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初探(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初探(图

文)

论文导读:将现有的石漠化治理的先进经验、模式、成果及其组装配套技术应用于黄果树风景区的生态治理,摸索出一套适合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成功模式,紧紧围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造林育林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覆盖,以重点区域治理和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基本思路,基本模式

西南以贵州省为中心的喀斯特地区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在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是青藏高原隆起在南亚大陆亚热带气候区形成的一个海拔梯度大、地势格局复杂、生态脆弱的独特环境单元。该地区山地面积大,降水丰沛,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缓慢,土层薄,容许土壤流失量低,水土流失危险度高,是非地带性的脆弱生态带。同时,该区居住着近2亿多人口、46个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坡地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侵蚀作用加剧,往往导致薄土层全部流失,造成严重的石漠化,并导致水分、养分调蓄能力迅速降低。目前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7万平方公里,占该区喀斯特面积的31%,近2000万人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更严重的是石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展,不仅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植被覆盖率锐减、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削弱、地表水源枯

竭,而且造成土地资源丧失、粮食减产。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黄果树轻度石漠化面积590.9公顷,中度石漠化面积39.98公顷,重度石漠化面积0.48公顷(详见下表),虽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但各工程项目多数难于覆盖石漠化区域,因此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不显著。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开展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研究,为黄果树风景区生态治理石漠化提供最佳治理模式及技术措施,为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1.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治理基本思路

1.1治理目标

针对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严重问题,主要针对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等

级为轻度、中度的进行生态治理,经过治理后到2009年,乔木树种造林保存率达90%以上,基本上起到全面保持水土的作用,乔、灌、草覆盖率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查、统计、分析提出对黄果树风景区合理的生态治理模式,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1.2基本思路

将现有的石漠化治理的先进经验、模式、成果及其组装配套技术应用于黄果树风景区的生态治理,摸索出一套适合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成功模式,紧紧围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造林育林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覆盖,以重点区域治理和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2.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治理模式

针对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土地的立地条件,为了保持水土,遏制石漠化土地继续扩大,改善水文状况,首先必须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提高森林控制径流的性能,正确选择造林树种,按小生境类型配置树种的适地适树适小生境技术;不全面砍山、不炼山、见缝插针、局部整地的造林技术,为此提出以下5种治理模式。

2.1治理模式I

(1)治理试验点:黄果树风景区白水镇者斗坡脚;

(2)治理试验面积:30亩;

(3)治理石漠化等级:中度;

(4)试验树种配置:女贞、侧柏、栾树、夹竹桃、木槿;初植密度:42株;配置比例:2︰3︰3︰1︰1。

(5)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生长情况调查表(2007年~2009年)

表1

2.2治理模式II

(1)治理试验点:黄果树风景区镇胜高速黄果树收费站龙头山;(2)治理试验面积:30亩;

(3)治理石漠化等级:中度;

(4)试验树种配置:香樟、女贞、侧柏、三角梅、栾树;初植密度:42株;配置比例:2︰2︰3︰1︰2。

(5)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生长情况调查表(2007年~2009年)

表2

2.3治理模式III

(1)治理试验点:黄果树风景区水黄高速路口犀子岩;

(2)治理试验面积:30亩;

(3)治理石漠化等级:轻度;

(4)试验树种配置:香樟、夹竹桃、滇柏、三角梅;初植密度:42株;配置比例:2︰3︰3︰2。

(5)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生长情况调查表(2007年~

2009年)

表3

2.4治理模式IV

(1)治理试验点:黄果树风景区镇胜高速黄果树收费站石头寨;(2)治理试验面积:30亩;

(3)治理石漠化等级:轻度;

(4)试验树种配置:侧柏、夹竹桃、三角梅、黄花槐;初植密度:42株;配置比例:5︰2︰2︰1。

(5)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生长情况调查表(2007年~2009年)

表4

2.5治理模式V

(1)治理试验点:黄果树风景区镇胜高速黄果树收费站王三小寨;(2)治理试验面积:30亩;

(3)治理石漠化等级:轻度;

(4)试验树种配置:香樟、夹竹桃、滇柏、三角梅;初植密度:42株;配置比例:2︰3︰3︰2。

(5)黄果树风景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生长情况调查表(2007年~2009年)

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