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组成与构造
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简介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节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
它由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在动物体内传递信号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信号传递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包含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
细胞体中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维持。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而轴突则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通信和信号传递。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化学突触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信号。
电突触则通过直接的电流传导进行信号传递。
这些信号传递的网络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信号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将反馈信号传回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 - 感觉与感知: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使动物能够感知和识别外部环境。
- 运动控制:通过发出指令,调节和控制动物的肌肉运动,使动物能够实现各种动作和行为。
- 内脏功能调节:调节和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调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过程。
- 认知和行为:协调各个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实现学习、记忆和行为反应。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和丙氨酸等。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神经效应和生理反应,从而影响动物的行为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导致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第8章 神经系统8-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胞体大多集中在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胞体包括胞核和核周围的胞质。
神经元的突起又分树突(dedrite)和轴突(axon)。
树突发自胞体,分支多而短,呈树枝状,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
在胞体及树突膜上一般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轴突是从胞体发出的细长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直径均匀,但长短不一;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根轴突,若有分支,则可垂直于轴突发出;轴突末端可分成许多分支,为神经末梢;轴突一般都有髓鞘包被,但在与胞体连接部(轴丘)及其末梢则失去髓鞘。
神经末梢的末端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突触小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小泡,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如脊神经节细胞,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很快形成“T”字形分支,一支进入周围组织形成感觉末梢,另一支进入脊髓;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如视网膜双极细胞,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伸出一支突起,一支与感觉细胞相连接,另一支与神经节细胞相连接;③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支轴突和多支树突。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差异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感觉(或传入)神经元,能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将兴奋传到中枢神经系统;②运动(或传出)神经元,能把兴奋从中枢传至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如脊髓的运动神经元;③联络(或中间)神经元,它们主要在中枢内起中间连接作用,如脊髓中的闰绍细胞。
根据轴突上是否含有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两种。
实际上,即使是无髓纤维的轴突也包绕有一薄层神经膜。
动物神经生理学

动物神经生理学动物神经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神经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神经生理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来揭示动物神经系统的奥秘,为我们理解动物行为和人类神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一、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信号传递的核心。
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树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则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者靶组织。
二、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动物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
CNS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信息处理和调控行为的中心。
PNS则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到CNS,并将运动指令传递给肌肉和腺体。
三、动物神经系统的传导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号的传导来实现信息交流。
神经信号可以是电信号,也可以是化学信号。
电信号通过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传播,化学信号则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和被髓鞘覆盖的程度。
四、感觉与运动感觉是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
感觉信息经过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CNS,并在大脑中被解码和加工。
运动则是动物对感觉信息做出的反应,其调控由脊髓和运动皮层等神经结构完成。
五、认知与学习动物神经生理学研究了动物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认知是动物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而学习则是通过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行为学和神经影像学等方法,研究者揭示了不同动物在认知和学习方面的能力差异和神经基础。
六、神经可塑性与发育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在经历经验和学习后发生的可逆变化。
它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两个方面。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会经历重要的建立和精细调控过程,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以及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七、神经传导疾病和脑科学研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治疗神经传导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家畜解剖生理 第十章 神经系统

2、面神经的分布:a.分布于面肌,支配面肌的运动;b. 分布于舌的味蕾,主司舌前2/3的味觉;c.分布于舌下 腺和颌下腺,支配唾液的分泌。 3、舌咽神经:a.主司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b.咽的 一般感觉;c.颈动脉体和窦的内感觉。 4、迷走神经:喉的感觉和运动,外耳的感觉,升结肠之 前的内脏感觉和运动(副交感神经) 5、舌下神经:舌的运动。
延髓
延髓
二、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中脑 四叠体 小脑脚
绳状体 菱形窝
脑干的腹面观:
中脑 四叠体
脑桥
中脑的大脑脚
脑桥
பைடு நூலகம்
延髓锥体
延髓
第4脑室底——菱形窝: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四叠体(中 脑顶盖) 中脑网状结 构(被盖) 脑桥网状结 构(被盖)
延髓网状 结构 大脑脚 脑桥基底
脑干内存在有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称为活命中枢, 如心跳中枢、呼吸中枢、血压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 枢等。
2、嗅脑:占据端脑的腹侧面:
嗅 球 嗅 回 内侧嗅回 外侧嗅回
嗅三角
梨状叶
嗅脑还包括海马,它是梨状叶后端向背前方反转形成。
海马
丘脑
松果体
四叠体
嗅脑还包括杏仁核,它位于梨状叶内部,与内脏活动、 生殖活动及情绪、记忆有关。
3、边缘叶:位于端脑内侧面上,主要是扣带回。边缘叶 联系十分广泛,与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均有联系, 共同构成一个边缘系统,与动物的内脏活动、生殖、情 绪和记忆有关。 透明隔 胼胝体 胼胝体回
二、躯体运动(下行)传导路: 1.锥体系
2.锥体外系
三、间
脑
第3脑室
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1、丘脑:
丘脑 外膝状体 内膝状体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一)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一)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是动物生理学中关键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在动物的生命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控制和协调了动物的各种生理功能。
本文将对动物神经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重点探讨神经元和神经信号传递的机制。
正文内容: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着特定的功能。
2.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主要功能包括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二、神经信号传递的方式1. 神经信号的产生: 神经元内部通过离子通道的开闭来产生神经信号。
2. 神经信号的传递: 神经信号通过电化学传递和化学传递两种方式进行。
三、突触传递的机制1. 突触的组成和类型: 突触由突触前神经元、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神经元组成,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2. 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以及信号的传导等多个步骤。
四、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分区1.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调节;周围神经系统则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感觉反应。
2. 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 大脑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和记忆区等,它们在神经信号的处理和功能调节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五、神经系统的调控与适应1. 自动神经系统的调控: 自动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平衡。
2. 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 神经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可以通过形成新的神经连接或调整现有的连接来适应外界刺激。
总结:动物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控制和调节着动物的各种生理功能。
神经元和神经信号传递是神经系统的核心机制,突触传递的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至关重要。
此外,神经系统还具有调控和适应的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刺激。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一、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neuron) (1) 基本结构 (2)主要功能:
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 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 分泌激素等
(二)神经胶质(neuroglia)
雪旺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 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
3.3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丘脑的核团:
感觉接替核 联络核 非特异性核群
躯体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
丘脑感觉接替核接受躯体各种特异性感觉传导通路来的神经冲
动,再通过Nf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特定的感觉。
丘脑联络核
点对点,产生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肾上腺素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1受体:1A/1B/1D 2受体:2A/2B/2C 以抑制为主: 1、2、3
3.2 中枢递质与受体
乙酰胆碱:感觉、运动、学习、记忆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情绪、觉醒、睡眠 氨基酸类:谷、天冬、甘、GABA 肽类:阿片样肽(脑啡肽,强啡肽 )与痛觉和镇痛有关;
——最高级中枢
本体感觉代表区 内脏感觉代表区 视觉代表区 嗅觉代表区 味觉代表区
四、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躯体运动是动物对外界反应的主要活动,在 NS各个部位的调节下,由许多骨骼肌的协调 和配合运动来实现 脊髓-脑干-小脑-皮层
4.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休克(spinal shock):
脑细胞移植
锥体系统与锥体外系统
锥体系统: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发 出轴突下行抵达支配骨骼肌的运 动神经元(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 和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形成的下行传导系统。
动物生理学实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间脑 丘脑: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是大脑皮
层下最重要的感觉中枢
丘脑下部:含有重要的神经核,为皮层下 的重要内脏活动中枢。
丘脑后部:后方有松果体
第三脑室:间脑中的狭窄裂隙为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上通两个侧脑室,下通中脑导水 管。
(胼胝体与穹隆之间的纵隔)、内囊[位于丘脑和基底神经核之间的白质。内囊可 分为三部分:额部(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枕部(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膝部 (额部与枕部之间)]、侧脑室:
人大脑的Brodmann分区图
小脑
位于脑桥、延脑的背面。构成第四脑室的上壁,其功能 为调节肌紧张、协调运动和调节平衡
四、植物神经系统
1.与躯体神经在功能与形态结构上的区别 支配的对象不同,传入来源不同 从中枢到达效应器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低位中枢的位置不同
2.交感神经 低位中枢:脊髓胸1到腰1-3节段的侧角。 交感神经节:由交感神经细胞体聚集而成。椎旁神经节、锥前神经节、臂
内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交感干(交感链):位于脊柱两侧,左右成对,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相互
链接组成。 白交通支:节前,有髓鞘 灰交通支:节后,无髓鞘
3 副交感神经 低位中枢:III、VII、 IX 、X头部,骶段脊髓2-4段侧角 4 交感与副交感的区别
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不同 分布范围不同 功能各有特点 末梢介质不同 发生效应的间隔期不同
五、神经传导通路
1、 视觉传导道 刺激→视网膜双极和节N元经视N(部分视交叉,部分不
扣带回:与残留的连合前海马及海马的胼胝体上部相连接邻,在胼胝体压部的 后方它又直接连接续为海马回。
海马、海马回和扣带回共同构成一个大的环形脑回。
动物生理学授课2神经系统生理

根据神经元在神经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功能 特点,可将它们分为三种:
①感觉(传入)神经元:接受刺激,并将神 经冲动传入中枢;
②运动(传出)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中枢 传至效应器(肌肉或腺体);
③联络神经元或中间神经元:介于感觉和运 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感觉神经元胞体 位于神经节内;运动和联络神经元胞体均位 于中枢神经内。
神经元
2.功能
支持、营养神经元 防御、修复损伤 参与脑屏障构成 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
胶质细胞
英水族馆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将鲨鱼驯 一经训练,鲨鱼也可成为和善的动物
成宠物
“微笑”的鲨鱼
第三章 神经系统生理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即神
经细胞),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的功能。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功能: 1.控制、调节机体各
器官、系统的活动 2.调节机体适应内、外
环境的变化 3.脑为思维活动的器官
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脑和脊髓
(二)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递质共存现象 :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递质(含调质)。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过 程。
2 神经递质种类
根据产生部位可分为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 两大类
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嘌呤类或 肽类递质
1.神经 (1)按与中枢的联系分:
脑神经和脊神经
10动物生理学神经

神经系统组成:1.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树突、轴突(2)神经元的功能:①接受、整合信息②产生神经冲动③产生动作电位④释放递质(3)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突起和突起外膜结构(轴索+雪旺氏细胞=)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神经膜包裹,绝缘)(其中还有血管)(4)神经变性:有神经膜的突起被切断后可以再生(中枢神经系统中无神经膜)(5)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不衰减性⑤相对不疲劳性(6)传到速度的影响因素:①纤维直径②髓鞘③温度2.胶质细胞(1)分类:星形细胞、寡突细胞、小胶质细胞(2)功能:支持、修复和再生、营养与代谢、绝缘屏障、摄取分泌神经递质突触类型轴-树或化学性突出、电突触(突触前、后膜形成缝隙连接)轴-体轴-轴树-树树-体体-体体-树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末梢兴奋→释放兴奋/抑制性递质→兴奋/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去/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神经递质的标准①突触前神经元含递质的前体和合成酶系②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进入突触间隙③递质作用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发挥生理作用,将递质施加到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能模拟递质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⑤递质类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受体的分类(2)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3)谷氨酸Glu: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昆虫、甲壳动物兴奋性神经肌肉接点(4)天冬氨酸Asp(5)多巴胺(6)γ-氨基丁酸GABA: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小脑)的抑制性递质,甲壳动物运动突触的抑制性递质(7)5-羟色胺5-HT(8)神经肽项目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递质兴奋性抑制性Na+内流+++K+外流+Cl-内流++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超极化结果突触后神经元易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难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前抑制:抑制性末梢终止在兴奋性轴突的突触前末梢上,兴奋性冲动在到达突触前就受到了抑制性末梢的影响(运动神经元未超极化,静息电位、膜通透性未发生变化)突触后抑制:……空间总和:多处突触发生的突触电流累加效应产生的去极化时间总和:两个相继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累加效应产生的去极化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视杆细胞:感受光视锥细胞:感受颜色鱼类、两栖动物幼体的侧线系统:感受水压、低频振动,控制趋流性的定向作用,协助视觉测定物体位置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1)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2)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被牵拉的肌肉发生缓慢而持久的收缩,以组织被拉长2.屈反射(1)屈肌反射:以伤害性刺激施于一侧后肢的下部,引起该侧后肢屈曲的反射(脚踩钉子)(2)对侧伸肌反射:刺激本侧肢体引起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的反射(通过脊髓中枢的交互抑制实现)意义:被刺激侧肢体弯曲,躲避伤害刺激,对侧肢体伸直,维持机体中心不致跌倒,都是比较原始的防御性反射(二)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1.状态反射:因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或头部在空间位置的改变,引起的躯体肌肉紧张性改变的反射活动2.翻正反射:动物被推倒或仰面下落能迅速翻身、起立或改变为四肢朝下的姿势着地(三)基底神经节1.结构:纹状体(苍白球,尾核、核壳)、丘脑底核、黑核、红核2.功能:直接或间接调节运动,对肌紧张有抑制作用(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维持身体平衡、眼球运动2.脊髓小脑(小脑前叶、旁中央小叶):调节肌紧张——损失:小脑共济性失调症3.皮层小脑(后叶外侧部):协调随意运动(五)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左右交叉(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侧性的)2.前后倒置:后肢投影在大脑皮质顶部,转向大脑半球内侧面,头部投影在底部3.投影区大小取决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动物特有的生化方式●椎体系统: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椎体后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调节精细运动●椎体外系统:皮质下某些核团(苍白球,尾核、核壳、黑核、红核)有在延髓椎体之外的后行通路,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协调全身各肌肉群的运动,保持正常姿势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行为、腺垂体等内分泌活动、生物节律控制(二)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边缘系统: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脑干连接部、胼胝体旁环周结构称为边缘叶,边缘叶、邻近皮质、与其密切联系的皮质下结构构成边缘系统2.功能:内脏活动的重要调节中枢#情绪反应、性行为、摄食行为、内脏活动、嗅觉调节、记忆功能(三)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1.本能行为:摄食、饮水、性、防御(攻击、逃避)2.情绪反应:恐惧和发怒,行为的激发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常用的几块肌肉得到锻炼神经活动的类型觉醒和睡眠α波β波θ波δ波频率8-13 14-30 4-7 0.5-3振幅25-100 10-30 100-150 20-200状态闭目安静休息,睁眼消失大脑皮层高水平活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行为紊乱的儿童,精神压力与挫折的成年人深睡、深度麻醉婴儿、严重脑损伤(癫痫、脑外伤、脑肿瘤)慢波睡眠:通常的睡眠,δ波快波睡眠:异相睡眠,β波,眼球快速转动。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 神经生理

感觉适应
感觉器官在持续刺激作用下发生 的适应性变化,如明暗适应、嗅 觉适应等,以保持感觉功能的稳 定性。
感觉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馈机制对感 觉功能进行调节,如疼痛抑制、 触觉增强等,以适应环境变化并 维持内环境稳定。
感觉与认知的交互
作用
感觉信息不仅是认知的基础,同 时也受到认知过程的影响和调节, 如注意、记忆等认知过程对感觉 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和整合。
神经-肌肉接头
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 肉细胞之间的连接处,通 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 质引起肌肉收缩。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 应器五个部分。
运动协调与平衡
小脑
调节躯体平衡、控制肌肉张力和协调 随意运动的器官。
基底神经节
大脑皮层运动区
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通过锥 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途径实现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6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其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概述
01
神经内分泌系统定 义
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组 成,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相互 作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02
03
主要组成部分
功能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腺。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生长、 发育、代谢、免疫等生理过程。
免疫系统在神经生理中作用
功能定位
不同的大脑皮层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感觉区负责接收和处 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运动区负责控制身体的自主运动。
皮层下结构
大脑皮层下存在多个重要的神经核团和通路,如基底核、丘脑等,它 们与大脑皮层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高级中枢活动。
动物解剖生理学23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对运动、感觉、情绪、记忆 等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同时协调内 脏器官的活动。
神经系统还参与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和 免疫调节,与机体其他系统密切相关 。
04
CATALOGUE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感觉系统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组成。感受器是接收外界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负责将刺激 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则负责处理这些信号。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总结词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定义和 功能
详细描述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具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 能。神经胶质细胞则起到支持、 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是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主要通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所有与脊 髓相连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脊髓和脑的解剖结构
脊髓
位于脊柱中,是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主 要通道,负责传递信息。
大脑
分为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大脑白质 ,分别负责认知、运动和信息处理等 功能。
神经纤维和突触
神经纤维
是神经元的一部分,负责传递信息。根据传递方向,可分为 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功能
感觉系统的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来自外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从而产生感觉,并进一步形成知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传导通路
视觉
光线→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大脑视觉中枢。
触觉
机械刺激→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 触觉中枢。
听觉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二)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二)引言概述:本文将重点介绍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本文将进一步深入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传递、神经细胞的兴奋试验和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正文: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组成部分- 神经元的功能: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2. 神经递质的传递- 神经递质的类型: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突触传递等-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神经递质失调可能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3. 神经细胞的兴奋试验-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动作电位、静息膜电位等指标的测定-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钾离子、钠离子等的浓度变化- 兴奋试验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兴奞性异常可能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关4.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中风、帕金森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进展: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等5.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神经科学的应用领域:神经调控技术、脑机接口等- 神经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大脑连接与功能的研究、神经可塑性机制等总结:动物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控制着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传递、神经细胞的兴奋试验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理学。
此外,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神经系统的奥秘,并推动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
动物生理学9-神经

11
突触的结构和传递 12
突触的类型
➢ 按部位分类: ➢ 轴-树型突触 ➢ 轴-体型突触 ➢ 轴-轴型突触 ➢ 树-树、体-体、体-树及
树-体 ➢ (中枢神经系统)
➢ 按突触传递信息的 方式分类:
➢ 化学性突触
➢ 电突触
13
14
电突触
41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受器 内外感受器
接受各种信息后, 转变成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 经传入神经传至 神经中枢产生各 种感觉。
42
外感受器
感受器的分类
光感受器(视觉) 声感受器(听觉) 嗅觉感受器(感受挥发性化学物质) 味觉感受器(感受可溶性化学物质) 皮肤感受器(感受化学、温度、触、压、痛、等)
触压觉 肌肉本体感觉 温度觉 痛 觉
55
人的嗅觉上皮
56
味觉受体
57
哺乳动物的听觉
有发达的外耳、 中耳和内耳。有 些动物可借听觉 感知声波而定位。 如蝙蝠以高频声 波回声定位;海 豚以高频及低频 两种声波(声呐) 回声定位。
59
60Βιβλιοθήκη 6162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屈反射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毒簟碱型受体
烟碱型受体
存在部位 作 用
所有的副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 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
上、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支配的汗腺、交感
内脏神经节(交感,副交感 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
骼肌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神经元(neuron)
(二)基本结构与相应 功能:
1、胞体:接受、整合 信息部位
2、树突:接受、传导信 息部位
3、轴突始段:产生可传 导信息(AP)部位
4、N纤维:传导信息 (AP)部位
• •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 也称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是传导运动冲动的神
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和植物神经节内,其 突起构成传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终未,分布在肌组织和 腺体,形成效应器
• 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 • 也称联合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是在神经元之间
(四)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结构的完整性 功能的完整性
2、绝缘性:∵神经纤维之间无细胞质沟通 + 各 纤维间存在着结缔组织。
3、双向性:∵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传
导。
4、不衰减性:冲动的大小、频率、速度不变∵是
以不断产生新的AP的方式进行的,而AP的产生是“全 或无”的。
5、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构造
扁形虫 蚯蚓
小龙虾
蚱蜢
乌贼
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间脑
中 枢
脑
小脑 中脑
神
经
脑干 脑桥
系
神
统
经
脊髓
延髓
系 统
从结构上分 脑 神 经 (12对)
周
脊 神 经 (31对)
围 神 从功能上分
传人神经
经 系
传出神经
统 从分布上分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CNS) 神经胶质细胞 外周神经系统(PNS) 神经干
神经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尽管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此繁多复杂,而 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元件只有两个: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neuron)
(一) 神经元分类
根据功能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分:
感觉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的影响: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 也称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是传导感觉冲动的,
胞体在脑、脊神经节内。其突起构成周围神经的传入神经。 神经纤维终末在皮肤和肌肉等部位形成感受器。
5、末稍:递质释放部 位
一、神经元(neuron)
(三)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结构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的特征分类:多用于
传出纤维 分为:A、B、C三类 A类:Aα 、 Aβ 、 Aγ 、Aδ四种亚型
3、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和来源分类:常用于传入纤 维
分为 I、II、III、IV
突触 3、细胞内外存在电位差,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4、产生多种神经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血管
紧张素原以及多种神经营养因子
二、 神经胶质细胞
(三)基本功能:
1、支持作用:星形 2、 修复和再生作用:小胶质;星形、施旺 3、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星形 4、绝缘(少突、施旺)和屏障(星形)作用 5、 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星形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星形
Terminal button Muscle fibers
Axon terminals
神经-骨骼肌接头
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酯酶
Action potential propagation in motor neuron
I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的作 用下发生去极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 的兴奋性提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轴 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在该抑制性 递质的作用下产生超极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对 其他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 IPSP。
③电位: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离子进入 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
1、化学性突触传递
A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前膜去极化 Ca2+内流内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B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EPSP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
一、突触
(一)突触的概念:
一个神经元与其 它神经元之间相接触, 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突触传递: 突触前神经元的
冲动,通过突触而传 向突触后神经元的全 过程。
一、突触
(二) 突触的分类 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
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 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突触形成部位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一、神经元(neuron)
(五)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纤维直径大的,传导速度快。 2、髓 鞘:有髓、无髓。 3、温 度:温度降低时传导速度降低。
二、 神经胶质细胞
(一) 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星状、少突、小胶质细胞。 2、外周神经系统:施旺氏细胞、卫星细胞。
(二)特点: 1、有突起,但无轴突和树突之分 2、细胞间普遍存在缝隙链接,但不形成化学性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
2、电突触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
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胞 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 离子通过,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 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 几乎无潜伏期。
3.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三)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 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突触传递。
兴奋性 化学性突触
抑制性
电能—化学能—电能
电突触(大多兴奋)
电能—电能
经典突触传递是一个电-化学-电过程: ①电:指突触前末梢去极化 ②化学:指Ca2+进入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
递质,神经递质扩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或化 学门控通道上的受体)发生特异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