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今中国社会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伊始,由于我们国家急于在经济上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3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国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种战略思想也有它的缺陷——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全部集中到“发财致富”上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决定人们的思维和思想意识。这样一来,经过了30年的潜移默化,一种足以将整个国家民族摧毁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正在甚至已经生成了。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最大特点是“高效率”——它能够让一个人或一个国家一夜暴富。因为,这种拜金主义价值观必然导致这样一个逻辑: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何为拜金主义?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拜金主义者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这种价值观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是造成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根源之一。由于拜金主义者太过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以致于拜金主义者变得唯利是图,对许多事物经常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内涵,精神层面也极为空虚。在金融危机之后尤为如此。环球网就此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网民承认中国是第一“拜金主义”国家。

中国为何沦为第一“拜金主义”国?这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会历史根源。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鄙视“拜金主义”的,崇尚舍生取义。但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我们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但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而“拜金主义”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滋生出来的负面观念。

由于“拜金主义”的蔓延,使“金钱至上”的观念从经济领域泛化到一切领域。在利益驱使下,“毒奶”、“砒霜果汁”等出现了;教授忍受不了寂寞了,开始商业化操作了;作家自甘堕落了,开始“下半身”创作了;明星陷入“多重门”了,开始“潜规则”了;“凤姐们”疯狂了,开始自我炒作了……从这些社会现象可以看出,“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今年走红的《非诚勿扰》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物质”“拜金”的热议一直没有平息,7月各大重量级媒体纷纷发声,炮轰物欲横流、拜金炫富的相亲节目,将当前中国社会上拜金主义的为害性,提高到损害社会肌体的高度。当电影《非诚勿扰》红遍中国后,许多单身男女们都期待这样浪漫的邂逅。相亲,并不流俗,相反还有点时尚、温暖……但是,一档综艺栏目《非诚勿扰》却惊扰了年轻人的美梦,让“相亲”伴随着丑恶、势力、物质而来,使人们对其产生了困惑和厌恶……“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听你说话,我就觉得你欠抽,我去找鞭子去……”,刚走了“拜金女”,又来了极品男,相差几十岁的母女俩竟然同台征婚……《非诚勿扰》相亲就像一场五光十色的马戏表演:有时抛出骇人的价值观炒作;有时拿抗旱救灾的

感人事迹观做调味剂;有时又放些温情的烟雾弹;更有骇人者,拿“婚托”做摆设,制造话题,戏弄观众。这种种的种种,只为了一个目的——收视率。真诚成了奢侈,爱情成了娱乐,节目只剩赤裸裸的物质欲望和活生生的“厮杀诋毁”,敢问《非诚勿扰》诚从何来?另外,这些“名言”,能够被广泛传播开来,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社会对“一切向钱看”观念的容忍甚至默认。在一些女性那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已经成了人生信条,“嫁给有钱人”也成了择偶的标杆。

爱情是永恒不变的温情,是地久天长的守候,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精神乐土,它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从牛郎织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无不渗透着都是对纯洁爱情的歌颂,余音袅袅,传唱至今。现今社会正经历着一场转型的阵痛,物质至上的观念如洪水泛滥,四处蔓延。我们着重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却同样不能放弃对友谊、亲情等精神财富的追求,一个对爱情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名族,因为人们眼里只剩下趋炎附势,唯利是图。《非诚勿扰》恰恰颠覆了这些中国人赖以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将物质至上的观念推波助澜。我们在节目中满眼所见只有哗众取宠,势利刻薄,做作虚伪,它让我们不再敬畏爱情,不再期待爱情,甚至绝望于爱情之外,面对着虚伪的人和虚伪的感情,谁有勇气坚守?当这台栏目收视率直线上升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也正在远去,社会主流价值观正朝着人性恶的一面靠近,长此以往,爱将不爱,民将不民,国将不国。

“一切向钱看”作为拜金主义的一个核心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集中批判过,在后来的若干社会发展节点也被散布讨论过。现在,尽管仍然有不少人满怀激情地批评这一价值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切向钱看”在更多人那里,已经不争论了,而是在实践着。这究竟是社会进步观念在事实上落伍于时代的悲哀,还是金钱资本在侵蚀着人性,使人趋向庸俗而躲避高尚?从社会实践的各个层面看,“一切向钱看”早已侵入社会肌肤、渗入骨髓。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的“4000万身家”论就是在“一切向钱看”影响下的价值论调。董藩如此对学生进行励志:“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元身家就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显然,在一些老师那里,“一切向钱看”成了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措施,且已被推广衍生成了若干时髦论点,“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古老观念没少影响学生。

近些年,从媒体上报道的成功人士故事,到社会对大款们投去的过多聚光灯,再到人们口口相传的致富传奇,乃至“成功学”的流行,透射出的一个观念都是对金钱的追逐,都以“挣钱多就是成功”为标准。当社会上的“显规则”都已经唯钱是论,“潜规则”更会如此。想要办事,要达到某个目的,没有钱是行不通的。钱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成为通神的法器。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一些人那里已经变成了“有钱能使磨推鬼”。而在普通百姓那里,生活的磨难迫使他们不得不承认“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一现实。当普通百姓过日子很艰难,为能多省一个钱、多赚半个子儿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当许多人在高房价面前必须认清残酷现实,要么去当房奴、要么去挣大钱的时候,修正“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往往就会底气不足,会被百姓认为是大道理、不切实际。

面对这些现实的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老师病了、女性病了、媒体病了、社会病了、普通百姓病了。归根结底,是社会运行的现实法则出了毛病。而这不是对“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进行简单的批判就能解决的。“一切向钱看”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错误毋庸置疑,对它的批判非常必要,从进步观念层面进行厘清也不难。关键在于,如何让社会现实对人们的价值判断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