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_陈美婧.

合集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献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献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市场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多方面原因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客观上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然而,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我国高等学校却起步很晚,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推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继而探讨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本文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以期改善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促进大学生成功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一、国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美国有4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台湾也有约巧年的时间了。

在西方,美国的帕金斯最早提出就业指导的概念,1903年,他在波士顿宣传职业指导,1909年帕金斯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

美国的职业指导从1903年帕金斯倡导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各种职业指导的理论模式差不多都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指导理论模式和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方法。

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现己成为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职业指导经历了由指导向辅导观念的转变,即将教导式的职业指导方式变成更加人性化的、强调发挥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辅导,导致这种转变的核心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询者中心治疗》,在这两本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其人本主义思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程。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目标和行动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而在行动研究方面,一些学者通过课程介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课程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课程的针对性、培训师资力量等。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动研究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和目标1.1 课程内容根据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得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认识,包括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价值观念等方面;二是职业信息获取,包括职业介绍、就业市场分析等方面;三是职业素质培养,包括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创业意识等方面;四是职业规划实施,包括目标制定、计划执行等方面。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市场,提高职业素质,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2 课程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二是明确职业目标,了解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三是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学会进行合理规划和执行职业计划。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成果2.1 课程介入研究一些学者通过实施课程介入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大学生成效的影响。

某大学在大二上学期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且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参与课程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目标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明确的把握。

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陈美婧.教学总结

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陈美婧.教学总结

2013年Vol.28 No.1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3-11-21作者简介:陈美婧(1984-,女,福建南平人,研究实习员,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科员,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泉州师范学院校级自选项目(项目编号2012XGB02。

一、引言据测算,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达到700万人左右,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了解并突破学生个体就业的瓶颈,引导学生主动就业,可以很大程度地缓和这一社会矛盾。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通常是利用讲座和课程的形式介绍就业政策、求职常识等应急性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指导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使得职业指导收效微弱。

而大学生普遍希望学校针对其个性特点帮助设计职业人生,即为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较新的理念,它提倡以生为本,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高校教育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对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一理论研究相对来讲,国外职业生涯理论已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主要的相关理论有职业人格理论、职业锚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等。

西方学者的研究从各个维度涉猎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的不同领域。

美国作为职业指导理论的发源地,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已成为学校咨询活动和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强调学生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相匹配,主要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特质因素相匹配理论”为代表;第二阶段强调学生就业咨询的重要性,从职业指导向职业辅导转变,以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威廉姆逊(Williamson的《怎样咨询学生》一书为标志;第三阶段出现生涯辅导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作者:孙云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4期摘要:行动研究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

教师可积极采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文献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行动研究。

今后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并更深入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行动研究;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31-0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课程存在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吻合、内容过于遵循理论路线、较难深入学生内心、学生不重视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有很多研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教学改进,其中有行动研究法的相关应用。

教师扎根于教学实践,有着一般专家学者不具有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条件。

教师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同时扮演行动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拟定相关教学计划并行动、观察、反思、调整,从而改进教学。

行动研究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较适用于教育领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

正如美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教学应该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没有教师亲自研究他们自己的实践,教育就不可能发生持续的改革[1]。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势1.教师是研究主体。

教师在“研究”与“行动”的双重活动中都发挥着主体作用,利用其对实践的洞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通过行动与反思去寻找解决办法,即使有专家学者作为合作者,教师也是行动研究各个环节的主体。

2.研究情境生态性。

教师以自然状态为研究情境,行动研究生态性使其可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研究者日志、学生作品分析、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灵活使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个案研究与团体研究等。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宋琼【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How to hunt a job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colleges .Instead of hurrying to hunt a job , they should plan for their future careers as soon as possible .Based upon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nation and society , for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 colleges should offer some instructions for individualizing career plan into their consideration all the time.This paper focuses on establishing an individualized and whole process instruction mod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vocational skills and soci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高校工作的重点。

大学生不应在临近毕业前仓促上阵,而应尽早地考虑和规划未来职业。

同时作为高校,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把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模式探讨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探讨建立个性化、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以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研究
量就 业。
关键词 : 大学生; 个性化职 业生涯规划 ; 指 导 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G 6 4 5 文献标识码 : A
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张在实施职业规划过程中
1 . 转变观念 , 将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始 传统观念里, 大学生就业就是指大四毕业生找工作。 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从大学入学之初就进行 自
第1 4卷
第 6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J I XI UNI VE RS I T Y
vO 1 . 1 4 No . 6
2 0 1 4年 6月
J u n . 2 0I 4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4) 0 6— 0 0 2 6— 3
值观、 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等不同特点, 加以引导并施以有
生涯规划 , 引导学生合理定位, 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个性化档案, 包括学生的性格、 兴趣 、
区别的指导 , 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 的职业 特长 、 职业能力倾向及家庭环境 、 学业完成情况等, 同时, 将
J Xl 3 02 5。 ・ Nhomakorabea2 6・
第 6期
大 学 生 个 性 化 职业 生 涯规 划 指 导模 式 研 究
2 0 1 4年
业的测评, 使学生客观、 深入地了解 自己, 帮助学生消除焦 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对现代社会职业有所认知 , 利用 躁、 无助、 悲观或狂妄 自大等不良情绪。准确地 自我认知、 业余时间, 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了 解与 教师的专业化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文献综述王一笑人力1042班20101121022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中正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潜能、走向成功。

它是大学生迈入社会,实现人生抱负的关键一步。

本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问题;有效途径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the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al relations, can correctly find their own posi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tential, to success. It i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enter into society, a key step to achieve my amb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question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were sorted,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study; effective way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盲目就业现象明显。

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较研究
陈小燕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17(000)015
【摘要】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宏观环境和具体做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宏观环境差异方面主要体现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教育环境的差异;具体做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府做法的差异、社会做法的差异、高校做法的差异、家庭观念的差异和学生个人的差异等方面.针对这些差异,我国可以通过构建360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从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积极参与、高校的不懈努力、家庭教育的改变以及大学生的观念转变等方面出发,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总页数】3页(P152-154)
【作者】陈小燕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38
【相关文献】
1.中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比较 [J], 陈怡
2.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J], 边高峰
3.中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培养的比较研究 [J], 葛涛;韩萍;Wang Meng
4.中美高校大学生资助水平比较研究 [J], 曲绍卫;娜兹姆
5.中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J], 李由;杨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

对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

对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规划自己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想法、行动以及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建议:一、调查目的了解现状:掌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包括他们对未来的期望、规划的细致程度等。

发现需求:识别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需求。

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结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职业兴趣: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包括他们感兴趣的行业、职业领域等。

职业目标: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具体目标,如期望的职业发展路径、期望达到的职业成就等。

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是否已经制定了职业规划。

规划执行情况:大学生在实现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实际行动,如参加实习、获取证书等。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如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会环境等。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收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

深度访谈: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和背后的原因。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过程。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四、实施步骤1.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表等。

2.设计调查工具: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

3.数据收集: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5.撰写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五、常见问题规划缺乏: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感到迷茫。

信息不足: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对某些职业领域的了解不够深入。

实践机会少:缺乏足够的实习和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分析与策略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分析与策略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分析与策略作者:何翠萍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大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实现“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应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多次咨询面谈培养和挖掘学生潜能,指导者合理运用和提高指导工作的技巧,实现有效沟通,挖掘学生深层次的需求,对学生实行清晰有效的指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个人发展。

【关键词】性化生涯规划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18-02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特质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取向,并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路线。

现在的“90后”大学生从小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个性张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敏捷,希望在学习中不断创新,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

“90后”大学生经过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己,了解职场,自觉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更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适应社会需要,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力资源能得到充分开发,让自己的未来走得更高更远,实现人才、用人单位和社会三者共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职业选择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为了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高校都引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本文将对这一课程的行动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和实施效果。

一、课程内容和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个人能力评估、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职业市场信息的获取、择业技巧、社会实践和实习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掌握职业发展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经验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不仅传授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案例、模拟择业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二是个性化指导。

课程注重发掘学生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

三是专业化导师。

课程通常安排专业的职业规划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状况来评价。

针对该课程的行动研究表明,该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首先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形成了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次是改善学生的就业质量。

课程实施后,学生更加注重职业选择的合理性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增强了择业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就业的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

再次是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提升了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压力职业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

在学科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文献做出了提炼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职业—人匹配理论的研究职业—人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

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提出。

1909年,帕金森在其《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匹配。

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者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

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职业。

二、关于“职业锚”的研究“职业锚”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并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进行综述。

一、研究背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设置的课程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职业发展也越来越不确定。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早期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了解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方面。

教育学者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行动研究,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综述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检索了国内外部分期刊数据库,审读、筛选、分析和总结使用了行动研究的相关文章。

本研究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行动研究的类型:1. 实施单一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这类研究多是针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法或工具,比如一次职业生涯规划研讨会、一种职业测评工具等进行的教学研究。

2. 教学方法对比的行动研究:这类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小组研讨等,采用实验或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种方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不同效果。

3. 整个课程方案的实验研究:这类研究针对整个课程方案,通过实验、问卷、深度访谈,探索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满意度和建议。

三、研究结果根据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以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 学生自我认识和职业意识提升:通过课程安排的职业测评、个人简历制作、职业目标设定等活动,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意识得到了提升。

2. 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职业规划能力均有所提升。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以闽南部分高校为例

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以闽南部分高校为例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aking some universities in
South Fujian as examples
作者: 陈美婧
作者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79-8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析闽南四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专业化的职业
指导队伍、构建实践性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档案、提供一对一的职业
咨询服务、建立个性化评估体系等方式提升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

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综述

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综述

摘 要几十年的妇女运动及国家平等政策的实施,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占人力资源半数的女性起着双重角色的作用,一方面女性本身是劳动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她享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女性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承担者,如果没有女性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将不复存在。

于是,女性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数量,而且关系到人力资源的质量;不仅关系到社会的今天,更关系到社会的明天。

西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女权运动的兴起,使得女性职业生涯开发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

职业心理学派和组织行为学派两大学派的学者在在职业开发、职业选择、职业转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同时,通过对两性在职业开发方面的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研究学者提出了许多女性职生涯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两大学派在影响女性晋升因素的研究上取得了一致性的成果。

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使得国外女性职业生涯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趋于成熟和完善。

本文就是想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领域的重要文献的研究,全面展示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和实践的各方面成果,并由此分析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结合国外经验,提出发展建议,预测其发展方向,最终提高国内女性职业的发展。

关键字:女性;职业生涯开发AbstractDuring decades of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qual policy, women's lifestyle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female social status, women are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human resources, women play a dual role. On the one hand, women are laborers, who are the creators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she enjoys working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labor reproduction is the obligations female can’t avoi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female, the continuation of human society will cease to exis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not only to society at present, the more related to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Western labor market changes and the ris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make women career development as a growing concern to the research field.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chool of scholars complete an ext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in the issue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career choices and career transition. Meanwhil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ssues in career development between men and women provide many theory and methods of female career development. Scholars of both school make a consistent results related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motion of women. The efforts of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mak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evel of foreign women career development mature and improved.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of foreign women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author aim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ecast it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eventually raise domestic female development.Key words: women, career development目 录第1章 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3)1.2.1 研究目的 (3)1.2.2 研究意义 (3)1.3研究方法 (5)1.3.1 文献来源 (5)1.3.2 文献分类 (5)第2章 职业心理学派对于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 (7)2.1职业心理学派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沿革 (7)2.2职业心理学派相关问题综述 (8)2.2.1 职业开发 (8)2.2.2 职业选择 (9)2.2.3 职业转换 (12)2.2.4 热点问题——性骚扰 (13)2.3职业心理学派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相关理论介绍 (14)2.3.1 Hackett和Betz的女性职业开发自我效能理论 (14)2.3.2 Farmer的女性职业动机模型 (17)2.3.3 Astin的女性职业选择与职业行为的社会心理模式 (20)2.3.4 Betz和Fitzgerald的女性职业选择模型 (20)2.3.5 White的成功女性职业生涯开发阶段模型 (21)2.3.6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开发论 (24)2.3.7 Horner的女性成功恐惧理论 (28)1第3章 组织行为学派关于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 (30)3.1两性差异研究综述 (30)3.1.1 两性工作者比较研究 (30)3.1.2 两性管理者比较研究 (32)3.1.3 两性企业家比较研究 (33)3.2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瓶颈”的相关研究:玻璃天花板 (34)3.2.1 玻璃天花板的提出 (34)3.2.2 影响因素研究 (34)3.2.3 解决措施研究 (43)第4章 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的研究方法 (45)第5章 总结与评价 (47)5.1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总结与评析 (47)5.1.1 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学科的分野与融合 (47)5.1.2 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的理论总结 (49)5.2女性职业生涯开发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49)参考文献 (51)致 谢 (58)2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综述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人们从上职业中学和大学开始就为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作准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一、引言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的“三无”状态。

很多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规划,面对纷繁的校园生活,觉得无所适从,没有集中的学业兴趣和明确的职业方向感,导致学业收效甚微,就业优势不足,也有学生认为,时代变化太快,规划也没用,“船到桥头自然直”,干脆不去规划,往往又导致了学业、专业和职业需求的脱节,走向职场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竞争力不强。

另一方面,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事先缺少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存在盲目心理,缺乏严肃性。

还有的工作后频频跳槽,给自己和用人单位都带来损失。

那么,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愿、行为处于什么状态,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又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今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愿、行为及就业能力研究方向和重点。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及研究起步较早,最早起源于1908年帕森斯教授创办的波士顿职业指导所,目前已形成一系列较为系统的理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指导活动及职业选择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初的实践来源,而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森斯教授和美国着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说。

帕森斯在其所着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后来被人们公认为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的最经典的理论之一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帕森斯的理论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最后选择一种与个人特长相匹配的职业;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着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从心理学价值观理论出发,经过大量的职业咨询指导的实例积累而提出的。

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作者:杨图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21期摘要: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学生职业规划无疑成为了帮助其克服就业困难,实现理想、体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以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图分类号:G646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025-02一、引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今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也随之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探讨,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国内相关研究总体概况在中国知网中能搜索出2002年到至今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共计3212篇,历年发表数量及发展趋势见图l。

虽然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始于80年代,但根据搜索的结果直到2003年此类文章还寥寥无几,因此属于萌芽阶段。

从2002—2007年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较少,内容较为单一,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理论研究、意义分析等领域,属于起步阶段。

2008—2015年是快速发展阶段,相关论文发表大幅增长,如图1所示仅7年的论文总数占2002—2018年发表论文总数的75%,其研究视角开始多样化,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2016—2018年是稳定发展阶段,论文数量总体态势上有所下降,但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化、深化。

课题组对2002—2008年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根据其研究内容主要分成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教授帕森斯的“职业指导”。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职业选择上必须考虑自身因素和职业因素之间的联系。

国内职业规划理论起步较晚。

90年代后期,学者们如罗双平、程社明、姚裕群、林泽炎等在吸收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性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

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作者:范果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4期内容摘要:介绍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的现状,关注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的新进展,推动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为职业生涯发展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综述职业生涯发展是指组织或个人在其职业发展中所经历的各种经验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发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组织或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策划或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能力、知识,改进工作心态等,使个体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一.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现状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其著作《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并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霍兰德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人格类型理论,他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并将人格类型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六种。

这些理论都是在基于职业选择的基础上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五个阶段。

萨帕是职业发展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人物,他提出了人一生的完整职业发展阶段模式,认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与其相匹配,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阶段。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空想阶段、尝试阶段、现实阶段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早期职业心理或职业心理意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些学者都是以年龄作为划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依据。

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究———以民办高校教育为例

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究———以民办高校教育为例

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究———以民办高校教育为例作者:陆然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4期[摘要]从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况入手,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征,并探索了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影响,以期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况;启示[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0-0230-0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能够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因此,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时间较短,尚未完善,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此情况下,积极探索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优秀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况(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较高,起步较早,自帕森斯的就业指导理论提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例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比较完整,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教育。

1.多职能、多层次、高效率的就业服务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20 世纪初由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提出,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被逐渐关注,不断完善其体系。

美国在自由就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就业指导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并且,在美国的就业指导体系中,政府负责组织就业调查并制订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措施和政策,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网络平台,进而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交流媒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Vol.28 No.1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3-11-21作者简介:陈美婧(1984-,女,福建南平人,研究实习员,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科员,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泉州师范学院校级自选项目(项目编号2012XGB02。

一、引言据测算,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达到700万人左右,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了解并突破学生个体就业的瓶颈,引导学生主动就业,可以很大程度地缓和这一社会矛盾。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通常是利用讲座和课程的形式介绍就业政策、求职常识等应急性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指导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使得职业指导收效微弱。

而大学生普遍希望学校针对其个性特点帮助设计职业人生,即为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较新的理念,它提倡以生为本,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高校教育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对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一理论研究相对来讲,国外职业生涯理论已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主要的相关理论有职业人格理论、职业锚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等。

西方学者的研究从各个维度涉猎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的不同领域。

美国作为职业指导理论的发源地,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已成为学校咨询活动和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强调学生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相匹配,主要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特质因素相匹配理论”为代表;第二阶段强调学生就业咨询的重要性,从职业指导向职业辅导转变,以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威廉姆逊(Williamson的《怎样咨询学生》一书为标志;第三阶段出现生涯辅导的概念。

代表人物舒伯(D.E.Super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被认为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第四阶段以“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为代表,通过把握人格特征选择职业,从而达到人职相匹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Holland;第五个阶段是当代生涯辅导的最新发展阶段,生涯辅导成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计算机进行生涯辅导在校园陆续展开,生涯辅导被广泛接受。

伴随着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职业生涯这一概念被提出来,它是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上的经历,尤其是职位、职业的变动、职业选择以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

上世纪50年代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逐步成熟,走上国际舞台,各国之间关于这个理论的探讨和交流也不断加深,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很多都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与特性化,如特质因素论强调个体差异对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的影响;舒伯认为职业指导人员要根据测评结果,针对被指导者的需要和独特性,以被指导者为出发点,体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指导方法。

西方学者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职业生涯理论有三种:霍兰德的个人特征与职业选择理论、克鲁姆波特的社会学习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这三种理论都想在外部世界与个人特性之间寻求匹配和平衡。

(二实践层面在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起源较早,很多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进行了充分的实践,比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体系,并做了很多实践。

美国:中学教育阶段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到八年级时,学校就聘请专家对其进行职业兴趣分析。

中学普遍设置职业指导、生涯规划、职业选择等方面课程,生涯规划辅导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与灌输,并开展大量旨在扩展生涯经验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和教育活动。

大学里,有专业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指导,并且这种指导推行的是四年职业规划项目,每个年级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除此之外,职业规划与指导社会服务机构也较为常见,学生可以在此类机构的帮助下,重新选择职业。

日本:上世纪中后期日本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式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中,以课堂教学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职业生涯教育进入“课程化”时代,相关课程不断完善。

日本提出采用“出路指导”代替“职业指导”的概念,用以和社会职业指导区别开来,并从2005年开始,按一定比例免除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的法人税额,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

英国:英国教育部门在教育改革中逐步意识到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重要作用,因此重视调动各方面力量,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到法律的高度,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社会各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陈美婧(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摘要:目前许多国家已把个性化教育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先决条件提到了国民教育的议事日程。

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梳理国内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中国高校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国内一些先进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方法和经验总结,以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综述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12-0051-022013年第28卷第12期陈美婧: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综述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行各业和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科目,相关帮扶要延伸到学生毕业后,同时,必须与家长积极沟通联系。

德国:德国通过立法、颁布政府文件等方式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效果非常显著。

一些大学不仅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还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咨询活动。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个性化、立体化,服务系统化、测试工具化,服务内容丰富细致,注重职业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全程化与全员化。

但缺乏系统的价值观取向,很少对学生持有的价值观加以评价,过于追求与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忽略社会需求,过分依赖测试手段,缺乏生动、具体、灵活的工作。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一研究内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基本上是引进和介绍西方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符合国情的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实践。

上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引起热烈反响。

学者龙立荣、吴贵明、杜映梅等相继出版了《职业生涯管理:结构与关系研究》、《中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专著。

截至2013年10月,在百度上输入“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搜到的相关文献约有1,650,000篇。

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到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论文147篇。

国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问题及策略研究、经验总结等实践层面。

1.现状调查杨一平认为,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研究,必须深入下去,作为专题系统研究;王本贤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未能完全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求、个性特征、生涯发展等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金科阐述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背景变量之间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差异情形以及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各个层面的相关情形;郭捍华指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内容滞后于就业形势的新要求,指导老师自身素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2.问题及策略研究综合各文献,专家学者提出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对策主要有:通过建立个体生涯成长档案、加强个体服务的咨询、运用职业测评软件、借用心理辅助模式等手段发现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优势,达到“知己”的目的;通过专业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课程教育等手段让学生理解企事业用人的标准,达到“知彼”的效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郑国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侧重个性分析,明确职业定位;张向前、黄种杰、骆峤嵘指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估,加强社会实践及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学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对职业理想进行阶段划分;张祝秀阐释了高校毕业生一对一职业生涯辅导的价值与举措。

3.经验总结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少研究者借鉴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通过分析与总结,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本土化。

目前的研究往往模仿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没有与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结合,未能很好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步骤、阶段的特征。

高校职业指导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指导与咨询活跃丰富,重视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指导师的专业水平有明显提升。

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突破,但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研究不够深入,专题研究较少,独创性研究少。

(二研究方法国内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的文献中,定性与思辨居多,其中又以感悟性思辨分析为主。

定量与实证方法运用较少,但实证方法不断拓展。

具体表现:一是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成为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重要方法。

如秦俭在其论文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研究”采取问卷访问的方法;沈富儿运用专家访谈、学生座谈法。

二是以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理统计以揭示变量之间关系以及检验经验理论的关系类文章不断出现。

如陈凌宇就职业生涯管理对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影响的研究;蔡银银就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的关联性的研究;董雪琴就大学生自卑感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的研究。

三是探讨心理辅助模式、个体咨询、职业测评等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开始建构,如郑纯、凌辉剑、李国栋运用北森职业兴趣测评软件和心理测试软件,结合职业兴趣测试与自我性格测试,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用模式。

综上所述,虽然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

研究中探讨意义、功用的很多,但关于概念的专门研究很少。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方法不断拓展。

探讨性文章和经验总结较多,理论研究较少。

因此,我国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与发展。

参考文献:[1]马克.帕金森,著.金马,译.应聘中能力和个性测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2月第1版.[2]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05:61-63.[3]王本贤.生涯发展理论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92-94.[4]金科.大学生个性化指导实用模式探析[J].职业,2010(35:22-23.[5]郭捍华.高校职业生涯个性化指导实用模式探析[J].职业,2010(35:22-23.[6]郑国娟.基于心理辅助模式的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职业时空,2006(20:71-72.[7]张向前,黄种杰,骆峤嵘.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88-90.[8]张祝秀.试论个性化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一对一职业生涯辅导的价值与举措[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42-43. [9]秦俭.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10]沈富儿.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探讨[D].厦门:厦门大学,2008.[11]陈凌宇.职业生涯管理对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影响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管理个案研究[D].北京:对(下转第62页2013年第28卷第12期陈永衡: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超过了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