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课件:《把栏杆拍遍》(梁衡)(共47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 杆拍遍”? 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 些含义?
《水龙吟》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 “与世相龃龉”,他 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 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 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诗词鉴赏(四)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心郁之作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 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郁孤台下这赣(gà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 少逃难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 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 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 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作者认为辛弃疾“拍栏杆”时心情如何? 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辛弃疾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 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 悲愤 《破阵子》 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 向何处使呢?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 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 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 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 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 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 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 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 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鹧鸪啼声,更使他 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 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 雨飘摇之中。“树犹此”--典故《世说新话》: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所种之树已长到几 围粗,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忧 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 原的愿望难以实现,辜负了自己雄心壮志。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 志难酬而流下的热泪? 可是,时无知已,得不到同情得不到激励, 只能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3 .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
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 的含义。
“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 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 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 不被重用的愤慨。
4.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 特点?请简要概括。
第一,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气势) 第二,辛词充满金戈之声,仿佛是一部军事词典;(内 容) 第三,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和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 无可奈何的自嘲。(内容) 第四,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 (内容· ) 第五,辛词表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情; (情感) ·
梁衡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目标:1、 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体会“词 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
2、认读文本,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 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辛弃疾 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 • • • • •
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联想在再先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难点: 1、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学习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把栏杆拍遍》这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 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 境界与文化品位。 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 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 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 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 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 因一生的“大无” 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 有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着那遥远的美丽的西部 歌王王洛宾;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 信念和生命换来镭的发现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收 入本书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 《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读柳永》等篇, 一经问世,即广为传诵,成为名篇佳作,并为多种课 本及教材选用。
本词作于1168~1170。作者南归已8、9年了,却 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 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 情之景。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楚天千里,辽 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 何处是它的尽头。所以,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 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 的发髻,这些都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诗词鉴赏(五)
• 《永遇乐· 烈日秋霜》 ———心焚之作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 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 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 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 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 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 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诗词鉴赏(一)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 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因而只能 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
2.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
对比或衬托。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 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二是杜 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 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三是用屈 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 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 话在文中的含义。 2.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 3.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 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义。 4.纵观全文,作者认为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导入新课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体会词中炽热的情 感,而如今他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 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 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 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 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
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在历任地方官 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 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 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 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地方官职,但很快 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 用,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 原的宏愿而含恨辞世,病死于江西铅山。 终年六十八岁. 他的词发扬了苏轼的豪放的风格,与 苏轼号称“苏辛”,是豪放词的代表词人。
下片:直接言志。11句,分4层意思。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现在已是深秋时分,连大雁都知道南飞,何况我 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 金人的统治之下,想回去也回去不了! 既写出有家难回的乡思。又有对金人,对南宋朝 廷的激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买地置房。 像你这样琐屑的小人,自己有何面目去见像刘豫 州那样的英雄人物?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生长在 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领两千多人起义 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 书记。后归南宋,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 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 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 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 《九议》他成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
•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 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 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 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 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 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 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 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 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败。“断鸿”--指失群 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回归南宋,原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治者不把辛弃疾看 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词人觉 得自己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本指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是战场上用作 杀敌的税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 “栏杆拍遍”--宣泄已郁结心中已久的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苦闷之情。 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可是 无人知晓,无人理解,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正可谓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 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 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 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 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 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 散文征文优秀奖。有三篇散文(《晋词》、《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 《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 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对辛弃疾一生总的评价: 行伍出生,以武起事,以文为业。
第二部分:(2-16)用辛弃疾的八首词串 起他的一生,揭示了他作为一名南宋臣民 的炽热的爱国之情和因爱而生的失意的苦 闷,并以此诠释了作者心目中的辛词的特 点。 第三部分(17)阐明辛弃疾由不想做词人 而不得不走向词人的根本原因。
诗词鉴赏(二)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 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 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 阅兵。 •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 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 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 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 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 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 的悲愤心情。
诗词鉴赏(三)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 • •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