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初中历史教学法的构建
初中历史教学的历史研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历史研讨第一篇范文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影响着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历史研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取。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可以着重介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可以组织历史知识竞答、历史人物扮演、历史论文撰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历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素材。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利用历史文物、历史图片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立体化的历史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教师要关注历史学科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历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科研,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语:历史是一门富有趣味和深度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却对历史缺乏兴趣和理解。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常常只强调知识的灌输,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效,教师应该采用探究性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1. 提供情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历史事件或时代,使他们感受到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比如,当教学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模拟当时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生动与真实。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提出问题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调研、分析和对比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探索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通过提供资源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开展小组合作等活动。
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将会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探究结果分享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后,应该将他们的探究成果进行分享。
可以通过小组报告、展示、演讲等形式,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与他人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会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共享。
5. 反思总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进行评估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实践能力。
结语: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探究结果分享和反思总结等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
构建“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我国中小学大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于是,我探索了以“四型五步”教学模式为基点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先行(先学后导),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与要求紧扣《历史课程标准》,遵循《历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对每个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
备研组教师对全册教材熟化,通读教材,研读课标,挖掘编者意图,形成全书的线索,绘制系统知识树。
备研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组成员就一周内要讲的内容进行全员提前备课,备课中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好导学案编制人,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
通过集体研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再进行集体研讨定稿。
导学案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文标题、编写人、课程标准重难点阐释。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包括知识体系导学提纲、导学检测。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包括知识记忆、小组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巩固提升,当堂检测(包括中考知识链接)。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二、“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历史教学模式的实施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依据导学案,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教材,通过思考完成导学案问题,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标注。
3.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构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构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作为历史学科的一部分,初中历史课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轶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体化,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学习一些古代建筑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和风貌。
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
在学习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一场辩论赛,分别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不同角色,并就某个历史问题展开辩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历史事件的再现,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构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还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呈现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特点,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们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导向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来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历史21自主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21自主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自主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21种自主教学策略。
一、问题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探讨历史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三、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拟情境,体验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
五、历史游戏设计一些历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音频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思维导图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记忆能力。
八、问题解决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历史问题,让他们自主寻找解决方法,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九、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遗址,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十、文献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原始资料,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
十一、讨论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讨论和辩论,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十二、故事讲述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十三、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历史学习材料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四、信息检索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自主获取历史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十五、教学游戏化将历史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乐趣。
十六、多样化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写作和演讲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十七、项目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项目学习,让他们通过实践和合作,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十八、知识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发现,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一、引言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
二、教学目标:明确历史知识的逻辑体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设计的指南。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历史知识的逻辑体系,即按照时间顺序、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影响等方面来构建历史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逐步构建起清晰的历史知识逻辑体系。
三、教学内容:丰富历史知识的来源和类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丰富历史知识的来源和类型,如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将当地的历史人物、事件、文化遗产等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历史知识。
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
例如,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在探究某一历史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数据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逻辑构建。
初中历史教学构建历史框架(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构建历史框架第一篇范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经历与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了解祖国的历史,是每一位初中生抽茧剥丝的重要课程。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民族情感的培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一个清晰、有逻辑的历史框架,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段性: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
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各有侧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2.系统性和连贯性:历史教学需要系统地、连贯地呈现历史事实,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
3.思想性: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生动性和趣味性:历史教学应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三、构建历史框架的策略为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构建清晰的历史框架。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有的放矢。
2.梳理历史线索:教师应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把零散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
3.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把握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和时代感。
5.创设情境: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以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为例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以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为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建构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效获取学科知识,顺利建构知识体系,并能够主动参与历史学科学习活动,提升其学科学习深度。
文章将以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为例,系统介绍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确立大单元探究主题,整合大单元教学素材大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分析教学内容,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此期间,教师可结合教材单个课时内容开展相关活动,也可结合多课时内容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教师还可以整合大单元教学素材,通过关联教材不同课时内容、补充教学资源等途径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建构大单元知识体系。
教师在研读“盛唐气象”一课内容时,可以发现教材从多个角度结合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借助一些经典农具照片、艺术作品等展示唐朝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为使学生有效学习唐朝知识,教师可以以本课内容为切入点,围绕“走进唐朝”大单元探究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并整合大单元教学素材。
参考素材如下:1.教材第二课内容。
“唐朝的繁荣”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如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中包含“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与农业方面的繁荣景象具有因果关系。
因此,教师需要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材料作为大单元教学素材。
2.艺术作品赏析微课。
教材中引入了较多的艺术作品,如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弈棋仕女图》(局部)等。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想要透过这些作品感知盛唐时期的文学艺术、社会现象等具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师可以与擅长书法、中国画分析的教师合作,开发艺术作品赏析微课,辅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3.课外的唐朝诗歌作品。
教师可分享一些与唐朝社会生活相关的课外诗歌作品,如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等,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又可让学生加深对唐朝文学艺术的了解。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式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式学习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探究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时代性,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其次,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最后,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策略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事件或人物,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展示成果:各小组可以将探究成果以报告、展板等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5.总结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升历史思维。
注意事项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2.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适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3.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果。
4.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历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历史课堂自主探究模式的几种做法--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
让 学生 明确 目标
在阅读课文前 , 我用投影仪把美 国南北战争的教学 目标 展示 出来 :( 1 ) 美 国独立 后 两种 经济 制度 的矛 盾 。( 2 )“ 南 北战争”的概况 , 包括林肯的主要活动,两个文件的颁布 , 葛底斯堡战役 。 ( 3 ) 知道美 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有了 教学 目 标 ,就有了方向,学生就可以有 目 标地阅读和思考 。
的污 点洗 清 。
— —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让学生 自己 小结 , 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 , 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 发展 ,当然学生可以以自己的领悟来小结本课 内容, 如学了 本课 , 有同学按战争的顺序来小结 , 有的同学按教材的要点 来小结。
可见 ,自主探究式学 习在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 趣, 体验学习的快乐 , 培养综合能力 , 是 中学历史课的一种
国人 眼 中的南北 战争 ; ( 3 ) 如何让 学 生在 学习 过程 中始终 感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 如何发
挥 学生 的 主体作 用 , 是 每位 教 师应该 思考 的 问题 , 在 历史 教 学 中笔者采用的是四让学生的教学方式 , 探索实现历史教学
的突破和创新 ,下面就美国南北战争一课谈谈笔者的做法。
有效 方法 。
安玛丽 ・ 丝劳特 《 这才是美国》
美国南北战争是初 中九年级上册的重点 内容 。 人教版教 材从战争的爆发和北方的胜利两个方面, 介绍了这场美 国历
一
1 5 0 万、 7 0 万, 是 因为统计涵盖的对象不同。 但有一点 值得思考 :美国在 “ 二战”中伤亡人数 1 0 1 万, 在越战中伤 亡人数将近 4 0万。而这这场战争造成的伤亡人数 ,几乎等 同于 自 此 以后 1 0 0 多年内美军在对外战争中伤亡数的总和 。 问题 1 :美国出兵伊拉克仅仅死亡 4 0 0 0多人 ,国内的 反战情绪就异常高 昂, 前总统小布什的民众支持率因此而大 跌。南北战争是美 国的一场 内战, 死伤了那么多人 , 但林肯 却能永垂史册 、受到美国人的崇敬,这是为什么? [ 责任编辑 :李爽 ]
基于自主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基于自主探究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摘要】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
本文主要围绕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根据新课改标准要求转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展开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探究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行为中走出来。
所以,教师应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愿参加到学习中,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加工处理信息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问题、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所以,对于新时期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一、激发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当其冲是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有多重要。
就像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1]。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从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及如何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初中历史的学习能为高中历史的学习夯实基础。
历史在高中各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与三大主课语数外相比毫不逊色,其已由次科变成主科,如果学生在初中没能学好历史,那么到了高中学习专题式历史就会感到很费力。
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越来越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春秋时期大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育教学期间,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教”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学”,进而实现“自得之”的教学目标[2]。
基于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获取新的知识。
而这也是对学习的定义即学会如何学习的最好诠释。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独立思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独立思考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具有丰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良好素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介绍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是思考的源泉。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思考方法,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四、鼓励学生表达,提升历史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参与课堂讨论、举办历史讲座等形式,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认识。
通过表达,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作者:薛建平来源:《历史教学》2000年第07期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乃是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
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做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
为此,我们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来制定的教学基本策略及其实施步骤的样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其实是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
它是用一组主要的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乔依斯和韦尔的经典教学研究,把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的阶段顺序)、社会系统(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反应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辅助系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条件),作为教学模式的四大变量,或者称支撑模式的支柱。
下面我们谈谈与自主学习模式有关的几个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
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这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到备问题上来。
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的策略。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主义近代 化 的附属物而 已 。因而 它不可 能从根本上 摆脱 旧的 生结合我 国现行 的赋税制度进 行进一步思考 ,举 一反三 。 总之 ,在 中学 历史教学 中开 展探究性学 习和教学活动是 传统观念 的束缚 ,使 中国独立走上 繁荣 富强的道路 。通过这 作 为历史教 师 ,必须 样 的教 学指导 ,不仅增 强了课堂教 学气氛 ,收到 了 良好 的教 时代 的需 求 ,是新 的课程改 革的要求 , 学效果 ,而且也激 发 了一 些后进学 生强烈 的求知欲 望和思考 顺 应时代要 求 ,大胆 创新 ,与 时俱进 ,从 思想上转 变教育观 念 ,彻底摒 弃过去传 统教学 中的陈腐观念 ,牢 固树立 新的教 问题 的积极性 。 学理念 ,充 分发挥 自身主导作用 与学生主 体作用 ,不 断探索
清 朝前期 的经济 一一地丁银 ” 行 由浅入 深 的探究 :① 从 l 9世纪 6 o 年代 起到 9 o年代 中期 , 题 、解 决问题 的能力 。如在讲 “ “ 两税法 ”、 中国为什么会 出现 “ 洋务 运动”7②这个派 系 由哪些人组 成 ? 时 ,我 要求学生 联系 已学过 的 租庸 调制 ”、 条 鞭法”等 内容来进行 探究 ,来说 明 中国古代 赋税制度 ③他 们提 出的 口号 、内容和 目的是什 么 ④他们采 用西方科 学技 术 ,兴办 近代军 事、 民用 工业 、筹建 近代海 军、设立 新 的演变 发展规律 。问题提 出后学生一 时无从探究 ,也无法从 式学 校、派遣 留学生 出国等 ,为什么不 能使 中国得 到独立 和 教材 中找到相应 的赋税制度 变化 的内容 。于是 我就 向他们 指
“
一
三 、培 养发散思维 能力 ,提高学 生求新探索的能 力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理念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理念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通过设置疑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创设情境: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历史文物、历史地图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3.注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应关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培养理念1.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3.提升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提高他们的历史表达能力。
三、历史文化传承理念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教学应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2.认识多元文化:历史教学要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3.强化历史责任感: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维度、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
初中历史教学教研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然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教研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刘备、曹操、孙权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提高课堂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世界历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穿越时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科技、政治等方面的特点。
三、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战争经过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事件中归纳总结出普遍规律。
例如,在讲解《世界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发展以及扩张的规律。
四、强化历史知识体系构建1. 系统梳理历史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历史知识,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将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文化、科技等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
2. 加强历史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世界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各国历史的异同。
五、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教研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以下教学教研建议。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景为背景,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1.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2.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3.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有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引入相关文物、图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历史素养、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使其更具人性化和科学性。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设计目标1.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1.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历史的演变过程。
2.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融入乡土教材,体现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4.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课程评价设计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六、课程实施与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教材体系,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3.改进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加强历史教育研究,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思路,我们希望初中历史课程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历史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自主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与交流,使之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自觉学习,主动参与,才可能积极思考、探索。
本人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体会,在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有以下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其求新探索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专制统治”一课时,在讲到“皇权高度膨胀”时,我先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历史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发展概况:秦始皇时:确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等;汉武帝时: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监察制度等;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元朝:行省制度,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并提出问题: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得出“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同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这一历史认识,从而得到启示:专制会使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使社会进步。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这个问题可促使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举一反三。
初中历史课型模式
初中历史课型模式历史新授课模式:一、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导学案展开自学,自己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三、小组交流: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标记下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研究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一步巩固自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后,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解答,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由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解答。
同时将教师预设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一起释疑。
五、巩固练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形成技能、技巧。
同时设计检测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消化自结:根据测试后反馈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查漏补缺,个别矫正;并回忆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历史复习课模式一、出示复习目标,导入本课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主线,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领完成,同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三、自主梳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复习提纲构建的相关知识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点、易错易漏易混点,并有重点的回扣复习。
知识网络内涵力求详实,并尽可能的扩充其外延,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针对复习学案,学生展示,教师预设一些材料分析题,体现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关系,适当提升思维含量。
引导学生解决,锻炼发散思维,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区别联系形成整体印象,提高知识、技能层次。
三、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注重一题变式多练)四、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回顾复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网络。
五、巩固练习: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初中历史教学法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3-06-05T17:34:30.21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2期(下)供稿作者:◇伍锡志[导读]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伍锡志
(渠县第二中学渠县 635200)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沟通师生的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这给一向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一针“强心剂”,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
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到独厚的优势。
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好质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应抓住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和引导他们去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
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培养学生大胆地质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正确的认知方法和历史观念,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求新探索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此外,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言听计从矛盾,强化意见分歧,形成发散思维,从各自不同的侧面、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达成共识,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清朝前期的经济——地丁银”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等内容来进行探究,来说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发展规律。
问题提出后学生一时无从探究,也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赋税制度变化的内容。
于是我就向他们指出思考问题的方向,提供探讨的方法和角度,启发从“征税标准”和“征税内容”这两方面来比较思考,学生通过对比、……,最后得出了这是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逐渐演变成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又是以征收实物逐渐演变成为征收货币的演变规律。
并且还得出: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进步的。
同时说明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现行的赋税制度进行进一步思考,举一反三。
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具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拓展了思路,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与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
要使这种学习的精神和方法渗透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以及创造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等的研究性专题,向学生示范反映前人认识与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又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的,让他们重视参与各种历史实践活动的设计,使探究性学习活动和教学以健康地向前发展。
如组织和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甚至是上网查询相关史料、图片和音像资料,编写和讲解历史故事,参观历史遗址,撰写历史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写手抄报,出黑板报等形式,或展开专题研究和讨论,请专家作报告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是时代的需求,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摒弃过去传统教学中的陈腐观念,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表现的激情。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达到历史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