜释放: 兴奋性递质
➢ 突触后膜:Na+(主)、K+通透性增大,膜去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EPSP和IPSP的机制
②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Cl- 通透性增大, Cl-内流,膜超极化
膝跳反射
③腱反射反射弧:
牵拉肌肉 → 肌梭 → Ⅰa纤维 → 脊髓α-MNs → 快肌纤维收缩
常用的腱反射
名称 检查方法 中枢部位 效应 膝反射 扣击膑韧 腰 2-4 小腿伸直
带
肘反射 扣击肱二 颈 5-7 肘部屈曲 头肌肌腱
跟腱 扣击跟腱 腰5-骶2 脚向足底
反射
方向屈曲
④腱反射的临床意义:
3)意义:控制感觉传入活动。
神经纤维与突触传递的比较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 分析功能
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一)感觉传入通路
1、丘脑前传入系统
1)深感觉传导路: (先上行,后交叉) ① 精细触压觉 ② 肌、关本体觉
2)浅感觉传导路: (先交叉,后上行) ① 粗略触压觉 ② 痛、温度觉
躯体感觉的传导
(五)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①传入侧支性抑制
伸肌肌梭
伸肌
屈肌
意义: 协调不同
中枢的活动。
1、突触后抑制—②回返性抑制
意义: 终止活动,
或使同一中枢神 经元活动同步。
2、突触前抑制
st
1)结构基础: 轴突-轴突式突触
B-A
2、突触前抑制
2)特点: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
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所致, 无IPSP,都是EPSP。
10动物生理学神经

神经系统组成:1.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树突、轴突(2)神经元的功能:①接受、整合信息②产生神经冲动③产生动作电位④释放递质(3)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突起和突起外膜结构(轴索+雪旺氏细胞=)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神经膜包裹,绝缘)(其中还有血管)(4)神经变性:有神经膜的突起被切断后可以再生(中枢神经系统中无神经膜)(5)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不衰减性⑤相对不疲劳性(6)传到速度的影响因素:①纤维直径②髓鞘③温度2.胶质细胞(1)分类:星形细胞、寡突细胞、小胶质细胞(2)功能:支持、修复和再生、营养与代谢、绝缘屏障、摄取分泌神经递质突触类型轴-树或化学性突出、电突触(突触前、后膜形成缝隙连接)轴-体轴-轴树-树树-体体-体体-树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末梢兴奋→释放兴奋/抑制性递质→兴奋/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去/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神经递质的标准①突触前神经元含递质的前体和合成酶系②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进入突触间隙③递质作用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发挥生理作用,将递质施加到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能模拟递质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⑤递质类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受体的分类(2)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3)谷氨酸Glu: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昆虫、甲壳动物兴奋性神经肌肉接点(4)天冬氨酸Asp(5)多巴胺(6)γ-氨基丁酸GABA: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小脑)的抑制性递质,甲壳动物运动突触的抑制性递质(7)5-羟色胺5-HT(8)神经肽项目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递质兴奋性抑制性Na+内流+++K+外流+Cl-内流++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超极化结果突触后神经元易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难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前抑制:抑制性末梢终止在兴奋性轴突的突触前末梢上,兴奋性冲动在到达突触前就受到了抑制性末梢的影响(运动神经元未超极化,静息电位、膜通透性未发生变化)突触后抑制:……空间总和:多处突触发生的突触电流累加效应产生的去极化时间总和:两个相继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累加效应产生的去极化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视杆细胞:感受光视锥细胞:感受颜色鱼类、两栖动物幼体的侧线系统:感受水压、低频振动,控制趋流性的定向作用,协助视觉测定物体位置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1)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2)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被牵拉的肌肉发生缓慢而持久的收缩,以组织被拉长2.屈反射(1)屈肌反射:以伤害性刺激施于一侧后肢的下部,引起该侧后肢屈曲的反射(脚踩钉子)(2)对侧伸肌反射:刺激本侧肢体引起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的反射(通过脊髓中枢的交互抑制实现)意义:被刺激侧肢体弯曲,躲避伤害刺激,对侧肢体伸直,维持机体中心不致跌倒,都是比较原始的防御性反射(二)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1.状态反射:因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或头部在空间位置的改变,引起的躯体肌肉紧张性改变的反射活动2.翻正反射:动物被推倒或仰面下落能迅速翻身、起立或改变为四肢朝下的姿势着地(三)基底神经节1.结构:纹状体(苍白球,尾核、核壳)、丘脑底核、黑核、红核2.功能:直接或间接调节运动,对肌紧张有抑制作用(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维持身体平衡、眼球运动2.脊髓小脑(小脑前叶、旁中央小叶):调节肌紧张——损失:小脑共济性失调症3.皮层小脑(后叶外侧部):协调随意运动(五)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左右交叉(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侧性的)2.前后倒置:后肢投影在大脑皮质顶部,转向大脑半球内侧面,头部投影在底部3.投影区大小取决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动物特有的生化方式●椎体系统: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椎体后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调节精细运动●椎体外系统:皮质下某些核团(苍白球,尾核、核壳、黑核、红核)有在延髓椎体之外的后行通路,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协调全身各肌肉群的运动,保持正常姿势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行为、腺垂体等内分泌活动、生物节律控制(二)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边缘系统: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脑干连接部、胼胝体旁环周结构称为边缘叶,边缘叶、邻近皮质、与其密切联系的皮质下结构构成边缘系统2.功能:内脏活动的重要调节中枢#情绪反应、性行为、摄食行为、内脏活动、嗅觉调节、记忆功能(三)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1.本能行为:摄食、饮水、性、防御(攻击、逃避)2.情绪反应:恐惧和发怒,行为的激发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常用的几块肌肉得到锻炼神经活动的类型觉醒和睡眠α波β波θ波δ波频率8-13 14-30 4-7 0.5-3振幅25-100 10-30 100-150 20-200状态闭目安静休息,睁眼消失大脑皮层高水平活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行为紊乱的儿童,精神压力与挫折的成年人深睡、深度麻醉婴儿、严重脑损伤(癫痫、脑外伤、脑肿瘤)慢波睡眠:通常的睡眠,δ波快波睡眠:异相睡眠,β波,眼球快速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研究不谋而合。
h
10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0
2.4 耳蜗植入物
7 由治疗研究求答案
2.5 视觉修复物
7.1 阿尔兹海默尔氏病
2.6 神经移植物
7.2 高歇氏病和其它脂贮积症
3 记忆研究记忆减退及记忆障碍的研究
7.3 中风
4 行为神经学
7.4 多发性硬化
4.1 孤独症
7.5 中耳炎
4.2 注意力短缺障碍
7.6 帕金森氏病
4.3 失读症
7.7 癫痫
中国提出了“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 础”的研究项目,并列入了国家的“攀登 计划”。
h
5
美国“脑的十年”研究计划中所提出的任务(1990年~2000年)
1 神经遗传学
5 神经免疫学
1.1 亨廷顿氏病
5.1 神经艾滋病
1.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5.2 多发性硬化
1.3 阿尔兹海默尔氏病(老年性痴呆)
5.3 重症肌无力
4.4 图雷特氏综合征
7.8 脑瘤
4.5 智力缺陷
7.9 颅脑损伤
4.6 眨眼障碍
7.1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7 疼痛
h 7.11 外周神经病
6
日本的“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
1、了解脑——阐明脑功能 2、保护脑——征服脑疾患 3、创造脑——开发脑型计算机
h
7
卡尔森 生于1923年 在瑞典哥德堡 大学药理学系
否真的比大多数右撇子的人更聪明一些呢?
h
19
尽管神经科学(或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有许许 多多未知奥秘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 尽管神经科学只 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部分,但是正如科学家们预言 的那样,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 完全有理由相信:生命科学这幢“大厦”,必将会日 新月异,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科学历史中最辉煌的一 座 “宝塔”。
➢动物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 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
➢为了使机体能够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有机体就 必需要对各种生理功能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
➢而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三大调节系统,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导作用。
h
1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 经脑的工作原理是人类面脊髓临的
更大,囊括了更加广泛的内容,是一项更加 伟大的工程。
h
16
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在研 究大脑。近年来,这一领域频传喜讯。 2001年1月: 发现了人解读声音的大脑部位。一见钟情已 令人费解,但医学界发现,即使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 也足以令人“一听倾情”。 2001年3月: 研究发现数学天才用脑部位与常人不同。 2001年4月: 从事脑力活动的人不易患老年痴呆症。
卡尔森的研究阐明了精神病和
帕金森氏病治疗的原理。由于大脑 内多巴胺过多,引起幻想,产生精 神分裂,如果利用利血平治疗则会 取得效果。利血平是一种天然生物 碱,它能够减少储存于突触前膜中 的多巴胺。
h
8
格林加德证明,慢突触传递是
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
的(去磷酸化则是磷酸根从蛋白质分 子上去掉)。
磷酸化可以:
①调节离子通道开关的大小和快慢
格林加德
②控制神经递质释放的快慢
生于1925年 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 大学分子和细胞神经
③改变细胞内某些酶和调控分子的活 性,从而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
学实验室
h
9
坎德尔 生于1929年 在美国纽约哥伦比 亚大学神经生物学 和行为学中心
坎德尔利用海洋生物海兔研究
卡尔森 生于1923年 在瑞典哥德堡 大学药理学系
格林加德 生于1925年 在美国纽约洛克菲 勒大学分子和细胞 神经学实验室
h
坎德尔
生于1929年 在美国纽约哥伦比
亚大学神经生物学 和行为学中心
11
揭示大脑的奥秘仍然是新世纪人 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已知
?未知
h
12
“脑的十年”悄悄地来, 静静地去……
1.4 脂贮积症—高歇氏病
5.4 神经免疫调节障碍
1.5 神经纤维瘤
6 由诊断和预防研究求答
1.6 耳硬化症
6.1 中风
1.7 早期感觉失聪
6.2 癫痫
2 神经功能的恢复
6.3 眩晕
2.1 神经细胞的再生(神经元的再生)
6.4 说话和语言
2.2 神经修复物
6.5 听力及耳鸣
2.3 神经肌肉功能刺激
6.6 脑成像术
h
17
2001年5月: 科学家首次发现70岁人大脑仍会长出新 的神经元(脑细胞)。
2001年6月: 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 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这标志着在国际生
物高科技革命的竞争中,我国的神经干细胞基础研究 和应用已经跨入了脑修复再生医学的新门槛。
h
18
2004年9月: 发现左撇子与右撇子的幕后操纵者是基因, “左撇子”是否更聪明?
h
13
生命是什么?“人活着”是怎么一回事?大脑 如何思维?数不清的疑问浮现在人类的脑海中。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它物种, 是因为人类有极其复杂的大脑,它是千百万年进化 的结晶。在过去的六亿年中,生物体通过进化产生 出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神经网络,解决 了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人脑如何处理各种复杂 信息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高度发展, 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首,具备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系 统
最大挑战! 躯体神经Biblioteka 外周神经系统内脏神经
h
2
美国政府在第101届国会 通过一个议案,命名1990年1 月1日开始的十年为“脑的十 年”。
h
3
脑的十年
目的:为了探索脑的奥秘,攻克各
种疾病(与脑有关的),开发人工智能 技术。
h
4
欧共体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 及脑研究联盟。
日本推出了“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
一本叫《左撇子的神奇世界》的新书指出,左撇
子是一个盛产天才的群体。从拿破仑、克林顿到 本·拉登,从牛顿、爱因斯坦到比尔·盖茨,从卓别林、 玛丽莲·梦露到赵本山,都是左撇子。左撇子在当代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其实远远高于他们在人口 中的比例。左撇子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的象征,是因为 他们长于右脑思维。那么,长于右脑思维的左撇子是
h
14
人类脑计划
(Human Brain Project, HBP)
h
15
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 HBP)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国际性 科研大计划。人类脑计划包括神经科学和信 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 息学,这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脑计划比基因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