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课件1.茄科蔬菜灰霉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病原孢子量大 对策:喷熏结合。 密生的灰色霉层,即是灰霉的病原孢子,病原
孢子可随风、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 药液喷洒在病菌上,帮助了一些病菌的传播。 喷药,增加了棚内的相对湿度, 连阴天,继续采取喷药防治灰霉病,不仅易降低 药效,还会存在药液附着在植株上时间过长产生 药害的危险。
d.重复用药 对策:轮换用药 治疗灰霉的药剂多为内吸性的,连续喷施2-3次
农病课件1.茄科蔬菜灰霉病
一、危害:
茄科蔬菜灰霉病是典型的保护地栽培的
重要病害,高温低湿,尤其是潮湿、多雨季 节发生严重,其中以番茄受害最重。除了茄 科蔬菜外,黄瓜、西葫芦、菜豆、草莓等也 常受其侵染造成损失。一般减产20—25%, 有时甚至达到40%以上。
二、症状识别
苗期多从叶片先端或叶缘染病,继而 可扩展到幼茎,病部灰褐色,镒缩,多从病 处倒折,表面生稀疏或密集的灰色霉。成株 期的地上部分均可被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 实,也为害花及茎,茄科的不同蔬菜症状表 现不尽相同。
五、侵染循环
4)重发原因 a.病菌危害期长 菌丝主要在土壤中,分生孢子和菌核主要在病残体上 越冬越夏。 b.气候条件适宜 20℃左右,相对湿度达90%以上。 c.栽培方式多样化,在各种寄主过渡容易,菌源积累 量大
设施栽培,植株易发生徒长,抗病性较弱,极易感染 灰霉病。
六、难防治的原因
a.低温高湿 对策:提温排湿 b.腐生性强 对策:清除病残 c.病原孢子量大 对策:喷熏结合 d.重复用药 对策:轮换用药
(2)影响生长发育的条件:
a.温度:病菌在温度5-3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 适温为20-25℃,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在1030℃条件下均能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0℃。
b.PH:病菌在ph值为3-12均能生长及产孢,适宜 ph值4-7,最适ph值为5。说明偏酸的溶液有利于 孢子的萌发和产孢。 c.光照:黑暗或交替光照条件,有刺激产生分生 孢子的作用,交替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好。
接下来,将从叶片、果实、茎、花四 个方面进行比较。
(1)叶片: 番茄叶片。多从叶尖开始, 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 初为水渍状,继而黄褐色 至褐色,具有深浅相间的 不规则轮纹,表面产生灰 色霉层。
辣椒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发病;叶片灰 褐色腐烂或干枯,湿度大时可见灰色霉;
茄子叶片: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 呈褪绿水渍状,后向内扩展呈V字型病 斑或圆形、不规则形斑。
四、灰葡萄孢菌的抗药性:
a.高抗菌株菌丝生长力不比敏感菌株弱 b.抗性可稳定遗传 c.抗性菌株具有与敏感菌株相当的适应性
进行轮作或选用其他与嘧霉胺无交互抗性的药剂进 行防治
五、侵染循环
1)越冬与初侵染源 2)传播特点 3)发病规律(影响发病条件) 4)重发原因
五、侵染循环
1)越冬与初侵染源: 以菌核连同病残体的菌丝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 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 第二年气温回升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菌丝体 再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上,若遇 适温和高温,果实、花器、叶片及嫩茎存有水滴的情 况下,孢子迅速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伤口、气孔 或坏死组织部侵入,迅速扩散蔓延。
(2)果实。 番茄:先侵染残留的柱头 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 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 水浸状、软腐,病部长出 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 病部有时会产生黑褐色鼠 粪状菌核。
辣椒:水渍状灰黄绿色,病斑边 缘不明显,可扩展至整个果实而 呈湿腐状,湿度大时部分果面生 密集的灰色霉。
茄子: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 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大成 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 不规则轮状灰色霉层
(3)茎部。初期产生水渍小点,后扩展成长条行病 斑,高湿时长出灰色霉层,上部植株枯死。
辣椒:病斑绕茎一周时病处略缢缩,并 致病部以上死亡,湿度大时生较密的灰 色霉。
(4)花。病菌侵染花瓣,长出淡灰褐色的 霉层,引起落花和烂花。
辣椒
番茄
番茄、茄子、辣椒三种蔬菜灰霉病识别症状区别
三、病 原
茄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原是灰 葡萄孢菌,属于无性态菌物。
后,病菌易产生抗药性。
七、防治方法
7.1农业防治 ——无公害防治方法
分生孢子梗细长,有分隔和 分枝,灰至灰褐色,成丛从寄主 表皮长出。
分生孢子近球形或卵形,单 细胞、淡色。病菌还可产生黑褐 色、不规则形的菌核。
病原物线图
(1)致病性寄主范围: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是葡萄孢 属中的一类丝状子囊真菌,其寄主范围十分 广泛,能够引起200多种双子叶作物和一些观 赏花卉感染灰霉病。灰葡萄孢菌具有多种感 染模式,能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的形式 感染。
五、侵染循环
2)传播特点: 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 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 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
五、侵染循环
3)发病规律(影响发病条件): a.保护地更为严重 b.寄主生育期:幼苗易发病;寄主生长衰弱、抗 病性弱时,易感病。 c.温度: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5-30度,最适温度 为20-23℃。 d.湿度:对湿度要求很高,20℃左右,相对湿度 持续在90%以上。相对湿度小于80%孢子不能萌发。 e.其他:播种过密、幼苗徒长、伤根、伤叶、肥 水管理不当,会加重病情。 属于偏低温、高湿、气流传播病害,潜育期短, 极易扩散蔓延,再侵染能力很强。
a.低温高湿 对策:提温排湿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病适温20-25℃。
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 时易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棚室内 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 导因素。
b.腐生性强 对策:清除病残 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属,其寄生能力弱,腐
生能力强。
说明,该病菌具有喜低温好湿的特点,低温、高湿有利于该 病的流行及蔓延 因此在温室、大棚生产中应该注意通风良好。但是碱性的 条件可以抑制其大量繁殖。
四、灰葡萄孢菌的抗药性:
丰富的多样性,使得抗药性 的个体极易被筛选而形成抗药 性的亚群体
目前国内用于灰霉病防治的 药剂:
二甲酰亚胺类和胺基嘧啶类 杀菌剂(嘧霉胺的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