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二、睾丸肿瘤的分类
三、睾丸肿瘤的分期
四、诊断
五、Ⅰ期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六、转移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七、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随访
八、睾丸非生殖细胞肿瘤
九、其他问题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睾丸肿瘤是少见肿瘤,占男性肿瘤的1%~1.5%,占泌尿系统肿瘤的5%。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最高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丹麦和挪威)、瑞士、德国和新西兰,美国和英国居中,非洲和亚洲发病率最低。不同种族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美国黑人是美国白人的三分之一,是非洲黑人的10倍。在以色列,犹太人至少比非犹太人的发病率高8倍。20世纪以来,全球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一些西方国家,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近40年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睾丸肿瘤发病率上升超过了1倍。近20年来,美国睾丸癌患者增加了25%,加拿大睾丸肿瘤发病率甚至上升了50%左右。2007年,美国有7920例新发病例,其中95%为精原细胞瘤。在西方,每年每10万男性中有3~6个新发病例。我国发病率为1/10万左右,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2%,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9%。据统计,北京城区1993~1997年睾丸肿瘤发病率为0.5/10万,上海地区1978~1989 年间为0.8/10万,其中以1988年最高达1.1/10万。双侧睾丸肿瘤占1%~2%。绝大部分病例是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生殖细胞肿瘤已经成为15~35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
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先天因素有隐睾或睾丸未降、家族遗传因素、Klinefelter综合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多乳症以及雌激素分泌过量等。后天因素一般认为与损伤、感染、职业和环境因素、营养因素以及母亲在妊娠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有关。基因学研究表明睾丸肿瘤与12号染色体短臂异位有关,P53基因的改变也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近年来,睾丸肿瘤的生存率发生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的60%~65%到90年代的90%以上,睾丸肿瘤的治疗已经成为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成功典范。睾丸肿瘤治愈率的提高依赖于正确的临床和病理分期,影像学的进展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改善,手术方法的进步,化疗方案的正确选择,以及放射治疗的进展。
二、睾丸肿瘤的分类
有关睾丸肿瘤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推荐使用改良的2004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分类标准(表1)。
表1 2004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分类标准
三、睾丸肿瘤的分期
推荐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公布的分期标准(表2)。对于原发灶分期使用在原发病灶切除后确定侵犯范围的病理分期,然后结合术前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T、MRI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表2 TNM分期(UICC, 2002年, 第6版)
原发肿瘤(T):
p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未行睾丸切除则用Tx)
p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如睾丸瘢痕)
pTis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
pT1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可以浸润睾丸白膜但是无鞘膜侵犯
pT2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者肿瘤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pT3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pT4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临床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
N2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
N3转移淋巴结>5cm
病理区域淋巴结(PN):
pN x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p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转移淋巴结数≤5个,且最大径线≤2cm
pN2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或者5个以上≤5cm的阳性淋巴结;或者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证据
pN3转移淋巴结>5cm
远处转移(M):
M x 远处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区域外淋巴结或者肺转移
M1b其他部位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S):
S x 无法评价标志物
S0 标志物水平不高
S1 AFP<1000 ng/ml,且HCG<5000 IU/L,且LDH<正常值上限的1.5倍
S2 AFP1000~10000 ng/ml,或HCG 5000~50 000 IU/L,或LDH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S3 AFP>10000 ng/ml,或HCG>50 000 IU/L,或LDH>正常值上限的10倍
AFP =甲胎蛋白,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DH =乳酸脱氢酶
为了临床应用方便,AJCC根据以上标准制定了简化分期(表3)。
表3 睾丸肿瘤的简化分期
睾丸肿瘤预后与肿瘤本身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等有关,同时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密切相关。1997年,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IGCCCG)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期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情况,制定出了睾丸肿瘤的预后分期系统,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以及预后差三个等级。推荐参考此标准进行预后的判断(表4)。
表4 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预后因素分期系统
注:该分期系统用于转移性睾丸肿瘤,包括非精原细胞瘤和部分精原细胞瘤
四、诊断
(一) 症状和体征
睾丸肿瘤好发于15~35岁,一般表现为患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也有30%~40%患者出现阴囊钝痛或者下腹坠胀不适。10%左右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相关表现,如颈部肿块,咳嗽或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等胃肠功能异常,腰背痛和骨痛,外周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水肿等。7%的睾丸肿瘤患者还会出现男性女乳症(gynaecomastia),尤其是非精原细胞瘤。少数患者以男性不育就诊或因外伤后随访而意外发现。
有些睾丸肿瘤患者为偶然发现,但是又有10%患者由于表现为睾丸附睾炎症状而延误诊断,因此,对于可疑病例应进行B超检查。体格检查方面除检查双侧阴囊了解肿块特点以及对侧睾丸外,还要进行全身情况检查,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远处转移。
(二)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睾丸肿瘤首选检查,不仅可以确定肿块位于睾丸内还是睾丸外,明确睾丸肿块特点,还可以了解对侧睾丸情况,敏感性几乎为100%。对于睾丸内不能触及肿块,而腹膜后或脏器上有肿块以及AFP/HCG升高的年轻患者更应进行超声检查。B超除了解睾丸情况外还可探测腹膜后有无转移肿块、肾蒂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者腹腔脏器有无肿块等。对于高危患者利用超声检查监测对侧睾丸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胸部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放射学检查,也是睾丸肿瘤的常规检查之一,可以发现1cm以上的肺部转移灶,因此,对睾丸肿瘤肺部转移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腹部和盆腔CT目前被认为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小于2cm的淋巴结。
正常睾丸组织的MRI影像在T1和T2加权上为均质信号,肿瘤组织在T2加权上表现为低信号,其对睾丸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100%,但其较高的检查费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有报道MRI对区分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有一定作用,但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MRI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总体上来讲并不优于CT而且费用昂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睾丸肿瘤转移方面的常规应用。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作为一种高新检查手段在睾丸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方
面也有应用,但是其与CT相比并没有显示出优势所在,二者均不能检测到微小的转移病灶。
(三)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