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一)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 (二)正规性科学活动案例
(一)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 求 1.活动的准备 1.活动的准备 2.活动过程的指导 2.活动过程的指导
1.活动的准备 1.活动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2)情感的准备 (3)材料的准备 (4)空间环境的准备
封闭式问题 ①“它是什么 它是什么? ①“它是什么?” 它叫什么? “它叫什么?”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这样的问题属于封闭式问题。但在必要的时候, 如需要幼儿认识某种事物的名称或某一类事物 的名称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也属于集中性的问题,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幼 儿发现、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集中 思维、概括思维能力。
实践训练
设计一个正规性科学活动,并运用模 拟教学或说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正规性科学活动
1.什么是正规性科学活动 2.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3.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
1.什么是正规性科学活动
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科 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 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 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2.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1)教师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材料,幼儿自己选择学 习的内容 (2)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计划 (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 (4)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 索为主
3.非正规性科学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作用
(1)能充分顾及幼儿在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个 别差异 (2)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增强幼儿的自 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3)能充分展现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并使幼儿 在过程中得到满足
二、引导幼儿认识小草的多样性 1.教师:“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草,它们长得一样吗? 请你们再去比一比,不同地方的草,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再次深入观察和比较。 2.“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了这么多的草,它们 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还是人们种的 呢?” 幼儿思考、讨论,教师引导他们注意到野草和种植草的 不同。 3.教师:“你们知不知道,草坪里的草和野草有什么 不同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草坪呢?” 幼儿讨论、表达交流。
2.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1)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 (2)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幼 儿共同操作 (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 时间和空间受限制 (4)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
3.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
(1)保证每个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技能 (2)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3)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和同伴相互交 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第四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
复习提问
1. 幼儿科学教育的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它们 对于幼儿学科学各有什么作用? 2.幼儿科学教育的环境创设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3.为什么要为幼儿设立自然角?结合实践谈谈 你是如何利用自然角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
讲授新课
第一节
幼儿科学活动概述
一、 幼儿科学活动概述
(一)幼儿科学活动的内涵 1.什么是活动 幼儿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 两类。内部活动指的是不可见的 生理和心理活动;而外部活动指的是可见的实 践活动。
2.什么是幼儿科学活动 幼儿的科学活动, 指的是幼儿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 运用自身的感知器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物 质世界(自然物和人造物)相互作用,通 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 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二)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有利于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建构科学知识 3.有利于幼儿建构思维结构 4.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 5.给予幼儿充分的满足,享受科学过程所带来 的乐趣
(二)正规性科学活动案例
《草长在哪里》 草长在哪里》
(中班) 中班)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到处都有草,草 长得是各种各样的。引导幼儿注意野草和种植 草的不同。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小草的秘密,知道 要保护草坪。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在幼儿园附近,找一块野草较多的地方(能让幼儿找到 树根下、台阶边、墙缝中的草)。 组织形式为全班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自由寻找小草 1.教师:“今天我们都去找一找,小草长在哪里?看 看谁发现的多。” 幼儿分散寻找小草、观察小草。 2.教师:“请你们说一说,你在哪里发现有小草生 长?”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 教师:“小草真是各种各样,它们长在不同的地方: 树根下、台阶边、墙缝中,……还有草坪里。以后你 们再去找一找,还有哪里长着草,看看它是什么样 的。” 活动的延伸: 活动的延伸: 种植草 除杂草 保护草坪(绘画 绘画) 保护草坪 绘画
评析: 评析: “草长在哪里”作为一个正规性科学活动,是一个 面向全班幼儿的集体性探索活动。该活动充分利用 自然环境中的探索对象——小草,让幼儿通过自己 和探索对象的相互作用,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在 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小草长在各种地方,再通过 比较发现野草和草坪草的不同,最终得出要保护草 坪的结论。教师的语言则起到了启发、引导幼儿观 察、比较、思考、表达的作用。
②“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什么样的 它像什么? “它像什么?” 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对认识对象、探索对 象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对不同对象特征的比较。 每个幼儿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对象、比 较对象,并且可以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因而是 完全开放的。
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 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的设计
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 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 的目标 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 出有层次性的目标 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为什么……” ③“为什么 为什么 教师在设计“为什么”的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幼 儿是否有能力回答。幼儿很难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 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提出 “为什么”的问题,但不一定要幼儿正确地回答,而 是激起他们的想象和猜测,比如“天上的云为什么会 动呢?”“糖在水里为什么会化掉呢?”等等。对于 中、大班幼儿,如果是事物之间的简单的、明显的、 外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为什么”的问题来引导 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 维是有帮助的。对于幼儿可能会感到困难的问题,我 们可以将直接设问改为反问或假设性问题。比如, “如果没有……,会怎样?”
3.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作用
(1)能满足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2)能有效拓展幼儿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 学习内容的范围 (3)能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4)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的进一步发 展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类型
(一)正规性科学活动 (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三)偶发性科学活动
复习与思考: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幼儿科学活动?科学教育为 什么要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 2.试比较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 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课题的设计
还有什么……” ③“还有什么 还有什么 “你还见过什么 你还见过什么……” 你还见过什么 这样的问题意在扩展幼儿的经验,把活动的内 容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 发幼儿回忆并交流各自的经验。 ④“你有什么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④“你有什么办法 这样的问题意在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尝试解决 问题。幼儿可以想出各种方法,并且可以大胆 地去尝试。 以上的问题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在正规性科 学活动中,它们有着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
(二)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1.什么是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2.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3.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 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
1.什么是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 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 备和丰富多样的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幼儿的 好奇心,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 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己选择活动内容, 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 的科学探索活动。
1.什么是偶发性科学活动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在幼儿的周围世界 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 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情景, 激起幼儿的好奇,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 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2.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1)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 师无法事先估计 (2)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3)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 (4)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 界因素干扰 (5)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 机
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 (1)以间接指导为主,尽量不干预幼儿的行为 (2)适当引导,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愿望 (3)观察幼儿的行为,对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 指导 (4)创设科学探索的气氛,为幼儿提供宽松、 安全的“心理基地”
(三) 偶发性科学活动 1.什么是偶发性科学活动 2.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3.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作用 4.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
2.教师提问的设计
(1)开放性问题 (2)封闭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
请你试一试、 ①“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 请你试一试 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 你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你刚才发现了什么? “你刚才发现了什么?” 你也来试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你也来试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 表达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每个幼儿的回 答都可以不一样,便于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发 现。获取广泛的经验。
(三)活动材料的设计
1.要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 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 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 4.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
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2.教师提问的设计 3.活动结束的设计
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1)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而导入活动。 (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 (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 (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6)利用参观活动导入活动 (7)利用幻灯片或者影片导入活动 (8)利用自然现象,如刮风下雨、打雷、季节变化等 导入活动 (9)利用环境布置导入活动 (10)利用游戏导入活动
2.活动过程的指导 2.活动过程的指导
(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感知、操作、 (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感知、操作、 发现和思考。 发现和思考。 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 (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 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5)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次 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 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教师鼓励、启发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 (6)教师鼓励、启发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幼儿表达、 (7)教师在幼儿表达、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小结和评价
3.活动结束的设计
(1)和幼儿一起总结并评价这次活动以后结束。这 是很多活动的结束方式。 (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活动结束以后继续 探索,或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这样的结束可 以使活动继续延伸。 (3)制作活动可以以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制作成品 结束。这样没有完成的幼儿也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 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 (4)以艺术的方式(如绘画、唱歌、跳舞)结束, 这样可以让幼儿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在活动的发 现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