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改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改编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喜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与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综合艺术从未分开过的当属文学,文学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等多种形式,其中小说叙事性的风格跟电影最相似,因此,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来,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说到改编,西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改编是影视业的命根子。”这样的说法也非空穴来风,据统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影片有百分之八十五都是改编的。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在肯定文学就是电影,电影就是文学。电影与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从具体作品出发,浅谈一下电影对文学的改编。

有文学作品的先产生,才能有所谓的改编,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在电影改变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具有改编的可能性,这是改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什么类型的作品能用来改编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首先,小说内容要贴近生活。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通过生活来表现情感的和再现生活才是最真实的,才能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共鸣。比如今年情人节期间上映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文章和白百合主演的电影《失恋33天》,这是一部投资九百万的小成本电影,却创造出了三点五亿的高票房,由如此高的票房不难看出观众对他的喜爱度,那是什么使得这部电影如此的热映呢,最重要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原著,《失恋33天》是根据有网络小说改编的,它最初源于一个失恋女人的日记,日记一般都是很私密的,但它又确实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更重要大多为生活中的小片段,《失恋33天》选取了失恋这个青年男女最敏感的话题,真实的反映生活,特别能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共鸣,虽然是小成本,高票房却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加上文章和白百合实力家偶像派出色的演绎,更是深入人心。白百合演的黄小仙,很符合现今刚毕业走入社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境遇和心里都很相像,尤其是生活的态度上,更是如同为他们量身定制,就更能激起观众内心的波澜。比如黄小仙眼中的同事,除了自己个个都是怪胎,老板大老王和搭档王小贱是公司的奇葩,各种嘲讽各种不屑各种吐槽,同事小可形象猥琐,有阅读障碍,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是个有暴露癖的怪叔叔,善良妹永远把饭蒸糊,有胸无脑等等,这种心理,只要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年轻人,都能理解都能体会到,可能会没有黄小仙的那份洒脱,内心的感触却如出一辙,因此特别能引起关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张嘉译饰演的大老王,他在剧中扮演者双重角色,一个是老板一个是父亲,他先是老板后才是父亲,无论是老板还是父亲,演绎都很到位,作为老板时的威严,他教育黄小仙是上班时间就应该准时上班,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公私要分明,还有上司就是上司,要有最起码的礼貌与尊重,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绪,张口就骂“混蛋”;作为父亲时的慈祥,他体恤下属,对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女孩,多了份父亲的关心,对黄小仙的失恋进行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慰,不免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亲,很生活很真实。

其次,小说中要能体现电影表现手法。如果原著中体现电影元素越多,转换成电影的可能性就越大,拍出来的电影就更好。在这方面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和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最为典型。下面我将以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的具体作品为例,对这

一点进行分析。先来看新感觉派,就以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为例,《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讲述的是来自不同阶级的五个人,有着不同的悲惨遭遇,却同一时间汇集到了同一个地方,即星期六晚上的夜总会,本来毫不相干的五个人,因为共同的悲惨命运,将他们拉到了一起,阶级门第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姿态,但在全人类的普遍情感——悲愁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穆时英的这篇小说史新感觉派小说的接触代表,多方面体现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是由五个章节组成的,一个段落讲述一个人或是一件事,因而每个段落都可以视为一个镜头,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段,采用“空间并置”的结构方式,读过这篇小说的人,不难发现其结构明显带有空间化的特点。例如,小说讲述的是五个人的故事,但作者并没有将其安排成按时间顺序发生发展,而是采取五个故事同时发生,只是不在同一地点,也非同一事件,作者的这种巧妙安排与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不谋而合。这是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所体现的电影性,还有在光色上,光色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几大要素之一,这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多次体现,在此,只选取其中一景加以说明,光色属于印象式的描述,注重把光怪陆离的都市夜色,用简单的色彩表现出来。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着的都市啊!霓虹灯跳跃着,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这五颜六色集中体现了都市的畸形与繁华,反映了都市的变化发展,很有视觉冲击力,这是只有电影才能做到的,但是穆时英做到了。再者,《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还多出出现重复的句式,如在讲述完每个人的故事的时候,总是有“嘴唇咬破了的时候,……”“像一只爆了的气球似的”等等,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却表现相似的情感,就是都市人的空虚与麻木,重复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除此之外,该小说还运用了不同颜色代表或是反映不同的人内心变化,这也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前辈或是后背电影中都多次被运用,例如,前辈电影中的名篇《罗生门》和后辈电影大师张艺谋的《英雄》,他们都运用不同颜色反应不同人物的内心。而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主要体现在五个人物故事发生的时候,金字大王胡均益出现的时候,他的标金跌至低谷,一个富翁一夜倾家荡产,那种焦躁与惶恐,没有直接由他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而是巧妙的由同为标金受损者的他人的眼睛表现的,他们眼睛都是红色的,这种红不是激动更不是兴奋,而是由红色的眼睛看到内心的焦急与燥热。郑萍是第二个出场的,他是一个失去恋人的大学生,小说主要运用黑白两色表现了他对恋人的若即若离,而内心随之发生的起伏变化,如文中这样说道:“郑萍为林妮娜愁白了头发”为她写了首歌谱,她没有退回来,于是郑萍的头发又变黑了。季洁是个潜心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学者,周而复始的编译工作,并没有使得他对人生和生活豁然开朗,反而迷失在了“你是什么,我是什么?什么是你,什么是我?”的问题中,小说中用烟雾的朦胧色,表现了季洁内心的纠结与迷失。黄黛西是五个人中唯一的女人,在那个年代,女人要么不出门,要出门走入社会的话,就必定靠容颜吃饭,黄黛西就是属于后者,她是高级交际花,对自己的容貌过分的重视,从而无法容忍岁月在脸庞划过痕迹,更是不能听到别人有关她容貌的议论,小说用金黄色来表达她的内心的,根据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中的两句诗“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来判断,可知这金黄色代表的是黄昏,黄昏中的美人,纵然是分外妖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迎接她的将是无尽的黑暗,这种黄昏色正好符合黄黛西美人迟暮的哀怨心里。小说最后出场的是繆宗旦,他是五个人中内心最平和,生活最稳定的一个,也许秘书的工作以同样的形式,重复的做着工作,会有点波澜不惊,却还是安稳,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