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分析

————————————————————————————————作者:————————————————————————————————日期:

2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各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状况开始出现并日益加剧,不同收入和社会地住的人开始不断分离、各自聚集,原来混居的人们开始分别属于不同地段的住宅区域内。这一现状与住房的货币化改革密切相关。文章从政府的政策变化、土地区位的优劣、城市居民的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收入分异;社会分层

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消费类型以及居住条件等方面出现种种分化,在城市地域空间上最直接的体现是居住区的地域分异Ⅲ。

空间居住分异,从人文生态学角度解释,是由于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水平及文化背景差异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区,其实质是社会分层在居住空间地域上的反映。也有学者认为居住分异是指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家庭结构、择居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居住水平和居住区位的差异,在空间形态上形成面积不同、景观相异、相互隔离且具有连续性发展趋势的同质化居住区体系,形成城市景观中的空间“马赛克”现象。另有学者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指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特性的居民聚居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本文拟对空间居住分异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以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制订。

一、我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基本现状

我国城市中的居住分异由来已久。封建社会时期受礼制思想和阶级对立的影响,就有分区而居的传统。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等级森严,这一特征在住宅制度上必然反映出来:等级分明,不能僭越。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镇社会,人们的住房获得及居住空间模式带有强烈的国家再分配和“单位社区”的特点,基本上是同一行业、同一单位的人居住在一起,周围的邻居也往往都是单位的同事。住房供给被纳入到国家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计划经济体系,因此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居住分异。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中的居住分异依然是十分明显的,只不过是按照不同的“单位”地域被重新诠释了。

1988年后国家进行了住房体制改革,一个基本的方向是住房建设投资改变为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的体制。1998年,国务院对住房制度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住房货币分配最终过渡到商品房制度。随之,住宅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随着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拉大,在居住空间上逐渐形成了以环境较好的高档商品住宅区为代表的高收入区,以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房小区为主的中低收入居住区,以及以旧城衰败的单位制住宅和政府新建廉租房为代表的低收入区。

中国城市在居住空间上的新型分异正在迅速形成并扩大,分异状况日益明显,单体均质而整体异质的社会空间正日渐成为中国城市的典型特征。

二、我国目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

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在相当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制约,再加上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制度性因素直接影响着房产价格和居民的购买力,加剧了中国城市中的居住分异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策的变化是目前居住空间分异的前提。政策的变化是社会转型和社区变迁的重要前提。首先,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打破了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分配体制,个人的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等作为共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居民的收入多样化,必然造成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收入的差异,它们构成了居住空间分异的现实经济关系基础。其次,从我国的房改政策看,单位制和福利分房制度的瓦解促使新型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单位制的瓦解消除了居民在住房问题上对单位的依赖。1998年国务院发布文件,指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供应制度,明确住房供应体系应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为高收入群体提供商品房,实行市场价;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房,实行政府指导价;为最低收入群体提供廉租住房,由政府给予补助,并在企事业单位设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这种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体系本身体现了一种社会政策的分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使得居住的分异趋向极端。在福利分房制度瓦解后,人们不再以职位高低、工龄长短、家庭负担等条件为标准来分配住房,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能力和条件,自主选择自己所归属的社区居住,形成居住空间的分异。

2.土地区位的优劣使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成为可能。在经济繁荣、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们在以交通、教育、卫生等社会环境和空气、景观等自然环境为择居依据的同时,更主要的考虑因素还是价格。住宅价格主要是由住宅建筑物价格和宅基地价格构成的。土地区位由于受到交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住宅价格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级差地租原理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正如伯吉斯的同心圆地域假说理论将城市划分的五个同心圆区域,这几个区域的地价各不相同。由于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较为齐备、社会服务较为完善,人文环境吸引力最大,因而也是土地价格最高的区域。距离城市中心越近,城市基础设施的密度越大,土地价格单位面积的地租成本随之增长,房价就较为昂贵。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已初步形成了所谓的商业中心区、金融区、工业园区等,每个区域的住宅价格不同,适应于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住宅价格与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相挂钩,使得不同阶层分居在不同区位成为了可能。随着住宅市场化的深入,开发商在开发上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收入,人们在住房选择上也更多地考虑未来邻居的身份、地位和收入等。

3.城市居民的阶层分化直接导致了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所谓社会阶层,是指在同一社会中,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不同阶级中的若干层次,主要是通过个人的职位来界定的,也被称为社会经济等级。一般来说,在社会转型期中,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经济收入成为分层中轴后,因其他因素与经济收入高度相关,故经济收入大体上可代表其所属阶层。社会经济尤其是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的收入差距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从根本上引发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产生。因为经济收入直接决定了一个阶层对城市社会空间资源的可进人性和竞争能力,城市中的中下层和下层(即低收入者)只能选择离工作地较远的经济适用房,而在社会阶层中处于较高位置的人则居住在高级别墅区或高档住宅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