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9例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9例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9例疗效观察
耿瑞荣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9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耿瑞荣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针灸科,河北,滦县,063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12
【相关文献】
1.电针配合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J], 李萍;张风华;潘星安
2.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J], 方肖;刘开琦
3.自拟中药方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J], 丛宇;韩旭;李若蒙;张忠平;庞秀宇
4.红外线照射联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J], 闫
桂玲
5.电针与中医推拿手法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疗效观察 [J], 王加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透剌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电针透剌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电针透剌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

结果:治疗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方法。

适时应用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透刺;红外线照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周围神经疾病,病程长,其主要病理特点是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

主要临床表现有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不全,白睛外露,称为贝尔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鼓气,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

因受损部位不同,有的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等。

常规药物治疗疗程长,迁延日久,常遗留后遗症,治愈率低,为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本人运用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选择24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0例,住院16例,门诊224例;男13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0天。

初诊时伴头痛者46例;耳后乳突疼痛者94例。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本组排除由中耳炎、腮腺炎、肿瘤、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维生素B12500ug,肌肉注射,每日1次;阿昔洛韦0.2g,口服,每日5次;急性期口服泼尼松l0mg,每日3次。

治疗组120例患者除上述药物治疗外,给予电针透刺红外线照射治疗。

让患者仰卧,取患侧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攒竹、巨露透四白、地仓透颊车、牵正透下关,配翳风、健侧合谷。

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30例

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30例

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30例目的观察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均取患侧面部穴位阳白、攒竹、丝竹空、听宫、四白、迎香、下关、颧髎、牵正、颊车、地仓、大迎、双侧合谷、支沟、足三里、阳陵泉,面部穴位采用透穴针法,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结合电针。

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两组患者量表积分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

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治疗作用。

两种评价量表及治疗后疗效比较说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以疗程结束后更为明显。

标签:周围性面瘫;电针;针刺手法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20/10万人口~30/10万人口,近年来,发病率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达42.5/10万人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居多[1]。

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口僻”、“吊线风”,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Bell麻痹”,是造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疾病,多由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急性病毒感染或水肿导致神经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本课题以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1]:①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药物结合电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药物结合电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药物结合电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1-08-30T11:10:35.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李敏王寿强[导读]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寒冷刺激、细菌、病毒感染等引起李敏王寿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颌面外科四川宜宾 644000)【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74-03【摘要】目的观察药物结合电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8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等药物,结合电针、五官科超短波、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糖皮质激、抗病毒等药物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占59.09%),有效率97.73%;对照组治愈13例(占30.95%),有效率88.10%,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等药物,结合电针、五官科超短波、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药物结合电针理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寒冷刺激、细菌、病毒感染等引起[1]。

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一般认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较佳。

我们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等药物,结合电针、五官科超短波、中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14~86岁,平均56岁;病程5天~18个月。

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8~79岁,平均57.6岁,病程3天~16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3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随机对照研 究及安全性评估,李明,王立新, 中国针灸,2019年,第29卷,第4 期。
THANKS
感谢观看
电针治疗面瘫后 遗症疗效观察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实验设计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表情不自 然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带来极大的困扰。
对照组
治疗后,患者的面瘫症状有一定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 ,神经功能恢复一般。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疗效评估
治愈
面瘫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肌肉功能恢 复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显效
面瘫症状明显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基 本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有效
面瘫症状有所改善,面部肌肉功能有 所恢复,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
通过比较电针治疗与传统针灸治 疗的差异和优劣,为临床医生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面瘫后遗症 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回归感。
02
CATALOGUE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
纳入标准
确诊为面瘫后遗症患者,年龄18-60岁,病程3个月以上,愿意接受电针治疗。
排除标准
无效
面瘫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面部肌肉功 能无恢复或加重,生活质量无提高或 降低。
04
CATALOGUE
讨论与结论
讨论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显 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促进面部肌肉功能的 恢复。

电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面瘫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评估方法
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瘫症状进行评估,分为6个等级,从0级(完全正常)到5级(严重面 瘫)。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
04
可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电针治疗面瘫的临床 研究较少,因此开展电针治疗面 瘫的临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面瘫的临床 疗效,探讨电针治疗的最佳方案和临 床应用范围。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症状改善 情况、生活质量等。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面瘫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 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对照 组。
电针治疗面瘫的不足与局限性
01
02
03
疗效不稳定
电针治疗的疗效因个体差 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 法获得明显的改善。
可能引发不适
电针治疗过程中,患者可 能会出现酸胀、疼痛等不 适感,需要一定的心理准 备。
操作要求较高
电针治疗的操作需要一定 的技巧和经验,对医生的 要求较高。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电针治疗的最佳方案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治愈率和复发 率等指标。
比较电针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在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的优劣 。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电针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皮肤过敏 、肌肉抽搐等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面肌痉挛、倒错等 并发症。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患者,及 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
电针治疗面瘫的原理与特点

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面瘫有较好疗效 。
【 关键 词 】 周围性 面瘫/ 针刺透穴;周 围性面瘫/ 电针治疗;临床 [ b tat O jcie T v sgt ee eto et gpr hrl ai aa s ymasgn n csco to s 7 A src] bet : oi et a t f c f ra n ei ea fca p rl i b saiga dau etEMe d : 0 v n i eh t i p l ys h
a u e t r a o d e e t n p rp e a a i l a ay i . c s c o sag o f c e i h r l c a r l ss h o f p
[ y r s Pr hrlai aa s / sa ig P r hrlail aa s /csc rC ii l Kewo d ] ei ea fc l r l imasgn ; ei eafcap l i auet ; l c p ap y s p r y s o na
治疗 组主穴取患侧攒竹透 阳白、夹承 浆透 颊车 、太 阳透 角
孙 、地仓透颧露 、百会 、翳风、足三 里 ( ) 双 、合谷 ( ) 双 。配 穴 :风寒袭络 配风 池 ( ) 双 、列缺 ( ) 双 ;风热郁 结配大 椎、 曲
穴手法用 中等度刺激 ,足三 里用平补平泻 法;治疗 l O天痊愈 , 随访 1 年无复发 。 5 讨 论
v r b i s P 0 1 a diie iet a a asse t nt a et o paels ta ncnrl ru . o c s n Masg ga d e o vo ( < . ) n vdn th y pn et n g u sh no o t o p C n l i : sai n y u 0 ts h t t d o r m r r e og uo n

电针配合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加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艾条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在3个疗程之内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8%,平均治疗时间为11天;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1%,平均治疗时间为21天,电针加艾条灸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缩短病程更明显,所以治疗组治疗面神经麻痹起效快。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艾条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一般无先兆,突然起病,以一侧面部表情瘫痪为主症,单侧发生多见。

中医学上称为“口眼歪斜”。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加重患者的痛苦。

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6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人。

采用随机分组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对照组也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两组患者病程都在1周之内。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面瘫诊断[1]。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病程在一周以内,3无出血倾向、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者.4.一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5.能坚持治疗,并积极配合的。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采用电针加艾条灸治疗方法。

患者取座位,先针刺患侧翳风、牵正、阳白、地仓、丝竹空、迎香、颧髎、颊车、对侧丰隆穴,行平补平泻手法;采用G9805-C型低频脉冲治疗仪,根据病情选择两组穴位,一组为丝竹空、颧髎,另一组为地仓,迎香穴或颊车,选择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有轻度节律的抽动为宜,每次通电30min。

2.1.2艾条灸疗法取牵正、翳风、丝竹空穴,电针结束后进行艾灸,点燃艾条一端后,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2~3cm,进退熏烤,每穴位温和灸7~8分钟,以皮肤稍发红,使患者局部有灼热感为准。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

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

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天数平均分别为(9.04±1.48)、(15.25±3.12)d(P<0.05)。

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针药疗法面神经麻痹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面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或轴索退行性改变,而受其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受累,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尚无特效疗法,而针灸治疗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

笔者2006年5月~2010年6月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来自门诊患者,根据《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为单侧。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5.3岁;病程1~6 d,平均3.5 d;均未见明显伴随疾病。

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56岁,平均35.1岁;病程2~6 d,平均3.6 d;均未见明显伴随疾病。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概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受损引起的一种面部肌肉麻痹。

电针治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旨在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效果。

一、研究背景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的神经疾病,其急性期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麻痹,进而影响到语言、咀嚼和吞咽等功能。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参差不齐。

相比之下,电针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侵入性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二、电针治疗原理和方法电针治疗是将电流通过针刺入皮肤中,通过激活面部肌肉神经和改善血液循环来恢复面部功能的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电刺激对面神经进行干预,刺激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促进面神经再生和恢复功能。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定位针、中药贴敷和电针刺激等。

三、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观察结果在本次观察中,我们选取了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进行电针治疗。

治疗周期为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时,我们以面部肌肉运动恢复情况、面瘫程度和患者主观感受等指标进行了评估。

4.1 面部肌肉运动恢复情况在治疗结束后的4周内,我们观察到38例患者的面部肌肉运动恢复正常,占总数的76%。

此外,4例患者面肌功能恢复了一半以上,占总数的8%。

剩下的8例患者面肌功能恢复较慢,但也有明显改善。

4.2 面瘫程度通过对面瘫程度的评估,我们发现,在治疗结束后的4周内,面瘫程度从重度减轻至轻度的患者有35例,占总数的70%。

而从中度减轻至轻度的患者有12例,占总数的24%。

只有3例患者面瘫程度没有明显改善。

4.3 患者主观感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表示针刺过程并不疼痛,且治疗后的效果明显,面部肌肉逐渐得到恢复,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对电针治疗的认可。

五、讨论本次观察结果显示,电针治疗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电针刺激,面神经得到了恢复和重建,从而使患者的面部肌肉得到了有效的运动。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者被计入无效治疗的范畴。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01
电针治疗的优势
电针治疗对面瘫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优势在于能够刺激面部
神经,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
02
不同程度后遗症的疗效差异
轻度后遗症患者治愈率较高,而重度后遗症患者治愈率较低。这可能与
重度后遗症患者面部神经受损较重,难以完全恢复有关。
05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论总结
电针治疗对面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治疗对面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 体征。
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机制探讨
电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神经再生,从而对面瘫 后遗症产生治疗作用。
研究局限性分析
样本量较小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 的偏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
04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统计结果展示
治愈率
通过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患者 的治愈率达到了XX%。其中,轻 度后遗症患者治愈率最高,达到
了XX%。
有效率
除了治愈的患者外,还有XX%的 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部 分患者也被计入有效治疗的范畴

无效率
经过电针治疗后,仍有XX%的患 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这部分患
发展趋势
随着针灸和神经调节技术的发展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研究将 更加深入,有望为面瘫后遗症患 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 依据。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患者提 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针灸和神 经调节技术在面瘫后遗症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会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会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会发布时间:2021-04-12T07:41:41.64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金炜[导读] 目的观察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各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针灸与电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4.29%,观察组是94.29%,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差异显著(P<0.05)。

金炜双鸭山双矿医院 155100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各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针灸与电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4.29%,观察组是94.29%,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减轻临床症状外,可促进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针灸;常规针灸[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respectively,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erms of total effective rate,the control group was 74.29%,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9%,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In addition to reducing clinical symptoms,it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Electroacupuncture;conventional acupuncture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及冬春季节交换阶段【1】。

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及其护理方法研究

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及其护理方法研究

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及其护理方法研究【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对于这一疾病的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性。

在正文中,分析了电针治疗和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探讨了电针联合药物治疗的优势,并阐述了护理方法对治疗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显示,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结论部分展望了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强调了护理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电针联合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电针治疗,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护理方法, 研究结果, 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 护理重要性, 电针原理, 优势分析, 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结论, 正文, 引言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多见于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不仅仅是外貌上的变化,更是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困扰。

目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电针联合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疗法。

研究发现,电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周围性面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效果。

而药物治疗则可以通过药物的作用机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症状表现,提高治疗效果。

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因此电针联合药物治疗成为了很多医生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综合发挥电针和药物的优势,还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对电针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及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面部神经瘫痪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磁疗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磁疗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磁疗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磁疗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结合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磁疗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各86例,两组均进行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及其他相关临床治疗。

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疗结合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标签:面神经麻痹;磁疗;电针;常规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冬春二季,夏季吹冷也可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诱因与病毒感染或寒冷有关,因为乳突孔内面神经由于炎症缺血水肿而受压,产生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等症状[1]。

自2005年2月~2009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与神经内科合作,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2例,并随机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收治172例患者,其中96例为门诊患者,76例为住院患者,按首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组,单号日就诊为治疗组,双号就诊为对照组,17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瘫痪,口角歪斜,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

额纹部分或完全消失等表现。

所有患者均排除脑血管意外引起中枢性面瘫,两组资料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1.2.1 综合治疗组起病初期(1~7 d)用苏州产低频综合电磁治疗,仪治疗于患侧颜面部置磁头一个,场强350~550高斯,每日1次,每次20 min,10 d 为1个疗程,7 d后再进行电针治疗。

取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攒竹、太阳、颧髎、迎香、鼻通、下关、风池、夹承浆、口禾髎、合谷。

其中夹承浆、口禾髎均采用斜刺,针尖刺向患例,发病10 d内,所有患者均口服泼尼松、地巴唑、维生素B1,肌注维生素B12,如为Hunt面瘫,乳突疼痛者加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取患侧阳白、太阳、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地仓、双合谷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得气为度。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00例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00例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00例1.1 一般资料本组1400例病人均在门诊观察治疗,男580例,女720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70岁,15~30岁最多见。

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大部分病例2周左右。

1.2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经西医神经内科、脑神经外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属传统中医面瘫一病。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一侧面部板滞或松弛,不能作蹙额、邹眉、鼓颊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露睛,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

1.3 治疗方法取穴:病侧阳白、太阳、颧髎、下关、地仓、颊车;合谷双侧同取;重症加病侧翳风;高血压者加双侧太冲;低血压、贫血、产后及体弱者加双侧足三里;自汗者加双侧复溜。

操作方法:每一组输出为两根输出导线,两穴针柄各连接一根输出导线,阳白与太阳为一组;颧髎与下关为一组;地仓与颊车为一组;输出脉冲刺激量的大小以病人能承受为度。

其它穴位的针法:翳风用平补平泻手法;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复溜用补法。

脉冲刺激和手法刺激均留针15~20分钟,每天治疗1次,1周为1疗程。

器械:针灸针(苏州、南京、西安、银川等医疗器械厂生产);BT701-A、B型电麻仪、G6805-1、2型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制造)。

2 治疗结果2.1 疗效标准痊愈:经电针治疗后,面部肌肉肌张力如同健侧,能随意作蹙额、邹眉、鼓颊等动作,两侧额纹、睑裂、口角及鼻唇沟对称,面部无不适感。

显效:面部各种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减轻。

好转:口角喎斜及额纹已恢复,面部无不适感,但有意作鼓颊、收提口角及邹眉时,仍有轻微口眼喎斜。

无效:电针治疗7个疗程以上,与病初表现一样为无效。

2.2 如图表1表23 典型病例例1:王某,女,19岁,学生。

突发口眼喎斜5天。

5日前晨起时,自觉右侧面部强硬不适,漱口漏水,同学观其口眼喎斜。

随即在校医室就诊数日,并建议针灸治疗,观其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露睛、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不能作蹙额、邹眉、鼓颊等动作。

取穴:①阳白与太阳;②颧髎与下关;③地仓与颊车。

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2 -36-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pyonex陈振英周冠龙刘雪群陈海鹏(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广东肇庆,526060)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2-0036-【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电针结合梅花针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3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针灸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电针联合梅花针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康复时间和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和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67%和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康复时间短,整体治疗效率高,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梅花针【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s and clinical valu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pyonex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0 patient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pyonex. The onset time, recovery time and total efficiency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nset time and rehabilit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pyonex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shows a rapid effect, with a short recovery time and high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Keywords】Electroacupunctu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Pyonex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22.014周围性面瘫(Facial Palsy)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管内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具体表现为口眼喎斜,难以完成正常闭眼、皱眉等脸部动作,周围性面瘫全年龄段均会发生,而且一般只发病于单侧[1]。

电针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人,轻者口眼歪斜,影响形象,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治不及时,则造成终生偏废,给患者心灵和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

西医多以营养神经药和扩血管药治疗,中医则以祛风药和针刺治疗,我们采用电针治疗该病获效较为满意,特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138例。

其中,136例为门诊患者,2例为曾住院患者。

男性82例,女性56例;10岁以下者2例,11-60岁者124例;60岁以上者12例。

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5年。

1.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参照《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2.治疗原则:祛风、活血、通络。

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用电针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治疗。

针刺处方:①.翳风、颊车、迎香、合谷、太阳、水沟、四白。

②.地仓、攒竹、下关、阳白、牵正、人中、太冲。

局部穴位均取患侧,远端腧穴可取双侧。

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以国产6805-AⅡ全能脉冲治疗仪通电,每次采用疏波4Hz、密波20Hz、疏密周期6s的疏密波治疗30分钟,同时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对患侧面部穴位进行照射治疗。

每日一次,并嘱其避风和寒冷刺激;并多做局部按摸和热敷等促进经气的畅通。

4.疗效分析: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为无效。

二治疗结果本组138例经治疗后,临床治愈1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男2 1例 , 9例 ; 龄 2 ~ 6岁 , 均 3 . ; 程 2 6d 女 年 05 平 51岁 病 ~ , 平 均 36d 均未 见 明 显伴 随 疾病 。所 有 患者 均 为 单 侧 面瘫 。 . ; 两组 患 者 在年 龄 、 别 、 程 、 性 病 症状 等方 面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刺 取穴 以手 足 阳明 经为 主 , 足少 阳 、 阳经 为辅 , 手 太 采用 取 局
部 近取 与 循 经远 取相 结 合 的方 法 。 规 消毒 , 患侧 阳 白、 常 取 颧 髂 、 白、 竹空 、 仓 、 车 、 香、 池 、 风穴 、 谷 ( 四 丝 地 颊 迎 风 翳 合 健 侧 ) ; 泪较 多可 取 晴 明 ( 留针 ) 予 以浅 刺 。面 部诸 穴 手 穴 流 不 ,
疗 手 段 。笔 者 2 0 0 6年 5月~ 0 0年 6月 采用 电针 治 疗 周 围 21 性面 神经 麻痹急性期患者 3 0例 ,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鞘性 神 经病 变 、 桥 小脑 颅底 病 变 、 症 及 占位 病 变 、 腺 炎 脑 炎 腮 或腮 腺 肿 瘤 、 后化 脓 性 淋 巴结 炎 、 颌 中耳 炎 及 外 伤 等 累 及 面
神经 的病 变 。
13治 疗 方 法 .
两 组 均 采 用 药 物 治 疗 , 尼 松 5 mg 每 F 3次 ; 酸 片 泼 , t 烟
01g 每 日 3次 , . , 三磷 酸 腺苷 2 , E 3次 , 0mg 每 t 口服 。维 生 素
B1 注射 液 10mg 维生 素 B2 0 、 。注射 液 5 0 I , 日 1次 , 内 0 g每 x 肌 注射 。 1 0d为 1个 疗程 , 2个疗 程 后评 价 疗效 。 治 疗 组 加用 针 刺 治疗 急 性 期 ( 瘫 出 现在 7d以 内 ) 针 面 ,

电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电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电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电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进行电针疗法分期联合阿昔洛韦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电针疗法分期治疗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电针;阿昔洛韦;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目前普遍认为此疾病的发生,是面部神经出现特异性炎症所引发的,此疾病的发病率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并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中,通常为一侧面部发病,早期的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炎性水肿,严重者可能发生坏死等[1]。

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是在急性期使用地塞米松、维生素B等,从而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缓解炎性神经水肿的症状[2]。

而相关资料显示,电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

电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基于“分期治疗”的原则,通过多次治疗,逐步促进面肌肌肉的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电针刺激面部穴位,以增加面部神经的兴奋性,促进面肌肌肉的收缩和恢复,从而改善面部表情和功能。

此外,电针疗法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减轻面部疼痛和肿胀。

总之,电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选择[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周围性面瘫;(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8T14:57:30.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杨培兴
[导读] 总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反映轻重不一,治疗方法多种。

杨培兴(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绵竹 618200)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45-0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人,轻者口眼歪斜,影响形象,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治不及时,则造成终生偏废,给患者心灵和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

西医多以营养神经药和扩血管药治疗,中医则以祛风药和针刺治疗,我们采用电针治疗该病获效较为满意,特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138例。

其中,136例为门诊患者,2例为曾住院患者。

男性82例,女性56例;10岁以下者2例,11-60岁者124例;60岁以上者12例。

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5年。

1.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2.治疗原则:祛风、活血、通络。

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用电针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治疗。

针刺处方:
①翳风、颊车、迎香、合谷、太阳、水沟、四白。

②地仓、攒竹、下关、阳白、牵正、人中、太冲。

局部穴位均取患侧,远端腧穴可取双侧,
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以国产6805-AⅡ全能脉冲治疗仪通电,每次采用疏波4Hz、密波20Hz、疏密周期6s的疏密波治疗30分钟,同时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对患侧面部穴位进行照射治疗。

每日一次,并嘱其避风和寒冷刺激;并多做局部按摸和热敷等促进经气的畅通。

4.疗效分析: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为无效。

二治疗结果
本组138例经治疗后,临床治愈1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从就诊治疗到达治愈标准的最短时间为5天,最长时间为0.5年,一般为3-4周左右。

曾对部分临床治愈病例追踪随访近9年,均未见症状复发。

三典型病例
吴××,男,46岁,职员,2004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口眼歪斜、右侧眼睑闭合困难、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耳后疼痛2天。

患者在外工作,2天前突然出现口角向左侧歪斜,目赤流泪、右侧眼睑闭合困难,右侧耳后疼痛,饮食乏味,而速回来专程求治。

就诊时患者口角向左侧歪斜,目赤流泪、右侧眼睑闭合困难,右侧耳后疼痛,鼻唇沟变浅,饮食乏味。

笔者即以上法电针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对患侧进行照射治疗。

经治疗五天后效果非常明显,再坚持治疗两周后,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四体会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脉络空虚,外邪侵袭,气血受阻,筋脉失养所致。

眼睑不能闭合和口角歪斜为手足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西医则认为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最常见于贝尔麻痹(Bell’s palsy)。

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

在该病的治疗上除西医外,中医也有几种意见:一是单纯中药治疗;二是针刺治疗,只针不加电;还有就是穴位注射治疗。

而我们采取电针并加TDP的复合治疗获效肯定。

但在临床工作中深感有以下几点应予注意:
⑴早期治疗:青年人、发病急者易治。

当患者发现症状后,就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早期以选取病侧近头面部穴位为主,促进血行,疏通经络,调整肌肉张力,诱导原始功能的恢复。

后期可采取远端配穴,如足三里等…….若遇老年患者或辗转迁延者治疗则多有一定的难度,应贵在坚持。

⑵正确调护:避风和寒冷刺激;并多做局部按摸和热敷等促进经气的畅通。

尽可能避免或降低面部残疾的发生。

⑶针刺毕竟是侵入性治疗,每次治疗应尽可能减少针刺的针数,以6-8针为宜。

必要时可采取透穴治疗如地仓透颊车等,这样既可以减少针刺的针数,也可以减少一些患者的疼痛。

总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反映轻重不一,治疗方法多种。

但是,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都离不开“早”字。

只要我们临床上早期治疗和调护得宜,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