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师生间达成想法和意见的交流,进而达成数学概念的建构。传统上,教师被视为课堂中唯一数学知识的权威,主宰着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示范如何解题,并通过提问方式,由学生对于问题的反应来评量学生学习的成效。另一方面,学生在聆听完教师讲述相关概念以及示范如何解题后,再个别安静地待在座位上独自做一些练习题。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师为主要谈论数学的权威,学生则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最多对教师的提问做出被动的回应而已。数学的学习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应是通过协商的过程来沟通、诠释过程当中所呈现的信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活动——讨论,在塑造个人的思想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又鉴于数学学习与社会性过程的密切关联,我们更应关注数学课堂中使用语言的动态过程——讨论。虽然课堂讨论活动在数学教学与学习方面有其相当的影响力,不过国内有关数学课堂中师生课堂讨论活动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
师生课堂讨论的形式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应该动态调整。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不同的环境,所呈现的课堂讨论形式多少会不同。影响教师进行课堂讨论的因素众多。教师在临场做判断时可能会忽略一些因素,或是做错误的判断。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境,做出判断和反应,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讨论策略也应相对地做
出调整。因此,师生间课堂讨论活动是动态的,并不断地在做调整。教师在当中的角色即是,不断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持续监控课堂情境的动态,据以适时做出教学策略的相应调整,决定下一步该使用的课堂讨论策略。
教师已不是课堂讨论的唯一主体,师生间逐渐具有平等的课堂讨论地位。就课堂讨论的频率来看,学生已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说话的主体,教师则是根据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解释。就课堂讨论的地位来看,师生间具备对等的课堂讨论地位。教师课堂讨论行为是可以成长和转变的,师生课堂讨论地位的对等可以经由学习时间来达成,尤其在教师方面。学生起初处于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除此之外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发展到最后阶段,学生已经能拥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当中教师所做的努力功不可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也同时在学习如何调整彼此的地位。
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学生后续的课堂讨论。封闭式提问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但如果教师所使用的封闭式提问非常多,讨论的效果并不见得好,教师封闭式提问限制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机会;而“开放式”的提问,则能促进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师生课堂讨论的当下,不断地观察自身的课堂讨论方式,应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说话”。有时一个不起眼学生的课堂讨论反馈,能给予教师莫大的快乐。在一连串课堂讨论活动中,不同任务中有不同的学生参与,呈现的特点自然不同。究竟对教师而言,哪些因素是课堂讨论活动中最令教师印象深刻,最感到快乐的呢?学生参与活动的
反馈,使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讨论中获得乐趣。而最令其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讨论中最常表现,同时也较抢眼的学生,却是一位平日学习动机与成效低落,不常表现自己,却在讨论期间尝试发言的学生。对此,更加深了教师对课堂讨论活动功能的信心。课堂讨论除了同时影响教师与学生外在的行为外,对教师的内在情意方面也有正向的作用。教师期待学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想法,更甚于让学生说出特定的答案。
除了增加学生课堂讨论机会外,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动机。数学学习是社会性,也是个人认识的建构过程,而各项课堂讨论的形式对于塑造学生认为什么是做数学、从事哪一类的活动之信念相当重要。由于现实中学生不见得有动机从事课堂讨论或是认同课堂讨论的价值。因此,教师应担起责任,观察学生对于课堂讨论的看法。对于发言权的争取而言,一开始是互相推托,不过后来大部分学生都会逐渐争取发言权,甚至愿意从事课堂讨论活动。因此,在教师进行师生课堂讨论活动时,应当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动机,从而据以斟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对自身的课堂讨论策略反思以精进课堂讨论策略。自在的课堂讨论环境提供了学生说话的机会,然而,教师该如何应学生所做所说的来进行课堂讨论呢?教师对于自身的课堂讨论技巧以及对于自身课堂讨论策略进行反思,这是教师在改进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
作者简介:
王一丹:女,生于1982年4月25日,江苏常州人,毕业于江苏
技术师范学院,现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花园第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花园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