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九章 胶体分散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铁、硫化砷、碘 化银及金、银、 硫等单质溶胶
1~100 nm (10-9~ 10-7m)
胶 体 分 散 系
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 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 过半透膜,形成溶液
蛋白质、核酸等水溶液, 橡胶的苯溶液
缔合胶体
胶束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 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 过半透膜,形成胶囊溶液
A 4 r 2 3 A0 V 4 r3 r 3
多孔性固体
A A0 m
二、表面活性剂
(一)溶液表面上的吸附
表面活性物质
(二)表面活性剂
结构特点:具有两亲性
胶束 缔合胶体
临界胶束浓度(CMC) 增溶
三、乳化作用 乳状液 类型: 水包油 O/W 油包水 W/O
第三节


一、溶胶的基本性质
溶胶的净化
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质, 如制备 Fe(OH)3溶胶时生成的HCl。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是过多的电
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须除去。 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第四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溶胶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稳定性 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三、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膜平衡 四、凝胶
高分子长链可同时吸附两个或更多个胶粒,把胶
粒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淀。
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能显著地
提高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对溶 胶的保护作用。 产生保护作用的原因是高分子吸附在胶粒 的表面上,包围住胶粒,形成了一层高分子保 护膜,阻止了胶粒之间及胶粒与电解质离子之 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增加了溶胶的稳定性。
• 概念: • 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直径1~100nm, 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如 蛋白质、核酸等。 • 高分子溶液的特征:分散相粒子能自动 分散到分散介质中形成溶液,分散相与 分散介质之间没有界面,是一个单相分 散系,体系稳定。
一、高分子溶液的盐析
加入少量电解质就可以使溶胶产生聚 沉,但要使高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沉淀析 出必须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自动地从浓度较高处移向浓度较低处,这种现
象称为扩散。在生物体内,扩散是物质输送或 物质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推动力之一。
溶胶在放置过程中,密度大于分散介质的 胶粒,在重力作用下要沉降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胶粒的 Brown 运动引起的 扩散作用又力图促使浓度均一。
当上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达到平衡时, 越靠近容器的底部,单位体积溶液中的胶粒的 数目越多;越靠近容器的上方,单位体积溶胶 中的胶粒的数目越少,形成了一定的浓度梯度, 这种现象称为沉降平衡。
(3)溶剂化作用:溶胶的吸附层和扩散层 的离子都是水化的(如为非水溶剂,则是溶 剂化的),在水化膜保护下,胶粒较难因碰 撞聚集变大而聚沉。水化膜越厚,胶粒就越 稳定。
(二)溶胶的聚沉
•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易溶强电解质,将使 更多的反离子进入吸附层,减少了胶粒 所带电荷,使水化膜变薄,使胶粒的 Brown 运动足以克服胶粒之间的静电斥 力,导致胶粒在相互碰撞时可能聚集合 并变大,最终从溶胶中聚沉下来。
三、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膜平衡
聚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以离 子形式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电解质 NazP 按下式解离:
NazP
=
zNa+ + Pz-
其中Pz-称为聚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而Na+ 则可以通过半透膜。
当达到渗透平衡时: V内= V外 ceq(Na+)内·eq(Cl-)内=ceq(Na+)外·eq(Cl-)外 c c 即 2 c2 (zc1+c3 )c3=(c2-c3 )2 c3=
zc1 2c2
(1)若c2<< zc1,
2 c2 c3= ≈0 zc1 2c2
(2)若c2>> zc1,
c c 3= ≈c2 /2 zc1 2c2
2 2
(3)若c2 = zc1,
2 c2 c3= ≈c2 / 3 zc1 2c2
• Donnan平衡:因聚电解质离子的存在而 引起电解质离子在膜两侧达平衡后分布 不均匀的现象称为Donnan平衡,也叫膜 平衡.
H 2SiO3 SiO +2H +
2_ 3
胶团的结构
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示意图:1.KI过量 2.AgNO3过量
溶胶的胶团结构也常用结构简式表示,如 AgI 负 溶胶的结构简式表示为: [(AgI)m.nI-.(n-x)K+]x-.xK+
[(AgI)m ·nI- · (n-x)K+]x- · + xK

例:将0.01 mol/L AgNO3溶液 0.10mol/L KI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AgI溶胶,下列 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 •
A. K2SO4
C. MgCl2
B. Al(NO3)3
D. NaCl
(2)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的聚沉能力虽 然接近,但也略有不同。对负溶胶来说, 其聚沉能力的相对大小为: Cs+>Rb+>K+>Na+>Li+ 对正溶胶来说,其聚沉能力的相对大小 为: Cl->Br->NO3->I-
超过一定浓度的十二烷 基硫酸钠溶液
>100 nm (10-7m)
粗分散系(乳状液、悬 浮液)
粗粒子
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相 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பைடு நூலகம்
乳汁、泥浆等
小分子分散系 真溶液 <1nm 根 据 分 散 相 粒 子 直 径
离子分散系 溶胶
胶体分散系 1~100nm
高分子溶液 缔合胶体 悬浊液
分散相 粒子大小
分散系统类型
分散相粒 子的组成
一般性质


<1 nm (10-9m)
分子分散系(真溶液)
小分子或离子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 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某些半 透膜,形成真溶液
NaCl、NaOH C6H12O6 等水溶液
溶胶
胶粒(分子、离 子、原子的 聚集体)
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相 粒子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 能透过半透膜
粗分散系 >100nm
乳状液
第二节 表面现象
一、表面积与表面Gibbs自由能 (一)表面Gibbs自由能
G表 A
减小表面能的途径: 1. 减小表面积 2. 减小表面张力(吸附)
(二)表面积和比表面
A A0 V
立方体的比表面
A 6l 2 6 A0 3 V l l
球形的比表面
胶核
吸附离子 反离子 吸附层 胶粒 胶团
反离子 扩散层
3. 电动电势(ξ电势) ξ电势是滑动面与均匀液相之间的电势差 。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一)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原因如下: (1)Brown 运动:溶胶的胶粒的直径很小, Brown 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2)胶粒带电:同一种溶胶的胶粒带有相 同电荷,当彼此接近时,由于静电作用相互排 斥而分开。胶粒荷电量越多,胶粒之间静电斥 力就越大,溶胶就越稳定。胶粒带电是大多数 溶胶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可导致 溶胶迅速生成棉絮状沉淀,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
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高分子的絮凝作用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不同,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是由于反离子挤入吸附层,减 少或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所引起的;而高分子 的絮凝作用是由于高分子溶液浓度较低时,一个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一、 溶胶的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1.Tyndall 现象
1869 年,英国物理学家 Tyndall发现: 在暗室中让一束会聚的光通过溶胶,在与光束 垂直的方向上可以看到一个圆锥形光柱,这种 现象就称为 Tyndall 现象。溶胶的分散相粒子 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略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400~760 nm),因此当光通过溶胶时发生明显 的散射作用,产生 Tyndall 现象。
通常把高分子在电解质作用下从溶液中 沉淀析出称为高分子的盐析。
盐析的主要原因是去溶剂化作用。
高分子的稳定性主要来自高度的水化作 用,当加入大量电解质时,除中和高分子 所带电荷外,更重要的是电解质离子发生 强烈地水化作用,使原来高度水化的高分 子去水化,使其失去稳定性而沉淀析出。
•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盐析作用可分离天 然蛋白质 • 常用电解质为:(NH4)2SO4,其优点是: • (1)溶解度大 • (2)温和的试剂 • 除电解质外,象丙酮、乙醇等和水有强 烈作用的有机溶剂也可使蛋白质沉淀。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Brown 运动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不停地 做不规则的折线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Brown 运动。
胶粒的 Brown 运动是由于胶粒受到 处于不停运动的分散介质分子撞击, 其 合力不为零而引起的。
2. 扩散与沉降平衡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由于 Brown 运动,能
B.
FeCl3 (稀)+3H2O (热)→ Fe(OH)3 (溶胶)+3HCl
2. 物理凝聚法
• 利用适当的物理过程,使待分散的物质 凝聚成胶体粒子大小的颗粒。 • 常采用的物理方法有:蒸气骤冷、更换 溶剂等方法。 • 如:将汞蒸气通入冷水中得到颗粒极小 的汞的水溶胶,将松香的酒精溶液滴入 水中形成松香的水溶胶。
第九章 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 分散系概述
一、分散系的分类
相和界面 相: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 部分称为相。 • 比如:水,水蒸汽,冰各为一相。 • 界面:两相接触时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 比如:气-液、气-固、液-固界面。另外 还有液-液、固-固界面。
一、基本概念
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 分散相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分散介质 分散系中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按分散相粒子的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粗 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分子分散系。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和电渗 在电场作用下,胶粒 质点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 移动称为电泳 。
2.溶胶的双电层结构
(1)胶核的选择吸附:胶核的比表面很大, 很容易吸附溶液中的离子。实验表明,与胶粒 具有相同组成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2)胶粒表面分子的解离:胶粒与溶液中 的分散介质接触时,表面分子发生解离,有一 种离子进入溶液,而使胶粒带电。例如,硅酸 溶胶的胶粒是由很多 x SiO2· H2O 分子组成, y 的表面上的 H2SiO3 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 解离:
溶胶的制备--研磨法
• 研磨法是机械粉碎的方法, 适用于脆而易 碎的物质。 • 主要的机械是胶体磨。胶体磨有两个十分 坚硬的磨盘,相互以10,000~20,000r/min 的转速方向运动,分散相在磨盘的间隙中 受到强大的剪切力而粉碎,并达到胶体颗 粒的粒径范围。 • 若分散相为柔韧性的物质,在粉碎前应进 行硬化处理,如用液态空气浸泡,硬化之 后再粉碎。
通常用聚沉值来比较各种电解质对 某一溶胶的聚沉能力。聚沉值是使一定 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 质溶液的最低浓度。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规律为: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主要 是由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反离子) 引起的。反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其聚沉能 力越大,聚沉值就越小。例:聚沉负溶胶 时,下列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次序为: AlCl3>MgCl2>NaCl
溶胶的制备--凝聚法 1.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 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 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 例如: A. 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
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 2.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 将胶粒带相反电荷的两种溶胶混合, 也会产生聚沉现象。与电解质的聚沉作 用不同的是,只有当两种溶胶的胶粒所 带电荷完全中和时,才会完全聚沉;否 则,可能聚沉不完全,甚至不聚沉。
四、
溶胶的制备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溶胶的净化 (1)渗析法 (2)超过滤法
(1)分散法 1.研磨法 2.胶溶法 3.超声波分散法 4.电弧法 (2)凝聚法 1.化学凝聚法 2.物理凝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