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方向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方向探讨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农作物生产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棉花生产面积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原因在于植棉用工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和纺织业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适宜棉花生产机械化品种的选育,是实现节本增效、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1月,农业部印发《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突出农机农艺结合,围绕播前准备、栽培、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特点和生态条件而制定,旨在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棉花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和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发展。
重点围绕棉花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棉花生产品种良种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步建立和完善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一、品种选育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特点是:密度比新疆低、植株较高、枝杈长而粗壮、行距大,不适宜机采。
要想实现全程机械化,必须从品种和种植模式上加以改进。
农艺与农机紧密结合,是解决该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唯一途径。
品种是制约机采棉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最为
突出的是适宜机采的品种太少,品种的适宜采摘的性状和机采的要求差距较大。
纤维品质不佳,抗倒伏性差,果枝节位低,叶片对脱落剂反应迟钝,株型松散,成熟不一致,结铃不集中等。
因此加快机采棉品种的选育,对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推进机械化采摘至关重要。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有无配套品种,关乎机采棉推广工作的成败。
从新疆机械采棉的现状来看,子棉自然落地的损失、挂枝棉损失以及碰落棉的损失等在实践中比较突出,这与品种特性有直接关系:越是吐絮畅的品种,子棉自然落地的损失以及碰落棉的损失越多;与此相反,越是开絮不畅的品种,子棉遗留率越高,需要人工复采。
机采棉要集中收花,棉花吐絮率达到95%才能机械收获;对黄河流域棉区来说,从开始吐絮至达到95%的吐絮率,需要经历55~60d的时间,子棉在棉株上时间长,而且还要经历大风、降雨,所以吐絮畅的品种子棉落地损失会增大。
因此,加快研究适合机采品种工作迫在眉睫,要求在选育机采棉新品种过程中不光看产量、看熟性、看品质、看抗病虫等,同时还应把棉铃吐絮特性列为重要指标。
在选育品种上应选择抗病抗虫、株型紧凑、果枝较短、叶片较小、果枝节位较高、烂铃轻、结铃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纤维较长且强度高、抗倒伏、对脱叶剂比较敏感、早熟不早衰的棉花品种。
二、种植模式
选育中早熟品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精量播种,铺膜、播种、施种肥、覆土机械化1次完成。
播量22~30kg/hm2,播种深度2~3cm,覆土厚1.5~2cm,出苗株数要不少于9.75万株/hm2。
要求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子均匀、不漏行漏穴,空穴率<3%。
使用1.2m宽地膜,单行76cm(或81cm)等行距1膜2行;(71+10)cm宽窄行为l膜4行。
覆膜紧贴地面,要求松紧适度、侧膜压埋严实,防止大风揭膜。
三、田间管理
(一)规划棉田面积
采棉机属大型机械,地块成规模才便于机械作业,提高采棉速度。
目前,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处在起步阶段,已成立的农业合作社规模不大,面积较小,地块分散,地势不够平坦。
所以,在生产布局、棉田改造上应当及早规划。
(二)认真做好棉田管理
棉花生育期间的治虫、中耕培土、施肥等比较好实现机械化。
结合机采棉田的水肥管理,应依据各生育时期需水需肥特性、土壤水肥状况和棉株形态特征综合确定。
根据机采棉要求早发早熟的生长特点,前期重施底肥促壮苗,中期重施花铃肥保稳长,后期少施肥。
确保中部集中成铃、集中吐絮,使棉花长势均匀一致,有利机械采收。
棉花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基本同步,前期宜早灌,后期不灌。
四、化控技术
新疆光热资源条件非常适合植棉,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200mm,棉花生长速度以水调为主结合化控,棉株高度60~70cm。
黄河流域棉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大,年平均降水量500~1100mm,棉花生长速度依靠化控,最终株高一般在90~110cm。
两地比较,显示了化控任务的艰巨性。
因此,提出适用于黄河流域棉区的塑造合理株型的化控技术,是机采棉推广之前的重要试验内容之一。
采用生长调节剂控制理想紧凑株型,是进行棉花机械化采收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也是降低子棉含杂率、提高棉花品质、保证棉花产量的技术保障。
机采棉要求第1果枝节位距地面20cm以上,因此应适当推迟第1次化控的时间。
一般缩节胺用量:蕾期(8~9叶期)15~30g/hm2,初花期30~45g/hm2,盛花期60~90g/hm2,打顶后90~120g/hm2。
将株高控制在90~100cm。
黄河流域棉区雨水分布不均,须密切根据棉田墒情和天气掌握化控时间和化控量,以塑造相对紧凑的株型,并促进集中结铃和吐絮。
棉花化控的目的是:在不减少单株果枝数和果节数的前提下,使株高降低、果枝缩短、叶片缩小,控制营养生长过旺,既能达到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协调生长,实现较高的单位面积总铃数,又能保持棉田通风透光。
五、棉花采收机械化
(一)脱叶催熟技术
该技术是推广机采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化学脱叶催熟技术效果如何关系子棉含杂多少。
新疆在脱叶催熟药剂上,加入脱叶剂的目的是减少机械采棉里的杂质混入(要求棉株脱叶率在90%以上时采收)。
在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下是否也要采用脱叶剂加乙烯利的办法催熟,其用药种类、药剂用量、喷药时间、喷药次数、喷药方法等都要进行试验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二)采收机械化
在保证品种、种植模式及相应的农艺配套技术均符合机采棉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适用性好、价格合理的采棉机进行棉花机械采摘。
目前采棉机主要生产厂家是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和凯斯公司。
新疆通过对原苏联全套棉花田间生产机械化设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开发了CMX2.8垂直摘锭采棉机、棉桃收获机等多种棉花收获机械,并开始部分投入生产使用,国产采棉机的采棉头均是仿制或直接进口。
所以国内采棉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其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突破棉花采摘技术,研制出能提高棉花采净率、减少含杂、提高棉花品质的采棉头。
在此基础上,向宽幅折叠采收机甚至计算机识别技术方向发展,实现棉花的定向高效采收,提高棉花的收获质量。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工序、多环节的协作与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机农艺融合是根本,机械采摘是关键。
应统筹良种培育、耕整土地、机械精播、中耕施肥、化控植保、机械采摘,促进各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