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时期到现代的服饰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明清时期到现代的服饰特点
小组成员:段青怡殷承志张帅万海霞王金龙
明代: 头戴乌纱帽,盘领袍,背有补子装饰,旁有插摆,即袍上挂全幅缯角,唐时谓之燕尾,明代则曰插摆,戴臣兔儿,领饰扣,穿比甲妇女,领饰扣,披云肩,长裙腰系大带,此为明代贵族妇女,地主家中奴婢们所穿便服,以履前头饰,福字装饰命名的履式从式样上看,肥阔端正,古朴吉样。
清代:夏朝服,披领及袖俱用石青色加片金沿,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裳行龙爪,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头戴翎冠,颈饰朝珠,内着蟒袍,外加衫服,开衩内露的是衬衫,镶滚边长袄,低领袄衫多为圆领,右对襟,琵琶襟、衽大襟,扣襻系结,高髻,花钗,身穿对襟外衣,或水田衣,长裙的上层妇女。
辛亥革命前后:20世纪初,中国服饰变化的新趋势,说明剪发易服已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以女子服饰为例,女子崇尚西式服式。
“庚子以后,风气弥开,男女皆尚高领窄袖,……凡西洋服饰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品,而往时之阑干挽袖均捐废矣”。
中国大地上渐渐兴起一股崇洋风,从洋楼洋油洋车到洋布洋绉洋帽洋装,全成了时髦的东西,真是“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女学生装也出现了。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
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和政府干部的服饰风格,迅速成为城市青年欣赏和追逐的对象。
“革命的、艰苦朴素的”大众化服饰成为当然主流。
男有中山装、干部服,女有列宁装。
所谓列宁装,其实并不是列宁曾经穿过或推介过的服式。
它不过是西服改进后的女装——大翻领、大掩襟、双排扣、斜插口袋,还配一条带铜扣的腰带。
六十年代:服装以粗布、棉布为主,品种单一,色调单一,补丁衣服极为普遍。
七十年代:服装以棉布、化纤为主,布料色调单一,以中山装为主。
有中山装的占46.48%,工作服占32.14%,颜色以蓝色和绿色为主。
八十年代:服装颜色渐趋丰富,款式开始新颖,中山服已失去主导地位,西装大量出现,喇叭裤、牛仔服深受青年欢迎。
皮鞋、皮夹克及呢子大衣普遍,面料以化纤、毛料为主,真皮服装出现并逐渐增多。
九十年代:服装款式新颖,色调齐全,纯棉、纯毛、真皮等高档面料普遍,但化纤服装仍然有很大市场,高档西服、休闲装、时尚服饰、牛仔服饰在市场上大量涌现。
现代: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具有个性化、自然化和环保化。
此外,唐装、宋装、清装等古韵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