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

菅冰

【摘要】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作品在凸现出他的卓绝才干和过人之处及智勇双全、通脱权变,善于把握时机的性格特点之外,还同时刻画、描述了他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处,比如他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以及忠贞不为世人所理解等隐蔽的内心世界活动,《三国演义》也以此显现出对历史人物描述的过人之处。司马懿的这些种种品质,使他成为一个生动、完美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智慧隐忍冷静机变把握时机

《三国演义》中,作为陪衬人物的司马懿也是小说中描写得最传神的人物之一。这其中夹杂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中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多智而近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妖”的聪明人,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

目前对于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没有准确的定论。其中以两种声音为主流:一种是他与“正统”对立,所以就顶上了奸臣、佞臣的帽子,王莹雪的《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之比较》就是代表之一;一种是为司马懿“平反”,王晓毅的《司马懿与曹魏政治》认为他是在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政治立场才逐渐转变的。在融合《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与借鉴《晋书》历史记事的修饰下,又从小说的艺术渲染中解放出来,结合现代的思想观念,从历史进程上肯定了司马懿的历史功绩。

司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这使得他性格显得十分复杂,也奠定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在与曹氏集团的较量中,他默默无闻,选择隐忍,以退为进;在他人生后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锋芒毕露,显现出他的机变和智慧。司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由被迫出仕到叱咤风云,再到高举屠刀,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与曹氏君王的较量:隐忍而积极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权谋家,西晋的奠基人。史书上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1]在曹魏初创前期,曹操招纳司马懿入朝为官,迫于曹操的淫威,他屡次拒绝之后便不再伪装,在无奈之中,只得接受任命。司马懿深知,要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有一番大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若锋芒尽显于外,则易招致猜忌,下场会很悲惨,祢衡、杨修等人

便是前车之鉴。因此,司马懿这一时期在明哲保身、藏智露拙的同时不断地历练自己,蓄势待发,等待时机,以求大展其才。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这使得蛰伏已久的司马懿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时期司马懿的“奸雄”面目渐渐浮出水面,他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逐渐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先是帮助策划了以魏代汉的“大略”,后又因曹丕南征而“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2]这一切都得到了曹丕的肯定和赞扬。但在国家大政方面,曹丕还是倚重于曹氏宗亲和旧臣,如曹休、曹真、贾诩等人就掌控着朝廷的所有大权,而司马懿只有等待、观望。

明帝曹睿时期,司马懿虽受重用,但却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魏文帝病重托孤,他嘱咐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等人要悉心辅佐太子,共保社稷,并颁诏给太子曹睿:“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3]但这里的“三公”似乎并不包括司马懿,这种尴尬的处境使司马懿只得以西凉无守、练兵为由,请求外调。但曹睿始终认为司马懿是不可饱食的猛虎,饱食则伤主,因此他此时又自愿交出兵权,请求回乡养老。但时势造英雄,为了保住江山,曹睿不得不再次启用司马懿。

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已站到了权力的顶峰,这个时候能够阻止他大展雄才的人皆大多凋谢。“他挟‘四朝元老’之威望,负‘伊尹、周公’之才德,谁也不敢和他的远见卓识相抗。他在魏国军政大事上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都是完美无缺的。”[4]此时的司马懿终于迎来了大家的肯定与仰慕。

司马懿在与曹氏君王的较量中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锋芒内敛,韬光养晦,这使得他能够准确把握时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曹魏官僚集团的较量:容忍而决绝

在司马懿仕宦历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充当“书记员”、“秘书”之类的角色,其原因是曹操的一句评价:司马懿“有狼顾相”。太尉贾诩也认为司马懿久非人臣。而司马懿只能公而忘私,勤于吏职,史书上写他“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5]司马懿在曹操死后仍改变不了被猜疑、排挤的命运。“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6]而众多的曹魏勋臣元老也大因之争都打压、排挤他,太尉华歆用曹操的话来暗指司马懿的不臣之心,司徒王朗也称司马懿素有大志,面对流言蜚语,司马懿只能再次选择了退让,忍耐。

曹真作为宗室中的才俊,算得上曹魏政权的柱石。在曹睿眼中,司马懿自然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但蜀军北伐中原,司马懿一方面让曹真吃尽苦头,备受煎熬,另

一方面又大显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终司马懿渐渐取代了曹真的位置,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兵权。此时的他已完成了谋臣向武将的转变。

少帝时期,司马懿受命辅政,以曹爽为代表的曹魏官僚集团对此耿耿于怀。于是曹爽采用明升暗降的策略夺其权。而后向司马懿痛下杀手,必欲除之而后快。司马懿得知后便诈病不出,以麻痹敌,最终司马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戚权”的罪名将曹真斩杀,[7]也许杀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处在政治漩涡之中,也许只有屠刀才能震慑敌人。这也充分显露出司马懿的奸雄形象。

与诸葛亮的对决:执着而不忍

在大多数人眼里,司马懿始终是诸葛亮的陪衬,但综观三国群雄,似乎唯一能与之对抗的便只有司马懿,诸葛亮也坦白说过:“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8] 如在渭南一战中,两军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蜀军送给司马懿“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用以羞辱他,但司马懿佯笑受之,却不应战,只是询问诸葛亮饮食起居等琐事。这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却是他了解对手的巧妙策略。“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9]诸葛亮听了也不得不叹曰:“彼深知我也!”[10]

诸葛亮对司马懿来说,既是对手又是“知音”。司马懿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当他纵观群雄时,却赫然发现只有他才可能是诸葛亮唯一的对手。有诸葛亮在一天,司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就奈何不了他。在诸葛亮摆出“空城计”招呼司马懿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两个智者的摊牌。事后,“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11]这既向魏主道明诸葛亮的才能非曹真能及,又突出自己的才干超群,所以,他宁愿被部下称为“畏蜀如虎”,忍受别人的讥笑,也不愿彻底击溃蜀军。

总之,在与众人的较量中,我们都能清晰的看到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胸怀。“所以,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中,最能韬光晦影,最能忍辱负重,或者说,最能像北京人爱骂的‘装孙子’的人物,大概要数司马懿了。”[12]

洞察先机以退为进

在三国中,司马懿很善于把握时机。曹操在掌握了大权后,就急招司马懿入朝。而司马懿却屡次推辞。司马懿真的是不想去曹操那里为官吗?这里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司马懿觉得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野心家,他不屑与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