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折叠伞

合集下载

自动折叠伞教学设计方案

自动折叠伞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自动折叠伞的结构和原理。

- 掌握自动折叠伞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自动折叠伞。

- 能够熟练地折叠和打开自动折叠伞。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折叠伞的基本结构:- 伞骨:了解伞骨的种类、材质和作用。

- 伞面:认识伞面的材质、形状和特点。

- 伞柄:了解伞柄的设计、材质和握持方式。

2. 自动折叠伞的工作原理:- 了解自动折叠伞的折叠和展开机制。

- 分析自动折叠伞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工作原理。

3. 自动折叠伞的使用方法:- 正确打开自动折叠伞。

- 正确折叠自动折叠伞。

- 自动折叠伞的携带和存放。

4. 自动折叠伞的维护保养:- 清洁和保养伞骨。

- 清洁和保养伞面。

- 定期检查和保养自动折叠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自动折叠伞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演示法:- 教师现场演示自动折叠伞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

3. 实践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折叠和打开自动折叠伞。

4. 小组讨论法:- 在实践中,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自动折叠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动折叠伞的兴趣。

2. 讲解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利用PPT或实物,详细讲解自动折叠伞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演示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教师现场演示自动折叠伞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折叠和打开自动折叠伞。

5. 小组讨论和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互相交流解决方法。

6. 总结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 学生对自动折叠伞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 学生能否正确折叠和打开自动折叠伞。

折叠伞的工作原理

折叠伞的工作原理

折叠伞的工作原理
折叠伞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弹簧和滑轮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当折叠伞收起时,弹簧会被拉紧,存储能量。

当打开伞时,弹簧释放能量,推动滑轮旋转,使伞架展开。

折叠伞的滑轮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固定在伞架上的轮毂,另一个是滑动在轮毂内的滑轮。

当弹簧释放能量时,滑轮就会带动伞架旋转,使伞面展开。

另外,折叠伞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件——伞骨。

伞骨是用来支撑伞面的杆子,通常由钢丝或铝合金制成。

当伞架展开时,伞骨就会沿着伞架的轮廓展开,形成伞的框架。

总的来说,折叠伞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弹簧和滑轮的协同作用来控制伞架的展开和收起,使伞骨形成伞的框架,从而保护我们免受雨水的侵袭。

幼儿园折叠自动伞教案

幼儿园折叠自动伞教案

幼儿园折叠自动伞教案
教案标题:幼儿园折叠自动伞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折叠自动伞,以及它的作用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地打开和合上折叠自动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使用折叠自动伞时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 了解折叠自动伞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学会正确地打开和合上折叠自动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折叠自动伞的样品
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折叠自动伞的使用方法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教师向幼儿展示折叠自动伞,并简单介绍它的作用和用途。

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来引导幼儿对折叠自动伞产生兴趣。

主体活动:
1.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正确地打开和合上折叠自动伞,并让幼儿跟随操作。

2.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练习打开和合上折叠自动伞。

3.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例如比赛谁能最快速地打开和合
上折叠自动伞,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乐趣。

总结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折叠自动伞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延伸活动: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里向家长展示如何正确地使用折叠自动伞,加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反向折叠伞的课程设计

反向折叠伞的课程设计

反向折叠伞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反向折叠伞的设计原理,掌握其与普通伞的区别。

2. 学生能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原理,解释反向折叠伞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3. 学生了解反向折叠伞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几何绘图方法,设计一款简单的反向折叠伞结构图。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共同完成反向折叠伞的制作。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反向折叠伞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了解反向折叠伞的设计与应用,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结合物理、几何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完成反向折叠伞的设计与制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反向折叠伞实物,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教材关联:《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2. 理论知识学习:a. 反向折叠伞的设计原理与结构特点b. 几何知识与物理原理在反向折叠伞设计中的应用c. 反向折叠伞的优势与适用场景教材关联:《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奇妙的伞”3. 实践活动:a. 小组合作,设计并绘制反向折叠伞结构图b.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反向折叠伞模型c. 对比实验,分析反向折叠伞与传统伞的优缺点教材关联:《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反向折叠伞”4. 拓展延伸:a. 了解反向折叠伞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应用b. 探讨反向折叠伞的环保意义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c.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对反向折叠伞进行改进设计教材关联:《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拓展阅读“科技创新与环保”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学习理论知识第二课时: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反向折叠伞模型第三课时:对比实验,分析优缺点,进行拓展延伸第四课时:总结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改进意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反向折叠伞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与普通伞的区别,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系统性的了解。

小学初中折叠伞教案设计

小学初中折叠伞教案设计

小学初中折叠伞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初中折叠伞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折叠伞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正确使用折叠伞的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折叠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养成使用可持续产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了解折叠伞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正确使用折叠伞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折叠伞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可持续产品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 折叠伞样品。

2. PPT或黑板。

3. 视频资源(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论他们在雨天中使用过的伞的种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听说过折叠伞?折叠伞和普通伞有什么不同?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折叠伞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伞面、伞骨、伞柄等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2. 介绍折叠伞的优点:方便携带、易于收纳等。

3. 引导学生观察折叠伞样品,让他们亲自操作打开和收起折叠伞。

三、技能训练(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折叠伞样品,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打开和收起折叠伞。

2. 强调正确使用折叠伞的技巧,如保持伞面向上、避免用力过猛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观察和指导,互相纠正使用折叠伞的错误。

四、情感教育(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折叠伞?它有哪些环境保护的好处?2. 讨论折叠伞的可持续性:折叠伞可以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3. 鼓励学生养成使用可持续产品的好习惯,如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水杯等。

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回顾折叠伞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正确使用折叠伞的技巧。

2. 提出延伸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探索折叠伞的其他用途和设计创新。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对折叠伞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折叠伞的机构分析[1]1

折叠伞的机构分析[1]1
折叠伞历史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若教授从人 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到若能 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 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 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 进,设计出了图纸,并亲手制定出加工 工艺及模具设计,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 加工厂——中孚工厂达成协仪,由该厂 承制并销售。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 受广大群众欢迎,没过多久,便在全国 各地流行开来。

折叠伞工作原理


伞架是由一个移动副和多个转到副组成 的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构件运动形式多样,如可实现 转动、摆动、移动和平面或空间复杂运 动,从而可用于实现已知运动规律和已 知轨迹。
折叠伞的结构分析
折叠伞动态图
折叠伞简图
折叠伞的运动分析
如图,已知AB=AD=BDCE=DH=EI=2, C为AD中点,H为EI中点,FH=GI =1,在B点有一向上速度VB= 0.1m/s,求图中各点速度。
图中P点为速度瞬心, 已知VB=0.1m/s, 求得: VD=0.058m/s VF=0.052m/s VH=0.058m/s 方向如图所示
VE=VH+VHE=VC+VCE 解得: VCE=VH=0.058m/s VHE=VC=0.029m/s VE=0.05m/s
同理可计算出: VI=0.077m/s ωAD=0.029rad/s ωCE=0.029rad/s ωEI=0.029rad/s ωBH=0.041rad/s
折叠伞的力学分析
其中CE和FG为二力杆
杆ACD受力分析
杆BDFH受力分析
杆EHI受力分析
小结

通过对折叠伞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 力学分析,我们认识了折叠伞的基本作 用原理和力学性能。让我对机械设计有 了初步的认知,为以后的设计课做好铺 垫。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伞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雨伞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原理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雨伞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原理的应用。

首先,介绍雨伞的基本结构,包括伞面、伞骨、手柄等部件。

然后,讲解雨伞的工作原理,如开合机制、承重原理等。

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如齿轮传动、杠杆原理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讲解雨伞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原理的应用。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此外,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机械原理在雨伞设计中的应用。

最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易雨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机械原理》一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

参考书方面,推荐《现代雨伞设计》等书籍,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雨伞结构和工作原理的PPT 演示文稿,以及相关视频资料,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雨伞模型、齿轮传动装置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40%。

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评的3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雨伞结构,第二课时讲解工作原理,第三课时分析机械原理应用,第四课时进行案例讨论和实验操作。

“全自动伸缩长柄伞”创新设计

“全自动伸缩长柄伞”创新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论文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 20机制一班学生姓名:冯灿学号: 2020203040102论文题目:“全自动伸缩长柄伞”创新设计完成日期: 2021 年 5 月 27 日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教师签名:作品内容摘要通过这个学期创新学课程的学习,我对创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一开始以为创新学只是关于一些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经过老师的介绍,我才认识到创新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平时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创新机会。

何为创新学?创新学是关于创新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创新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创新学研究的范畴很广,总的可概括为两大类创新,即生产力创新与劳动者创新。

在逐渐了解了创新的概念之后,老师又一点点的把我们带入了创新的殿堂,我深深的沉侵在“创新”之中,于是我真的开始思考日常生活中每次想到又没有勇气思考而被遗忘的那些小小的灵感。

Through the study of innovation course this semester, I ha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learning. At the beginning, I thought that innovation learning was just an explanation of the most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However, onl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acher, I realized that innovation is in our daily life, and each of us had a lot of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What is innovation science? Innovation science is the science about the nature and law of innovation, and it is about the theoretic and systematic world view and关键词:创新雨伞,方便出行目录关键词:创新雨伞,方便出行 (2)1.设计背景及意义 (4)2、创造原理 (4)3 设计过程 (4)3.1传动装置确定 (4)3.2工作过程及原理分析 (4)3.3开关的设置 (5)4 创新特色 (5)5 应用前景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1.设计背景及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自动伞的创新和设计有许多,如:半自动长柄伞、三折伞、五折伞。

推荐-折叠式太阳伞的虚拟样机设计与分析CADCAM课程设

推荐-折叠式太阳伞的虚拟样机设计与分析CADCAM课程设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CAD/CAM课程设计题目名称:折叠式太阳伞的虚拟样机设计与分析班级:20 10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2)1折叠式太阳伞的结果组成和工作原理 (2)2零件的三维实体的建模方法 (2)2.1典型零件三维实体模型建立的方法. ................. (3)2.2其他零件三维实体模型建立方法简介 (8)3 装配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骤 (11)4装配模型的运动仿真分析 (12)5关键零件的C A E.................... (15)6典型零件的C A M (20)7结论 (24)参考文献 (24)折叠式太阳伞的虚拟样机设计学生:曾志平(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10-4班级,学号20XX41739203)摘要:折叠式太阳伞自从其诞生以来,就广受大众的喜爱,并且迅速地成为了日常家用品,但是追溯到其在设计原理,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虚拟样机的设计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更能够让我们把抽象化换位实体化;通过三维运动仿真分析和有限元的分析方法,更加能够让我们看清其各个机构的运动先后次序;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分析方法,能够在减少人力的情况下,提高了人为编程的效率和准确度。

关键词:工作原理三维实体建模装配体运动仿真分析 CAE CAM正文:1折叠式太阳伞的结果组成和工作原理1.1折叠式太阳伞的结果组成折叠式太阳伞由手把、伸缩杆件、顶、滑块以及五个连接杆件组成,其中手把结构包括手把1和手把2,他们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伸缩杆件由四根杆件相互嵌套而成,其中杆件1和手把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相对杆件2相对滑动,同理,杆件2可以相对于杆件3相对滑动,杆件3可以相对杆件4相对滑动,而杆件4一段与杆件3嵌套,另一端则与顶固定连接在一起;顶由顶1和顶2两个构件组成,两者通过螺纹连接;滑块在杆件4上相对滑动;五个连接杆件分别为:摇杆1,摇杆2,连杆1,连杆2,摇杆3组成。

自动伞折叠教学设计方案

自动伞折叠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动伞的基本构造和折叠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自动伞的折叠技巧。

3. 提高学生应对雨天出行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1. 自动伞若干2. 折叠教学视频或图片3. 白板或投影仪4. 记录纸和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自动伞,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和构造。

2. 提问:自动伞是如何自动打开和折叠的?3.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动伞的折叠方法。

(二)讲解自动伞折叠原理(10分钟)1. 利用视频或图片,讲解自动伞的折叠原理。

2. 解释自动伞内部弹簧、齿轮等部件的作用。

3. 强调折叠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三)示范折叠步骤(15分钟)1. 教师现场演示自动伞的折叠步骤。

2. 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

3. 重复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清晰掌握。

(四)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把自动伞。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折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反思笔记,了解其对折叠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学习自动伞的折叠方法。

2. 开展雨天出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制作自动伞折叠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八、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掌握自动伞的折叠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雨天出行做好准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折叠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折叠伞

CN00116807.X
通风伞
通风伞是一种具有通风口 的伞,该由伞杆、伞骨架、 伞篷和支臂等部件构成。该 伞包括两个伞骨架,该两伞 骨架分别由上伞骨组和下 伞骨组构成,分别支撑着上 伞篷和下伞篷。该伞的上伞 篷的篷面比下伞篷小,下伞 篷开有中央大孔,二篷间留 有间隙,形成通口。该伞既 可遮阳挡风又可通风。大风 时,易于撑握伞身且不易被 风吹坏。
CN200620000501.0 一个人雨伞
CN02237319.5
新形自行车雨伞
一种一个人雨伞,其特征在 于,雨伞伞杆处于雨伞正中 间旁 雨伞半径的三分之一处,伞 左边的长度是伞右边长度 的两倍,伞左边 的支架为四根小支架组成, 伞右边的支架由两根组成, 左边的三根分 支架与右边的五根分支架 的伸尺方式相反。 新形自行车雨伞,其目的是 解决骑车遇到雨,不 好避雨的技术问题,其特 征是:固定伸缩节螺栓固定 安装在车后座的后部位置, 转动器 螺钉安装在固定伸缩节的 上部位置,伸缩杆内置穿孔 安装在转
固定伸缩节螺栓固定安装在车后座的后部位置转动器螺钉安装在固定伸缩节的上部位置伸缩杆内置穿孔安装在转4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折叠伞动器的中心位置实现本方案的最佳方式是以不锈为材料利用机械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批量生产以供应生活界的需求实现新形自行车雨伞的因为其由固定绳dof35263实用和经济价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支杆采 用中空的管状结构,支杆的 两端分别同顶杆和滑钮铰 接。
DOF=3*5-2*6=3 因为其由固定绳 和螺栓可固定,所以不为 1
CN201220191774.3 无柄三折方伞
一种无需手撑的无柄三折 方伞,涉及日用品中的雨具 领域。本伞适合人们户外烈 日暴雨下的各种活动。本伞 固定在身的原理是,利用伞 骨钢丝、伞带橡筋和伞垫橡 胶的弹性,通过挎在腋下的 伞带对伞骨向下的拉力与 头部对伞垫向上的反作用 顶力相持平衡形成的绷力 使伞能紧紧固定在身上。使 用时,只要移动头上的伞垫 就可调节伞向;拉紧伞成流 线形还可抵御狂风暴雨;伞 用完后三折收拢,携带轻 松。

机械原理机构设计作业

机械原理机构设计作业

圣诞节快乐
1 2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折叠伞历史
折叠伞工作原理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折叠伞的结构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3
4 5
6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折叠伞的运动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折叠伞的力学分析源自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折叠伞历史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 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到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 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就 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 并亲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最后与北京一家机 械加工厂——中孚工厂达成协仪,由该厂承制并销售。 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没过多久, 便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折叠伞工作原理
伞架是由一个移动副和多个转到副组成的平面连杆 机构 连杆机构构件运动形式多样,如可实现转动、摆动、 移动和平面或空间复杂运动,从而可用于实现已知 运动规律和已知轨迹。
这是一把自动折叠伞,蓝色所指的这根拉杆(称 为A)与弹簧(称为B)及相关的一段伞骨(称为 C)组成一个三角形,当用力将伞收起来时,在A、 C作用下(A、C相互靠近),B变短即弹簧受压 缩。 一旦将开关打开,被压缩的弹簧伸长,即B的长 度增加,A、C间夹角增大,带动B段向伞顶移动, 伞自动打开,并因弹簧力量维持打开状态,直到 用手拉回收伞,弹簧再受压缩准备下次打开。 如果将它全部拿掉,伞就不会自动开,且伞不能 维持打开状态,除非用其他办法撑着。
老焱若
老焱若,名景璜。出生于1883年,北 海村人。历任总工程师,美术系教授、 工艺系金工学教授。一生创造发明甚多。 少时入京深造机械技术。民国时期,历 任农商部度量衡研究所技正、总工程师, 北京艺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授、北京师 范大学工艺系金工学教授。1951年退休 后,受北京市工业局邀聘,担任20多家 工厂技术顾问。一生创造发明甚多,主 要有蜂窝煤自动压制机、折叠伞、三用 真空抽水机、自动电话回轮齿及各种自 动生产线等。

反向折叠伞课程设计

反向折叠伞课程设计

反向折叠伞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反向折叠伞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中关于力学、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描述反向折叠伞的设计原理,掌握基本的几何和力学概念。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动手制作一个反向折叠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反向折叠伞的设计和制作展开。

首先,学生将学习反向折叠伞的基本设计原理,包括几何学中的对称性、力学中的平衡等概念。

然后,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设计和制作一个反向折叠伞。

最后,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反向折叠伞,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讲授法将用于讲解反向折叠伞的设计原理和力学概念。

然后,讨论法将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案例分析法将用于分析反向折叠伞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最后,实验法将用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反向折叠伞,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提供反向折叠伞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的理论知识。

参考书将提供更深入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展示反向折叠伞的制作过程和实际应用案例。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反向折叠伞。

这些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占评估总分的30%,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Project 1——折叠雨伞

Project 1——折叠雨伞

16 – 14
设计要求:
① 进一步简化计度器传动结构,去掉轴B和轴C,同时利用 结构中已有的进位轮轴E,其位置如图所示,即仅用A、 E、D作为齿轮轴; ② 总传动比要求不变; ③ 各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不得小于2,不得大于18,齿轮模数 不要求为标准值。
设计内容:
确定轮系传动方案, 包括采用齿轮对数、 传动路径,绘制机构 简图; 确定各齿轮齿数,计 算各齿轮模数和分度 圆直径。
r
c
b
B1
d
a n
B
ϕ1
A
ϕ2
B2
16 –5
关于分析报告的撰写说明—— 问题及分析内容与要求 分析、公式推导详细过程 算法框图、程序清单及运行计算数据与结果 心得体会、收获,意见与建议 用word排版,公式编辑器,软件绘制曲线和插图 编写目录,注明页次,加封面装订成册。
16 – 6
Project 3 ——玻璃窗启闭机构创新设计
16 – 7
设计内容:
• • • 确定机构运动方案,绘制机构简图; 机构运动设计,确定各构件运动尺寸。 邹慧君主编。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p52~55),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1994
参考资料:
16 – 8
(a) 装置示意图
(b) 机构示意图
司蒂芬Ⅲ型六杆机构运动方案
16 – 9
(a) 装置示意图
r
D
c
C
b d
P
a
A
B
n
16 – 3
已 知 主 动 件 曲 柄 AB 作 匀 速 逆 时 针 转 动 , 转 速 为 n=11r/min ; 机 构 运 动 尺 寸 为 AB=0.8m , BC=3.2m , CD=1.8m,x=2.4m,y=3.2m,r=3m;圆弧状(圆心位于D) 驴头通过绳索(绳索与圆弧状驴头作纯滚动)带动抽油杆作上 下往复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折叠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折叠伞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 折叠伞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班 级: 机 英 1002 组 员: 尹 鑫(201061824)
李 宇(201061836)
指导教师:
董惠敏
2013 年 11 月 9 日
摘要
我们组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折叠伞。我们首先研究了有关伞结构方面的背景材 料,结合自己手中的伞,对折叠伞的结构和大体尺寸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查阅 了有关伞结构方面的相关专利,从中选取了一个感兴趣的进行了机构再生运动链 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伞的运动过程和实际中使用的情况,提出了若干条 件和要求。在这些条件和要求的约束下,最后得出了六种可能的实现的结构,其 中一种是原形结构。在对 5 种新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后,选取了其中一种最合理的 结构,进行了尺寸设计,使之能完成整个伞张开和伞关闭的运动。并用 Inventor 软件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出了关键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证明 了整个方案可行可靠。
1.2 折叠伞的基本结构
① 折叠伞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忽略伞面上的褶皱,大体上可以看做一个Φ50 mm , 长 260 mm 的圆柱体。 ②将拉杆拉开。拉杆是两段式。拉开后拉杆总长约为 560 mm。 ③将拉杆上的滑块向伞顶滑动可以将伞撑开。可以看到,伞面上的骨架,全都是一些杆 结构。 ④将伞完全撑开后,伞面是八边形。这个八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长为 520 mm ⑤拉杆上有一弹片可以将伞面固定住,按下这个弹片可以将伞面收起。 ⑥拉动拉杆上的滑块,伞面在伞骨杆结构的牵引下逐渐收起。 ⑦恢复到收起的状态。
2 现有机构分析 2.1 现有结构分析
现在,伞的作用被广大的人们所承认,它已经成为日常旅行、外出的必带物品。随 着制伞工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伞:带收音机的伞、有香味的伞、能照明的伞、防暴催 泪伞、盲人探路伞等都相继问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乐趣。

可伸缩折叠雨伞的设计原理

可伸缩折叠雨伞的设计原理

可伸缩折叠⾬伞的设计原理可伸缩折叠⾬伞:那种扇⾯可折叠杆⾝可伸缩的⾬伞,通过杆⾝拉长扇⾯撑起实现挡⾬,不⽤时可伸缩折叠⾬伞则折叠扇⾯杆⾝缩短-达到⼩巧规则形态便于携带与存放。

可伸缩折叠⾬伞的主要构成:可伸缩折叠⾬伞的主要构成:扇⾯⽀撑⾻架(撑杆)把⼿可沿长杆移动的圆筒(锁定按钮部分)捆绑伞⾝的绳⼦。

可伸缩折叠⾬伞所蕴含的设计原理1.扇⾯抛物线开⼝很⼤扇⾯抛物线:⾬⽔打到扇⾯上⾬⽔会沿着扇⾯流淌下来,所谓流线型设计就是如此;扇⾯开⼝很⼤:⾬伞开⼝应⾄少⼤于⼈的体宽这样才能起到遮挡⾬⽔⽤途,但开⼝还要很⼤,这是因为扇⾯⾬⽔做抛物线运动-- 扇⾯⾬⽔形成的下落⼝径会越来越⼤-地⾯⼝径达到最⼤,起初抛物线⼝径⼤则到达地⾯后⾬⽔⼝径会更⼤,这样⼈被⼤钟形状的⾬帘罩住淋不到也溅不到⾬⽔。

相反,若是开⼝很⼩则落到地⾯的⾬⽔很容易溅到⾝上或者伞的少许偏移就会淋⾬,总之开⼝⼩⾬帘聚拢容易淋⾬。

2.撑杆可伸缩怎样实现的撑杆分3节,从下到上撑杆越来越粗且刚好上节撑杆内⼝径等于下节撑杆的外⼝径,将各撑杆由上到下命名为a b c,bc撑杆顶部都有⼀个弹性凸点,ab撑杆底部都有⼀个⼩孔。

撑杆伸长时:起初3节撑杆是重叠在⼀起的,c杆的凸点被b杆压到内部形不成阻碍,当b杆上移到其上⼩孔刚好来到c杆凸点时,由于此时凸点没有了来⾃b杆壁的压⼒作⽤带有弹簧的凸点会弹出穿过⼩孔--卡住b杆,b杆伸长完成,接下来是a杆的伸长其过程与b杆相同,最终圆筒在顶端被卡住。

撑杆缩短时:撑杆上的可移动圆筒下移过程中会给凸点压⼒使其进⼊杆内因此凸点形不成阻⼒,这样3节撑杆就⼀层层缩短重叠到⼀起了,最终底部把⼿内部有个卡可以将圆筒卡住实现固定;3.移动圆筒怎样实现的顶端固定a杆顶部有个较⼤的孔,在圆筒移动到顶部时其上的按钮下端刚好来到a杆孔位置,此时按钮受⼒不平衡,在弹簧作⽤下按钮下端会转⼊孔中--圆筒被卡住实现顶端固定。

想要闭合扇⾯按下按钮,按钮下端从孔中转出圆筒在上端斜向⽀杆作⽤下沿杆向下运动,由于越过了a杆的孔圆筒就可在⼈⼒作⽤下移到底部-扇⾯闭合。

反向折叠伞课程设计

反向折叠伞课程设计

反向折叠伞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反向折叠伞的原理,掌握其与传统折叠伞的区别。

2. 学生能描述反向折叠伞的设计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反向折叠伞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完成反向折叠伞的拆解与组装。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并比较反向折叠伞与传统伞的面积和体积。

3. 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对反向折叠伞进行改进设计,提升使用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点、解决问题。

3. 学生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课程性质为科学实践活动,结合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大纲:1. 引言:介绍伞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2. 反向折叠伞原理及设计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奇妙的机械原理”- 内容:讲解反向折叠伞的力学原理,对比传统伞的结构。

3. 反向折叠伞的拆解与组装:- 教材章节:第三章“动手实践”- 内容:指导学生动手拆解和组装反向折叠伞,加深对结构原理的理解。

4. 反向折叠伞的数学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数学与生活”- 内容: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反向折叠伞与传统伞的面积和体积。

5. 创新设计与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创新与实践”- 内容:鼓励学生对反向折叠伞进行改进设计,探讨其在环保方面的意义。

6. 课程总结与评估:- 教材章节:第六章“评价与反思”- 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课程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折叠雨伞的教学设计方案

折叠雨伞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折叠雨伞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 掌握折叠雨伞的正确折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 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环境教室,准备折叠雨伞若干、教学PPT、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展示各种雨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雨伞的用途。

2. 提问:你们知道雨伞是如何折叠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折叠雨伞。

(二)基本知识讲解1. 介绍折叠雨伞的基本构造,如伞骨、伞面、伞柄等。

2. 解释折叠雨伞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折叠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

(三)操作演示1. 教师亲自示范折叠雨伞的步骤,边演示边讲解。

2. 播放视频教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折叠雨伞的方法。

(四)学生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发放一把折叠雨伞。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五)交流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折叠成果,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折叠雨伞的重要性。

2. 拓展活动:设计一个折叠雨伞的创意作品,如绘制图案、制作装饰品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通过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折叠雨伞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同伴互评:通过小组内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折叠雨伞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自动雨伞折叠的原理

自动雨伞折叠的原理

自动雨伞折叠的原理
自动雨伞折叠的原理主要是靠手柄上的按钮和内部弹簧机构控制的。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 手柄按钮:在手柄上有一个按钮,当按下按钮时,会启动内部弹簧机构。

2. 弹簧机构:弹簧是折叠雨伞的关键部件。

弹簧被压缩并存储能量,当按钮被按下时释放能量。

3. 伞骨:伞的骨架由多个小型的伞骨和连接它们的铰链组成。

伞骨通过铰链相互连接,使得整个结构可以在折叠和展开之间相互移动。

4. 自动折叠:当按钮被按下,弹簧机构会释放能量,并通过连接到伞骨的铰链将力传递到伞骨上。

伞骨开始向内弯曲,使得伞面开始折叠。

5. 自动展开:当折叠的伞骨处于自动折叠状态时,可以将手柄按钮松开。

弹簧机构没有受到按钮的压力再次释放能量,推动伞骨重新展开。

通过这种弹簧机构和伞骨铰链的结合,实现了自动折叠和展开的功能。

这让用户能够轻松地打开和关闭雨伞,方便携带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折叠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组员:指导教师:摘要我们组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折叠伞。

我们首先研究了有关伞结构方面的背景材料,结合自己手中的伞,对折叠伞的结构和大体尺寸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查阅了有关伞结构方面的相关专利,从中选取了一个感兴趣的进行了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伞的运动过程和实际中使用的情况,提出了若干条件和要求。

在这些条件和要求的约束下,最后得出了六种可能的实现的结构,其中一种是原形结构。

在对5种新结构进行结构分析后,选取了其中一种最合理的结构,进行了尺寸设计,使之能完成整个伞张开和伞关闭的运动。

并用Inventor 软件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出了关键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证明了整个方案可行可靠。

关键词:机构运动链再生设计;结构分析;运动仿真AbstractOur group’s curriculum design subject is about folding umbrellas. To get a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and dimension of the umbrellas, we study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m, combining with our own ones at the meanwhile. Then we look up some related patents and pick some interested in out to do regeneration of kinematic design. Considering practical situations and the motor process, we come up with several requirements and finally get six structures available concluding the original one. Aft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e choose the most reasonable one and design dimensi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umbrella possible to complete the motor process. Last, we use Inventor to do the motion simulation to prove the project feasible.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题目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背景材料 (1)1.2 折叠伞的基本结构 (2)1.3 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 (2)2 现有结构分析 (3)2.1 现有结构分析 (3)2.2 相关专利举例 (4)3 机构创新 (9)3.1 原形机构 (9)3.2 主运动链的一般化 (9)3.3 主运动链数综合 (10)3.4 主运动链特定化 (11)4 机构设计 (15)4.1 机构的选择过程 (15)4.2 尺寸要求 (16)4.3 图解过程 (16)5 运动仿真 (21)5.1 机构运动与仿真 (21)6 参考文献 (23)7 心得体会 (24)8 小组分工 (25)9 机械原理搭接实验图片 (26)1 题目简介1.1背景材料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

按伞面收起后伞的骨架(龙骨)可以折的叠次数,伞具市场目前主要分为四大类:直杆伞(一折)、两(二)折伞、三折伞、五折伞。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各种类形伞具的优缺点。

直杆伞:或者叫一折伞。

其优点是伞骨一般都为钢架,结实耐用。

缺点是较长,一般携带不是很方便,占空间。

两折伞:这个折数一般多为高档遮阳伞、洋伞。

它们一般骨架设计稳固,主要优点:质量好,外形漂亮,携带方便,防风防晒效果好。

缺点:比五折、三折伞重量大。

三折伞:三折伞分布甚广,一般大部分雨伞、阳伞都是这样设计的。

这是比较中庸的设计,从质地、使用等方面来看都是比较适中的设计。

质量好,使用寿命较长,防晒防风较好,重量适中,长短也适中。

整体也是适中,是比较大众化、实用化的设计理念。

五折伞:这类伞以短小精悍、携带方便著称。

主要争对一般伞具长而沉的毛病,由树脂骨、高级铝合金骨架设计而成。

主要弊病就是伞骨的承受力,风雨的情况下,伞骨是很难承受住的。

我们小组在学完《机械原理》的相关课程后,对各种单人折叠伞的构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选择“折叠伞”作为我们课程设计的题目。

1.2折叠伞的基本结构①折叠伞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忽略伞面上的褶皱,大体上可以看做一个Φ50 mm ,长 260 mm 的圆柱体。

②将拉杆拉开。

拉杆是两段式。

拉开后拉杆总长约为560 mm。

③将拉杆上的滑块向伞顶滑动可以将伞撑开。

可以看到,伞面上的骨架,全都是一些杆结构。

④将伞完全撑开后,伞面是八边形。

这个八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长为520 mm⑤拉杆上有一弹片可以将伞面固定住,按下这个弹片可以将伞面收起。

⑥拉动拉杆上的滑块,伞面在伞骨杆结构的牵引下逐渐收起。

⑦恢复到收起的状态。

①②③④⑤⑥⑦1.3原始数据和设计要求①所设计的伞为单人折叠伞。

尺寸初步设定为与图中单人伞一致。

撑开后伞高 560 mm ,伞面外接圆直径 520 mm。

折叠后,总长 260 mm ,忽略伞面褶皱,大体上是一个Φ50 mm 的圆柱体。

②设计的伞应该是可以折叠方便携带的,伞骨结构应在满足受力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简便,轻快。

③设计出的伞应该与现有的折叠伞结构上有所创新。

2 现有机构分析2.1现有结构分析现在,伞的作用被广大的人们所承认,它已经成为日常旅行、外出的必带物品。

随着制伞工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伞:带收音机的伞、有香味的伞、能照明的伞、防暴催泪伞、盲人探路伞等都相继问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乐趣。

现在人们应用最多最广的就是三折伞,现有的便携式雨伞和遮阳伞一般都采用了这样的结构。

以应用广泛的三折伞结构为例:结构简图如下:伞杆2.2相关专利举例 专利号专利名称 专利描述 图示本实用新形是一种新形的伞骨结构,令撑杆形成为其连动性的撑合构造,在改变两者枢接支点及距离下,并藉由伞面所能达到的有效距离变化,使伞支骨与撑骨间,产生高抗性弹力,进而提高整个伞具的抗翻的强度。

DOF=3*7-2*10=1一种一个人雨伞,其特征在于,雨伞伞杆处于雨伞正中间旁 雨伞半径的三分之一处,伞左边的长度是伞右边长度的两倍,伞左边 的支架为四根小支架组成,伞右边的支架由两根组成,左边的三根分 支架与右边的五根分支架的伸尺方式相反。

DOF=3*13-2*19=1新形自行车雨伞,其目的是解决骑车遇到雨,不好避雨的技术问题,其特 征是:固定伸缩节螺栓固定安装在车后座的后部位置,转动器螺钉安装在固定伸缩节的上部位置,伸缩杆内置穿孔安装在转 CN00250362.X 一种新形的伞骨结构 CN200620000501.0 一个人雨伞CN02237319.5 新形自行车雨伞动器的中心位置,实现本方案的最佳方式是以不锈钢为材料,利用机械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批量生产,以供应生活界的需求,实现新形自行车雨伞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DOF=3*5-2*6=3因为其由固定绳和螺栓可固定,所以不为1一种太阳伞,其特征在于:支撑骨架由顶杆、支杆及滑钮组成,顶杆和支杆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支杆的两端分别同顶杆和滑钮铰接。

DOF=3*5-2*7=1一种无需手撑的无柄三折方伞,涉及日用品中的雨具领域。

本伞适合人们户外烈日暴雨下的各种活动。

本伞固定在身的原理是,利用伞骨钢丝、伞带橡筋和伞垫橡胶的弹性,通过挎在腋下的伞带对伞骨向下的拉力与头部对伞垫向上的反作用顶力相持平衡形成的绷力使伞能紧紧固定在身上。

使用时,只要移动头上的伞垫就可调节伞向;拉紧伞成流线形还可抵御狂风暴雨;伞用完后三折收拢,携带轻松。

CN97245148.X 太阳伞 CN201220191774.3 无柄三折方伞大形太阳伞一般指非手持类的太阳伞,主要固定在地面使用。

优质的大形太阳伞同时具备防紫外线、防雨和高抗风功能,大形太阳伞的抗风能力由主要有伞座,伞柱及伞骨决定,伞座一般有多铁件、水泥,大理石及注水等类伞座。

伞柱伞骨用料一般分五种:木质、铁质、铝合金合、不锈钢和新形复合材料等。

DOF=3*3-2*4=1通风伞是一种具有通风口的伞,该由伞杆、伞骨架、伞篷和支臂等部件构成。

该伞包括两个伞骨架,该两伞骨架分别由上伞骨组和下伞骨组构成,分别支撑着上伞篷和下伞篷。

该伞的上伞篷的篷面比下伞篷小,下伞篷开有中央大孔,二篷间留有间隙,形成通口。

该伞既可遮阳挡风又可通风。

大风时,易于撑握伞身且不易被风吹坏。

DOF=3*5-2*7=1CN201230252895.X 遮阳大伞 CN00116807.X 通风伞吊伞又称香蕉伞,伞面撑开最大直径3米,伞高度2.2-2.3米,铁立杆直径48毫米 厚度1毫米 带十字底座(可用砂袋等重物压住),铁弯杆直径42毫米 厚度1毫米,8根铁椭圆伞骨尺寸:高12*宽18*厚度0.45毫米,有缩管连接,伞部位角度可控制,高低也可升降, 伞布:180克,有窗无边涤沦布,防水,防紫外线。

DOF=3*3-2*4=1由于本实用新形的骨架排列与习用的伞具方向相反,伞面内端连接在可滑动的下巢上,故,伞具打开时,伞面是反向向下,人们可很方便的给自己的宠物遮挡阳光。

此外,本实用新形还在伞杆上设置按键和上跳簧两个卡位机构,可很好的将滑动下巢定位在收合和开启的状态。

DOF=3*3-2*4CN00258838.2 吊伞 CN200520067238.2 宠物伞本伞特点结构较简单,较为耐用,制造方便,经济成本低,闲置时占用空间较大,且不方便携带。

DOF=3*5-2*7=1CN00249742.5 长杆伞3 机构创新3.1原形机构我们小组研究的对象是一柄具有六杆机构的直杆伞。

实物图,以及机构简图如下。

归纳它的拓扑构造特性如下:①它的主运动机构是单自由度机构。

②它由伞杆、两个滑块、支撑伞面的伞骨以及两根连杆构成。

③它是六杆七副的平面结构。

④它具有5个转动副和2个移动副。

3.2主运动链的一般化接下来将原形机构的主运动链一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