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报告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从2012年9月入学到现在,来到重庆师范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学校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了丰富的学术报告与讲座活动,让我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碰撞出智慧火花。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启发与引导。下面我就参加的部分学术讲座作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学术活动之一:《重读鲁迅:从文学史与批评理论的角度看》学术讲座

2012年10月18日下午,美国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著名翻译家张旭东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集贤楼312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重读鲁迅—从文学史与批评理论角度看》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张旭东教授简述了《阿Q正传》从语言、形式、叙事和寓言的层面上来讲,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文学最大的作品,因为阿Q就是中国,不是隐喻上的,阿Q就是中国,就是“中国的传”,是对中国人集体传记在语言和叙事形式上的不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寓言性探索。以前我们说里面有民族性、落后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还可以读出别的东西来,这就使整个中国文化作为“命名系统”的“不可能性”,“传”的“不可能性”被《阿Q正传》写出来了,从而把意义的命名行为、价值和“难堪状”在各个层面上给“再现”出来了。这要比电视剧式的叙事更具有文学性,像《闯关东》、《金婚》这样的情节剧,一写几十年,好多故事,反而小了。这样的作品再怎么“大”不如《阿Q正传》大,因为《阿Q正传》不是写实的小说,不是现实主义的小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章回小说,什么“体”都套不进,完全是个边缘的、“次要的”、讽刺性的东西,但它却具备一种文学写作的张力和寓意能力,具有一种语言内部的激进性和艺术体制内部的颠覆性。这种内在的张力同作品外部环境形成一种对应或呼应关系,由此而确定了《阿Q正传》的伟大意义。张旭东教授借助四个“假设”,从主人公“阿Q”在中国文化系统所体现的符号性、整体性、病毒性以及对阿Q的命名危机等方面着重讲述了《阿Q正传》的文学意义,他提出,《阿Q正传》的秘密在于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再思考,体现了《阿Q正传》中关于新文化的呐喊,揭示了中国文明系统的崩溃和混乱。

此外,张旭东教授还提到鲁迅杂文的文学启示就是把我们带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缘。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都积极的向张教授提问,氛围活跃。张教授鼓励大家想要学好外语需要阅读文学作品原著。

学术活动之二:《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讲座

为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2012年12月6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

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忻教授为我们讲授题为“学术论文的写作”的讲座。

讲座上,陈忻教授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详尽地讲解,提出了写论文的五点宝贵建议。第一、论文题目要有特色与个性,从小的点切入,论文题目不宜太大太空泛,需要自己有所感触。第二、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论文的小标题要以最简练的文字清晰的呈现主要内容。她指出,作为论文的起步,最好有小标题,以突出重点、展示清晰的逻辑思维与层次。第三、论文主体部分要紧密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注意论证过程,举例要有真实性、典型性。同时,要将文学与历史、哲学联系在一起,使论文有厚重感。第四、论文文字要具有学术性、逻辑性,不要文学化、散文化。第五、注意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注释、参考文献。

讲座后半段,同学们向陈忻教授提了一些关于学术论文的困惑以及关于论文发表的问题,陈忻教授都耐心得作了解答。此次讲座对于我们以后写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活动之三:《语文的目标与内容探究》学术讲座

2013年5月9日下午重庆八中特级教师、研究员、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

全国中语会理事、重庆市中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泽勇老师来到文学院集贤楼312会议室为文学院研究生们带来了名为《语文的目标与内容探究》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四部分:语文老师的责任、阅读教学实际操作、经典散文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张泽勇老师首先从宏观角度对语文教师这个职业进行分析,他认为语文教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他指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兼济天下的情怀、广阔的理想以及坚守原则的信念。他认为当今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考试化、教学地位边缘化和语文教育低效化等弊端,而教师为适应考试而采用的“掠夺式教育”方式和急功近利的教学心态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对此张泽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再谈因材施教,主张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提倡为未来打底,希望通过语文教育,使孩子能够使用语言细腻地表达内心情感,为其未来的生活提供便利;三是教师应该给孩子自由发展、陶冶情操的机会。张老师还与大家分享自己对语文教育看法,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起到丰富情感、深邃思想的作用。

随后,张泽勇老师从微观角度与同学们探讨语文教育的目标与本质。他强调激发人

们对语文、对母语的热爱和使人能够自由运用语言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其本质则是锻炼人们的文字使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可以将语文与自己亲身经历结合起来。最后,张老师对在座的即将走向讲台的的老师提出希望,他希望新老师们能不断提高自己文本细读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敏感力为己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好准备。

学术活动之四:《吴朗西、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学术讲座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下午,日本早稻田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代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先生之子吴念圣教授应邀做客我校,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名为“吴朗西、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讲座。本次讲座在集贤楼312会议室举行,文学院靳明全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吴念圣教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诞生历程与创办理念。他指出,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成立,与吴朗西、巴金、陆蠡等文人的携手奋斗密不可分:吴朗西先生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建》一文中指出当时的出版社不大出单行本,文生社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缺,出版外国的文艺书。而巴金先生也指出要“建立一个民众的文库”,这也成为了出版社一直贯彻的宗旨,目的是让更多普通人民大众有机会阅读文学著作,丰富其精神生活。在讲座过程中,吴教授还穿插了很多与出版社有关的奇闻趣事。在随后的提问环节里,吴教授耐心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日本的看法,简单地介绍了早稻田大学的基本情况。

学术活动之五: 《词汇的外围成分》和《句法层面的语序与句子层面的语序》学术讲座2013年10月25日晚,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俞理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谊生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在集贤楼312会议室为文学院学子们带来题为《词汇的外围成分》和《句法层面的语序与句子层面的语序》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党委书记王于飞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俞理明教授简述了词汇的分类,指出词汇的变化非常快,新词往往会挤占旧词的地位。接着,俞理明教授主要谈了局域词和边缘词。在谈到词汇的边缘词时,俞理明教授认为词汇中的“生造”和“新造”之间没有明确可辨的界限,关键在于人们的主观态度。他提出边缘词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俞理明教授讲学风格诙谐幽默,他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词汇实例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讲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随后,张谊生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语序的三个层次:语言类型的固定性语序、句法结构的习用性语序、语用表达的可变性语序。张谊生教授具体阐述了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短语结构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