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
市政道路碳排放计算及分析
![市政道路碳排放计算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4ad7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4.png)
市政道路碳排放计算及分析
余希帆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4()1
【摘要】首先,基于城市道路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的碳排放计算原则和思路,构建了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建造阶段、运行阶段和拆除阶段”3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然后,通过分类统计不同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因子,定量分析了市政道路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以及碳汇量;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论述了所提出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在碳达峰、碳中和分析中的基本步骤以及所需要收集的资料,以期为后续市政道路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参与碳排放交易、碳足迹等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总页数】5页(P27-29)
【作者】余希帆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37
【相关文献】
1.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减碳潜力分析
2.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施工碳排放计算分析与减碳技术研究
3.基于无碱液体速凝剂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
分析4.面向双碳目标的典型园区碳排放计算分析5.设计导向的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处理碳排放计算与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952cc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e.png)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3)2.1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5)2.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6)2.3 城市轨道交通类型与技术 (7)三、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理论基础 (9)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10)3.2 低碳交通理论 (11)3.3 生态足迹理论 (12)3.4 循环经济理论 (14)四、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评价方法 (15)4.1 生命周期评价法 (17)4.2 碳足迹分析法 (18)4.3 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五、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实证分析 (20)5.1 国内外案例分析 (21)5.2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5.3 结果与讨论 (23)六、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政策建议 (25)6.1 完善法规标准 (26)6.2 推动技术创新 (27)6.3 加强国际合作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主要结论 (31)7.2 研究展望 (32)一、内容概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技术、线路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
文章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具体表现。
文章提出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日益受到全球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评估
![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e1bad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c.png)
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评估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评估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交通领域所产生的碳排放也日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复杂多样,包括道路上行驶的各类机动车,如小汽车、公交车、出租车,以及非机动车,如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还有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等。
这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小汽车通常是城市交通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其数量众多,且使用的燃油效率相对较低,每公里行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大。
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频繁的启停进一步增加了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相比之下,公交车虽然个体车辆较大,但由于其运载乘客数量多,单位乘客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
如果公交车能够采用新能源,如电动或氢能驱动,那么其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导致其行驶里程相对较高,空驶率也不容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碳排放量。
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直接碳排放,对于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
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高效的交通方式。
地铁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交通拥堵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高,碳排放相对较低。
轻轨虽然在部分路段可能与地面交通存在交叉,但总体来说,其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碳排放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要准确评估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车辆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类型。
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较高,而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能源转化效率的提高和尾气排放的减少,碳排放量相对较低。
其次是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拥堵会导致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增加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此外,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往往更加低碳,而长距离出行则可能需要依赖公共交通或高效的私人交通工具。
为了评估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型。
厦门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厦门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454e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1.png)
厦门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中,地铁已经成为交通主力军,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厦门作为全国知名的海滨城市,地铁交通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厦门地铁的可行性,评估地铁对于厦门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二、厦门城市发展现状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是福建省直辖的一个副省级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厦门的城市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人口稠密,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目前,厦门主要的交通方式包括公交、出租车和私家车,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厦门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引进地铁交通系统。
三、地铁的优势和发展现状1. 地铁的优势地铁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高效快捷:地铁作为城市主干交通线路,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低环境污染:地铁系统是以电为能源的城市交通方式,相比传统的燃油车辆,地铁的环境污染更低,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3)安全舒适:地铁交通系统采用封闭式车厢,相对于公交和出租车更加安全和舒适,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和城市噪音。
2. 地铁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地铁交通系统已经起步建设,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城市扩散。
多个中小城市也已经开展了地铁车站规划,预示着大规模的地铁建设正在进行中。
在发达国家,地铁已成为城市的交通主力军,形成了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四、厦门地铁可行性分析1. 市民需求分析根据此前的调查和统计数据,厦门市民对于地铁的需求度非常高。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出行需求频繁,公交和出租车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厦门的城市规划也需要更加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道路工程“碳足迹”调研
![道路工程“碳足迹”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44575a81ec3a87c24028c45a.png)
道路工程“碳足迹”调研一. 碳足迹名词来源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调整结构,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过渡。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思强认为,在这一目标面前,科技创新才是惟一出路。
我们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及碳排放的测算公式,对公路养护中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大致的测算,让我们看看创新带来的奇迹。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一个名为"碳足迹"的名词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碳足迹就是"个人、组织、活动或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于公路养护行业,传统养护工艺包括了开山采石、沥青提取、沥青混合料拌和、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等一系列"足迹"。
二.道路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研究现状1.国内道路工程碳排放量计算研究现状我国对于公路建设中如何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普遍在应用绿色道路材料和技术以及提高建设材料的再回收利用率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几项具有一定节能减排效果的共性技术或措施:(1)采用低固碳、低能耗的绿色建设材料,降低道路建设全寿命周期内的固碳量;(2)选用温拌或者冷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通过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摊铺温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环境友好与人性化服务等功能;(3)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采取就地或者厂拌再生技术,减少对道路原材料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功能;(4)鼓励就地取材,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2.国外道路工程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国外发达国家在计算和评估道路工程碳排放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不少学者提出了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1)国外目前较为典型的成果之一是由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开发的一款温室气体计算器(CHANGER)。
厦门地铁调研报告
![厦门地铁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a455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5.png)
厦门地铁调研报告厦门地铁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作为中国沿海城市厦门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地铁建设已经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厦门地铁的建设情况、运营状况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便能更好地评估地铁对于缓解交通问题的作用。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厦门市民了解地铁的知晓程度、使用频率以及对地铁建设的评价。
2、实地调研:参观厦门地铁已建成的线路和车站,了解地铁运营的情况。
四、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得到以下结果:1、地铁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的受访者知道厦门有地铁,其中70%的人对厦门地铁有一定了解。
2、地铁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使用过地铁,其中30%的受访者表示每周都会使用地铁。
3、地铁评价:受访者对于厦门地铁的评价整体较好,认为地铁的建设为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出行效率。
4、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地铁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厦门市民对地铁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地铁的使用频率较高。
2、厦门地铁的建设为城市交通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出行效率。
3、地铁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吸引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
六、建议在地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地铁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地铁线路和车站的建设速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厦门市民出行需求。
2、增加地铁的运营频率,缩短乘客等待时间,提高出行便利度。
3、加强地铁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地铁的好处和使用方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地铁。
七、总结厦门地铁建设对于缓解交通问题和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厦门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地铁建设和运营,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领域碳足迹研究综述
![交通领域碳足迹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ab2893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4.png)
交通领域碳足迹研究综述许伦辉;魏艳楠【摘要】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碳减排和碳循环得到了广泛关注.碳足迹的研究就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它是节能减排的基本量化参数.在碳足迹研究的基础上,对交通领域碳足迹进行专项研究,了解交通领域实现低碳化的潜力和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对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回顾了交通领域的碳足迹的主要研究,介绍了碳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国内外交通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目前交通碳足迹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关于交通领域的碳足迹研究都只是关注交通活动的某一方面,在对碳足迹进行研究时,应扩大研究范围,从多个角度进行,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交通信息与安全》【年(卷),期】2014(032)006【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交通工程;研究综述;碳足迹;IPCC计算法;低碳交通【作者】许伦辉;魏艳楠【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0 引言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逐渐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等,其中尤以全球气候变化最为严峻。
碳足迹[1-3]的研究就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它是节能减排的基本量化参数,主要用来评价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已成为目前各国公认的度量碳排放的有力依据。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指出,过去10年全球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2%,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已达25%[4]。
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占全球石油消费的57%,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2%以上[5-6]。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交通领域的能耗占全社会消耗总量的18%,每年递增趋势明显,交通温室气体的排放逐年攀高,交通尾气排放也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一大污染源,低碳交通也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主题。
加大智能交通投入 打造全新低碳厦门
![加大智能交通投入 打造全新低碳厦门](https://img.taocdn.com/s3/m/97c55e15fad6195f312ba639.png)
厚2 5 m;环 氧 富锌 底漆 ,厚7 t 5 m;环氧 云母 氧化 x 铁漆 ,厚 8 1 0x m;可复涂性聚氨酯两 道 ,厚2 8 p xO ̄ m。
筒 的方 法 ,考虑 到本 桥 的复杂 性 ,调 节套 筒 的设计
调节 范 围取 为2 m 0 m。斜拉索 一般构造 图如 图3 所示 。
小 索力 为2 k 0 N,因此 索 力 定 为2 k 0 N。斜 拉 索 锚 固 采 用 简单 易 操 作 的 销 接 形 式 ,塔 上 和梁 上 设 置 耳 板 。因该 天桥线 性 非常 复杂 ,因此施 工 中的误 差 不
图3 斜 拉 索 一 般 构造 图
可 避免 且拉 索安 装完 之后 还须 对其 施加 预 拉力 。出
智 能 交 通 ( S 早 期 曾 被 称 I ) T 为智 能 车辆 与 道路 系统 (V ) I HS , 它 从 系 统 的 观 点 出 发 ,把 车 辆
算 机 网络 和处理 技术 等综 合应 用
本 桥 斜 拉 索仅 起 装 饰 作 用 .斜 拉 索 采 用O M. V G 1 — 1 R型钢 绞线整 束 挤压 拉索 ,外 包P J5 C E,直 径 为8 m。为保 证 斜拉 索 顺 直 ,与 生产 厂 家 沟通 ,最 c
6 防腐 设计
该人 行桥 已 于2 1年 顺利 建成 投入使 用 ,给赤 00
城县 城 区带来 了较 好 的景 观效 果 。
本 桥钢 结构 部分 为全 焊结 构 。设计 采用 防腐涂
作者 简 介 :刘桂 娟 (9 3 ) 18一 ,女 ,河 北沧 州人 ,助理 工程 师 。
收稿 日期 :2 1 - 1 3 0 1 1— O
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和数据集建设
![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和数据集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176b2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9.png)
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和数据集建设示例文章篇一:《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和数据集建设:我们的绿色未来之路》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重要又特别有趣的话题——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和数据集建设。
你们可能会想,这听起来好复杂呀,其实没那么难理解的,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来就好啦。
我先来说说碳足迹是啥吧。
你们看,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和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关系,像我们吃的东西、用的东西、玩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生产、运输、使用还有扔掉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气体。
这二氧化碳呀,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怪兽,它会让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热。
而碳足迹呢,就是用来衡量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到底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的。
就好比我们走路会留下脚印一样,我们做的每件事也会留下碳的“脚印”。
那为啥要建立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呢?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要有规则一样。
如果没有标准,那大家就会乱套啦。
比如说,有的工厂可能会说自己的碳足迹很小很小,但其实他们可能在偷偷地排放很多二氧化碳。
有了这个标准体系,就像有了一把尺子,可以准确地量出每个东西、每个企业、每个国家到底产生了多少碳足迹。
这时候就有小伙伴问啦:“那这个标准体系谁来定呀?”其实呀,这是很多国家、很多专家一起商量出来的。
就像我们班要制定一个打扫卫生的规则,大家一起讨论才能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规则嘛。
在这个过程中,有好多不同的人在参与呢。
我有个叔叔,他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就好奇地问他:“叔叔,你整天研究这个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到底有啥用呀?”叔叔笑着跟我说:“小宝贝呀,这用处可大啦。
这可以让我们的地球更健康,让我们以后还能看到蓝天白云,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
”叔叔还跟我说了好多他在工作中的事情呢。
他说他要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开会,大家的想法有时候很不一样。
有的国家觉得这个标准应该严一点,有的国家又觉得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情况,不能太严。
就像我们在小组讨论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得互相商量才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综合评估方法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综合评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c20c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9.png)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综合评估方法分析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主要交通选择。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面临着低碳化的挑战。
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综合评估方法,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综合评估方法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线路设计阶段就考虑低碳化因素,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的作用首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方式,线路设计低碳优化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通过合理规划线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提高系统的运输效率。
低碳优化的线路设计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
通过合理配置线路,缩短乘车时间,减少拥堵和延误,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同时也能提高系统的运输能力。
此外,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低碳优化的线路设计可以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通过合理规划线路,增加站点的覆盖范围和公交换乘的便利性,使乘客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满意度。
最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优化的线路设计可以降低城市交通系统对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1]。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低碳优化的要求首先是整体策略,低碳优化的线路设计应该基于整体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和目标,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相一致。
需要考虑交通需求、城市发展趋势、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线路规划和设计方案。
接着是线路布局,低碳优化的线路设计需要合理布局线路,减少不必要的里程和换乘,优化线路的长度和形状。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措施及测量评价体系示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措施及测量评价体系示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034bfbe009581b6bd9eb53.png)
�
屏蔽门系统大大降低车站的冷负荷,减少空调系统 的用电量,比开式和闭式系统节省近30%的总电耗量。
� �
(3)季节变化 与牵引电耗一样,车站动力照明电耗变化也同样在季节上显 示出一定的规律。夏季7、8月份车站人均动照能耗值达到最大。
北京地铁 1号线大望路站人均能耗变化图
(4)其他因素 影响车站动力照明电耗的因素还有车站规模、车站出入口 数量与分布、自动扶梯的高度及数量等。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措施及测量 评价体系示范研究
轨道交通 低碳措施 及测量评价体系 一、城市 一、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低碳措施 低碳措施及 纲要 示范研究 示范研究纲要 二、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措施及评价体系研究方法 三、城市轨道交通能耗及影响因素 四、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能耗指标评价方法 五、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措施应用及节能效果评估
有限)
� 不同线路间的可比性较差(敷设形式、地区差异、客
流差异、服务水平等)
2、牵引电耗影响因素分析
�
影响列车牵引电耗的主要因素为车辆质量、季节、线路敷设方式、线
路平纵断面条件等。
(1)满载率
★ 满载率与单位车公里牵引电耗成非线性的正比关系。 ★ 满载率与百人公里电耗指标成反比关系。 ★ 要想提高能耗效率和利用率,就需要想办法提高线路的满载率,提高客 流量。
�
�
�
Q&A
谢 谢!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技术导则
基本规定:
�
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应统筹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环境保护、运营服务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体现社会、经济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设计和设备选型中,应采用低能耗、高 效率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严禁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 高耗能产品、设备、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工艺。 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应体现地区冬暖夏热、经济发达、用地 紧张等区域特点,应鼓励在车辆段建设和改造中采用太阳能、 地热、海水等可再生能源,遵循社会性和经济性原则。 ……
低碳城市理念在厦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低碳城市理念在厦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fcf248d1f34693daef3ef1.png)
低碳城市理念在厦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张华微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30期摘要: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各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不断涌现,低碳城市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在低碳城市理念下,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围绕如何减少碳排放、如何改善生态来进行。
厦门是我国的著名旅游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提高厦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水平。
以厦门为例,对低碳城市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创新性思路进行探讨,同时以“夜经济”发展为方向对低碳城市理念在厦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厦门的低碳城市建设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城市理念;夜经济;城市规划;厦门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0-0099-02一、低碳城市理念概述低碳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发展中诞生的一种新发展理念,其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创新性演化。
根据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相关表述,低碳城市就是通过零碳与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实现能源的节约与集约,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并改善生态的目的。
低碳城市理念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其强调以空间为载体来发展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一切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来布局,以低碳经济刺激城市新的发展动能。
二、低碳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创新性思路低碳城市理念反映到具体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就是实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区,打造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城市总体格局。
低碳城市建设的实现,将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增长活力,其中“夜经济”就是典型代表。
在低碳城市的实际应用中,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低碳目标的重中之重,而城市规划布局其本质也正是为低碳的生活方式所服务。
长期以来,以车水马龙、日出夜伏为典型特征的城市快节奏生活推动了城市經济发展,但随着经济总量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也越发关注生活品质,如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多时间空间享受生活等。
碳足迹核算的详细报告
![碳足迹核算的详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cea5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1.png)
碳足迹核算的详细报告【文章标题】碳足迹核算的详细报告【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了解个体、组织或国家的碳足迹,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碳足迹核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提供对于碳足迹核算的观点和理解。
【主体】1. 碳足迹核算的概念和背景涉及碳足迹核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碳足迹的含义。
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活动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度量。
通过核算碳足迹,可以量化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进而采取合理的减排措施。
2. 碳足迹核算的方法(1)范围根据不同需求,碳足迹核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
主要分为个人碳足迹、组织碳足迹和产品碳足迹三个层面。
个人碳足迹主要考虑个人生活方式对碳排放的影响;组织碳足迹则关注于企业、机构或政府的碳排放情况;产品碳足迹则是评估特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
(2)数据收集与计算收集碳足迹核算所需的数据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收集相关能源消耗、交通工具使用、废弃物处理等信息。
然后利用碳足迹核算工具,如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碳排放量。
3. 碳足迹核算的应用领域(1)个人生活通过了解个人碳足迹,人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碳排放行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例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减少用电、合理用水等。
(2)企业与组织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碳足迹核算识别高碳排放环节,制定减排计划,并进行碳中和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减少碳足迹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增加市场竞争力。
(3)政府与政策制定者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对全国或地区的碳足迹核算,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和措施。
这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实现气候目标。
4. 碳足迹核算的观点和理解(1)认识碳足迹的重要性碳足迹核算有助于量化温室气体的排放,促使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有助于增强个人、组织和国家的环保意识。
(2)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政府在碳足迹核算方面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到减排行动中。
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标准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标准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e62100f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e.png)
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标准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硅谷》
【年(卷),期】2011(000)018
【摘要】9月2日~4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标准化学会承办,中国节能减
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北京标准化协会协办的中国科协2011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标准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市召开,主题为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标准化。
来自海峡两岸的近100位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总页数】1页(P20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3.71
【相关文献】
1.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标准化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J],
2.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纸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 [J], 马倩倩;卢宝荣;张清文
3.智能手机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研究 [J], 蒋婷;龚柏林;胡春华;陈欢;姚婷婷;陈泽勇
4.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及指标 [J], 孙晓慧
5.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及在服装产品的应用 [J], 郝淑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 解释说明
![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 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2a13a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b.png)
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这两个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个人、企业甚至产品对气候变化影响程度的指标,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碳足迹核算、碳标签评价标准、应用案例分析和结论与展望。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并简要阐述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的背景及其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碳足迹核算内容包括定义和背景、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碳标签评价标准,包括其定义与作用,评价指标与方法,以及社会认可和可行性考虑等内容。
之后,在应用案例分析中,我们将通过公司碳足迹核算与改善实践,产品碳标签评价与应用实例以及政策导向下的碳足迹管理措施,来呈现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中,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果,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介绍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这两个重要概念,并深入探讨它们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作用。
通过详细解释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等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的意义和实用性。
此外,案例分析部分将进一步说明这些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通过结论和展望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碳足迹核算和碳标签评价标准在各个领域中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2. 碳足迹核算:2.1 定义和背景:碳足迹核算是指对特定活动、组织或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概念最早于1990年代提出,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加深,碳足迹核算也逐渐成为衡量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碳足迹包括直接碳足迹和间接碳足迹。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1a43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e.png)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孟永平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城乡规划》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如何突破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土地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制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
在对厦门城市交通症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厦门城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和目标,并从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契机打造“公交都市”、持续增加交通供给和开展中心城区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四个方面提出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为其它城市尤其是即将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10-113)
【作者】孟永平
【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1
【相关文献】
1.快速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以厦门市为例 [J], 丁明
2.山东省应对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策略研究 [J], 孙涛
3.快速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以厦门市为例 [J], 丁明
4.近郊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以成都市新繁镇为例 [J], 曾永松
5.“双碳”背景下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莹菲 王 润 余运俊 ( 中国科 学院城市环境研 究所 , 门 3 12 ) 厦 6 0 1
H i f WagR n Y ujn ( stt o ra n i n e tC iee cd m f c ne, u ne Y gi n u uY nu I tue f b nE vr m n, hn s A a e yo i cs ni U o Se Xime 60 1 a n3 12)
伪 |蚪 2 0 第2卷 第3 不毛 0年 1 9 期
S n a Evo ea See h g i nin nl cn s a h r m t ic
厦门 城市交 通系 统碳足迹评估研究
A td n t e E au t n o ab n F o p it n Xime ra S u y o h v la i f C ro o t r i o n a n Ub n
明, 按照同样的能源需求增长率 , 优化交通模式可获得
1 引 言
Ol s 》 刊 上刊 登研 究 报 告 指 出【, 去 1 全 月 ”过 0 a
较优的减排效果。 因此 ,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 “ 作为减少 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 的有效手段 , 得到了世界各 国的 广泛认 同 , 也是我 国城市交通可持 续发展 战略 的必 然选择。 本文通过计算不 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碳排 放, 探索通过优化城市公交结构、 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的 有效途径 , 为今后公共交通模式的改善提供理论数据。
Ab ta t Glb l r n a e nie t e so eo eg e t s h l n e a ign t n , v r me t , sr c o a migh sb e n i da n f h ra e t al g sfcn a i s go e n ns wa d i f t c e o
s u c si h n i n n .Ast e ice sn e c t g f a b ndo iee iso sc n r ue yv hce o re t e e vr me t n o n r a igp rena eo r o ixd m s in o ti t d b e ils h c b h s r a h d u O 2 % i h a td c d 。 fe t ewa st e u ig t e e s in r a e c e pl 5 n t e p s e a e e ci y o r d cn h miso sfOm e ils b c v v hce e ome i e a ie t ido t mp r t ofn u .W hl a v i Ximenct s t k n a t d a e t e d v o me to u a i r n i e i wa a e sa su y c s , h e elp n f b s r pd ta st y a
K yw rs u l a s o y tm B srpdt n if R ) Cab nfopit e od :P bit n p  ̄sse u i r s T cr a a tB ro tr o n
Ca b nemiso e u t n T c nc I a s ro s inr d ci e h ia o me n
a s se r ligu o is I u le n RT s se u igIW miso u e .I h sb e h wnla e y t m eyn p nde e sf t da B y t m sn b e a O e s in b s s t a e ns o h t h t BRT wo l ea f c iet c nc I e sf rp iya a tt nt h l t h n e. ud b n e e t e h ia an o ol d pa i ot eci ec a g v m c o ma
bu ie sa dct e so e e a e n a b n do ie e s in r m u n a t ie r sn s n iz n v rd c d sa d c r o ixd miso sf0 h ma ci t sa eamon h r e t i vi g te l g s a
( R ) ytm w s eenpe e td T ec ro opi s r ac ltda d o ae ewe n os e ais B T s se a ri rs ne . h ab n o tr t ec l ae n mp rdb t e n r : h f n we u c w t c o
摘要 “ 优先发展公共交 作为 通” 减少 城市客 运交 通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得到了 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研究表明, 按照同 样的 能源需 求增长率, 优化交 通模式可获得 较优的减排效果。 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 绍了厦门市 介 快速公交系统 BT R 的发展情况。 着 重计算比 较了 不同 公交出行方式的碳排放情况。 结果表明。 BT 乘坐 R 出行, 每位乘客所产生的碳足迹明显 低于乘坐普 通公交出 行 的 乘客。 指出在城市公交系统建设过程中, 推广快速公交系 统是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 碳足迹 碳减排 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