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理性思考_以_楚天都市报_为例
_楚天都市报现象_是一面镜子
2010年第9期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里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从最近几年连续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中可以得到证明。
从浅层意义上来说,楚天都市报在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为都市类报纸作出了表率;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其主流化转型的办报理念以及办报方式将引领报纸顺应时代的变化。
努力实践“三贴近”,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点上似乎与其他的都市报报纸没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如认真地考察一下,区别是相当大的。
如果说,其他的都市类报纸在“三贴近”当中提供的是群众需要的信息与新闻,楚天都市报不仅提供群众需要的,而且提供群众应该需要的。
在当今社会,群众应该需要的正是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的,也是负责任媒体必须坚守的。
如何把群众需要和应该需要的信息统一起来,并且通过适当的报道方式传播出去呢?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传播这类的信息以此引导社会舆论呢?这是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具体地说,我认为这种有益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他们三点成功的经验上:第一,强烈推荐生活典型,这是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之一。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楚天都市报在继承这一传统时又有创新。
他们推荐的是平民英雄、是生活典型。
这些典型在表面上看,似乎没有超常规之处,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和普通人一般,但是他们在人生境界上一定是上层,是大多数人无法达到却又敬佩仰慕的。
比如说“信义兄弟”,记者最初得到的信息不过是一场车祸,对于这个信息可以从车祸问题上报道,也可以从监管的角度加以报道,当楚天都市报的记者在采访中获知当事人“雪天赶路,是为了赶在过年前给民工发工资”,新闻的深度开掘,这就奠定了新闻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人性在一点点地丧失时,居然有这样的兄弟坚守道德底线,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这一坚守道德底线的兄弟大赞颂扬吗?第二,反复发掘生活典型的社会价值,这是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成功经验之二。
宣传功能与监视环境功能的失衡——主流化转型下《楚天都市报》典型报道反思
层过滤 了的英 雄群体 ,被赋予 了独特 的 社会犹如一个生物有 机体 ,必须 时刻 监
姆将媒介 的环境监视 功能 比喻为 “ 社会
《 楚 报 》探 索 的 “ 主 流化 ” 其 实就 是 时代 内涵 ,承载了太多 “ 结梯救 人”事 视周围的环境 以确保生存 的需要 。施 拉 “ 主旋 律化” ,重点推 出典 型报 道 ,虽 实之外的意义 。
2 0 世纪9 0 年 代 以来 ,主流 化 转 型 的报 道 方 式 ,为 强 调新 闻事 件 的时 代 化 了的宣传报道 ,它是一种意识形 态召
成为都 市报发展 的重要走 向 ,国内一批 价值 , 《 楚 报 》该 类 报道 缺 少 反思 现 唤 和组织 传播 的宣传 手段 ,其 宣传性大
一
的权利。”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高扬 了主旋律 ,是都 市报实现 主流化转
些 重 大典 型 报 道 也 多次 被 其他 媒 体 吕尚彬教授也认 为 ,典 型报 道是根据 宣 型 的实践 ,扛起 了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 而 ,典型报道毕竟 是一种宣传 色彩浓厚 遍 意义的突 出事 物进行报道 ,是一种强 律》一文中他明确提出, 《 楚报 》实施
向 主流 媒 体 ” 的战 略 口号 ,此后 ,主 视 环境 的功 能 。 流媒体成为众 多报纸 的战 略 目是 宣传本位 的新 闻宣传生产 方式
般 认为 ,典 型报 道是 一种强化 了 的产 物 。 梳 理各个 时期 的典 型报道 ,
年,《 南方都 市报 》发表构筑 “ 新主流 的宣传 报道 ,浓厚 的政治宣传 色彩使其 笔者发现 ,按照规定 的宣传意 图去 提炼 媒 体” 的标 准 ,同年 1 1 ) l 创 刊的 《 新京 新 闻性大为减 弱。 中国人 民大学陈力丹 报道主题 和精神 内涵 ,已经成为媒 体在 报 》,鲜 明地提 出 “ 办严 肃报 纸 ” 的 教授在 《 再谈淡化 典型报道 观念 》一文 新闻实践 中 自觉践行 的一 种思维 习惯 。 主张。2 0 0 7 年 ,为克服都市类 报纸同质 中指 出 :典型报道 “ 最显著 的特点是循 因此 ,典 型报道 的新 闻性 总是让位 于特 化 、低 俗化倾 向 ,湖北 日报传媒集 团的 着鲜 明的主观意识 去发现和报道 适于推 定的宣传价值 。换言之 ,典型报道是一
体育报道中的人性化追求——以楚天都市报亚运报道为例:主流情怀 人性视角的体育报道转型
都 市 报 的体 育 报 道 就 一 直 站 在 我 国 体 育 事 业 又 好 又 快 地 发 展 的 角 度 , 播 传
主 流 体 育 价 值 观 , 力 做 我 国 体 育 事 努 业 进 步 的传 播 者 与 推 动 者 。其 采 集 力
赛 的结 果 本 身 , 应 该 转 向报 道 人 , 而 尤 其是 一些有血有 肉、 具人文情 怀 、 极 能
主流情怀 人性视 角的体 育报道转型
张 勤 耘 ( 北 日报 传媒 集 团副 总 编辑 ; 天 都 市 报 总 编 辑 ) 湖 楚
21 0 0年 1 1月 1 日 至 2 日 , 2 7 第 十六 届 亚 运 会 在 中 国广 州举 行 。 这 是
继 19 9 0年 北 京 亚 运 会 之 后 . 我们 国 家
点 , 是 从 平 民 视 角 切 入 , 现 最 本 真 就 体
的 “ 性 化 ”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 编 队 人 。 采 伍 运 用 情 感 化 、 沉 化 的 风 格 进 行 报 深 道 , 现 了 整 个 亚 运 会 报 道 的 人 性 化 体
基 调。
第 二 次 举 办 亚 运 会 , 是 继 北 京 奥 运 也 会 后 . 国举 办 的 最 重 要 的 一 届 国 际 我 大 型 综 合 体 育 盛 会 。广 州 亚 运会 的 报 道 . 袭 了 楚 天 都 市 报 主 流 化 转 型 过 沿
员 。 人 物 更 具 贴 近 性 让
如果将楚天都市报 亚运特刊 《 花
魁 》 一 翻 阅 , 发 现从 报 道 开 幕 式 伊 逐 会 始 , 个 特 刊 就 强 调 了 人 文 精 神 和 人 整
、
在体 育报道 中传 递主流
转型期都市报教育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以_楚天都市报_为例的分析
转型期都市报教育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楚天都市报#为例的分析熊∃英(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都市报教育新闻的受众面相应扩大,教育新闻应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应试教育的关注,转向对整个社会素质教育的关注。
应注重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教育新闻策划与报道中,从而实现都市报由单纯提供教育信息转向培养全民素质教育观念,由迎合市民应试教育新闻需求转向共同探讨教育问题、解决现行体制中的教育难题。
∃∃[关键词]都市报;教育新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21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72(2008)01!0089!04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制度都处在转型期,促使人们关注自身及其利益相关群体对于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重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带来了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教育新闻的迫切需求。
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都市报,在转型期的中国,成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布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传播教育信息、向群众报道重大教育新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国的都市报中,1997年问世的∀楚天都市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十年来该报%从小到大,成长为日均发行量达120万份的主流媒体, &&连续3年入选∋全国晚报(都市报)综合竞争力20强(,先后摘取韬奋新闻奖、全国新闻百佳、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目前居我国日报发行量第7位。
)[1]且该报所在武汉地区是全国教育重镇,享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新闻资源,因此,对楚天都市报教育新闻进行分析,可以窥见中国都市报对教育新闻报道的一斑。
∀楚天都市报#作湖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定位。
在教育新闻的报道上,该报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一是为了适应武汉地区受众对教育新闻的迫切需求,该报在2007年进行了改版,将教育新闻由原来与教科文卫新闻共用一版改为单列一版,实际上是对教育新闻进行了扩版。
浅谈报纸对微博的利用——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从报纸移到 网络的时候,“纸媒要完了” 的声音也愈 加高涨。“到 2043 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 读者将归于零。”———美国北卡罗莱纳大 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他《正在消失的报 纸》一书中对报纸的命运如此预测。数字 媒体的发展带来强劲的挑战,无论是抢夺 广告市场,还是争夺话语权,都让报纸不 得不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布和收集的数量增多。报纸也由最初的单 纯使用微博发布信息,开始利用私人微博 用户的广泛性这一特征,变被动发布信息 为利用微博收集信息。这比依靠采访来收 集信息方便得多,全面得多,同时也节省 了时间和精力。如《楚天都市报》摄影部 通过腾讯微博策划的 “街拍武汉地标美 女”的图片征集活动,只需要个人微博用 户将照片发在此微博话题下,并私信 @ 楚天拍客报名参加美女街拍就能将图片 发在摄影部的微博上。《楚天都市报》正 是凭借微博的信息收集能力,将这些好的 图片又发布到 《楚天都市报》 城市周刊 上,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报纸。
引用微博内容,创办微博专题或者微 博专版。形式上的利用只能让报纸在技术 上得到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 凭借技术难以永葆青春,只有在内容上有 所突破,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读者的关 注。2010 年被认为是“微博元年”,随着微 博时代的到来,引起纸媒对微博的极大关
注和重视。不少报纸纷纷开设微博专栏、 专版。《楚天都市报》 也创办了 “@ 微故 事” 版面。2012 年 8 月 25 日,《楚天都市 报》发布《〈武汉微闻〉欢迎围观》一文, 正式创建“武汉微闻”版面。而且,将此前 报纸上的“@ 微故事”栏目由先前的“楚 天城事”版面移到“武汉微闻”版面上,作 为一个固定栏目持续摘用微博语录。从专 栏到专版,报纸对微博的利用逐渐成熟。
肩负社会责任 引领主流舆论——楚天都市报探索主流化转型纪实
楚 天都 市报探 索主流 化 转型 纪 实
◎ 曾革 楠
f 者 按 】2 1 年 1月 2 日 , 中 国新 闻 出版 报 》在 头 版 头条 刊 登 由该 报 记 者 曾 革 楠 撰 写 编 01 0 《
的 《 负社 会 责 任 引领 主 流 舆 论 — — ( 天 都 市报 ) 索主 流 化 转 型 纪 实》 篇 通 讯 , 配 发 肩 楚 探 长 并
息 快 捷 、丰 富 的优 势 。 都 市 类 报 纸 面
为 核 心 , 行 都 市 类 媒 体 的 历 史 责 任 履
担 当。
读 的 重 大 典 型 报 道 、 务 中心 的 时 政 服
报 道 和 贴 近 民 生 的 经 济 报 道 为 主 战
临“ 有堵截 , 有追兵” 困境 。 前 后 的 “ 面对 新 闻 传 播 媒 体 的变 化 、 众 受 需 求 构 成 的 变 化 。 市 类 媒 体 如 果 不 都
评 论 . 全 国新 闻界 推 介 楚 天 都 市报 主 流 化 转 型 的成 功 经 验 。 向
该 报 配 发 的评 论 称 ,“ 楚 天 都 市报 》 系列 主 流 化 转 型 的 实践 , 党 和 府 关 注 , 同行 《 一 让 政 让 瞩 目, 读 者 叫好 , 都 市 类报 纸 主 流 化 转 型 提 供 了范 本 。 ” 指 出“ 楚 天 都 市 报 》 转 型 并 非 让 为 并 《 的
都 市 报 》 极 打 造 “ 流 媒 体 ” 努 力 引 积 主 ,
能梳 理 出有 价值 的信 息 , 给广 大人 民
群 众 提 供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和 正 确 的 导 向 , 会 被 抛 弃 。” 北 日报 传 媒 集 团 将 湖 董事长 、 委书记江作 苏对记者说 。 党 在 湖 北 省 委 宣 传 部 和 湖 北 日报 传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理性思考——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Vo . 9 12
No 2, 01 . 2 0
文章 编 号 :0 6— 9 0 2 1 ) 2— 17— 3 10 2 2 (0 0 0 0 3 0
都 市报 主流 化 转 型 的 理性思 考
— —
以《 楚天都市报》 为例
刘பைடு நூலகம்一 夫 孙 海
摘要: 面对 报 纸 同质 化 日趋 严 重 的 现 实 , 内许 多 都 市 报 纷 纷 走 上 了主 流 化 转 型 的 道 路 。《 天 都 市 报 》于 国 楚 20 0 7年 6月 底 也 作 出战 略 转 型 的 重 大抉 择 , “ 任 媒 体 、 姓 情 怀 ” 办报 宗 旨 , 强 对 时政 、 济 、 生新 闻的 报 以 责 百 为 增 经 民
头版 是一 份报 纸 的开始 , 也是 读者 阅读 的起 点 。 对 于一份 报纸 , 竞争 力 、 获取读 者 的注 意力 首先取 决 于 头版 。此外 , 头版 也最 能体 现报 纸 的编辑方 针 、 办 报理 念 , 它就如 同军 队 中的元帅 , 的气 质反 映 了整 它 份报 纸 的气质 , 到 统率 整 份 报 纸 的作 用 。我 们通 起
第 2 9卷 2 1 第 2期 00年
河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n l f e a n t ueo d c t n ( hlsp ya d S c l ce cs o ra o n n Is tt f u ai H i E o P i o h n o i in e ) o aS
21 0 0年 1月 2 日, 楚 天都 市 报 》 头版 头 图 0 《 用 的形 式报 道 了 由该报 主办 的首届楚 天传媒 大奖 的颁
奖盛 况 。随后 , 又用 五 版 页 幅介 绍 本 次 评选 活动 的
16641841_探寻转型期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媒介角色认知____
新闻前哨2018年第6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转型源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市场化”作为改革开放的主基调,是媒体进行角色定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在此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兴起,都市类报纸作为党报走向市场的“试水者”应运而生。
1996年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了一份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日报,即楚天都市报。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频现,以《楚天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类报纸作为大众化报刊,该如何借鉴西方传播观念,重构并扩展其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媒体角色及作用?本文拟以分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形塑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以及在这三种作用力下,协调喉舌角色、市场竞争主体角色和作为社会公器的公共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公共新闻”在当代社会的存在路径,建构都市报纸的公共角色及社会担当,从纵向历史发展寻找西方理论引入的印证。
最后从横向展开,寻求楚天都市报在新语境下的媒介角色定位。
三维分析框架下的媒介角色定位角色定位是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相对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
当分析中国媒介的角色定位时,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因素,另一方面要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我国媒体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作用力下进行角色定位,因此要超越“市场对国家”、“国家对社会”等习以为常的简单二元逻辑,把国家、市场与各种社会力量间在传播领域的复杂关系作为分析重心。
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及媒体市场化改造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体制的规范是对媒体社会角色的最强有力的牵制。
我国媒体在这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框架下进行市场化探索,是中西结合的结果,既强调可管理性又强调企业化。
故而都市类报纸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牵引下发展,相较于党报,其受市场牵制力的影响更强。
双重属性下混合性体制催生了中国传媒的产业化,传媒开始具有社会组织角色的独立性,成为中国传媒功能结构演进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在探求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中,社会因素逐渐成为牵制媒体社会角色扮演的重要力量。
倒逼转型 化危为机——楚天都市报战“疫”融合传播的行与思
-抗“疫”报道探讨专鳖本栏目受到湖北日报机关党委支持增强“倒逼转型化危为机——楚天都市报战“疫''融合传播的行与思◎赵洪松苏争1月24日至4月7日,因按惯例春节休刊7天和受武汉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楚天都市报》创刊以来史无前例地连续休刊75天。
被动离开最熟悉的纸上阵地长达两个半月,楚天都市报同仁没有手足无措、一筹莫展,而是逆行出击、立即启动战时工作机制,推出一揽子工作方案,编辑部全线、全员、全岗转入新媒体矩阵。
非常时期,化危为机,倒逼转型,楚天都市报的全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没有因为纸媒的历史性休刊而有所衰弱,反而得到强化和彰显。
(详见封二)经此一役,楚天都市报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传播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更深刻的认识,对锻造有强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媒体品牌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风暴突至2020年1月19日,己亥年腊月廿五,许多记者已经买好了返乡的车票机票,编辑部里己有同事满面笑容地提前互道新春吉祥。
随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严峻,防控骤然升级,大家放松的弦迅速绷紧。
而作为湖北媒体,楚天都市报就在风暴眼中。
大家纷纷退掉车票机票,重新回到岗位。
20日至22日,关于疫情的新闻报道火速升温。
23日凌晨两点,武汉宣布特别第划40位院士30省市区395支医疗队43060名医务人员封城。
那时那刻,农历年前最后一 期楚天都市报报纸版样刚刚传至印刷厂,随后就将进入创刊时便形成惯例的春节7天休刊。
封城战“疫”,白衣执甲,举国援鄂,武汉成为攻坚决胜之地。
随着公交停运、交通管控、小区封闭,报纸己不可能进楼入户送到读者手中。
无奈,停刊延迟一个月、二个月,直至4月8日武汉“解封”,报纸复刑…… 休刊时间长达75天之久,楚天 都市报也被迫踏上这段没出一张报纸完全依靠新媒体平台 战“疫”的“漫长”征程。
好在,过去几年,楚天都市报一直在探索全媒体融合转 型之道,已从单一纸媒扩展到纸媒+APP+社交+资讯+视频 矩阵,新媒体平台数量从几个扩大到40个,其中过百万用 户的平台即有5个,过千万的1个(官方微博粉丝1719 万)。
楚天都市报成功实施主流化转型
位 男 子说 “ 年 不 遇 ”他 刚 三 十 多 , 百 , 他 怎 么 知道 百 年 不 遇 。 是 一 位 亲 历 者 , 这 给 人 感 觉 不 好 . 是 国计 民 生 的大 事 , 这 不是小事 。
我看 了北京 的一 家都市 报 的报道 , 个 人 感 觉 有 点 欠 缺 。前 天 传 出来 第 三 套
灾难 , 控半 天 , 格 能 回调多少 , 调 价 我
,
和 其 他 的媒 体 , 别 是 像 新 华 社 这 特
样 的 大 媒 体 有 效 地 融 合 ,借 船 出海 。
楚 天都 市报无 门户之 见 , 和新 华社合 作, 你是在给全 国人 、 向天下人讲 湖北
事 , 做得好 , 聪明 了。 你 太
血 压 、 尿 病 终 生 服 药 是 规 律 呀 , 个 糖 这 有 可 能 吗 ? 所 以我 觉 得 “ 内容 为 王 ” 太
调 控 政 策 为 代 价 的 房 地 产 股 票 的 上
涨 . 果 房 地 产 股 票 的价 格 不 涨 , 换 如 能
重 要 了 。 做 传 媒 ,我 们 就 必 须要 承 担
展。 财力 不够 , 船 出 海 。 果 实现 了这 借 如
一
房房贷松动 , 股市涨 了, 昨天三部委 出
来否定 . 是这 位 ( 京 一家 报纸 ) 于 北 说
了 :笔 者 并 不 愿 意看 到 以 牺 牲 房 地 产 “
还 有 , 个 广 告 , 血 压 的 , 中 一 降 说 国 的 降 压 新 发 明 有 望 代 替 降 压 药 。 高
网 , 网 了想 要 “ ” 去 太 难 了 , 就 上 压 下 这
说 打 压 房 地 产 市 场 , 体 就 报 房 子 媒
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策略——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头 ,为大 众衣食 住 行提 供有 具体 帮 助 的权戚 信息 和实用 信息 .从而 倡 导科 学理 财 、理 性 谤费 .帮 助消 费 者寻 找财 富流 动 的规 律 ,建 立现代 生活观念 。楚 天都市报 “ 经新 闻” 财 版专 门设立 了一 个 “ 权威 发 布 栏 目,发 布一 些来 自相 关政 府管 理部 门公开 的与 百姓 衣食 住行 有直接 关 系的信 息 。实用 性就 是有 用性 、可 实施性 、可 操作 性 。都 市 报经 济新 闻报道墨 与受 众 的经 济生 活联 系起 来 ,为受 众 提供 与他们 的 利益 、兴 趣最接近的信息。 个 好 的经 济新 闻记 者 应该 运 用 其独特 的新 闻t 感及 对 新闻事 实 的价值判 断 .为受 众掘 供 事实性 信 息 和分析 性信 息 。发 掘 信 息背后 更 深层 次 的隐藏 价值 ,从 而 帮助受 众 拓宽 对信息 的理解 和把握 。2 0 0 6年 3月 2 6日汽 油和 柴油的零 售价普 涨 8 %。楚天都市报 3月 2 7日 “ 经济生 活 ”版刊 出 < 油价 上涨 。牵 动各 方 神经 >的 整版 报道 .分别 解析 了公 交愁 在一 年多 烧 三千 万 、的 士 忧在一天多 花 l 2元 、买 家精在 目光 转 向小排量 ;同时针 对柴 油 短缺 的 现状 。还刊发 了 7 O家 大型加油站将 力保供 应 的信息 。这 样 的信 息发 布 就是服务至 上的体现 。 3 关 洼 都市 经济 生 活 .行使 、 舆论监督职 蠢 新 闻 出 版 总 署 石 峰 剐 署 长 在 20 O 5年全 国都 市报 ( 晚报)总编辑年
维普资讯
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策 略
以《 楚天都市报> 为例
■ 曩玉兰
经 济新 闻是 关 于经 济颁 域 新 近 发生 的事实 的报 道 ,它反 映服 务并 指导人 的经 济生 活 ,在经济 生 活 中 不仅 担负着传 输 信息 的职 能 。还肩 负着 为 人 民群 众 的 生 活掘 供 咨 询 、 解释 的服务功 能 和监督 、调 控 国家 经济发展 的指 导功 能 。对 于 以 “ 贴 近市 民 、贴近 生活 ” 为定位 的都 市 报 ,要有 效地 报道 经济 新 闻 。既要 遵循 经济 新 闻的报道 规 律 。又要 在 充分满足 特定读 者群 的阅读 需求 的 基础 上 。有针 对 性 地 选 择 报 道 内 容 、 改进报道 策略 ,才 能显示 出 自己不 同于党委 机关报 、专 业经 济 报 、新 兴财经报在经济新 闻报道上的特色。 创 刊 于 19 9 7年 的 < 天 都 市 楚 报’ ,创刊初期就开设 “ 济生活” 经 版报 道经济 新 闻 ,报 道在 牢 牢把握 报纸 定位 和经济 新 闻报道 规律 的基 础上 ,注 意信息 处理 的连 续性 。在 报道 内容 、报道 角度 的选 择上 牢牢 抓住 市 民的基 本需 要 大做 文章 ,使 “ 经济生 活”版以信息量大 、指导性 强 、全方位为市 民提供 服务等特点 。 赢得 了读 者的信 赖。2 0 0 1年 < 楚天 都市 报 = 设 了 “ 经新 闻 ” 版 。 }增 财 注重 “ 生活人手 ,不求 专业精 深 。 从 立足 细致 实 用 ,表 述力 求 通 俗 化 、 生动化 。以平 衡整 张报 纸 的新 闻结 构 ,满 足读者 长期 、稳 定 、深层 次 的阅读需 求 ,增强 报 纸服务 的 ‘ 综 合 ’功 能 ,扩 大覆 盖 面 、增 强 吸引 力。 现在 < 天都市 报> 经济 新 ”∞ 楚 闻 报 道 的 版 面 已 扩 展 为 经 济 新 闻 ( 时又 叫经济 生活 ) 有 、财 经 新 闻 和 证 券理财 三个 版 ,尽管 三个 版 面的 报 道并无 截然 区分 。但 各版 信息 又 各 具特色 。 “ 经济 新 闻”侧 重 于为 受众 的 消 费 生 活 服 务 ; “ 经 新 闻 ” 财 则 侧重 于报道 国家 宏观 经济 信息 以 及 本 地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关 注 本 地 和全 国 、全球 经 济发展 大事 ;
百姓情怀 主流价值——浅析《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原因
种 策略
治、 经济新 闻, 也强调其故事性 、 节性 和 情
人情 味 , 致使新 闻娱乐化 , 使得 都市报表 现 出低俗倾 向 , 流露出小报趣味 。 《 楚天都市报 》 发行初期靠社会新 闻 建立起来 的形 象已经深入人心 , 要摆脱小
报 的标 签 , 必 须 改 变策 略 , 高 报 纸 的 就 提
纷纷结束 了纸媒版 ,改出电子版 。09年 20 4月美国的 《 督教科学箴言报 》 出印 基 停 刷版 , 出网络 报纸 , 为美国首份 专注 改 成
网络版的报纸 。随后 , 安娜堡新闻报 》、 《
峻的传媒格局雪上加霜 。 如果说人们 以前
使用网络还需要具备条件 , 现在人们 只要 拥有手机 就可以实现 真正意义上 的随时 随地浏览 资讯 。 自新华 网的消息 , 来 截至
媒 体又 叫 “ 议程设 置媒体 ”, 这类 媒体 为
社会设置议 程 ,影响社会舆 论。“ 主流媒
体”的概念进入 我国后 , 迅速引起 了媒 体
圈和学 术 圈的关注 。9 8年 《 19 华西都市
的责任 时代 的发展要求 都市报 承担主 流媒
报 》 出 了 “ 向主流媒 体 ”的观点 , 提 迈 率
很 相似 , 而且在版面设计上也有许 多雷同
民风格 著称 ,在内容上形 两家或多家共有的新 闻条数 6 2 2 4 7 5 8
2n 第n朝 1 7 o年 4
文化 , 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4主流化转型是报纸解决读者 问题的 、
一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 的加入 ,的风格 和定位上
2 主流化 转型有利 于 、 报纸树 立品牌形 象
都市类媒体的微信题材选择——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为例
楚天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2年9月28日。
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品牌———极目新闻客户端于2021年3月28日正式上线后,微信公众号“楚天都市报”更名为“极目新闻”。
2年多来,极目新闻坚持守正创新,“内容为王”,微信公众号粉丝已从200余万增长到800余万,成为湖北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重要的阵地之一。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为何能在都市类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本文试以其近两年来的微信推文为样本进行分析,探索其题材选择的有益经验,以供借鉴。
一、选稿题材丰富,保持原市民报特色(一)题材内容全面,贴近生活极目新闻定位秉承“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的理念,以原创新闻为主,专注推送全球热点资讯、焦点事件报道。
其中“瞭望者”不只是对事件报道的快速反应,也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思考,体现极目新闻内容的广度。
笔者对极目新闻2023年4月1日至4月30日的全部微信推文共计835条进行了统计分析,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时政新闻26条(3%),民生新闻158条(19%)、财经新闻74条(9%)、国际新闻55条(7%)、案件报道106条(13%)、突发事件33条(4%)、官方通报98条(12%)、文体新闻38条(5%)、娱乐新闻66条(8%)、健康新闻39条(5%)、其他新闻(多为服务资讯、活动等)76条(9%)、商家供稿66条(8%)。
从题材类别可以看出,首先,极目新闻微信主打民生类资讯新闻及财经新闻,分别占到总体稿件的18%和9%;其次,突发事件、案件报道和官方通报类稿件也是极目新闻微信内容的重要来源,分别占到了4%、12%、12%,这些稿件是都市类媒体较受欢迎的社会新闻在微信平台上的转化形式;再次,国际新闻在极目新闻微信上颇受欢迎,稿件量占到了总体的7%。
最后,极目新闻微信也为读者提供实用性的健康新闻、丰富生活的文体新闻和娱乐新闻。
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谈如何进行报纸营销
《楚天都市报》的营销实践《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开始试刊,1997年1月1日正式创刊。
在创刊前三年,《楚天都市报》走出了三大步:第一年为4开8版,日发行量18万多份;第二年为4开8版,日发行量43万多份;第三年为4开24版(不定期为32版),日发行量达85万份。
从第四年起,《楚天都市报》日发行量一路飚升至百万份,成为武汉市、湖北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确立了其在武汉报业市场领头羊的位置。
1999年其广告现金回款过亿元,在全国都市类报纸中名列前茅,给湖北日报社的新闻改革、报纸改版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该报至今仍然保持着日发行量100多万份的业绩,广告额也在不断增长。
事实说明,《楚天都市报》不仅实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其发展的速度、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效果都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以《楚天都市报》为代表的一批报纸的成功给改革中的中国报业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同时也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由于其在营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报纸进入市场,就要遵循市场规律,报纸商品的生产者要想使自己的特殊商品为社会所接受,就必须在相当程度上按照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产品。
下面借鉴营销学的4 C理论,探讨《楚天都市报》营销实践中成功的经验。
《楚天都市报》营销策略的运用1.Consumer wants and needs: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这是4C策略的第一步,即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所在,对报纸来说就是找准其读者定位。
不同类的报纸有不同的定位选择办法。
体育报、证券报等专业类报纸是按读者兴趣的类别定位的,选择的是不同社会层次、有相同兴趣的读者;《楚天都市报》则是按综合分类法来定位,选择同一社会层次的读者,它选择的是市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民的经济收入已经大大增加,文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他们的新闻需求在日益增强。
而因文化程度、信息需求的差别,这个读者层也与干部为主的知识分子读者层的新闻需求有较大的差别。
两类报纸转型策略思考——以《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为例
两类报纸转型策略思考——以《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为例厂一.学术百蓄X燕}辩l;{两类报纸转型策略思考以《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为例今年以来,党报的非主流化与都市报的主流化,已成为报纸推进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武汉地区的报纸为例,《长江日报》把多年前确立的"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方针,改为"影响有影响的人",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党政机关干部扩大为社会J中端群体.《楚天都市报》在秉持百姓情怀的同时,"高扬主流化旗帜,报道时政大事",以此"打造责任媒体",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市民群体向社会中端或高端群体转变.两份报纸的转型策略取得明显成效以《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3月份头版的抽样分析为例:在《长江日报》2o08年3月1日至3月30日的头版新闻中,时政及经济类的硬新闻所占比重为51.36%,非时政及经济类的软新闻主要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所占比重为48.64%◎刘九洲(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430072) 而2007年3月1日至3月30日该报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例分别为76%和24%.在《楚天都市报))2008年3月1日至3月30日的头版新闻中,时政及经济类硬新闻占60%,非时政类软新闻(主要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占40%.而2007年3月1日至3月30日该报硬新闻和软新闻之比正好倒过来,aU40%比60%.可见该报在向主流化转型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果要揆之于报道实例的话,《长江日报》加大图片报道的力度是其实施非主流化转型策略的重要表现.自今年改版以来,几乎每天占据该报头版中心位置的都是一副大的新闻图片,至于在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版上.图片新闻所占位置也很醒目,这正是该报吸引眼球的重要招数.今年以来该报自办发行量逐步攀升,读者似乎在慢慢认可该报的非主流化转型.《楚天都市报》向主流化转型的报道实例.则可举出"19年前良心债"系列报道.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诚信"危机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该报敏锐-l毛丽f/抓住"'校正'偿还19年前良心债"这一新闻事实,站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精心策划,深度报道,使之成为了真实感人的道德范本.这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寄信报社,表达感受,有的还表示要仿效"校正",偿还良心债.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媒体也先后介入,或转载有关稿件或配发评论,从而大大强化了这一新闻事实的舆论引导效果.我们认为,这两份报纸实施转型策略,是党报或都市报由内涵式发展向外延式发展转变的明智之举,其积极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长江日报》把读者定位下移,这不仅使报道重点发生变化(已如上所述),而且版面风格也变得活泼,时尚了:其可读性与悦读性的增强,既大大缩短了党报与百姓之间的信息距离,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党报与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 《楚天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上移.在增加硬新闻,减少软新闻的同时,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某种党报风范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把这两份报纸的转型认定是党报或都市报未来发展方向时,是否就意味着它们的转型不必自设底线?或者说它们的转型没有一种"内在尺度"的限制?对此,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们在实施转型策略时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媒介身份"《长江日报》是':党报",其追求目标主要是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在读者定位上只能止于中端群体,在报道墨]厂术百家豳xj黔8},爨内容上必须以硬新闻为主,在报道技巧上不能煽情,不能炒作.《楚天都市报》是"市民生活报",如果一味迁就市民阅读兴趣,主打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其格调自然不高;但是,如果不贴近市民生活,把读者定位在中端群体之上,把硬新闻比例提高到不适当的程度,其身份特征就会消失.对两类报纸实施转型策略的深入思考1.我们赞成这样一种看法:不报道大事的报纸永远是小报但是只报道小事的报纸永远成不了大报.所谓"大事".主要是指时政和经济新闻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所谓"小报",指权威性不够,影响力较小的报纸.一般而言,作为党报,在权威性和影响力两项指标上都优于都市报.故可称作大报;作为都市报,在上述两项指标上显然同党报相比有所欠缺,故常被称为小报.我们认为,《长江日报》要"影响有影响的人",就得在报道大事上有大手笔.比如,在报道西藏3.14暴徒打砸抢事件及有关西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上,《长江日报》就应当集中版面连续推出一组文章;何况武汉市在西藏有对口援助单位,仅通过援藏人员的介绍就能轻而易举地驳倒达赖集体的污蔑不实之词.紧跟社会热点,牢牢把握话语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主流媒体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楚天都市报》要做"责任媒体",要实现主流化转型,就应当在事关国家利益,民族大义时表现出主流媒体的气度和胆量2.转型都应当在办报理念上引入"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有不少传播学者鼓吹"全球化"时代应当淡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但是,此后发生了"9.11事件",美国人却因此而主动强化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观念现在,"国家利益至上"已成为西方传媒的基本传播观念,"国家利益"与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一样,被他们尊崇为普世价值.比如在3.14西藏暴徒打砸抢事件上,西方媒体为什么异口同声地抹黑中国?其中固然有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作祟.但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感到恐惧,并且持敌视态度.因此,他们在"国家利益至上"这种理念支配下.弄虚作假, 颠倒黑白,肆意践踏新闻准则,连起码的做人的道德良心都丧失掉了.反观我们的媒体,在反击西方媒体的污蔑时"滞后"了,且力度太小.假若不是广大网民借助网络及时发出正义之声,我们就成了道德审判中的被告者. '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事情.3,党报和都市报转型都涉及到文化品位的设定问题.《长江日报》在非主流化转型过程中,理应雅中见俗,或者说严肃与活泼兼容.《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过程中,理应俗中见雅脱离低俗.《长江日报》运用"大图片,小新闻"的方式增强视觉冲击力,已收到明显成效.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图片不能乱用,不能污染视觉,也就是不能完全走小报娱乐化的路子.比如《长江罨》在报道恐怖分子试图暗杀普京的新闻时(这则消息来源于网上,俄罗斯官方已辟谣),刊登了普京的大幅正面图片.这幅图片在普京的正额特意画上了靶心,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相反,《楚天都市报》在报道同一则新闻时,虽然也用了大幅图片,但选择的是普京沉思的侧面像,这样处理就很得体.须知,新闻图片是一种符号,它既有直接意义.又有引申意义,在给人提供视觉感受时还能促使人产生联想;或者说读者在"读图"时会把图片的两种意义联系起来思考.因此,新闻图片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既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又能依靠读者的联想去丰富新闻内容; 否则,不仅达不到视觉效果,甚至还会涉嫌煽情,降低文化品位4,应当对传媒娱乐化有清醒认18丽}/识和适度把握《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在各自的转型中都隐含着对传播娱乐化的重新认识:作为党报,《长江日报》需要在新闻报道或信息传播中适度增加娱乐元素;而《楚天都市报》则需要适度减少娱乐元素,增加一些刚性元素.仅此而言,这两份报纸的转型都有其合理性.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的新闻报道适当融入一些娱乐元素是有必要,但不能把"娱乐化"当作追求的终极目标.自9.11事件以后,西方传媒就开始反思娱乐化,"国家利益至上"正是他们反思的观念性成果,其新闻报道中的硬新闻比例明显上升,则是他们校正娱乐化的实际表现.在我国,传媒娱乐化虽然已走过了巅峰期,但仍有不少媒体紧紧抓住娱乐牌不放,有人甚至还在"娱乐至死"的鼓噪下对一些重大的时政新闻进行错误解读.比如,当西方传媒对3.14西藏暴徒打砸抢事件进行歪曲报道并肆意攻击我国没有人权时,在我国媒体人中竟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娱乐化行为,不必认真对待.西方媒体如此立场鲜明地"讲政治",甚至CNN的主持人把泼妇骂街的手法都使出来了,这些人居然用"娱乐化"去解读它们的行为,实在是太天真可笑了;如果再把这种看法同我国媒体在与西方媒体的这场交锋中未能把握话语主动权的事实联系起来思考,那么对这些人的错误解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固然,党报的非主流化转型与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的确昭示着我国报纸进行新一轮改革的趋向,因此其中能够引人思考的远不止上面谈到的几点.比如,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两类报纸的各自转型都表现出向_对方接近的意图.如果按照这种意图发展下去,主流和非主流报纸的区分度将逐渐降低.这是否就意味着二者终将融为一体?对此我们就有必要给予充分的关注.②.一(编辑:欣文)。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理性思考_以_楚天都市报_为例
2010年 1月 20日, 楚天都市报 用头版头图 的形式报道了由该报主办的首届楚天传媒大奖的颁 奖盛况。随后, 又用五版页幅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的
文章编号: 1006- 2920( 2010) 02- 0137- 03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理性思考
以 楚天都市报 为例
刘一夫 ! 孙 ! 海
V o.l 29 N o 2, 2010
! ! 摘要: 面对报纸同质化日 趋严 重的现 实, 国内 许多都 市报 纷纷走 上了 主流 化转 型的 道路。 楚 天都 市报 于 2007年 6月底也作 出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 以 ∀ 责任媒体、百姓情怀 #为办报宗旨, 增强对时政、经济、民生新闻的报 道力度, 力求在品质品位、影响力 、公信力、引导力等方面更上层楼。通过选 取 楚 天都市报 2010年 1 月份双日头 版以及 2006年 3月份双日头版的新闻为研究对象, 运用量化分析和文本分 析的方式, 可以推 知该报主 流化转型的 成败。
文章借省市领导之口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武汉作为中部崛起重要阵地的关键作用在总结了武汉市2009年争取弯道超越一实现跨越式发展可喜成就的同时也表达出武汉市政府对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造一事的决心和信心充满地区自豪感其报道视角也正是武汉全局经济的发展
第 29卷 2010 年第 2期
河南教育学院 学报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Journal of H en an Inst itu te of E du cation ( Ph i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 ces)
两类报纸转型策略思考——以《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为例
两类报纸转型策略思考——以《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
为例
刘九洲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今年以来,党报的非主流化与都市报的主流化,已成为报纸推进改革的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武汉地区的报纸为例,《长江日报》把多年前确立的“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方针,改为“影响有影响的人”,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党政机关干部扩大为社会中端群体。
《楚天都市报》在秉持百姓情怀的同时,“高扬主流化旗帜,报道时政大事”,以此“打造责任媒体”,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市民群体向社会中端或高端群体转变。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刘九洲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6.2
【相关文献】
1.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理性思考——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J], 刘一夫;孙海
2.探寻转型期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媒介角色认知——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J], 李
沁柯;周磊
3.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以《长江日报》有关报道为例 [J], 朱建华;刘智宇;王戎飞
4.全媒体时代报纸编辑转型策略思考 [J], 朱紫强
5.移动终端应用环境下报纸阅读体验提升策略——以国外报纸的转型为例 [J], 陈显;陈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模式探析——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模式探析——以《楚天都市报》为例作者:赵雨婷,刘锦宏来源:《传媒》 2016年第14期文/赵雨婷刘锦宏《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创刊,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
《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的相继崛起无疑加剧了武汉报业的竞争,不仅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内容优势,也促进了《楚天都市报》转型的决心。
自2007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正式拉开主流化转型的序幕,近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流化转型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定位:在宏观和微观上寻求差异化在新闻报道内容上,《楚天都市报》坚持报道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本土新闻,充分发挥传统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品牌价值,加强平民英雄的深度报道,弘扬主流化价值观,打造全新良性循环的媒介生态圈。
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市民开始寻求更高的文化享受,满足读者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成为《楚天都市报》转型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转型座谈会召开后,《楚天都市报》开始与其他都市报进行对比,以期寻找到差异化的媒介定位,这从《楚天都市报》屡次的改版中可见端倪。
2012年,《楚天都市报》改版为要闻、深度聚焦、深度视点、深度关注、社会现场、社会法制、社会荆楚、民生经济、民生教育、旅游资讯等24个板块,在注重深度报道的同时也不忘其立身之本——娱体、健康、互动等民生新闻;2015年,再次改版之后,其报道思想显示出了质的飞跃;2016年,其改版更为精简,设有要闻、深度焦点、深度关注、深度视点、评论、社会法治、民生经济、旅游资讯等19个板块,一版一栏各司其职,将几大民生新闻整合在一起,并逐步将其深度化、头版化,透过街头巷尾的小事报道其背后关联的利益链条并作系列深度报道,《楚天都市报》坚持以受众为中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进行新闻报道。
内容:向受众传播主流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当记者,专业新闻采编人员更多的时候是作为顾问,从专业的角度核对和解构新闻。
都市报“慢新闻”传播的有效路径——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都市报“慢新闻”传播的有效路径——以《楚天都市报》为例作者:张平来源:《传媒》 2017年第10期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快新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和同质化的传播特点,给受众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增加受众负担,甚至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
“快新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优势逐渐淡化,发展矛盾愈发明显。
与“快新闻”相对的是“慢新闻”,制作用时较“快新闻”长,但是能够针对某事某物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体现更深层次的内容。
与信息杂乱、快速传播的“快新闻”相比,“慢新闻”能够很好地打破当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局势,还原新闻本质,秉持新闻准则和道德,更好地维护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
注意到“慢新闻”的独特性,《楚天都市报》于6年前推出“慢新闻”新闻板块——万象版,利用“慢新闻”吸引读者。
《楚天都市报》十分重视“慢新闻”,将其安排在封底板块,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万象”模块,融合新旧媒体优势,共同打造了包罗万象、揭露背后故事的“慢新闻”。
笔者以《楚天都市报》为例,探索都市报“慢新闻”的传播路径。
凸显差异竞争优势在新媒体时代,想要增强“慢新闻”传播效果,就需要凸显“慢新闻”的特征,凸显与“快”相反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都市报是典型的纸质媒体,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报纸的即时性不再具备优势。
在这种“快”“多”的竞争中,都市报的优势日渐式微,并且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使都市报发展面临窘境。
“慢新闻”给都市报带来发展的新机会,强化都市报内容生产,不做快餐新闻,以精品新闻和深度报道增强竞争优势。
在网络信息过剩的时代,“快新闻”的价值优势不断衰减,就像从事忙碌生活的人们更追求休闲自在的“慢生活”一样,“慢新闻”应时而生。
不同于碎片化新闻,“慢新闻”内容质量更高,为读者带来更为良好的阅读体验。
“慢新闻”针对的是社会热点内容,对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进行深入追踪和报道。
相比其他媒体,都市报制作“慢新闻”具有良好的基础,如相比广播声音传播,都市报能够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详细报道,便于受众弄清新闻事件来龙去脉。
《楚天都市报》:深度决定影响力
《楚天都市报》:深度决定影响力作者:李欣来源:《传媒》 2012年第7期文/李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平民化、市场化姿态涌现的都市报,迅速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锐。
时过境迁。
随着网络媒体以“新闻快餐”的方式遍地开花,传统媒体长期倚重的街头新闻——那种浅层次的事件传播,已然不能适应新的传播生态与媒体格局。
2012年初,进入第16个发展年头的《楚天都市报》全新改版。
这次改版的显著特点是:重大策划报道高屋建瓴,发人深省;每个版面上的“小焦点”亮点频出,夺人眼球;重点报道更加细化,《楚天深读》《楚天关注》《楚天人物》《楚天视点》等定位明晰、题材多元、引人入胜。
以深度思维为指向,《楚天都市报》本次改版全面提升了报纸的报道品质,巩固了主流大报的传媒地位,同时避免了与集团另一张都市报《楚天金报》的内耗竞争,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楚天都市报》本次改版的主要特点与做法。
坚持思想是报纸的灵魂报纸是文字的载体,文字是文明的结晶。
报纸传递的是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介所替代不了的意见集成。
然而,只有在思想的指引下,报纸才会做出有深度、有观点、有立场的内容,才具备了做“社会守望者、舆论引导者”的资质。
作为报纸的灵魂,“思想深翻一寸,土地深翻三尺”。
高屋建瓴。
在宏大叙事中有所作为,在历史节点上展露锋芒,是报纸展示思想、引领舆论的重要途径。
这需要新闻媒体高屋建瓴、提前策划,对现有的新闻资源进行创意操作,充分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楚天都市报》改版之后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期间推出的64版的大型特刊《激情跨越2007—2012 湖北科学发展纪实》,即为成功范例。
从2007年到2011年,湖北省经济总量翻了一番,重回全国第一方阵。
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楚天都市报》精心策划、悉心打磨,为发展树丰碑、为未来立传记,围绕“宏图”“巨变”“亮点”“图说”“样本”五大专题做文章,全面生动地展示了荆楚大地5年巨变,并为未来发展铺展宏图、开阔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 都市报应坚守其 ∀ 媒介身份 #, 在新闻配
一、硬新闻与软新闻比较 通过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一份 报纸的风格和定位。主流的严肃性报纸的头版新闻 大多以时政、经济等动态硬新闻为主, 而定位在市民 阶层的非主流报纸的头版多以诉诸百姓情感、服务 百姓生活的软新闻为主。 从图 1可以看出, 转型后 楚天都市报 头版的 新闻配置已向硬新闻倾斜, 尤其加大了对国内时政 和本地经济的关注, 已初具主流媒体的特征。
2009首届楚天传媒大奖颁奖典礼 , 其中 ∀ 2009年 度感动人物 #得主陈玉蓉事迹的报道就具有鲜明的 典型性和社会价值。文中报道了这位母亲为挽救患 有先天肝脏疾病的儿子叶海峰, 请求医生将自己的 肝移植给孩子。为捐出自己二分之一的肝脏, 患有 重度脂肪肝的她, 毅然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减肥计划: 节食、暴走。七个月, 每天暴走 10公里, 风雨无阻, 她用脚步丈量母爱的伟大, 用深情换来儿子的生命。 当人们担忧如今社会感情淡薄, 甚至对骨肉亲情产 生怀疑的时候, 这位荆楚大地的普通母亲用自己的 行动向人们展示出母爱齐天的伟大与朴素。陈玉蓉 事迹的报道, 让一个平凡的名字响彻中国大地, 也让 这位无私奉献的普通妈妈, 成为舆论 热议的焦点。 这一篇具有鲜明典型性和现实针对性的新闻报道, 其思路和手法远超转型前片面关注家长里短的民生 新闻。可见, 转型后的 楚天都市报 更自觉地贯彻 ∀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守 ∀ 民生本位 #的办报 理念。
% 138%
报道, 表现出 ∀ 责任媒体 #应有的品格。
图 2! 2006年 3月与 2010年 1月 双日头版社会新闻比较
! ! 转型前, 社会新闻是 楚天都市报 的报道重 点, 在 2006年 3月双日头版中, 社会新闻共 31 条, 占全部新闻的 41. 89% ; 而转型后, 社会新闻大为减 少, 2010年 1月的双日头版中的社会新闻仅 6 条, 占全部新闻的 9. 5% 。两个时段的社会新闻比例约 为 5∃1。
置方面,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例要适度、适量、适可 而止。
都市报的市场定位在市民阶层, 即使转型后也 要依托这一目标受众群, 进而向中高端群体延伸, 因 此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应有 ∀ 内在尺度 #的限制, 反映 在软硬新闻比例上, 应既讲究品位和格调, 又能够满 足受众需求, 不可 舍本逐末, 丧失了都市报 应有的 风格。
参考文献:
[ 1] ! 胡锦涛. 在人 民日 报社视 察工 作时 的讲 话 [ EB /OL ] . ht tp: / / polit ics. peop le. com. cn /GB /1024 / 7408514. h tm .l (责任编辑 ! 毕凌霄 )
! ! 同时, 转型后的 楚天都市报 更重视国内时政 和本地经济类硬新闻的报道。在 2010年 1月双日 头版的硬新闻中, 国内时政新闻 19条, 占时政新闻 总量的 73% ; 经 济新闻报 道 11 条, 本 地经济 新闻 8条, 占经济新闻总量的 73% 。而 2006年 3月份双 日头版的 楚天都市报 的国内时政仅 3条, 本地经 济新闻仅 2条, 转型前后两个时段抽样的国内时政 新闻比例为 1∃6, 本地经济新闻比例为 1∃4。
第二, ∀ 民生本位 #是都市报生存发展的立报之 基, 区域性、服务性是都市报长盛不衰的力量之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 人民日报 60周年的视察讲 话中指出: ∀ 坚持以人为本, 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 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把体现党的 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1] 作为和城市百 姓最为贴近的都市报而言, 坚持 ∀ 以人为本 #尤为重 要, 因此转型后的都市报也必须立足本地, 以贴近群 众、注重服务为办报宗旨, 力求办一份让党放心, 让 群众满意的新型都市报。
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 楚天都市报 已在向主 流报纸迈进的道路上逐渐成熟起来。
二、社会新闻比较 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赢得读者、获取更高发 行量的重要途径, 但是, 大量存在的暴力、凶杀、灾祸 新闻的报道不但影响了报纸的严肃性, 而且夸大了 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恶化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进而对 百姓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图 2可以看出, 楚天都市报 在题材选择方 面, 已经注意到了问题 的严重性。转型后的 楚天 都市报 减少了对以犯罪类新闻为主的社会新闻的
楚天都市报 在实施了主流化转型战略之后, 以一种阔大的气度和不凡的胸怀向公众展示着主流 媒体的责任感和影响力。在这两起先进人物事迹报 道中, 该报坚持了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以主流的思维 和全局的高度发掘新闻素材, 其新闻定位和报道方 式明显超越了普通民众的视野, 站在国家的高度来 报道和宣传这些感人事迹。这样的选择彰显着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 面, 经过几 年的 战略 转型, 楚天 都市 报 加大了对本地经济新闻尤其是关乎地区宏观经 济发展的报道力度, 不再把报道重点放在反映家长 里短的市民经济新闻上, 而多从大局出发反映现实 问题, 报道经济发展成效。 2010年 1月 28日 楚天 都市报 头版两篇新闻 杨松畅言城市圈一体化 ∀ 轻 轨可考虑修到孝感 # 、省长李鸿忠寄予武汉 ∀ 上游 之中争上游 # , 都将目光聚焦于武汉地区城市发展 的现状和探索之上。文章借省市领导之口, 一语中 的地指出了武汉作为中部崛起重要 阵地的关键作 用, 在总结了武汉市 2009年争取 ∀ 弯道超越 #, 实现 ∀ 跨越式发展 #可喜成就的同时, 也表达出武汉市政 府对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造一事的决心和信心, 充满 地区自豪 感, 其 报道 视角也 正是 武汉 全局经 济的 发展。
楚天都市报 在社会新闻方面不再单纯用猎奇、反 常的 ∀ 故事 #来吸引受众, 而是通过具有危害性的社 会新闻事件的报道, 让受众引以为戒, 从而起到惩前 毖后的作用。以这种报道方式报道的社会新闻还有 不少, 比如 2010年 1月 16日的头版新闻 孝昌街头 人人好汉鸣枪三响恶贼吓瘫 、1月 22日的头版新 闻 在逃犯思子心切归乡路落入法网 等。
楚 天都市报 2006年 3 月的双日头 版中, 时 政、经济类硬新闻与社会、民生类软新闻的比例约为 1∃5; 而在 2008年 1月的双日头版中, 硬新闻与软新 闻的比例几乎持平。显然, 转型后的 楚天都市报 加大了硬新闻的配置比例。
图 1! 2006年 3月与 2010年 1月双日头版 硬新闻 与软新闻比较
如果要揆之于报道实例的话, 我们认为, 从 楚 天都市报 对一些国际国内的重要时政的报道中可 以看出, 楚天都市报 的受众定位已由市民群体向 社会中端或高端群体转变, 报道中已初具主流媒体 的气度和胆量。
2010年 1月 20日, 楚天都市报 用头版头图 的形式报道了由该报主办的首届楚天传媒大奖的颁 奖盛况。随后, 又用五版页幅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的
% 137%
获奖个人、单位的先进 事迹。本次活动以 ∀ 担当社 会责任, 弘扬百姓情怀, 传播主流价值观, 树立媒体 公信力 #为主旨, 凸显媒体是社会责任担当者的执 著信念。值得一提的是,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 ∀ 感 动中国 # 2009 年度人物获 奖名单中, 由 楚天都市 报 报道的 ∀ 暴走妈妈 #陈玉蓉和长江大学 ∀ 10% 24# 勇救落水儿 童的大 学生集 体分别 获得了 ∀ 年度人 物 #和年度集体 ∀ 特别奖 #。
关键词: 楚天都市报 ; 头版新闻; 硬新闻; 软新闻
! ! 作者简介: 刘一夫,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 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武汉 430007); 孙海, 华中师 范大学文学 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 研究生 (武汉 430007) 。
! ! 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 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 对于一份报纸, 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 于头版。此外, 头版也最能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办 报理念, 它就如同军队中的元帅, 它的气质反映了整 份报纸的气质, 起到统率整份报纸的作用。我们通 过 楚天都市报 主流化转型前后头版的硬新闻与 软新闻比较、社会新闻比较、民生新闻比较三个角度 进行分析研究, 管中窥豹, 以推知整份报纸的主流化 转型的成败。
第 29卷 2010 年第 2期
河南教育学院 学报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Journal of H en an Inst itu te of E du cation ( Ph i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 ces)
文章编号: 1006- 2920( 2010) 02- 0137- 03
第三,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编辑方针, 努力营造 健康向上、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媒介环境。
把握好报纸舆论导向, 积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 围, 是新型都市报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自从美国 ∀ 9% 11#事件后, 世界上包括美国 在内许多国家的 媒体在日常新闻实践中, 都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 首位, 努力维护本国的形象。作为一份中央级报纸, 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作为一份地市级报纸, 是全 国人民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平台。因此, 新 型都市报必须要有引领社会思潮, 促进本地发展的 使命感, 努力把报纸办成一份既为读者喜闻乐见, 又 有强烈责任感的主流化都市报。
具体到新闻报道上, 转型后的 楚天都市报 弱 化了对社会新闻事件中的细节的呈现, 更多的是从 保证社会稳定, 维持社会法制的角度来报道新闻。
如 2010年 1月 18日头版新闻 购感冒药 提炼 冰毒 , 放弃了转型前那种对犯罪 分子制贩毒品过 程进行详尽描写的方法, 而从公安机关积极侦破, 力 擒毒贩的角度来报道这一事件, 表达了政府对私人 制毒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的坚强决心。这一报道角度的转换表明, 转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