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两方面进行论析,以便于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开展。

关键词德育教学活动教育实效性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Pan Li'na
Abstract This paper,combining the writer's own teaching prac-tice,analyze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aiming to be helpful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activity education;efficiency Author's address Beihai Medical School,536000,Beihai, Guangxi,China
我们都知道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教育。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实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实效性差。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目前我校德育课程开设的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以及《卫生法规》这五门。

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与专业教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1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1强化教学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道德行为,而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觉、自愿、自律的行为。

所以,在德育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赋予学生参与德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调动全部精神要素参与才能实现德育课教学目的,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则教学就是无效的。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是因为教学中把知识过于理论和教条化,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因此德育教学活动成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里,在公民的基本道德这个内容的学习上,如果仅仅只是把书本的内容罗列一遍给学生,没有从学生真正的主体需要出发,那么这个道德要求又如何能真正地让我们的学生遵守呢?也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能做些什么,哪些又是不该做的,那么在行动中才会有所体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热点问题,例如,范跑跑事件、药家鑫事件、“彭宇案”倒地老人该不该扶起、“小悦悦”事件等等。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活生生的教材,让我们的学生主动思考,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达成共识,并把得出的较为合理的结论再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教学中的活动后收获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后,要践行道德行为就不再是件难事。

1.2落实活动德育,在活动中教与学
中职德育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活动德育”。

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或模拟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从中获动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思考、用手去操作,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

如讲《职业道德与法律》时,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合同使用、模拟法庭审理过程等,使学生了解作为劳动者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权利以行使好自己的职责。

在我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施中,德育教学尤其不能脱离医护职业岗位实际,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必须与相关卫生服务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将现实医疗案例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

例如当前医患之间的纠纷逐年上升,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案例分析,让这些准“天使”领悟医德的重要性。

同时带领学生在医院实习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岗位工作的需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优秀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走进德育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尽早了解医院及相关行业的行为要求。

1.3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德育过程注重生活养成教育
德育应回归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

知行合一,以行为主,是中职德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造成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
—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

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实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导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所唤起的是真实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教学要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重视学生生活养成教育,把德育生活化。

例如学生教室上课、食堂用餐、球场运动、宿舍生活、与同学相处等,我们可以把道德教育化泛为实、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让德育“活”起来,学生内化道德成效显著。

事实是,道德教育总是借助于某种知识学习、劳动活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而得以实施的。

生活德育的优势在于其社会性与实践性,只有扎根于学生生活世界里,中职德育才能突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2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合理评价机制对德育实效性起导向作用
2.1考核方式灵活化
试卷命题测试,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不能综合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020-0220
形式,在于教学艺术。

教学之美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科学美,教学设计、教学节奏的韵律美,教学语言、教学境界的艺术美。

教师以他的美学修养、审美能力、审美情感、遵循审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而形成美的教学。

传统的德育教学,过分热衷于理论灌输,过多设计条条框框,强调预设,忽视生成,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本应魅力四射的德育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单调乏味。

而案例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融入,让德育教学之美奏响和谐之音。

在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对话的互动关系。

从审美角度看,互动之美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教学美。

这是因为:互动式教学展现的是所有人的热情与力量,师生用各自的智慧,共同创造着教学美。

同时,互动式教学具有生成之美,各种教学因素处在不断互动之中,有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特别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道德观点、认知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与交汇,使得教学打破了预设,注重了生成,
“每一堂课都是新的,由此不断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新奇之美、丰富多彩的纷繁之美、动态平衡的和谐之美”。

德育教学的互动之美,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的“互动化”的整合与提升方面。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使之具有可互动性,形成内容互动点。

教师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蕴含问题性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讨论、辩论、对话、合作探究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理性的甄别,他们既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相互启发、相互协作。

案例教学中的“质疑—探究—反馈—评价”较好地体现这种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主体上:“互动式教学最迷人的美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展开,师生相互用生命感应生命,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

这种生命的互动美,其基础在于,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方法、环境等客体。

”[5]案例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是互为主体,课堂上的“互动”是学生个性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是教师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德育方法。

但是,案例教学使德育课洋溢生活的气息,让更多富有故事性、趣味性、说服力、感染力的案例走进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德育教学的真善美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从而提升德育教学的诱人魅力。

★课题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文化环境下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研究”(课题编号:2011GG2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2]陈华新.论高校德育工作的真善美维度[J].前沿,2010(4).
[3]吴连星.真善美的统一:德育与智育价值回归[J].上海教育科学研
究,2006(8).
[4]刘华.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J].沙洋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9(4).
[5]任者春.生动、互动、主动——
—论教学美的三个层次及其创造[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6).
编辑孙静
合案例分析、模拟表演;《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可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

2.2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和引导性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鼓励性评价和引导性评价,从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一种正向激励的导向作用。

这个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教学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动力,好冲动。

所以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实践中,要建立起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更多的应用纵向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全面、客观、真实地显示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和进步,关注学生个体的道德成长。

2.3评价主体多元化
笔者认为,德育开设的五门课程,德与行,应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而不应单一局限在学习结束后才能给予评价,正所谓过程比结果更具实效性。

那么如何才能跟踪我们的学生学习德育的过程呢?第一,学生自评。

把教学目标具体化,让学生明白学这门课要完成什么任务。

以学习小结的形式完成作业,小结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收获了什么,学生具有说服力的,朝夕相处,彼此德行如何,最有资格打分的也许就应该是同学,当然评价的真实性需要老师再斟酌。

第三,班主任的评价。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对学生的了解应该是全面的,那么学生日常的德行我们要考核的话,也可以参考班主任的评价结合,包括学生平时的表现更多的都是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一个说明。

通过这三方面的结合,综合给予学生德育效果的一个实际鉴定,帮助他们更好地成就人生。

在德育课程实施中,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改变行为,通过有效可行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德行的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率,让职业学校学生德行兼备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3).
[2]唐爱民.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
学,2007(6).
[3]邓庆宁.中职实行“活动德育”更有效[J].职教管理.
[4]王凤珍.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文摘,
2011(9).
编辑孙静
!!!!!!!!!!!!!!!!!!!!!!!!!!!!!!!!!!!!!!!!!!!!!(上接第17页)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