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学习报告
物流服务与管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组
****年5月26日
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学习报告
为适应我校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及物流服务与管理示范性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我于2012年4月至5月参加了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高级物流师培训班。
为期1个月的网络学习及7天的集中培训与考试使我受益匪浅: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物流,认识到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是节约人力财力资源、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更是我国入世后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物流产业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物流专业人才也已被列入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在哈尔滨商业大学读研期间,虽对电子商务与物流在理论上有较深入的钻研,但是实操技能与社会实践基本上没有接触。
但是通过本次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不仅仅是使我考取一张权威性的物流职业证书,同时也大大弥补了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同时也使我对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思考更加深入和成熟,开阔了我的视野,增进了我的见识、见解和能力。
一、广西物流业发展现状考察
广西“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物流业纳入10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中。
目前,广西的物流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全区物流业总体规模扩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市场主体的培育也得到不断地增强,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确立的“三基地一中心”(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发展目标,为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发展广西现代物流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零关税时代,物流成本的高低成为决定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广西邻近东盟,广西的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必须加大物流业建设力度。
为此,广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工商企业增强现代物流意识,逐步将原材料、运输、仓储与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积极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市场主体。
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的商品往来实现通关便利化,两地的商品流通及大批量的采购买卖会大幅度地增加,广西正在积极构建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北海出口加工区为重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努力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高效便捷通道体系。
目前,广西已初步建成以保税物流体系为核心,生产性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城市商业物流和专业市场协同发展的大物流体系。
在此基础上,广西物流业正在实现港口功能由现在的“运输中心”向“装卸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升级,靠港口一体化发展,化竞争为合作,推动钦州保税港与泛北部湾各国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合作,建立泛北部湾区域高效、快速的保税物流通道。
从农副产品物流来说,广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副产品物流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西是越南的近邻,由于中国与越南贸易以小额贸易为主,易货贸易更受欢迎,因此广西发展甘蔗、林木、果品、农业生产资料和轻工产品物流,尤其是农副产品物流具有有利条件。
广西农副产品物流仍显薄弱和滞后,例如,广西边境凭祥是东盟水果进入中国的主要口岸,但装卸、搬运等物流水平较低,人力投入多,时间成本高,且易损坏水果;广西区内其他农副产品也需要扩大对外交易,从而要求进一步扩大广西农副产品物流产业的建设。
为此,需从领域合作入手,在信息化基础上,与果农及国内主要超市系统形成对接,整合订单信息、水果采摘、物流、供货等整条供应链,以提高双边农副产品贸易的效率、效益。
二、对物流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专业建设定位
当前,物流的概念很宽泛,几乎概括了所有经济领域,每一行业都存在着物流问题,不同行业物流有不同内涵。
全国各大中专院校都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因此,设置物流管理专业,须根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定位,否则就难以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难以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从业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可根据以下几个物流领域进行定位:企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第三方物流等。
企业物流
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过程的管控,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商贸企业物流管理等;电子商务物流是电子商务与物流资源整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强调将以网络化为特征的电子商务运用于物流管理,以降低商业交易中的物流成本,提高商业效率;物流信息管理强调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包括建立仓库信息管理系统、库存控制系统、运输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ERP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典型代表,它强调以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及专业化物流管理经验为社会提供各种物流服务。
那么,我校如何选择专业定位,须结合区域物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二)、本区域物流发展动态与机遇
西安位于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是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中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
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突破外向经济发展瓶颈,抢抓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是摆在陕西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经济外向度低一直是制约西部发展的一大难题。
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更是西部产业发展的沉重桎梏。
实现物流业的现代化,不仅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论证和数轮国际招标,一个以西北五省和成渝地区为主,兼顾中部地区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蓝图浮出水面。
随即,一场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主战场,以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陆港和世界一流现代服务业新城为目标的西安突围战就此打响。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2008年开始真正大规模推进,在西安市西北方向,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是陕西“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
2010年4月,西安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这是中国内陆继重庆后的第二个、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保税区。
2010年7月,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再加上正在建设的公路港,这三个主要项目是西安国际港务区之所以成为内陆港的三个平台。
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口岸服务功能已初步形成,它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
不仅具有普通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边检、商检、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务市场及船运代理等国际港口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在此基础上,初具规模的西安国际港务区,以通江达海、物流全球为己任,以现有铁路、公路等运输手段为依托,以与沿海国际港口合作为基础,积极与沿海、沿边口岸联盟合作,努力探索“公铁水联运”新模式,竭尽全力提高物流效律,降低物流成本,已与上海港、天津港、连云港港、青岛港等沿海
港口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沿边口岸实现了战略联盟和实质性项目合作。
从而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国际内陆港模式和内陆地区“通江达海”的物流国际化目标。
通过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建设与运营,整合东部地区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资本市场等各种资源,结合西部具有的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等因素较沿海地区有很大的优势,在交通便捷性和物流成本等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为东部地区国际国内企业提供产业梯次转移的巨大空间。
现在,一个围绕国际内陆港的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临港经济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等六大百亿产业组团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西安国际内陆港也迅速成为西安乃至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核心战略资源。
这也意味着西安国际港务区立足于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战略,已经跨越式地迈出了第一步,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全球商贸物流中心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化大西安东部新城的快速崛起。
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给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结合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与要求,我认为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定位于第三方物流即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区别于大专院校,注重实践是中职教育的特色。
作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部分。
校内实践内容包括外语基础能力训练、计算机基础能力训练、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试训三部分。
首先,为了迎合西安国际港务区涉外物流常态化需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应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养成一定的英语读、写、听、说、译水平,具备一定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标志——物流信息技术的要求,这要求学生毕业后,能熟练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处理物流业务活动各种问题;第三,建立物流仿真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进行直观的仿真模拟试验,模拟物流活动各业务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实践途径。
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主要采取“三段式”模式,即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认识实习应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主要是进行一个专业认识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认识,了解企业业务活动、经营管理状况等。
通过将学生学过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及技术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形成初步概念,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实习应贯穿二年级全学年,本阶段实习主要是在完成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部分专业课
程教学任务之后进行的一项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
要求学生深入企业,通过岗位实践,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物流业务技能;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是学生学习最后一个环节的实习,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上岗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物流业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勤俭负责、刻苦耐劳的精神,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培养社会责任,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关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教育特色的关键。
近年来,在中职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低,“双师型”教师偏少的问题。
同时,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还是一个新的专业,还存在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为此,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建设师资队伍,使之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练、适应中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可采取以下做法:首先,改变教师“重理论、轻教学”现象,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们在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与科研的同时,抽出时间到企业去学习、考察、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物流发展的趋势,了解社会物流实践,了解企业关心的问题,以此丰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内容;其次,
注重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启迪者和楷模。
注重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探索能力;第三、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是专业建设重要的支撑,因此,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学校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应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做好建设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尽快培养出一支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