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写作素材
1、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文学回忆录』
适用主题:适用主题:关于高雅与通俗文化的讨论,文化传承等作文主题,
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示例:时代的发展使文化
的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真正能深入体味文化之精髓的人却
并没有增多,甚至在减少。在几乎人人皆可识字的现代大都市中,厚重的典籍被遗忘在旧纸堆中,
深刻的思想亦不再为众人所喜。人们沉溺于单一的愉悦,追求即时的满足,用上网代替读书,用
游戏代替冥思,不知不觉中,情感的触觉不再个性而敏锐,思考的角度不再丰富而多元,快乐的
本质亦变得廉价而通俗。正如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所言:“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
高雅的失传。”
举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风雨孕育了最灿烂的华夏文明。贯穿其中的是温文尔雅的气度,是情同手足的团结,是有序和谐的伦理,是天人合
一的智慧,是以人为本的信念。时光流转,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
继承为本,以创新为魂。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中华文明滥觞于龟甲兽骨,在愚昧与混沌之
中,燃起智慧的火苗。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
哭。出于对文明的渴望,我们发明文字记载万物,我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希望中架起辉煌。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尝草。太多太
多的故事告诉我们何为勇敢,何为奉献,何为坚韧,何为不屈。带着最虔
诚的目光,我们一步步成长。我们徜徉于《诗经》,我们沉醉于《论语》;我们有李白苏轼,我们有唐诗宋词。我们有《兰亭集序》,我们有《高山
流水》;外有郑和下西洋,内有徐达镇四方。中华大地地广物博,炎黄子孙英雄辈出。我们有如此
辉煌的文化宝库,怎能不去好好珍惜?
然而我们也曾在历史的舞台上黯然神伤。那封建专制也曾束缚我们的目光。从始皇帝焚书
坑儒到清政府夜郎自大,文明遭到践踏,血泪之痛让我们饱尝。中华文明的近代史更是无异于一
部屈辱史。同时,那束缚思想
的八股文,文字狱,无不让我们扼腕叹息。那扎根于灵魂深处的封建陋习,愚昧迷信,阻挡着我们的文明迈向未来。终于,五四的火光在黑夜中点亮,辛亥革命奏响救亡图存的号角。沉睡的雄狮终于苏醒,正因为一代代人为
新生中国的茁壮成长而抛头颅,洒热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得以又一次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迎来新的曙光。
如今,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更加自豪。港
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一带一路,齐唱合作之音。中国天眼,北斗卫星;辽宁航母,中华神盾;全面脱贫,共赴小康。我们带着传承上路,在新时代依旧举世瞩目,光芒万丈。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无悔入华夏,英魂当飞扬!
2、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舌尖上的中国』
适用主题:任何关于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习俗、弘扬社会正能量等作文立意,如2014年北京卷
《老规矩》,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示例:老规矩其实是人对文化的坚持,老
规矩虽老,可那是家族的修养之道。正如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所说,“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
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也许某一个被你忽略的细节,正是经过
数代祖辈的经验积累才得出来的结论。
举例:
看到中国文化这四个字能想到什么?戏剧国画又或是宏伟的城墙建筑?似乎都离我们太过遥远了,
印象里这些东西只与大师们有关。
但华夏文明流传千年,她不仅仅由文人墨客,王侯将相构成,更多的是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凡而不乏味。正是他们的生活拼成了中华文化的一形一色。当我们提笔,写下的是演化千年至今的一笔一划;当我们握住筷子,
夹起的是黎民百姓的智慧与浪漫;当我遥望明月,我知那里寄托了无数思念。这种文化早已布遍我们
生活的每一角落,她的浪漫融入到了我们的骨子
里,只有我们能懂天涯海角的遥不可及,能懂江南二字中包含的无尽情感与念想。这才是中华文化
的精髓,而非流于表面的形式。
所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并不同想像的那样困难,九年义务教育背诵的
诗词现在还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地点脱口而出,偶尔一本古书上的字还能被普通人认出几个,隔着几千
年还能理解某个人的思想,八大菜系及其分支也为人熟知,各地的方言还能在大城市随处听到,古时的
舞蹈流传至今仍让人心动不已。
中华文化是饮马江湖的意气风发,也是胡同小巷的问候吆喝。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
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
节。无需理会他人有意制造的中华文化已流失的说法,我们知道她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炎黄子孙不选
择遗忘,她就不会消失。
3、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适用主题: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西方文化的冲击等作文主题。2017年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的热
播,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央视将节目定位为“让国宝与年轻人对话”。它丰富了教科书中的只
言片语,将国宝“拟人化”,让沉寂千年的国宝重新“活起来”。扎根其背后的“匠人精神”正是
中华文化精髓所在,只有立足传统,内心才能深刻,方可在沉寂沉淀后爆发千钧之力。
举例: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中的这句话,深刻地点出了“古”对我们的重要性。也因此,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古的保护。可在最近的一档文化传承类节目中,评委与歌手就
“是否能用中英文夹杂的方式演唱”产生了争议。评委不悦,歌手不服,双方各执一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到了一句老话:“守正出新。”需知,要先守住“正”,才可谈“新”;要先守住纯正而清澈的文化源泉,才可谈所谓的“包容“与”创新”。一切的文化繁荣,都来源于尽头的那一泓清泉。
守护这一泓清泉,画蛇添足是大忌。
昔有楚国舍人画蛇添足成笑柄,今有流行歌手中英夹杂惹不虞。这位歌手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为外国友人提供便利”嘛!这种做法放在平时必能获得一片喝彩,但放到“文化传承”这样一个节目中,多少显得不当。在
这样一个节目中,应该展现的、以及外国人想看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风采,而不是混着洋味儿的中英文歌曲。歌手的做法看似替人着想,实则画蛇添足搅了全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尽头的一泓清泉,这样的做法
好比在清澈的水中倒入一桶外来颜料,水是五彩缤纷了,但也无用了。
守护这一泓清泉,锦上添花为妙笔。
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桑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形成社会。”文化的力量如此强大,而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它们如丝线般交织于我们的骨血之中,编织出古老的中华基因,一次又一次激励我们过难关,其力量可见一斑。如何利用这份力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显然,“画蛇添足”不可,但正确的添加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放果。在文化构建与传承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
传统文化根基,又要运用新思维和新技术为其注入活力,让文化清泉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蠧”,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不会变成我们的包袱,而是带着新注入的时代精神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