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实践意象和美的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12-08
作者简介:柯汉琳(1947-),男,广东南澳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No .2,2006JOURNAL OF S OUT H CH I N A NOR MAL UN I V ERSI TY (S OC I A L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2006年4月Ap r .,2006
论审美实践意象和美的创造
柯汉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
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关键词:美的创造;审美意识;审美实践意象;内心图象;两个尺度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6)02-0058-06
黑格尔说过,人不会满足于与自然界相处相安,满足于自然界的直接产品,而必须有更高尚
的要求。①美的创造,正是人类不满足于现实美,决心改变客观世界现有的形式和规定,创造眼下没有现成存在的理想美,以满足自己更高尚的希求———新的审美需要的必然行为。
美的创造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方式,是“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确证,也是“人的
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充实”。②正是这种创造活动,和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一道,推动
着整个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对美的创造的研究,首先主要是美的创造过程的研究。人们一般把美的创造过程概括为“审美意识的物化”。这是简单化的。实际上,一般审美意识并不能直接物化为现实存在,它必须经过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审美实践意象;不经过这个环节,美的创造就远停留在观念领域中而不能变为外在现实。审美实践意象不仅作为美的创造过程的系统结构的重要环节,而且直接规定着美的创造的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
一
什么是审美实践意象?我们先从什么是实践意象谈起。
实践意象的概念是根据马克思关于实践问题的论述概括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谈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活动的特征时指出,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物质活动有着根本性的本质区别,人不仅能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进行生产,而且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人在进85
入实际的实践行为之前,就事先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图像,作为需要、动力和目标提出来。他说:“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运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了,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而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的这个目的,是它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法或方式的。他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③马克思这段论述告诉我们,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这个生命体中不仅存在着体力,而且存在着动物望尘莫及的智力,所以人在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过程———实践过程中,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体现着一定需要和目的、反映着一定实践目标的观念的规定、控制、调节之下自觉进行的,就是说,都是以体现一定实践意向的观念为中介来建构对象世界的。这种观念,就叫“实践观念”,或称“实践意识”。
美的创造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同样是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同样受到实践活动普遍规律的支配,也必然要经过实践意识这一中介环节,在一定实践意识的作用下有计划地、向着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未来美的产品前进的。为了区别其他实践活动如生产劳动、科学试验、社会革命斗争等的实践意识,我们把美的创造中主体的实践意识称为“审美实践意识”。
实践意识(包括审美实践意识)不同于一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下称一般意识)。
第一,一般意识作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只是停留在观念领域内的一种抽象意识,并没有具体行为的要求和具体行为对象的指向。例如“劳动创造了世界”这一意识,就是作为一个客观真理的反映,抽象地存在于人的脑海中,并不提出一项具体的劳动要求和劳动目标及劳动方式方法。实践意识则不同,它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抽象认识,却已表现为明确指向某一具体目标的、有一定具体目的的即有定向性的具体意识,它不停留在“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样一种观念形式。例如建造一座大厦,实践主体的实践意识就是关于这座大厦的建造意识,因为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有确定的实践对象。
第二,一般意识既然不指向具体的实践对象,也就没有具体的对象化要求;它能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却不涉及实践意志,也就没有直接外化为具体对象的趋势,更不规定实践成果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形式的特征。“劳动创造了世界”这一意识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劳动的意义,可以促进人们积极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劳动实践,却不规定人们参加何种劳动,通过何种劳动方式创造何种劳动成果。实践意识则明确地向着预定的具体目标前进,要将自己转化为外在现实,用列宁的话说,就是有“想实现自己的趋势”,“想在客观世界中通过自己给自己提供客观性和实践(完成)自己的趋势”。④就是说,实践意识具有外化的“动势”。
第三,一般意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华为理性认识之后就舍弃了具体事物的感性形式,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观念地存在于人脑中,没有形象性。而实践意识因为始终指向具体目标,实践结果的样子已预先存在于主体的观念表象中,实践意识反映着未来产品的构造模型而具有形象性。例如要建造一座大厦,实践意识就反映了这座大厦的具体形象,这就形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内心图像”。这种图像不是实物形象,而是观念形象,是想象形象,是“人心营构之象”。⑤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说的“意象”。这样,实践意识实际上可称为“实践意象”;对于美的创造来说,就是“审美实践意象”。
上面我们指出了实践意识和一般意识的不同规定性,同样,审美实践意识和一般审美意识也是不同的。一般审美意识是关于审美感受、审美认识的意识,不涉及实践意志,而审美实践意识则是在一般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实践本身的意识;前者不受实践意志的支配,不具有直接外化为美的感性存在的动势,后者则受实践意志的支配,要通过物质行为外化为具体的未来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