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八章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e370c9e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b.png)
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01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02
头部明显,感觉器官发达
03
有叶片状疣足
04
大肾管
05
大多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无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06
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期
07
常见种类:沙蚕、巢沙蚕、沙躅等
一、多毛纲
隐居目 游走目
常见种类:环毛蚓、水丝蚓等
05
雌雄同体,有生殖带;直接发育
孔
雌性
二、体壁和体腔
体壁:角质膜、表皮层、环肌层、纵肌层、体腔上皮 体腔被隔膜依体节分隔成很多体腔室
三、消化系统
口、口腔、咽、食道、砂囊、胃、肠和肛门 消化腺:咽腺、食道腺、胃腺、盲肠 肠的背壁陷入肠腔形成盲道
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心脏四对:位于7、9、12、13体节
四、循环系统
体表呼吸
寡毛类 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 蛭类 不具疣足、刚毛
01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
02
主要靠血管壁的收缩和扩血浆中具血红蛋白,有携带氧的功能。但血细胞不含血红蛋白
04
在蛭类中,次生体腔退化,血管消失,形成了腔隙或血窦
04
无疣足,刚毛直接生于体壁之上
03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02
多为陆生,少数淡水生
01
二、寡毛纲
水丝蚓
三、蛭纲
蛭类俗称蚂蟥
无疣足和刚毛
06
常见:医蛭、山蛭等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4f6bac04028915f804dc2ca.png)
一、主要特征
8、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后肾管型: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具有 两个开口:在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向体外 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 管,效率更高。 每个体节都有,故又称“体节器”。
作用:排泄,调节体内渗透压平衡。
种类:咽头小肾管,体壁小肾管,隔膜小 肾管。
比较原始的 种类其排泄 器官仍为原 肾管,但是 与扁形动物 的焰细胞不 同,由管细 胞和排泄管 构成。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此外还有: 入肠血管:由腹血管出发,连接肠壁 微血管。 出肠血管:连接肠壁微血管,通入背 血管。 腹皮血管:连接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和壁血管。 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 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循环途径: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一、主要特征
9、 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环 、咽下神经节和腹 神经索组成
一、主要特征
脑神经节: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形成。
咽下神经节:一对神经节愈合形成
围咽神经环:连接脑神经节和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链:由两条神经索高度愈合,共同 包在一层结缔组织膜内,贯穿全身 脑神经节控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腹神经 索发出神经至体壁和器官,司反射作用。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笫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小节 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 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 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 如节肢动物。
一、主要特征
动物生物学 环节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d23b43d976eeaeaad1f330d5.png)
• 进化意义
–由于消化道的壁具有肌肉,又有体腔——肠可自主蠕 动,而不依身体的运动——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消化能 力; –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 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 机能更趋完善 –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 件,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 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 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开始 出现循环系统 –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 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 附肢形式的疣足,疣 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 片状突起双层结构, 体腔也伸入其中,一 般每体节一对。 • 疣足划动可游泳有运 动功能。疣足内密布 微血管网,可进行气 体交换。 • 退化现象: 寡毛类 由于对生活方式 的适应,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 蛭类 不具疣足、刚毛。
思考题
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2.环节动物分为几纲,各纲的主要特 征是什么? 3.比较沙蚕、蚯蚓和蛭的主要结构的 异同。 4.试述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环节动物——进化地位
•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 椎动物的开始; • 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虫期。 • 本门动物约9000种,常见有沙蚕、蚯蚓、水蛭等。 • 分布范围: • 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 • 生活方式: • 自由游泳 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感觉器官 • 穴居 头部、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 爬行、寄生
• 约3000余种 •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入淡水 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 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生殖带,直接发 育。 •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 (Pheretima)。
–由于消化道的壁具有肌肉,又有体腔——肠可自主蠕 动,而不依身体的运动——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消化能 力; –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 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 机能更趋完善 –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 件,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 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 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开始 出现循环系统 –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 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 附肢形式的疣足,疣 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 片状突起双层结构, 体腔也伸入其中,一 般每体节一对。 • 疣足划动可游泳有运 动功能。疣足内密布 微血管网,可进行气 体交换。 • 退化现象: 寡毛类 由于对生活方式 的适应,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 蛭类 不具疣足、刚毛。
思考题
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2.环节动物分为几纲,各纲的主要特 征是什么? 3.比较沙蚕、蚯蚓和蛭的主要结构的 异同。 4.试述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环节动物——进化地位
•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 椎动物的开始; • 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虫期。 • 本门动物约9000种,常见有沙蚕、蚯蚓、水蛭等。 • 分布范围: • 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 • 生活方式: • 自由游泳 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感觉器官 • 穴居 头部、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 爬行、寄生
• 约3000余种 •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入淡水 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 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生殖带,直接发 育。 •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 (Pheretima)。
第8章-环节动物门
![第8章-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e7b1a90379563c1ec5da7116.png)
1 多毛纲(Polychaeta)特征
① 头部明显,感觉器官发达,口前叶具有触手和触须。眼点两 对,具感光作用;前缘有一对触手,腹面两侧各有一触角。 ② 体节一般明显,同律分节,每一体节有一对叶片状疣足。 ③ 体壁主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纵肌及体腔膜构成。背 腹隔膜将每节体腔分隔成左右两个。 ④ 消化系统包括口、咽或吻、食道、胃、肠、直肠和肛门。 ⑤ 循环系统:多数种类为闭管式循环, ⑥ 多雌雄异体,无生殖带,无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在生 殖季节才出现 ,个体发育中,螺旋式卵裂,有担轮幼虫期。 ⑦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⑧ 身体一般细长,圆柱状或稍扁,分节明显。个体大小差别 很大,小的只有1mm,大的可达2-3m。
是环节动物中最多的及较原始的一类, 除极少数为淡水生活外,其他均为海洋生活。 常见的种类如沙蚕(Nereis),沙蠋(Arenicola)、 巢沙蚕(Diopatra)等。 多毛类一般有发达的头部及感觉器,具疣足,雌雄异体, 无生殖环带,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从生态习性上,多毛类 可分为两种生活类型。一种是自由生活的,包括在海底泥沙 表面爬行的种类、钻穴的种类、自由游泳的以及远洋生活的 种类,通称为游走类(Errantia)。另一种是不能自由活动的, 包括一些管居的或固定穴居的种类,通称为隐居类 (Sedentaria)。多毛类包括了环节动物的大部分种类,可分为 两个亚纲,很难确定统一的分目标准,因此只能分成许多独 立的科。
• 真体腔在发展形成中不断发展,使原体腔(囊胚腔) 不断缩小,最后只在“心脏”(动脉弧)和血管内 腔留下遗迹—残留的原体腔。 • 血浆中含有呼吸色素(血红蛋白、蚯蚓血红蛋白、 血氯蛋白),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 有效地提高了营养物与代谢废物的运输及携气机能。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8b208944cf84b9d528ea7a42.png)
18
(6)18节腹面两侧有雄性生殖孔 1对; 14节 腹面的正中央有雌性生殖孔1个。 ( 7 ) 6/7 , 7/8 , 8/9 节的节间沟的腹面两侧有 接受精子的受精囊孔。 (8)除1~3节和最后的一节外,每节的腹表 面上有一对排泄孔。 (9)7/8节起,在背中线的节间沟有一背孔, 体腔靠背孔与外表联系。体腔液排出后,可 湿润体表,有利于呼吸作用和在土壤中的穿 行。
13
蚯蚓的神经系统:
14
(七)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
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生殖 管起源于体腔膜向外突出的体腔管。 某些海产种类在生殖季节形成临时的精巢 和卵巢。海产种类,每节都有生殖腺。较高级 的类群,生殖系统集中在某几个体节内。
15
(八)发育:
海产环节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有一形似陀 螺的营浮游生活的担轮幼虫期。担轮幼虫保留 很多原始性特点,不分节,原体腔,原肾管。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直接发育。
16
第二节 代表动物
——环毛蚓(Pheretima)
环毛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和富有腐殖质的土 壤中。其身体结构除典型地体现环节动物门的 主要特征外,还表现有对土壤穴居的适应性。
17
外部形态:
(1)圆筒状体形,由体节组成,具 节间沟。 (2)头部及感官因适应土壤生活而 退化。 (3)最前端为口前叶,当其被体腔 液作用而膨胀时,有摄食、掘土及触 觉的功能。 (4)第一节称围口节,肛门在体末 端最后一节,除围口节和最后几节外, 每节有刚毛一圈,故称环毛蚓。 (5)14/16节有一环带,无刚毛,也 无节间沟,其分泌物形成蚓茧,与生 殖有关,故称为生殖带。
4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316d73d7aa00b52acfc7cab6.png)
中肠:
胃(10-14节): 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分泌消化 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 大部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肓肠笫26节伸出一对指状突起, 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从肛门排出体外。
前肠:口腔、咽、 食道、素囊、砂 囊。
中肠: 包括胃、 小肠。 后肠: 包括直 肠、肛门。
1)来源
次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 笫二次 笫三次 囊胚腔 原肠腔 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 囊发展而来的 。
1)次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 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 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 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 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 层围成的腔即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图8-19 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 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 感觉器官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多毛类发达, 有眼(感光)、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等。 陆生寡毛类和半寄生类感觉器官一般不发 达,主要由体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七、 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 吸器官,皮肤直接交换气体。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呼 吸器官为鳃
环毛蚓
(一) 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40~47cm,120~160体节。 每节有刚毛一圈,雌雄同体。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体节上的浅糟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 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 功能。 环带(生殖带)
性成熟时在笫14-15-16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 突起。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2bb9550549649b6649d74717.png)
同律分节___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 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___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有 所不同,如出现附肢等。
异律分节的意义: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 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 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二. 次生体腔的发生及其意义
一. 多毛纲 头部显著,感官发达,有触手,触须,有疣足,
无环带。如日本沙蚕,长吻沙蚕等。 异沙蚕相(体)——沙蚕科中一些种类,到了性成 熟时,由体后半部形成生殖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体节变宽,疣足扩大,生出特殊新长的刚毛,而 身体的前半部却无变化。
群浮、婚舞——性成熟个体,在月明之夜,大量 游向海面,群集一起,雄性排精,雌性放卵。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2对,很小,在精巢囊内)--贮精囊(精子发育)----精漏斗--输精管----雄性生殖孔
附属腺:前列腺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1对)---体腔---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体外--受(纳)精囊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三. 疣足和刚毛 刚毛——是由表皮细
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 中的一个细胞分泌的, 是运动胞器。(环毛 蚓)
疣足——是由体壁向 外突出的扁片状物, 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 效用。(沙蚕)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四. 闭管式循环: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纵行血管、 环行血管、分枝血管,其中以微血管网相通)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七. 生殖和发育
生殖带——位于第14~16节,由表皮变成腺肿状隆起, 无刚毛,无节沟,其分泌物可构成卵茧。 受精囊(6/7,7/8,8/9),雌性生殖孔(14), 环带(14-16) 雄性生殖孔(18),精巢囊(10,11),储精囊(11,12) 卵巢(12/13)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形成蚓茧,内有1-3个胚胎
异律分节___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有 所不同,如出现附肢等。
异律分节的意义: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 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 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二. 次生体腔的发生及其意义
一. 多毛纲 头部显著,感官发达,有触手,触须,有疣足,
无环带。如日本沙蚕,长吻沙蚕等。 异沙蚕相(体)——沙蚕科中一些种类,到了性成 熟时,由体后半部形成生殖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体节变宽,疣足扩大,生出特殊新长的刚毛,而 身体的前半部却无变化。
群浮、婚舞——性成熟个体,在月明之夜,大量 游向海面,群集一起,雄性排精,雌性放卵。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2对,很小,在精巢囊内)--贮精囊(精子发育)----精漏斗--输精管----雄性生殖孔
附属腺:前列腺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1对)---体腔---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体外--受(纳)精囊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三. 疣足和刚毛 刚毛——是由表皮细
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 中的一个细胞分泌的, 是运动胞器。(环毛 蚓)
疣足——是由体壁向 外突出的扁片状物, 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 效用。(沙蚕)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四. 闭管式循环: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纵行血管、 环行血管、分枝血管,其中以微血管网相通)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七. 生殖和发育
生殖带——位于第14~16节,由表皮变成腺肿状隆起, 无刚毛,无节沟,其分泌物可构成卵茧。 受精囊(6/7,7/8,8/9),雌性生殖孔(14), 环带(14-16) 雄性生殖孔(18),精巢囊(10,11),储精囊(11,12) 卵巢(12/13)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形成蚓茧,内有1-3个胚胎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be22e97dad02de80d4d84090.png)
隐居目(Sedentaria):穴居,常有栖管;异律分 节;头部不明显,口前叶小,无触手;咽不能外翻,无 颚;疣足退化。燐沙蚕(Chaetopterus variopedatus)。
吸口虫目(Myzostomaria):寄生在海百合类体外或 海星类体内生活,体小,呈扁平盘状,体不分节,具吸 盘和疣足。吸口虫(Myzostoma)。 二、寡毛纲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 无疣足,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近孔目(Plesiopora):水生,底栖;体小型;雄性 生殖孔1对,开口在具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一节。 前孔目(Prosopora):水生,雄性生殖孔1~2对, 末对开口在最后具精巢、精漏斗的体节上。带丝蚓。 后孔目(Ophisthopora):陆生,雄性生殖孔一般1 对,开口在最后具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后一节或后几 节。环毛属(Pheretima)。
(六)索式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 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索 状,故称索式神经。 感官发达,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 觉细胞。 (七)担轮幼虫 呈陀螺形,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 于体侧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为后担轮,体 末端尚有端担轮。体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神经与 上皮相连。
星虫动物门-方格星虫
附பைடு நூலகம்: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
海产。体细长,一般长10 = 85 cm,最长可达2m。在 海底软泥中营管居固着生活。头叶小,腹面有须状触 手,体腔、血管、神经深入触手内部,为须腕动物 特 有。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闭管式循环。直接发育。
附四: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
三、蛭纲(Hirudinea) 体背腹扁,体节固定,一般为34节,末7节愈合成吸盘, 故体节可见只有27节。每体节又分为数个体环(体内无隔 膜)。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体前端和后端各 具一吸盘,称前吸盘(口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并可 辅助运动。次生体腔多退化,血体腔系统代替了血循环系统。 咽部有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蛭素(hirudin),最有效的 天然抗凝剂。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多淡水产。 棘蛭目(Acanthobdellida):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 吸盘。种类少,只有棘蛭科。 吻蛭科(Rhynchobdellida):具有可伸出的管状吻,无 颚;前吸盘有或无。如扬子鳃蛭。 颚蛭目(Gnathobdellida):口腔内具颚,有前吸盘,无 循环系统。如宽身蚂蟥、天目山蛭、日本山蛭 。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487c0a87d4d8d15abe234e83.png)
27
• 有中枢、交感和外周神经系统之分。
•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控 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 •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 体壁和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 意义: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 应迅速,动作协调。
28
• 感觉器官发达(多毛 类):有眼(感光)、 项器(化学感受器)、 平衡囊、触觉细胞等。 • 陆生种类(寡毛类和 蛭类)的感觉器官一 般不发达,主要是体 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 界刺激。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
环节动物的模式图
2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11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原口动物,高等脊索动物
12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
13
(3)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 功能上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 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 管型。 消化管与体壁为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 器官的发生,使结构更复杂,机能更趋完善。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23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一端开口体 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每节1至多对,比原肾管效率高。
• 有中枢、交感和外周神经系统之分。
•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控 制全身的运动和感觉。 •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 体壁和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 意义: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致使动物反 应迅速,动作协调。
28
• 感觉器官发达(多毛 类):有眼(感光)、 项器(化学感受器)、 平衡囊、触觉细胞等。 • 陆生种类(寡毛类和 蛭类)的感觉器官一 般不发达,主要是体 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 界刺激。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
环节动物的模式图
2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11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原口动物,高等脊索动物
12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后口动物
13
(3)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 功能上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 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 管型。 消化管与体壁为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 器官的发生,使结构更复杂,机能更趋完善。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23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一端开口体 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每节1至多对,比原肾管效率高。
8 环节动物门
![8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7831ef6fab069dc502201fc.png)
异律分节的意义: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利于 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3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 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样就促进 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律分节是身体进一步分节——异律分节的基 础,使动物体分化出头、胸、腹有了可能。分 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 重要意义。 不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身体分 部是动物外形的演化历程。
代表动物:环毛蚓,爱胜蚓
3 蛭纲
体扁长,无疣足,无刚毛,有吸盘.如宽身扁蛭,鳃蛭 分目:
1.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代表动物: 棘蛭 2.吻蛭目:具有可伸出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有或无。 体腔退化,有循环系统。代表动物:扁蛭 3.颚蛭目:口腔具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肉食性或 吸食血液。代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无颚片,具肉质的伪颚,咽长。代表动物:带 状石蛭。
原肾型混合:原肾管和体腔管的混合 排泄管和生殖管单独存在。 后肾型混合:后肾管和体腔管的混合 混合肾:后肾管和体腔管的融合,完全混合为单一的管。
排泄器官的起源(补充内容)
体腔
肠腔
原肾管
体腔管
后肾管
原肾型混合
后肾型混合
混合管
六 索式神经系统(nerve cord)
1.组成
肠
咽上神经节
沙蚕头部
七 发育(development)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育,无幼 虫期。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经螺旋卵裂、囊胚、 原肠胚(内陷法),发育成为担轮幼虫,再经 过变态成为成虫。 担轮幼虫期及其变态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 义。许多外形差别很大的动物,如软体动物,苔 藓动物,腕足动物等都要经过担轮幼虫期,而且 与牟勒氏幼虫,帽状幼虫,轮虫都相似,可以说明 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八章 环节动物纲
![第八章 环节动物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60a065b84ae45c3b358c84.png)
16
二、内部构造和生理
(一)体壁、肠壁与真体腔
• 角质膜 • 体壁 表皮层 • 肌肉层 环肌层 • 纵肌层 • 体腔膜 • 真体腔:体壁与肠壁之间的广大空间 • 脏体腔膜 • 纵肌层 • 肠壁 环肌层 • 肠上皮 •
17
18
(二)消化管和营养
消化道组成:分口、口腔、咽、食道、砂囊、胃、肠、肛门。 盲囊(盲肠):位于26节,1对,分泌消化酶; 盲道:在14节背中线形成凹陷,以增加面积。 消化道有肌肉层,可以使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31
32
第 三 节
33
一、 多毛纲:大多海栖
1. 特征: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 须;②无生殖带;③雌雄异体,具担轮幼虫; ④具有疣足;⑤大多海栖
2.代表动物:沙蚕:
34
35
36
37
二、 寡毛纲:大多陆栖,少数淡水。
1.特征:①头部退化,感官不发达,具有刚毛;②具 生殖带(环带);③雌雄同体;④直接发育; 2代表动物:环毛蚓 3 常见种类: 4 经济意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动物性饵料;药 用:解热镇痉,降压,平喘;环保。
19
(三)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
纵行血管:5条,包括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和侧血管 组成。 环行血管:4对,内有瓣膜,可以搏动,称心脏。 壁血管:自15节后,每节一对,连接背血管和神经 下血管。闭管式循环系统。 蚯蚓具血红蛋白,呈红色。包含有3种呼吸色素。
20
21
血液循环路线
22
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 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 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 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 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 体表,为肾孔。
7
8
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织间隙。 主要的血管包括背血管与腹血管,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 形成时残留的囊胚腔的遗迹。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 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分化,它比开放式循环能更迅速及有效 地完成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bd017c80680203d8ce2f24f5.png)
前肠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
咽部肌肉发达,可辅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
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 消化作用。
咽后连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能分泌
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
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能磨碎食物。
中肠 胃前有一圈胃腺。 胃后为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使消化 及吸收面积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要在肠 内进行。 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第ⅩⅩⅥ体 节),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 后肠 较短,无盲道也无消化机能,以肛门开口于 体外。
二.寡毛纲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无疣足,具刚毛(但刚毛的数目远远少于
多毛类,因此称寡毛类);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出现环带,直接
发育;
寡毛类约有3000 种左右。
三.蛭纲
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体节一般固定34节,
脑通过围咽神经与咽下神经节(1对愈 合) 腹神经索(纵贯全身,在每一体节内 均形成一神经节)
7.
感官
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觉细胞等。
眼位于口前叶的背侧,数目和复杂程度因种而异。
项器位于头后(一对纤毛感觉窝),为化学感受器。 平衡囊位头后体壁内,有管开口于体表。
环节动物多毛类的感官发达
刚毛
3.2 疣足
疣足是最原始的附肢形式,每体节一对,多为海产 种类所拥有。 疣足是由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有体腔伸 入,通常分为背肢和腹肢,各有须状的触角器官。 疣足既是运动(游泳)器官,同时也是呼吸(内具 微血管网)器官 较进化与特化的环节动物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使疣足退化,而仅保留下刚毛,如蚯蚓;或者刚毛 也消失,例如蛭类(依靠吸盘和体壁肌肉进行运 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2e407ea19e8b8f67c1cb961.png)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蚯蚓
沙蚕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环节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分节现象
体节:是指躯体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
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性生活。体节数固定,头部不明 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前 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雌雄 同体,性成熟时有生殖环带,约
有500种蛭类。如金钱蛭
(Whitmania)
欧洲 医蛭 横切 面
医蛭 内部 结构
蛭纲分目
1、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
代表动物:棘蛭 2、吻蛭目:具有可伸出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 有或无。体腔退化,有循环系统。 代表动物:扁蛭 3、颚蛭目:口腔具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 肉食性或吸食血液。 代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无颚片,具肉质的伪颚,咽长。 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
机能都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有所不同,如出
现附肢等
异律分节的意义: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对以后进化
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利 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二、次生体腔的发生及其意义
次生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发育的肌肉层和
生殖腺、环带及刚毛等结构可分为三个目。
寡毛纲分目
1、近孔目:水生,底栖,体小型,雄生殖孔一对,
开口在具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一 节。 代表动物:尾鳃蚓。
2、前孔目:水生,雄生殖孔1~2对,末对开口在最
蚯蚓
沙蚕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五节 环节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分节现象
体节:是指躯体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所构成,
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性生活。体节数固定,头部不明 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前 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雌雄 同体,性成熟时有生殖环带,约
有500种蛭类。如金钱蛭
(Whitmania)
欧洲 医蛭 横切 面
医蛭 内部 结构
蛭纲分目
1、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
代表动物:棘蛭 2、吻蛭目:具有可伸出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 有或无。体腔退化,有循环系统。 代表动物:扁蛭 3、颚蛭目:口腔具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 肉食性或吸食血液。 代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无颚片,具肉质的伪颚,咽长。 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
机能都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有所不同,如出
现附肢等
异律分节的意义: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对以后进化
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利 于运动能力的加强和灵活
二、次生体腔的发生及其意义
次生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中胚层发育的肌肉层和
生殖腺、环带及刚毛等结构可分为三个目。
寡毛纲分目
1、近孔目:水生,底栖,体小型,雄生殖孔一对,
开口在具精巢、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一 节。 代表动物:尾鳃蚓。
2、前孔目:水生,雄生殖孔1~2对,末对开口在最
环节动物门-讲课
![环节动物门-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f8cc023aeefdc8d376ee32fd.png)
(三)循环系统 纵血管: 背血管:1条,血流自后向前; 腹血管:1条,血流自前向后; 神经下血管:1条,位于腹神经链之下,血流自前 向后; 食道侧血管:1对,位于消化管前部两侧,始于口 腔而终于胃,血流自前向后。 环血管: 心脏:位于第7、9、12、13节内,连接背血管和腹 血管,血流自上而上; 壁血管连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血流自下而上。
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身体由形 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即各节外形类似,同时 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按体节重复排列 的现象。 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 :节肢动 物门及后口动物的脊索动物,身体体节进一步分化, 不同部分的体节出现了形态的分化及机能的分工, 形成了体区。
四. 循环系统 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出现与真体腔的形成密切相关。 囊胚腔逐渐被真体腔所取代,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便 形成了血管网;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左右体腔 囊中不断扩大,原始体腔逐渐 缩小,在消化管上下残留形成 背血管和腹血管的内腔,外被 体腔膜形成的血管壁;前后体 腔囊间的部分体腔膜形成环血 管,其内腔是残留的原体腔。
蛭类对暂时寄生吸血习性的适应:
吸盘; 口腔内具颚(上有齿),锯开皮肤; 单细胞咽腺(唾液腺)分泌一种扩张血管的蛭类, 抗凝血,使流血不上; 嗉囊发达,容量大。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明显 疣足 无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担轮幼虫
海洋生活
不明显 刚毛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大多陆生
不明显 无刚毛和疣足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多淡水,暂时性体 外寄生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fe94e89680203d8ce2f240a.png)
32
三个纲的比较
类群 多 生活环境 海洋 运动器官 疣足 刚毛多 无疣足 刚毛少 无疣足和 刚毛 循环系统 闭管式 生殖环带 无 发育 间接发育
毛 纲 寡 毛 纲 蛭 纲
陆地 淡水 淡水 湿地
闭管式
有
直接发育
开管式
有
直接发育
环节动物门小结
环节动物是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 环节动物是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 体长筒形,左右对称,三胚层, 物。体长筒形,左右对称,三胚层, 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循环系统; 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循环系统; 具疣足或刚毛; 具疣足或刚毛;完善的消化系统 ;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沙蚕
头部由口前叶和围 口节组成; 口节组成; 眼点两对; 眼点两对; 口前触手、触角、 口前触手、触角、 围口节触须、 围口节触须、镰形 大颚、细齿。 大颚、细齿。
寡毛纲
多陆栖,少数淡水生活; 大多陆栖,少数淡水生活;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触手,触须;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触手,触须; 无疣足,刚毛较少,直接生在体壁上; 无疣足,刚毛较少,直接生在体壁上; 具生殖环带; 具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疣足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起形成扁平片状物。 疣足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起形成扁平片状物。 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起形成扁平片状物 分背腹肢,具刚毛。疣足的功能:运动(游泳、 分背腹肢,具刚毛。疣足的功能:运动(游泳、爬 ),气体交换 表面富有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细血管)
分 节
概 念 形 式 意 义
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 同律分节: 同律分节:动物体由形态和 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 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外形 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节肢动物 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 体 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 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 异律分节: 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位 进化的前提。 进化的前提。 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 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 这种现象叫做分节。 节,这种现象叫做分节。 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等也按 加强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能 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力,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节排列)。 节排列)。
第八章环节动物ppt课件
![第八章环节动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9d00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6.png)
分背肢和腹肢。背肢背侧有一指状背须,腹肢腹侧有 一腹须,有触觉功能。背腹肢内具有足刺,有支撑作 用。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
意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用。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较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环行及其分支血 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
血液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提高了输送营养物质及携 氧机能。
环毛蚓横切面
蚯蚓运动:
环肌收缩,纵肌舒 张,蚯蚓变长变细
环肌舒张,纵肌收 缩,蚯蚓变短变粗
三.摄食和消化
以有机质和植物叶片为食
口: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
咽:肌肉发达,咽腔扩大,可
前
辅助摄食外具单细胞咽腺
肠 食道:壁有食道腺,可中和酸
性物质
砂囊:肌肉发达,可磨碎食物
胃 :具有胃腺
中 肠:其背侧中央凹陷形成盲道 肠 盲肠;为消化腺
2.吻蛭目(Rhymchobdellida):具有可伸出 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有或无。体腔退化, 有循环系统。代表动物:扁蛭 鳃蛭
3.颚蛭目(Gnathobdellida):口腔具颚,有 前吸盘,无循环系统。肉食性或吸食血液。代 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Herpobdellida):无颚片,具肉质 的伪颚,咽长。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真体腔形成示意图
肠腔 体腔囊 中胚层
腹神经索
体表上皮 肌肉层
壁体腔膜
体 壁
真体腔
肠上皮
肌肉层 脏体腔膜
肠 壁
疣足(parapidium):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双层 结构,体腔也伸入其中,每体节一对。
意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用。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较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环行及其分支血 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
血液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提高了输送营养物质及携 氧机能。
环毛蚓横切面
蚯蚓运动:
环肌收缩,纵肌舒 张,蚯蚓变长变细
环肌舒张,纵肌收 缩,蚯蚓变短变粗
三.摄食和消化
以有机质和植物叶片为食
口: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
咽:肌肉发达,咽腔扩大,可
前
辅助摄食外具单细胞咽腺
肠 食道:壁有食道腺,可中和酸
性物质
砂囊:肌肉发达,可磨碎食物
胃 :具有胃腺
中 肠:其背侧中央凹陷形成盲道 肠 盲肠;为消化腺
2.吻蛭目(Rhymchobdellida):具有可伸出 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有或无。体腔退化, 有循环系统。代表动物:扁蛭 鳃蛭
3.颚蛭目(Gnathobdellida):口腔具颚,有 前吸盘,无循环系统。肉食性或吸食血液。代 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Herpobdellida):无颚片,具肉质 的伪颚,咽长。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真体腔形成示意图
肠腔 体腔囊 中胚层
腹神经索
体表上皮 肌肉层
壁体腔膜
体 壁
真体腔
肠上皮
肌肉层 脏体腔膜
肠 壁
疣足(parapidium):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双层 结构,体腔也伸入其中,每体节一对。
8.第8章 环节动物门
![8.第8章 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6e2a907caf1ffc4ffe47ac2f.png)
第8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分节
• 分节: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 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 分节表现在两个方面:
–外部形态:节与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 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内部结构: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 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 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真体腔的发展,使原体腔(囊胚腔)不断缩小,最后 只在心脏和血管的内腔留下遗迹,即残存的原体腔
•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 质及携氧机能
环毛蚓的循环系统
• 纵血管
–背血管(1条,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1条,从前向后流动) –食道侧血管(2条) –神经下血管
• 环血管:心脏4-5对,连背腹 血管,可搏动,有瓣膜。从背 向腹流动 • 微血管
• 类型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 进化意义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 –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 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标志,是特化的开始
(二)形成真体腔
• 真体腔(次生体腔,裂体腔):体壁和消 化管之间的广阔腔 • 来源:中胚层裂开形成 • 特点
二、环节动物的分类
(一)多毛纲
• 约10000种,为较原始 的类群 •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 极少数淡水生活 • 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 具有疣足 •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 带;发育经担轮幼虫 • 常见种类:沙蚕、巢 沙蚕
(二)寡毛纲
• 约6000余种 •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 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 刚毛 •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 配时两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 落成卵茧,直接发育。 • 常见种类:杜拉蚓、环毛蚓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分节
• 分节: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 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 分节表现在两个方面:
–外部形态:节与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 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内部结构: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 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 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真体腔的发展,使原体腔(囊胚腔)不断缩小,最后 只在心脏和血管的内腔留下遗迹,即残存的原体腔
•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 质及携氧机能
环毛蚓的循环系统
• 纵血管
–背血管(1条,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1条,从前向后流动) –食道侧血管(2条) –神经下血管
• 环血管:心脏4-5对,连背腹 血管,可搏动,有瓣膜。从背 向腹流动 • 微血管
• 类型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 进化意义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 –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 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标志,是特化的开始
(二)形成真体腔
• 真体腔(次生体腔,裂体腔):体壁和消 化管之间的广阔腔 • 来源:中胚层裂开形成 • 特点
二、环节动物的分类
(一)多毛纲
• 约10000种,为较原始 的类群 •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 极少数淡水生活 • 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 具有疣足 •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 带;发育经担轮幼虫 • 常见种类:沙蚕、巢 沙蚕
(二)寡毛纲
• 约6000余种 •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 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 刚毛 •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 配时两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 落成卵茧,直接发育。 • 常见种类:杜拉蚓、环毛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3.分节的意义
体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1)使运动更加灵活 (2)新陈代谢更加有效(内部器官重复排列)源自(3)生理分工的开始8
分节不单指 外形上,还 表现在内部 器官排列上。
(排泄、神经、 循环等系统按 节重复排列)
9
动物进化趋势
不分节
分节
分节逐渐消失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10
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几节到几百节)
主要类群
经济意义
寡毛类——蚯蚓
蛭 类——蚂蟥
真体腔
!?
原腔动物——蛔虫
假体腔
3
本章要点:
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主要外部特征 3. 熟悉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 4. 多毛纲的主要特征 5. 总结蛭纲适应暂时性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6. 名词概念: 同律分节、次生体腔(真体腔)、闭管式循环、刚毛、疣足、后 肾管、索式神经系统(链索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项器、异 沙蚕相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发展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1
2
本章知识框架
高等无脊椎动物
分节 次生体腔 刚毛和疣足
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 ?
环节动物
主要特征
后肾管排泄系统 链状神经系统 生殖及发育
代表动物
多毛类——沙蚕
二、次生体腔(重点)
中胚层之间的空腔,在进化史上比原始体腔 出现的迟,故叫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11
12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
13
14
次生体腔
中胚层之间的空腔,在进化史上比原始体腔出现的迟,故叫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15
与原生体腔或假体腔的比较。
16
次生体腔的特点(重点)
体内腔光滑 内脏外光滑
4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分节(体节)
身体分为许多在形态和功能上彼此相似或 不相似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分节,每个部分 叫做一个体节。
5
1.同律分节(多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相似。
6
2.异律分节(少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不相似。
51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一对,在第13节前隔膜后侧;
卵漏斗 一对,在13后隔膜前侧;
输卵管 很短,开口于14节腹面的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 通常三对(2-4),在6 / 7、7 / 8、8 / 9隔 膜 的前或后,由坛、坛管和盲管组成; 盲管末端为受精囊孔。
52
53
◆雌雄同体但不同时成熟,
不但增加消化功能, 还为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19
三、刚毛和疣足
1.
典型的海产环节动物出现了专门的运动器官— —刚毛和疣足(一般每个体节一对)。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到)
2. 3.
寡毛类(蚯蚓)的疣足退化,刚毛直接生在体上。 蛭类(蚂蟥)连刚毛也消失(因外寄生)。
20
疣足
21
22
四、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排泄系统
每节有一对后肾管,排泄 孔开口在疣足的腹侧。
59
神经及感官 索式神经系统。 感官发达。有眼点、 触手和触角 项器:是位于口 前叶后端两侧的纤 毛窝,有嗅觉功能。
60
生殖系统
无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在生殖期间生殖腺发育,成熟的 卵由体壁上临时的裂口或背纤 毛器处临时开口排出。精子由 肾管排出。螺旋式卵裂,有担 轮幼虫时期。 螺旋式卵裂:卵裂时小分裂 球不是在大分裂球垂直的上方, 而是与纵轴成一斜度,处于两 个大分裂球之间的上方,分裂 层层排列,成螺旋状。
40
二、体层结构
◆外胚层
角质膜 表皮膜 环肌 体壁肌肉层 纵肌 体壁体腔膜
体 腔 肠壁
体壁
◆中胚层
特化为黄色细胞! 排泄?和脂肪有关?
◆内胚层
脏壁体腔膜 脏壁肌肉层 肠上皮
41
42
43
44
45
三、消化系统
1. 2.
消化道 消化腺
46
消化道
消化腺
口及口腔 在第1—2节内;
咽 在3—5节内;咽腺 食道 在6—7节内;食道腺 砂囊 在8—9节内,球状或桶状,肌肉质,较发达; 胃 在10—14节内,管状,细长;胃腺 肠 自第15节起直通肛门; 盲肠 在第27节向前伸出,一对,锥状。重要消化腺
一、多毛纲
头部显著,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上有触手、触 须和眼等。
有疣足,其上有成束刚毛。
无生殖环带。
间接发育,具有担轮幼虫。 一般为海产,如沙蚕等, 为鱼类的重要饵料。 分游走目和隐居目两大类。
58
消化系统
消化管为一直管,两侧有 一对食道腺(或食道盲囊)。
循环系统
典型的闭管式循环。
螺旋式卵裂
61
异沙蚕相:有些沙蚕在性成熟时,具有生殖腺的体后部形态 发生变化,体节变宽,疣足扩大并生出特殊的新刚毛,转变为 生殖节,而体前部分仍保持原来的形状,为无性节。这种现象 称为异沙蚕相。
62
多毛纲常见类群
游走目:能自由游泳或在泥沙中爬行,头部明显,感官发 达,有疣 足。如沙蚕、鳞沙蚕(海毛虫)、巢沙蚕、吻沙蚕、裂虫、囊须 虫等。 隐居目:穴居,有栖管;头部不明显,无触手,疣足退化。如燐沙 蚕、沙蠋、管盘虫、龙介虫、右旋虫等。 吸口虫目:寄生生活,体扁平盘状。如吸口虫。
24
2)开管式循环(重要)
在蛭类中,真体腔为结缔组织所填满, 部分血管退化消失,相应位置形成不同的血 窦(即组织间隙或叫腔隙),血液不完全在 血管中流动,也进入这些血窦中循环,即开 管式循环。
25
3)循环系统的形成与真体腔的形成有关
原体腔
真体腔
残余
血管
中胚层的扩大使原体腔缩小,在消化管上下的地方被挤得只剩下小空隙,从而形成纵行血管的内腔。
异体受精。
54
环毛蚓交配
55
雄性生殖孔和受精囊孔相对
卵成熟落入蚓茧内
虫体后退蚓茧前移至受精囊孔处 放出精子受精
蚓茧继续前移掉到土中
56
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类群
海、淡水、土壤甚至陆地均有分布
自有游泳、爬行、穴居生活
约17000多种,分三大类
多毛类——沙蚕
寡毛类——蚯蚓
蛭 类——蚂蟥
57
环节动物开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 较完善,且结构复杂! 一般为闭管式循环 蛭类为开管式循环
23
1)闭管式循环(重要)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状的微
血管网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
到组织间隙中),其血液流动方向固定,血
流速度恒定,比开管式循环能更有效、迅速
的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灌溉蔬菜
生态型循环产业模式图
81
沼气生活燃料
沼渣食用菌栽培
沼液灌溉蔬菜 优质牧草 制沼
湖区波尔山羊
蚯蚓粪便
养殖蘑菇
羊粪 蚯蚓 黄鳝、甲鱼、禽类饵料
制中药 牧草肥料
种植业有机肥料
生态型循环产业链实物展示图
82
三、蛭纲
半寄生
高度特化,俗称蚂蟥。营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 。
体扁,体节数恒定,每体节又分若干体环,体内无隔膜。 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 无疣足和刚毛。 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吸附 助运动
85
86
87
88
89
第四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一、有益方面
1. 鱼类饵料、钓饵和动物性蛋白饲料 2. 食用和药用 3. 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 4. 处理垃圾 5. 改良土壤 1. 危害人工养殖业 2. 吸食人类和家畜血液
二、有害方面
90
蛭吸血
91
第五节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36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外形 峨嵋山最长一尺多长,澳大利亚有近二米长的。
◆体节:100多节,相似,明显 ◆节间沟: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刚毛:各节中部一圈,故得名 ◆口:围口前段 ◆口前叶:背面、肉唇状(摄食、掘土、触觉)
37
性成熟个体具有!
节间沟
(节与节之间的凹沟)
38
◆生殖环带:第14-16节稍膨大,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17
肠系膜
肠壁体腔膜
? ?
?
脏壁中胚层
体壁体腔膜
18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重点)
肠壁出现了肌肉层 1)结构上的进步 体腔里有了各种器官系统 有体腔膜及肠系膜(固定器官) 2)生理机能上的完善——肠道可自主蠕动和盘旋
开管式循环
发育过程中无担轮幼虫期。
83
蛭纲500多种(已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万年)
少数肉食性 多数吸食体液或吸血
吸血时,唾液腺分泌抗凝血素,导致流血不止。 有嗉囊数对,吸血量大,可达身体的6 倍。
84
蛭纲的常见类群
1. 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如棘蛭。 2. 吻蛭目:具有可伸缩的管状吻,无颚,前吸盘有或 无。如喀什米尔扁蛭、宽身扁蛭、扬子鳃蛭等。 3. 颚蛭目:口腔有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吸血 种类。如日本医蛭、宽身蚂蟥、天目山蛭、日本山蛭 等。 4. 石蛭目:无颚片,有肉质的伪颚,咽长。如带状石 蛭、勃氏齿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