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2019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篇(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篇

1.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②。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③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④,食必太牢⑤,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⑥。”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⑦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⑧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⑨,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⑩。”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的隐士。②趋士:指礼贤下士③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④游:交往。⑤太牢:一牛、一羊、一猪,三牲具备叫“太牢”。⑥丽都:华美。⑦太璞:蕴藏着玉的石块。⑧尊遂:尊贵显达。遂,达。⑨晚食以当肉:意即把饭吃得迟一点,虽没有好吃的,但是因为饥饿而感到香甜,抵得上吃肉。⑩虞:同“娱”,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宣王不说()

②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③曾不若死士之垄()

④则再拜而辞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②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3.选文写了颜斶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选文主要表现了颜斶、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语段: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

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

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2)然后襄公鼓之鼓: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

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3.【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

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

(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

句子

是:

(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

样的性格特点?

答:

4.文言文阅读:

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①,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受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世祖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②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

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

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③,又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注】①楚兵将军:官名,掌军事。②齐人忌乐毅:乐毅是战国时燕国大将,带兵攻齐不下,被齐人用反间计,终败奔赵国。③干卤:又作干橹。小盾为干,大盾为卤,泛指武器。

1.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诏假慧龙楚兵将军假:古代官吏代理职务

B.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顿:驻扎

C.慧龙力战,屡摧其锋摧:挫败

D.刘义隆纵反间纵:放纵

2.对下列“因”和“相”意义和用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②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

因拔刀斫前奏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也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相”字不同

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相”字相同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慧龙领兵与刘义隆对抗,屡立战功,名声大震。

B.王慧龙作为一介儒生,他的勇气却足以让敌人丧胆。

C.世祖与王慧龙君臣相得,互相信赖,因此敌人用反间计,派刺客,想除掉他,都没有

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