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薯 9 号块茎大而整齐,五年平均商品薯率 86.4%,分别 高于庄薯 3 号(82.1%)4.3%,陇薯 6 号(76.2%)10.2%。
参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所多年各级实验及在麦积 区引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品种单 位面积产量高,抗病性强,淀粉含量高,是淀粉加工鲜食菜用适 宜新品种。 目前,已在麦积区年推广种植面积 0.3 万 hm2 以上。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地域与模式 麦积区境内渭河贯穿全境,将山区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为
东南山阴湿区和北山半干旱栽培区,两区域栽培模式和生产 目的有较大差别,东南山栽培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是马
铃薯种薯扩繁生产最佳区域,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 主,马铃薯种薯扩繁等生产应选择海拔 1 800 m 以上,土层深 厚,前茬小麦、玉米地块作为脱毒一、二级种薯扩繁基地,栽 培模式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宽垄双行种植, 一般 4 月中旬播 种,10 月上旬收获,所繁种薯自食自种外,全部销往其他栽培 区作为种薯。 北山半干旱栽培区推广地膜全覆盖沟播栽培, 以生产商品薯为主,3 月中旬播种,8 月中下旬收获, 此时正 值川道区早熟品种销售结束,比晚熟品种常规露地栽培提早 上市,解决初秋蔬菜淡季供应,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 2.2 种薯处理
种植地块应在冬前深翻耙耱, 春季在浅耕旋细耱 平。 一般施腐熟农家肥 22 500 kg/hm2 以上,纯 N、P、K 分 别 225 kg/hm2、150 kg/hm2、375 kg/hm2, 粉 碎 腐 熟 细 油 渣 750 kg/hm2,并顺播种沟撒施。 辛硫磷颗粒剂 30 kg/hm2,预防 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4 播种
东南山露地栽培, 五月中旬锄苗松土,6 月上旬培土起 垄,垄高 20 cm,并追施尿素 225 kg/hm2,全生育期不定时拔除 田间杂草,收获前拔除杂、病弱株。 保证种薯质量和纯度;北 半山干旱全膜覆盖栽培区,播种后 25 d 左右,应每天检查 放苗,苗放出后用土封闭苗基部,以利保墒增温,防止杂 草 生 长 ,5 月 中 旬 用 打 孔 器 离 苗 15 cm 处 打 孔 追 施 尿 素
无论哪种栽培地域、模式,应在播种前 15 d 将种薯从贮 藏库中取出,放在湿温(15℃以上)散光处催芽,待块茎长出 0.5 mm 的绿芽时剔除病、 烂、 伤薯,50 g 以下的块茎整薯播 种,大薯按芽切块,每块应保持 2 个以上饱满芽,薯块切成 “Δ”形,块重在 30 g 以上。切块时用两把切刀,交替用 75%酒 精或 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防止真、细菌交替感染烂 种,保证种块质量与全苗。 2.3 整地施肥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 9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安继宗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种子管理站,甘肃 天水 741020)
摘 要:马铃薯生产是麦积区渭河东南、北两山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 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产业化带动麦积区新建果园套种面积的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稳步增加,经济效益 逐年提高。 但在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结合麦积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多年 新品种引进不同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麦积区渭河东南、北山不同栽培地域高产栽培技术。 这些技术 的推广应用,将对麦积区及相同地域马铃薯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起到较好作用。
东南山露地栽培于 4 月中旬播种,所有肥料混匀撒播 种沟内,种植模式采用单垄单行“○”点种,行距 60 cm、株 距 33 cm,密度 50 520 株 /hm2。 北山半干旱区 3 月中旬播种, 采用单垄双行地膜全覆盖栽培,播前结合整地将农家肥均匀 撒入地面,旋细耱平后划线开沟,再点种、起垄、覆膜。 膜宽 120 cm,垄距 80 cm,沟距 30 cm,沟深 20 cm,垄高 20 cm,垄 面宽 60 cm, 按施肥要求将各种化肥及油渣混合均匀撒入播 种沟,应避免薯块与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烧芽。 在距垄边 10 cm 处按“△”点种,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行距 40 cm、株距 33 cm, 密度 55 110 株 /hm2,垄面每 20 m 用土压带,防止风吹揭膜。 2.5 田间管理
(下转第 10 页)
8 农业科技与信息 Nong Ye Ke Ji Yu Xin Xi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一般播后 8~12 d 出苗,幼苗出土时,要经常检查出苗情
况,及时将捂在地膜内的苗子掏出,再把播种口封严。 有缺苗现 象立即补种,种子用“两凉一热”温水泡一天,露芽后及时补种。 4.2 清除杂草
1 品种综合性状[2]
1.1 品种特性 高淀粉新品种青薯 9 号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Baidu Nhomakorabea技术
研究所于 2001 年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北京办事处引进 杂交组合(387521.3×APHRODITE)生一代材料 C92·140 系 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在麦积区生育期出苗至成熟 125 d 左右, 属催熟品种,株高 87.6±10.3 cm,株型扩散,径紫色,叶片大 深绿色,花冠浅红色,天然结实性弱,薯块椭圆形,表皮红色, 有网纹,芽眼少而浅,薯肉黄色,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大 中薯率(≥100 g)86.7%~93.8%。 食味优,经青海省农林科学 院测试中心检测,块茎含干物质 25.72%,粗蛋白 2.90%,还原 糖 0.253%,粗淀粉 19.76%,维生素 C 为 23.03 mg/100 g,2006 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青薯 9 号,2009 年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2011 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 薯 2011001),2009 年引入麦积区进行新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1.2 历年产量表现 1.2.1 在青海原产地历年产量 2005-2006 年区域试验中, 两年四点次平均产量 37 950 kg/hm2, 较对照下寨 65 号平均 增产 34.2%,较青薯 2 号增产 24.8%;2006-2007 年生产试验 中两年四点次平均产量 49 500 kg/hm2,较对照青薯 2 号增产
天水市在甘肃乃至全国是马铃薯病害常发区、 重发区, 特别是晚疫病, 十年有九年发生大流行, 青薯 9 号在 2009-2013 年这 5 年在麦积区自然感病条件下田间调查鉴定。 1.3.1 晚疫病 按全国 9 级分级标准平均病株率 100%,病 情指数 53.6%,较高抗品种陇薯 3 号病株率(98.7%),病情指 数(52.7%),分别高 1.3%、0.9%,病薯平均为 0;较陇薯 6 号病 株率相同(100%),病情指数(64.9%)低 11.3%、7.6%。 1.3.2 环腐病 按全国统一分级标准 5 级调查鉴定,青薯 9 号平均病株率 0.9%, 病情指数 0.22%, 病薯率切脐部检查 4.4%,均分别高于庄薯 3 号 0.3%、0.12%、0.8%低于陇薯 6 号 3.5%、2.1%和 8.4%。 1.3.3 病毒病 青薯 9 号病株率 56.3%, 病情指数 15.8%, 病株率分别低于庄薯 3 号 3.8%,陇薯 6 号 17.7%,病情指数 高于庄薯 3 号 0.8%,低于陇薯 6 号 10.4%。 1.4 商品薯率
关键词:马铃薯;青薯 9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5)05-0007-02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部,东与陕西省宝 鸡市相连,称为甘肃的东大门,渭河贯穿东西,素有“花牛苹 果之乡”之美称,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温暖、夏天无酷暑、秋 季多雨、冬天无严寒,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1.5℃,年日 照 2 350 h 左右,常年降雨量 600 mm 左右,主要集中在 7、8、 9 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 70%以上,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 质积累相吻合, 无霜期 190 d 左右。 马铃薯种植区耕作层深 厚、土壤肥沃,温、湿度、降雨、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为马铃 薯生产奠定了高产基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 薯产业化带动,新建果园大面积套种及甘肃省启动脱毒种薯 全覆盖工程,种植面积稳步增加,栽培品种不断更新,产量逐 年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每年递增,马铃薯生产已成为麦积区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集约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在栽培 中还存在部分种植户种植管理粗放,品种纯度不高,病虫防 治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针对麦积 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多年新品种引进筛选[1],通过 不同栽培模式,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该区 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淀粉新品种青薯 9 号、陇薯 7 号,一般 采用鲜食品种天薯 11 号及相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现就高淀 粉新品种青薯 9 号高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安继宗(1974-),男,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7 农业科技与信息
Nong Ye Ke Ji Yu Xin Xi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21.6%;2009-2010 年参加中晚熟西北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 均产量 26 460 kg/hm2,较对照陇薯 3 号平均增产 40.7%;2010 年西北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28 815 kg/hm2, 比对照陇薯 3 号增产 17.3%。 1.2.2 引 入 天 水 市 麦 积 区 历 年 产 量 2009 年 在 引 种 观 察 试 验 中 折 合 产 量 29 500.5 kg/hm2, 较 对 照 庄 薯 3 号 (27 199.5 kg/hm2) 增产 8.5%;2010 年在品种比较试验汇总 折合产量 27 391.5 kg/hm2,较对照庄薯 3 号(24 145.5 kg/hm2)增 产 13.1%;2011 年在大面积示范中平均产量 25 344 kg/hm2,较 陇薯 3 号(21 187.5 kg/hm2)增产 19.6%;在 2012-2013 年大面 积推广中,因 2012 年天水晚疫病发生大流行,经田间检查平 均产量 20 169 kg/hm2, 较庄薯 3 号 (18 490.5 kg/hm2) 增产 9.1%;2013 年晚疫病中度偏重发生,平均产量 27 582 kg/hm2, 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陇薯 6 号(20 581.5 kg/hm2)增产 34.6%。 1.3 抗病性
750 kg/hm2 进行防治。 4.5.2 蛴螬 防治方法: 土壤处理, 用 5%毒死蜱颗粒剂 22.5~30 kg/hm2,在整地时施入;8 月份盛花期,用 5%毒死蜱 颗粒剂 15~30 kg/hm2,拌砂 750 kg,下雨时顺垄沟均匀施入。 4.5.3 叶斑病 防治方法: 开花前开始用 50%多菌灵 800 倍 或 75%百菌清 600 倍液喷雾防治,7~10d 一次,连防二三次。 4.5.4 青枯病 防治方法:发病时间一般在初花期,用 70% 甲基托布津 1 500 g/hm2 对水 750 kg 喷雾, 隔 7~10d 次,连 喷二三次。 4.5.5 根腐病及茎腐病 防治方法:深耕、晒种、轮作倒茬; 用 50%多菌灵按种子量 0.3%拌种。
出苗后,及时清除播种口杂草,对膜内的杂草,揭开大垄 上地膜缝隙,用细铁钩清除,然后压实地膜缝隙。 4.3 控制徒长
花生植株封行后,如出现徒长现象,可叶面喷施 50 mg/kg 多效唑水溶液,一般 750 kg/hm2,抑制徒长。 4.4 保叶防衰
为了保护功能叶片,防止早衰,促进饱果,在开花下针期 和饱果期, 如发现脱肥现象, 用 0.5%~1%的磷酸二氢钾或 2%的过磷酸钙加 1%的尿素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二三次,也 可在下雨时在垄沟内散施复合肥 150 kg/hm2。 4.5 病虫防治 4.5.1 蚜虫 蚜虫为害容易感染病毒病。 一般用 40%乐 果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 25%吡虫啉 300 g/hm2, 对水
参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所多年各级实验及在麦积 区引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品种单 位面积产量高,抗病性强,淀粉含量高,是淀粉加工鲜食菜用适 宜新品种。 目前,已在麦积区年推广种植面积 0.3 万 hm2 以上。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地域与模式 麦积区境内渭河贯穿全境,将山区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为
东南山阴湿区和北山半干旱栽培区,两区域栽培模式和生产 目的有较大差别,东南山栽培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是马
铃薯种薯扩繁生产最佳区域,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 主,马铃薯种薯扩繁等生产应选择海拔 1 800 m 以上,土层深 厚,前茬小麦、玉米地块作为脱毒一、二级种薯扩繁基地,栽 培模式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宽垄双行种植, 一般 4 月中旬播 种,10 月上旬收获,所繁种薯自食自种外,全部销往其他栽培 区作为种薯。 北山半干旱栽培区推广地膜全覆盖沟播栽培, 以生产商品薯为主,3 月中旬播种,8 月中下旬收获, 此时正 值川道区早熟品种销售结束,比晚熟品种常规露地栽培提早 上市,解决初秋蔬菜淡季供应,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 2.2 种薯处理
种植地块应在冬前深翻耙耱, 春季在浅耕旋细耱 平。 一般施腐熟农家肥 22 500 kg/hm2 以上,纯 N、P、K 分 别 225 kg/hm2、150 kg/hm2、375 kg/hm2, 粉 碎 腐 熟 细 油 渣 750 kg/hm2,并顺播种沟撒施。 辛硫磷颗粒剂 30 kg/hm2,预防 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4 播种
东南山露地栽培, 五月中旬锄苗松土,6 月上旬培土起 垄,垄高 20 cm,并追施尿素 225 kg/hm2,全生育期不定时拔除 田间杂草,收获前拔除杂、病弱株。 保证种薯质量和纯度;北 半山干旱全膜覆盖栽培区,播种后 25 d 左右,应每天检查 放苗,苗放出后用土封闭苗基部,以利保墒增温,防止杂 草 生 长 ,5 月 中 旬 用 打 孔 器 离 苗 15 cm 处 打 孔 追 施 尿 素
无论哪种栽培地域、模式,应在播种前 15 d 将种薯从贮 藏库中取出,放在湿温(15℃以上)散光处催芽,待块茎长出 0.5 mm 的绿芽时剔除病、 烂、 伤薯,50 g 以下的块茎整薯播 种,大薯按芽切块,每块应保持 2 个以上饱满芽,薯块切成 “Δ”形,块重在 30 g 以上。切块时用两把切刀,交替用 75%酒 精或 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防止真、细菌交替感染烂 种,保证种块质量与全苗。 2.3 整地施肥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 9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安继宗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种子管理站,甘肃 天水 741020)
摘 要:马铃薯生产是麦积区渭河东南、北两山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 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产业化带动麦积区新建果园套种面积的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稳步增加,经济效益 逐年提高。 但在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结合麦积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多年 新品种引进不同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麦积区渭河东南、北山不同栽培地域高产栽培技术。 这些技术 的推广应用,将对麦积区及相同地域马铃薯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起到较好作用。
东南山露地栽培于 4 月中旬播种,所有肥料混匀撒播 种沟内,种植模式采用单垄单行“○”点种,行距 60 cm、株 距 33 cm,密度 50 520 株 /hm2。 北山半干旱区 3 月中旬播种, 采用单垄双行地膜全覆盖栽培,播前结合整地将农家肥均匀 撒入地面,旋细耱平后划线开沟,再点种、起垄、覆膜。 膜宽 120 cm,垄距 80 cm,沟距 30 cm,沟深 20 cm,垄高 20 cm,垄 面宽 60 cm, 按施肥要求将各种化肥及油渣混合均匀撒入播 种沟,应避免薯块与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烧芽。 在距垄边 10 cm 处按“△”点种,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行距 40 cm、株距 33 cm, 密度 55 110 株 /hm2,垄面每 20 m 用土压带,防止风吹揭膜。 2.5 田间管理
(下转第 10 页)
8 农业科技与信息 Nong Ye Ke Ji Yu Xin Xi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一般播后 8~12 d 出苗,幼苗出土时,要经常检查出苗情
况,及时将捂在地膜内的苗子掏出,再把播种口封严。 有缺苗现 象立即补种,种子用“两凉一热”温水泡一天,露芽后及时补种。 4.2 清除杂草
1 品种综合性状[2]
1.1 品种特性 高淀粉新品种青薯 9 号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Baidu Nhomakorabea技术
研究所于 2001 年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北京办事处引进 杂交组合(387521.3×APHRODITE)生一代材料 C92·140 系 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在麦积区生育期出苗至成熟 125 d 左右, 属催熟品种,株高 87.6±10.3 cm,株型扩散,径紫色,叶片大 深绿色,花冠浅红色,天然结实性弱,薯块椭圆形,表皮红色, 有网纹,芽眼少而浅,薯肉黄色,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大 中薯率(≥100 g)86.7%~93.8%。 食味优,经青海省农林科学 院测试中心检测,块茎含干物质 25.72%,粗蛋白 2.90%,还原 糖 0.253%,粗淀粉 19.76%,维生素 C 为 23.03 mg/100 g,2006 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青薯 9 号,2009 年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2011 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 薯 2011001),2009 年引入麦积区进行新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1.2 历年产量表现 1.2.1 在青海原产地历年产量 2005-2006 年区域试验中, 两年四点次平均产量 37 950 kg/hm2, 较对照下寨 65 号平均 增产 34.2%,较青薯 2 号增产 24.8%;2006-2007 年生产试验 中两年四点次平均产量 49 500 kg/hm2,较对照青薯 2 号增产
天水市在甘肃乃至全国是马铃薯病害常发区、 重发区, 特别是晚疫病, 十年有九年发生大流行, 青薯 9 号在 2009-2013 年这 5 年在麦积区自然感病条件下田间调查鉴定。 1.3.1 晚疫病 按全国 9 级分级标准平均病株率 100%,病 情指数 53.6%,较高抗品种陇薯 3 号病株率(98.7%),病情指 数(52.7%),分别高 1.3%、0.9%,病薯平均为 0;较陇薯 6 号病 株率相同(100%),病情指数(64.9%)低 11.3%、7.6%。 1.3.2 环腐病 按全国统一分级标准 5 级调查鉴定,青薯 9 号平均病株率 0.9%, 病情指数 0.22%, 病薯率切脐部检查 4.4%,均分别高于庄薯 3 号 0.3%、0.12%、0.8%低于陇薯 6 号 3.5%、2.1%和 8.4%。 1.3.3 病毒病 青薯 9 号病株率 56.3%, 病情指数 15.8%, 病株率分别低于庄薯 3 号 3.8%,陇薯 6 号 17.7%,病情指数 高于庄薯 3 号 0.8%,低于陇薯 6 号 10.4%。 1.4 商品薯率
关键词:马铃薯;青薯 9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5)05-0007-02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部,东与陕西省宝 鸡市相连,称为甘肃的东大门,渭河贯穿东西,素有“花牛苹 果之乡”之美称,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温暖、夏天无酷暑、秋 季多雨、冬天无严寒,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1.5℃,年日 照 2 350 h 左右,常年降雨量 600 mm 左右,主要集中在 7、8、 9 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 70%以上,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 质积累相吻合, 无霜期 190 d 左右。 马铃薯种植区耕作层深 厚、土壤肥沃,温、湿度、降雨、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为马铃 薯生产奠定了高产基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 薯产业化带动,新建果园大面积套种及甘肃省启动脱毒种薯 全覆盖工程,种植面积稳步增加,栽培品种不断更新,产量逐 年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每年递增,马铃薯生产已成为麦积区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集约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在栽培 中还存在部分种植户种植管理粗放,品种纯度不高,病虫防 治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针对麦积 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多年新品种引进筛选[1],通过 不同栽培模式,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该区 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淀粉新品种青薯 9 号、陇薯 7 号,一般 采用鲜食品种天薯 11 号及相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现就高淀 粉新品种青薯 9 号高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安继宗(1974-),男,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7 农业科技与信息
Nong Ye Ke Ji Yu Xin Xi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21.6%;2009-2010 年参加中晚熟西北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 均产量 26 460 kg/hm2,较对照陇薯 3 号平均增产 40.7%;2010 年西北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28 815 kg/hm2, 比对照陇薯 3 号增产 17.3%。 1.2.2 引 入 天 水 市 麦 积 区 历 年 产 量 2009 年 在 引 种 观 察 试 验 中 折 合 产 量 29 500.5 kg/hm2, 较 对 照 庄 薯 3 号 (27 199.5 kg/hm2) 增产 8.5%;2010 年在品种比较试验汇总 折合产量 27 391.5 kg/hm2,较对照庄薯 3 号(24 145.5 kg/hm2)增 产 13.1%;2011 年在大面积示范中平均产量 25 344 kg/hm2,较 陇薯 3 号(21 187.5 kg/hm2)增产 19.6%;在 2012-2013 年大面 积推广中,因 2012 年天水晚疫病发生大流行,经田间检查平 均产量 20 169 kg/hm2, 较庄薯 3 号 (18 490.5 kg/hm2) 增产 9.1%;2013 年晚疫病中度偏重发生,平均产量 27 582 kg/hm2, 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陇薯 6 号(20 581.5 kg/hm2)增产 34.6%。 1.3 抗病性
750 kg/hm2 进行防治。 4.5.2 蛴螬 防治方法: 土壤处理, 用 5%毒死蜱颗粒剂 22.5~30 kg/hm2,在整地时施入;8 月份盛花期,用 5%毒死蜱 颗粒剂 15~30 kg/hm2,拌砂 750 kg,下雨时顺垄沟均匀施入。 4.5.3 叶斑病 防治方法: 开花前开始用 50%多菌灵 800 倍 或 75%百菌清 600 倍液喷雾防治,7~10d 一次,连防二三次。 4.5.4 青枯病 防治方法:发病时间一般在初花期,用 70% 甲基托布津 1 500 g/hm2 对水 750 kg 喷雾, 隔 7~10d 次,连 喷二三次。 4.5.5 根腐病及茎腐病 防治方法:深耕、晒种、轮作倒茬; 用 50%多菌灵按种子量 0.3%拌种。
出苗后,及时清除播种口杂草,对膜内的杂草,揭开大垄 上地膜缝隙,用细铁钩清除,然后压实地膜缝隙。 4.3 控制徒长
花生植株封行后,如出现徒长现象,可叶面喷施 50 mg/kg 多效唑水溶液,一般 750 kg/hm2,抑制徒长。 4.4 保叶防衰
为了保护功能叶片,防止早衰,促进饱果,在开花下针期 和饱果期, 如发现脱肥现象, 用 0.5%~1%的磷酸二氢钾或 2%的过磷酸钙加 1%的尿素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二三次,也 可在下雨时在垄沟内散施复合肥 150 kg/hm2。 4.5 病虫防治 4.5.1 蚜虫 蚜虫为害容易感染病毒病。 一般用 40%乐 果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 25%吡虫啉 300 g/hm2, 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