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阅读练习
《赤壁赋》限时练及答案(一线教师版)
《赤壁赋》限时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40分)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乘)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斜着身子坐)应为:端正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2.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D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C.何为其然也?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所思慕的人。
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D.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
《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
4.下列对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
《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阅读答案与翻译「篇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乎!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B. 洗盏更酌重新C. 履巉岩,披蒙茸D. 掠予舟而西也向西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阅读答案1.《赤壁》阅读答案篇1《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小编整理了《赤壁》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赤壁》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2.《赤壁》阅读答案篇2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和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明一下。
一、说教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的这一要求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二、说教法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能够诵读一定量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这篇课文教学课时设计为两课时三、说学法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基于这一点并根据这一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以下学习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韵律感;2、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3、学生自主探究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于作者:作者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是黄州、惠州和儋州他曾有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苏轼写作赤壁赋正是在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的时候教师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轻重和变化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正读音—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之后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予以纠正,教师予以点评三、根据注解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之后,学生质疑答疑,教师引导总结,提示重要知识点,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四、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后思考回答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五、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教师板书:以景动人——以情感人——以理警人六、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第二课时本课时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教师适时的引导的形式来进行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了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当中秋风水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也随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三、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主——作为道者的苏轼——(态度)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态度)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四、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教师引导,点拨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五、结语(1)文章具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六、布置作业(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2)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五、说教学效果这节课最精彩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第二课时分析“苏轼的山水意识”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这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并做好引导,让学生充分回答并控制好课堂进程,因势利导,成就课堂六、说板书设计(略)3.《赤壁》阅读答案篇3学习本文,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B.洗盏更酌更:重新C.履巉岩,披蒙茸披:拨开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D.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1《赤壁赋》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材料二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三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4篇)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4篇)在各个领域,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酒B、浩浩平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C、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D、今者薄暮薄:稀薄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顾安所得酒乎B、①行歌相答②及时相遣归C、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以待子不时之需D、①而不知其所止②归而谋诸妇7、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营构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
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
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
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
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请举例品味文中巧用“对文”的妙处。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答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2. 下列哪一项不是《赤壁赋》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背景?A.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B. 刘备联合孙权抵抗C. 曹操在赤壁大败D. 曹操在赤壁大胜3.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如何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感慨的?A. 以诗歌形式B. 以散文形式C. 以戏剧形式D. 以小说形式4. 文中提到的“对海而唱”是指什么?A. 面对大海唱歌B. 面对赤壁唱歌C. 面对长江唱歌D. 面对敌人唱歌5. 《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7. 文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深刻感慨。
8.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________”,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9.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苏轼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10.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来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和感慨。
1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的?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么距今有多少年?14. 假设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的规模是10万人,那么如果按照古代战争的伤亡比例,大约有多少人会伤亡?五、论述题(15分)15. 论述《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六、翻译题(5分)16. 将《赤壁赋》中的一段经典文字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阅读答案赤壁阅读答案「篇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C.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枕藉:枕靠着,躺着【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B.相与枕藉乎舟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肴核既尽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未尝往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题3】与而又何羡乎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枕藉乎舟中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是岁,元和四年也D.而今安在哉【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
由此,主客二人回归到欢快的情境。
C.《赤壁赋》一文,文句追求骈偶,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赋文的特点。
但苏轼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如在文中抛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
D.这两段选文融抒情、议论、记叙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力求派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C试题解析:【小题1】卒,最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
【小题2】A项,两句自可译为从。
B项,介词,在;语气词,用在句中,有表停顿或舒缓语气的`作用。
C项,已经,之后。
《赤壁赋》练习题及解析
赤壁赋1、下列加粗的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B.愀然(qiǎo)匏樽(páo)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妇(lí)C.庐冢(cǒng)蜉蝣(fú)无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缪(liáo)D.酾酒(shī)横槊(shù)舳舻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B.挟飞仙以遨游C.凌万顷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甩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
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B.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
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C.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D.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6、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赤壁赋》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能喻之于怀B.方其破荆州而不知其所止C.扣舷而歌之羽化而登仙D.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欲呼张良与具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xū)之秋歌窈窕(tiǎo)之章飘飘乎如遗(yí)世独立B.倚歌而和(hè)之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C.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 )危坐泣孤舟之嫠(lí)妇D.余音袅袅(niǎo)山川相缪(liáo)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áng)也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赤壁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赤壁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苏轼丰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十个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泡龙。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婪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事律之困于月用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始千里,旌旗蔽空,酶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J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魂为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B.驰胪F里舶船: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11.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赤壁赋》解析及练习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
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赤壁赋》《后赤壁赋》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赤壁赋》《后赤壁赋》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三、古诗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本题共5题,共17分)【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酒属客(属: 劝)B.白露横江(横: 充满)C.摄衣而上(摄:脱下)D.开户视之(户:门)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苏轼《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言文苏轼《赤壁赋》苏轼《赤壁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走近千古赤壁材料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奴娇·赤壁怀古》)11.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B.白露横江(横:充满)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薄)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顾而乐之(顾:环顾)1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写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满了“乐”;材料二侧重叙事,无酒、无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满了遗憾。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文学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大江东去⑧顺流而东也⑨明烛天南⑩侣鱼虾而友麇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②⑧/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明烛天南5.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客有吹洞箫者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而今安在哉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是(
)
A. 苏子的话
B.客人的话
C.《诗经》中的诗
D. 曹操的历史
答案: AB
4、《前赤壁赋》所表达内容情感包括( A. 感慨世事的纷扰,哀叹人生的短暂 B.对北宋重大社会问题与历史人物的追述 C.渴望从老庄、佛家思想中求得解脱, 慰藉。 D. 政治上失意后的复杂心理和旷达情怀
) 从清风明月中求得
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 ,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 第 4 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 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 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 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 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 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赤壁赋亮点透视: 1 结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一段文字, 体悟“赋”的语言特点。 提示: 这段文字是充满诗意的神奇之笔,充分体现了走向散文化的 宋赋仍。作者寄情山水且怡然自乐之情历历在目。
答案: √
5、苏轼的 《前赤壁赋》 作于他任湖州知州的时候。
)
答案:×
6、苏轼散文中影响最深远、文学性最强的首推前、后《赤 壁赋》。( )
答案: √
7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七月和十月,苏轼写下了两篇以 赤壁为题的赋。 ( )
答案: √
8、赋是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 综合体。(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 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境界。主客对话,含有浓厚的哲学意味,而语言却充满艺术 性,富有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并同感情的变化 紧密结合,行文波澜起伏。 ( 2)在体裁上,作者它突破了传 统赋文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模式,注入了更多的散 文因素,尤显流畅自如。
5、简述苏轼《前赤壁赋》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答案:(1)赋体的对话手法; (2)“抑客伸主”的表现方 式;(3)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 一、判断题 1、《前赤壁赋》这篇文章的情感变化线索是乐 --悲 -- 喜。( )
答案: √
2、《前赤壁赋》是苏轼写于贬谪黄州时期。 ( )
答案: √
3、《前赤壁赋》中主客经过互相辩驳,最后归于悲而泣。 ( )。
答案:×
4、苏轼曾被诬做诗“谤讪朝廷” ,遭到弹劾被捕入狱,史 称“乌台诗案” 。( )
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 “乐——悲——喜” ,围 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作者 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 发展过程。 文章先写泛舟的超然之乐,再写由哀婉铜箫声对历史兴亡的 凭吊,跌入对人生苦闷的抒发, 最后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 变悲为喜,尽欢而散,非常真实地写出了作者在谪居时于苦 闷中求解脱的思想。
《赤壁赋》阅读练习
《赤壁赋》阅读练习 1.第 3 段为何写历史人物? 第 3 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 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
2.第 4 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 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 :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 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 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 因此不必为人生短促、暂时失意的处境而悲伤哀愁,不妨放 情山水,在清风明月的秀美景色中消解愁怀,这样人生才能 变得乐观豁达。
2、简要分析《前赤壁赋》 “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篇文赋的主体部分采用了赋的传统表达方式--主 客问答(也叫“抑客伸主” )。 实际上,主客双方对人生的看法,都是作者的自我独白,是
其思想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主”反映了作者乐 观旷达的情怀; “客”反映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最终, 他以旷达乐观之“我”战胜“人生如寄”之我,表现了一种 健康的思想情怀。
4、试析苏轼《前赤壁赋》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手法。
答案: 情感内涵:( 1)旷达、超然,不为环境所屈; ( 2)用老庄哲 学来抵消和化解其在政治上的不幸。 艺术手法:( 1)作者艺术手法高超,把情、景、理三者巧妙 地结合起来。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还有月下泛舟纵饮,无 不让人心驰神往。作者毫不费力地将我们引进了一个美妙的
3、简要分析《前赤壁赋》景、情、理熔于一炉的特征。
答案:作者艺术手法高超,把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 来。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还有月下泛舟纵饮,无不让人心 驰神往。作者毫不费力地将我们引进了一个美妙的境界。主 客对话,含有浓厚的哲学意味,而语言却充满艺术性,富有 诗情画意。 寓情于景, 借景明理, 并同感情的变化紧密结合, 行文波澜起伏。
答案: √
9、《前赤壁赋》的主体部分采用了赋的传统表达方式-- 主客问答。( )
答案: √
10、《前赤壁赋》中的主客双方其实就是作者的自我独白。
(
)
答案: √
11.“而”字的几种连词例举: 连词,表承接 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因果
扣舷而歌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耳得之而为声
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 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B .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 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C.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 “明月”想到曹操、 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 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抒情。 D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 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3.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 B .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 C.而今安在哉 安:安放 D .侣鱼虾是而友麋鹿 侣:以……为侣
设题意图:这一题紧扣课文作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视野,初步涉猎和学习比较鉴赏。
拓展 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 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 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 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 体物写志也。 ”可见赋要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美统 一。 探究: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 “体物”即描摹景物, “写志” 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看 看本文“体物”部分具有怎样的特点, “写志”部分采用了 哪些方法。
3 林语堂对苏轼有过非常有趣的评价: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 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 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读了本文,说说你对 林语堂这段话的认识。 提示:本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跳 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
4.如何理解《前赤壁赋》 “主客对话”? 《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了汉赋惯用的“主客对话,抑客伸 主”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客人之口来宣泄人生失意的苦闷, 由主人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述对宇宙、人生、生 命的深刻认识, 表达了自己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客对话之法, 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将其内心的情 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
前赤壁赋课后练习 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 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 3、 4 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 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 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 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 3 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 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 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
1、《前赤壁赋》是一篇(
)
A 、政论文 B、骈文
C、文赋
D 、史论文
答案: C
2、《前赤壁赋》描写萧声的语句有(
)(以下为多项)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答案: BCD
3、《前赤壁赋》中分别代表作者思想矛盾斗争的两个不同侧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 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 。注意下 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 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请举例品味文中巧用“对文”的妙处。 )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 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想斗争的身影,读这篇旷世佳作,我们不能满足于从字句之 表象中寻找一种朦胧的感觉,而应从更广、更深的层次了解 这位巨人的思想性格、生活面貌、心态志趣。
赤壁赋·能力训练 1.《赤壁赋》中对箫声的描写较为精彩,下列句子的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 [ ] A .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诉诸读 者的听觉和视觉。 B .这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引起了 苏轼的惊讶。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由客的回答引出下 面的第三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客人之所以悲,吹出悲凉幽怨的调子,是因为独处孤舟 的寡妇的不幸身世引起了客人深深的同情。 D .作者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目的在于引出“何为其然”的 询问,通过主客对话,阐述对宇宙人生变与不变都相对的见 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情怀。 2.下列各项中对《赤壁赋》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 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