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体腔分节环节动物门七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受精
——头端互朝相反方向交配;精子进入对方 的受精囊孔(卵细胞尚未成熟)。
——卵成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 殖带(14~16体节)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其中。 蚯蚓后退,受精囊移到粘液管时,向管中排放精 子----受精----粘液管两端封闭---卵茧(蚓茧)。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机能明显差别,身体不 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集中在 一定的体节中。
意义: 强化运动机制,加强身体对环境的适应 分节现象还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中
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真体腔(次生体腔)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具体腔膜(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 间广阔空间)。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闭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血液从心脏流出,从一条血管流入 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连接,血液始终不 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
血液呈红色,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和血色素 意义:有方向,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蛭纲为开管式循环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沙蚕的神经系统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6、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疣足及刚毛
疣足: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为动 物原始的附肢形式。用于游泳和爬行。 海产种类具有。
疣足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刚毛:上 皮细胞内陷 形成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7、生殖与发育
多雌雄同体,有性生殖。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种类为直接发育。 对于海产种类为间接发育。
真体腔意义 :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促进 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的形成和发展。(3)为肠的进一步分化创造了条件。 (4)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
简述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门(Annelida)是一个包括许多种类的节肢动物的门,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主要特征:
身体结构:环节动物的身体由一系列重复的环节(称为节)组成,这些环节沿着身体的长度排列,使其呈现出分节的外观。
每个环节通常由一个环节节片(称为环节壁)分隔开来。
体腔和体壁:环节动物具有真体腔(coelom),即真正的体腔,其中充满了体液。
体腔由体壁内的胚层(中胚层和侧胚层)组织形成,它提供了运动、内脏器官的支持和保护。
寡腺体:环节动物的体表通常具有许多细小的寡腺体(parapodia),这些结构可以扩展和收缩,帮助动物在水中或土壤中移动。
寡腺体也可以用于呼吸和感觉。
体节器官:每个环节通常具有一对位于体壁内的体节器官(metanephridia),用于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
神经系统:环节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包括位于体壁内的双侧对称的腹神经索和环节间神经环。
消化系统:环节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等器官。
生殖系统:环节动物的生殖系统通常是双性的(雌雄同体),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对生殖腺,产生精子和卵子。
外套膜:一些环节动物的体表被称为外套膜(cuticle),它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
环节动物门下包括一些熟悉的生物,如蚯蚓、水蛭和多毛类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角色,从土壤改良到食物链中的环节。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Annelida环节动物
第六节: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Annelida)环节动物包括常见的蚯蚓、蚂蟥和海产的沙蚕。
在动物界的系统进化上,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一、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一)同律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具有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多数是同律分节,即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基本相同。
分节现象的出现是动物进化的标志。
体节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排泄、神经、血管等内部器官亦按节排列,使每一体节等于一个单位;在有些种类,不同功能的内脏器官集中于一定体节中,如蚯蚓的生殖系统,所以分节现象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二)次生体腔:环节动物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的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从胚胎发育过程看,此腔最早是两团中胚层带,后来每团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之外,并与内胚层合成肠壁,构成了肠壁的肌肉层和脏体腔膜;外侧的中胚层贴在外胚层的内面,构成体壁,并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
由于该体腔比原体腔出现得迟,故称之为次生体腔;还由于在结构上,体壁和肠壁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而不同于假体腔,故称之为真体腔。
真体腔的出现,使动物体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体腔内具有了神经、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系统,结构的复杂化,促进了各种生理机能的完善,如消化道的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循环系统的完善,促进了物质的运输。
(三)刚毛和疣足: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多数环节动物每节都有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中发出。
海产种类体节两侧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即疣足,可视为原始附肢,上面还着生背腹两束刚毛。
刚毛和疣足的出现,加强了游泳和爬行的效能。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间的微血管网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环节动物循环系统的出现与真体腔的形成密切相关。
中胚层带的扩大,必然会使原体腔缩小,结果在消化管上下的地方被挤得只剩一小空隙,这便是纵行血管的内腔;在体腔膜的接触处留下的空隙,则是环行血管的内腔。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并且原体腔所形成的血管的管壁消失,真体腔与原体腔混合。
闭管式循环系统
囊胚腔逐渐被真体腔所取代,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便形 成了相互连接的血管网——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 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枝血管组成,出现了动、静脉 和毛细血管的分化。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 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人组织间的空隙中 );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 物质及携氧机能。环节动物的闭管式循环系统出现与 次生体腔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呼吸色素: 最原始种类缺乏; 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 (hemoglobin)(血液呈红色) 、血绿蛋白 (chlorocuorin)、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in)。 有的种类同时具有1或2种,对底栖动物十分必要。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多数为后肾管。来源 于外胚层 。是两端开 口的管状结构(体壁 小肾管)每体节1对或 多对: 其结构为: 肾口:开口在体腔内, 多细胞的纤毛漏斗。 排泄管:布满血管。 肾孔(排泄孔):穿 过节间膜,开口在下 一节的体壁。 机能上的分工: 喇叭口收集体腔液内 的代谢废物;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也 在血管网处进入肾管, 并重吸收某些盐离子、 水分。 隔膜、咽小肾管 开口 于肠道内。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 产物,也可排除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第七章 环是无焰
细胞 多数环节动物具有按体节排列的后肾管 典型的后肾管(大肾管):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肾口(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的纤毛漏斗) ; 肾孔(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 ) 寡毛类的后肾管特化为小肾管
后肾排泄系统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进化地位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 动物的开始;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出现扁平状的疣足(parapodia) 和刚毛(seta);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coelom),相应地促进循环 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 机能增强; 闭管式循环系统; 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 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一种看法认为:环节动物是介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之间的动物类群。 本门动物约9000种,常见有沙蚕、蚯蚓、水蛭等。
7环节动物门
8、担轮幼虫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 育,无幼虫期。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经螺旋卵裂、 囊胚、原肠胚(内陷法),发育成为担轮幼 虫,再经过变态成为成虫。
2、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环节动物的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有一
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
从动物的系统 发生上看,真体腔 的出现比假体腔 (原体腔)晚。 次生体腔位于 中胚层之间,为中 胚层裂开形成,又 称裂体腔。 次生体腔为中胚 层所覆盖,并具有 体腔上皮或称体腔 膜。
环节动物-体腔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约9000多种,分三纲: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系统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多毛纲 明显 疣足 无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担轮幼虫 海洋生活 寡毛纲 不明显 刚毛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大多陆生 蛭纲 不明显 无刚毛和疣足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多淡水 暂时性体外寄 生
(5)神经系统 典型的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和发育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系统:1对卵巢、卵 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3对。 雄性生殖系统:2对精巢囊、 精巢、精漏斗、储精囊、输精 管、雄性生殖孔。1对前列腺, 分泌物与精子活动有关。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呼吸色素: 最原始种类缺乏; 血液 中含有血红蛋白(血液呈红色) 、血 绿蛋白、蚯蚓血红蛋白。有的种类同 时具有1或2种,对底栖动物十分必要。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 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环节动物的 闭管式循环系统出现与次生体腔的发生有 着密切的关系。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 产物的输送。
环节动物门
环毛蚓交配
22
三、主要类群
23
三、主要类群 (环虫共13000种,分布于海产、
淡、土壤、极少数寄生)
1、 多毛纲(1000多种):大 多海栖
(1)代表动物:沙蚕: 形态、内部结构、 生活习性 (2)纲的特征:①头部明显、具眼点、 口前触手、触须;②无生殖带;③雌雄异 体,具担轮幼虫;④具有疣足;⑤大多海 栖 (3) 主要类群:鳞沙蚕、毛翼虫、蛰龙 介等。 (4) 经济意义:经济鱼类的铒料,人的 食品。
3
身体分节在动 物进化上有何 意义?
①内部器官重复排列,促进 动物的新陈代谢,增强动物 对环境的适应。 ②节与节之间形同关节,增 强了运动机能。 ③是动物生理分工的开始。
4
5
2、出现真体腔(coelom):
(1)概念:它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 层之间的空腔,又叫次生体腔。 (2)特点: ①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 ②具体腔膜,肠系膜。 ③内充满体腔液,有孔道与外界相通。
39
三、进化地位及其与人的关系
环节动物的出现是动物界继扁形动物之后的又一 次较大的发展,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始。
40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真体腔;体节;同律分节;异律分 节;疣足;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链索状神经 系统;担轮幼虫;多毛类;寡毛类; 2、比较环节动物三个纲的特点。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 始? 5、比较真体腔和假体腔的特点。 6、简述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20
5. 神经系统 典型的索式神经系统, 有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 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 分化。 6.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 卵漏斗—输卵管—阴道— 雌性生殖孔(ⅩⅣ节腹中线)。 纳精囊3~4对。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精 巢囊内)—精漏斗—输精 管—雄性生殖孔(ⅩⅧ节腹 面两侧)。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07.环节动物
一、多毛纲 (polychaeta):
–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有疣足;雌雄异体,无 生殖环带;有担轮幼虫 期。 – 大多数生活在海洋。约 10000多种。
例:沙蚕 (Nereis):
• 身体扁而长,分头部、 躯干部 2 部分。 • 头部:有眼2对,触 角1对,触手1对,围 口触手4对。 • 躯干部:每节有疣足 1对,排泄孔位于疣 足腹侧基部,末节有 肛须1对。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 动物界继扁形动物之后的又一个飞跃,是高 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 身体分节,具备疣足和刚毛,运动较敏捷。 • 出现了次生体腔,在动物界首次出现了专职 的循环系统,使其更能适应环境。 • 约15000种,分布于土壤、水域中,常见有蚯 蚓、蚂蟥、沙蚕等。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交配过程:
– 两虫体相互倒抱,副性腺分泌的粘液使双方粘在一
起。
– 一方的雄孔正对另一方的受精囊孔。各自将对方的 精子储存在自己的受精囊内。
– 卵成熟时,生殖环带分泌粘液形 成茧,卵经雌孔落入茧中。 – 蚯蚓向后运动,卵茧向前移动, 当卵茧经过受精囊孔时,囊内的 精子放出与卵相遇受精。
– 卵茧在土壤中发育。
2、循环系统:
• 是囊胚腔被次生体腔不断挤压而残留的间隙所形成的。
• 主要组成: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环血管、
微血管。
• 血流途径:背血管心脏腹血管微血管 神经下血管(大部分) 壁血管背血管
3、呼吸与排泄:
• 呼吸:以体表进行气
体交换。
• 排泄:为后肾管。由 3 类小肾管组成:
一、形态特征:
• 身体前后各具1个吸盘,为附 着器官。 • 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 末7节愈合成吸盘(可见27节)。
环节动物门
刚毛:
陆生种类一般有刚毛。
刚毛:是刚毛囊内的一个毛原细胞(形成 细胞)分化形成的,而毛原细胞是体表 的上皮细胞内陷而成的。
环节动物的刚毛和疣足的出现,增强了运动 功能,使它们的运动更敏捷,更迅速.无疣 足无刚毛的一些种类,依靠吸盘及体壁肌 肉的收缩进行运动。
7、消化与取食
▪ 环节动物的消化道一般为:口、咽(或 吻)、食道、肠、直肠、肛门。有的消化 道上有盲囊,以增加消化面积,并与肠道 一样可以分泌消化酶,有的背中线有凹陷 的盲道,增加消化面积。
3.4.7.2 环节动物的分类
环节动物约有9000多种,分为多毛纲、寡毛 纲、蛭纲3个纲。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 也有寄生的种类。
4、后肾型排泄系统
▪ 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情况很不一样。多毛类中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形态,具有鞭毛的管 细胞浸在体腔液中,有鞭毛的一端在原肾管内, 排泄物通过排泄管在体壁上的开口排到体外。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后肾实际上 是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口在体腔内, 呈表面生有硬毛的喇叭形,成为肾口或内肾口。 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
真体腔出现的重要进化意义:
▪ 发达真体腔的出现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当动物以 裂腔法形成真体腔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 层构成了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构成 了肠壁。这样,环节动物的消化道就不是由单层 的上皮细胞构成,而是由肠上皮细胞和中胚层分 化的肌肉层共同构成了肠壁。由于消化道的壁有 了肌肉,又有了宽阔的体腔,肠就可以自主地蠕 动,而不依赖于身体的运动。这大大加强了动物 的消化能力。而且由于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 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
环节动物
5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
多数环节动物具有按体 节排列的后肾管,来源于 外胚层。后肾管除排泄体 腔中的代谢产物外,也可 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 多余水分。 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 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 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 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 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 孔。
6 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咽上神经节)、l对咽下神经节、连接脑
②体壁和真体腔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 纵肌层→体腔膜构成;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 蚯蚓为真体腔(次生体腔)。很宽广、 内脏器官位于其中;体腔被隔膜依体节分隔 成多数体腔室,各室有小孔相通蚯蚓为次生 体腔,内脏器官位于其中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含有淋巴细胞、变形细胞、粘液细胞等体腔 细胞.
2、多毛纲
多 毛 纲 ( 沙 蚕 ) 头 部 感 觉 器 官
多毛纲的主要特征: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具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
•雌雄异体,体外授精,个体发生中卵
裂为螺旋型,有担轮幼虫; •一般海产。
3、蛭纲 一般称蛭或蚂蟥,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 体背腹扁,体节固定,一般为34节,末7节愈 合成吸盘,故体节可见只有27节;体内无隔 膜;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 体前端和后端各具一吸盘,称前吸盘(口吸盘) 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并可辅助运动。
内各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保
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吸作用。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具一 对典型的后肾管。 ⑥神经系统: 蚯蚓为典型的链式神经。
⑦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精子与卵不同时
成熟);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雄性生殖系统:2对精巢囊、2对储精囊、
(2)寡毛纲的主要特征: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具刚毛,无疣足, 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大多数陆地生活,穴居土壤中;少数 生活在淡水中。
3-7环节动物
• 分布范围: 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 地)。 • 生活方式: 自由游泳 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 手等感觉器官 穴居 头部、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爬行、寄生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 • • • • 1、同律分节、疣足 2、发达的真体腔 3、闭管式循环系统 4、后肾排泄系统 5、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
多毛类的担轮幼虫
辐射对 称 腔肠动 物 扁形动 物 原腔动 物 √
两侧对 称
两胚层 √
三胚 层
体腔 无
原体腔
真体 腔
√ √
√ √
无 √
环节动 物
√
√
√
二、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 约9000多种,分三纲: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多毛纲(Polychaeta)
• • • • • • 约6000种,为较原始的类群。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头部、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具有疣足。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发育经担轮幼虫。 常见种类:沙蚕(Nereis)、巢沙蚕 (Dlopatra)
寡毛纲(Oligochaeta)
• 约3000余种。 •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入淡水 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配时两 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直 接发育。 •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 (Pheretima)。
蚯蚓的作用
• 以植物残体、其它有机物为食。 • 穴居习性每年使下层约0.5-5cm厚的土壤被翻 到表层——形成疏松的土壤表层——增加土壤 的通气性,提高蓄积雨水的能力。 • 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加5-10倍。 • 综合作用: 加速土壤中有机物的进一步分解。 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腐殖化过程。 最终极大地增加了土壤肥力——蚯蚓数量= 土壤地肥力水平!
真体腔分节环节动物门七
02
七、生殖及发育
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占多数) 雌雄同体或异体, 均异体受精 海产种类:间接发育 有担轮幼虫 淡水和陆生种类:直接发育
担轮幼虫: 陀螺型,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分别称前担轮和后担轮。 担轮幼虫经游泳后沉入水底发育为成成虫。
排 泄 孔
肾孔
肾口
六、链状神经系统(重点)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集中而成链状 1对咽上神经节(脑) 1对围咽神经环 1对咽下神经节 1条腹神经索 若干神经节 若干条侧神经
01
!
01
2.开管式循环★
原体腔 真体腔 残余
血管
3.循环系统的形成与真体腔的形成有关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大多有按节排列,成对的后肾管。 特点: 1.两端开口(肾口、肾孔) 2.盘旋管状(不分支,细肾管+排泄管) 3.周围有毛细血管网 前节体腔 肾口 细肾管 排泄管 肾孔 体壁 (漏斗状) (较粗) (排泄孔)
链 状 神 经 系 统
多毛类 发达
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触觉细胞。
01
寡毛类 蛭类 不发达
无眼,感觉细胞、感光乳突、感光细胞。
02
感觉器官
皮肤呼吸
大多数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 鳃
体腔膜 生殖腺
01
壹
贰
分节(体节)
叁
身体分为许多在形态和功能上彼此相似或
肆
不相似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分节,每个部分
伍
叫做一个体节。
同律分节(多数环节动物)
7环节动物门
感官:表皮感受器、口腔感受器、光感受器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1)雌性生殖器官:
① ② ③ ④ ⑤ 卵巢(1对、13体节前隔膜后侧) 卵漏斗(1对、13体节后隔膜前侧) 输卵管(在14体节汇合) 雌性生殖孔 纳精囊(坛、坛管、盲管—内端1/3或1/4处膨大
为纳精囊,开口于6、7、8、9体节节间沟)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分布在海洋、淡水 及土壤中,少数营内寄生生活。 身体细长,多呈圆柱形,是动物 界中已知的身体最早出现分节的 动物。
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身体分节;
2.出现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
3.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4.具中胚层起源的后肾管;
5.腹部神经系统索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2. 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
刚毛: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的
大型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形
成刚毛。 疣足: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内有体腔 和微血管网。
3. 发达的真体腔
真体腔:
又叫裂体腔、次生体腔,是由中胚 层裂开形成的。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 肠壁中胚层,并具有体腔膜(体腔上 皮)。
真体腔出现的重要进化意义:
寡毛纲(Oligochaeta)
1.大多数陆地穴居,少数淡水底栖; 2.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3.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4.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 发育,没有担轮幼虫期。 已知约有6700种,根据生殖腺、环 带及刚毛等结构可分为三个目,常见种 类有各种蚯蚓、颤蚓等。
蛭纲(Hirudinea)
胞发生后进入体腔,在体腔内成熟,再通过体腔管与肾管联
合的结构,从肾管排出体外,有的甚至可以通过体壁的破裂 排到体外。发育中有担轮幼虫期。
第三章 7节 环节动物门
闭管式循环系统
• 囊胚腔逐渐被真体腔所取代,囊胚腔的残余部 分便形成了相互连接的血管网——闭管式循环 系统(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 管内流动,不流人组织间的空隙中 ); •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 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环节动物的闭管式循 环系统出现与次生体腔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呼吸色素: 最原始种类缺乏; 血液中含有血 红蛋白(血液呈红色) 、血绿蛋白、 •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的输送。
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物——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环节动物
•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 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 • 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 • 同时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 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 统)也依体节重复排列; • 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 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 虫期。
第十章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进化地位 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
•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 脊椎动物的开始; •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出现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 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 能增强; • 闭管式循环系统; • 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 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 快速。 • 一种看法认为:环节动物是介于软体动物和节肢 动物之间的动物类群。 • 本门动物约9000种,常见有沙蚕、蚯蚓、水蛭等。
同律分节
• 分节(metamerism) 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 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 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标志。分节是特化的开始。 分节是特化的开始。 • 环节动物的分节现象为同律分节 • 而节肢动物的分节为异律分节。即各体节的形 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 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这就是异律分节 • 异律分节为机体分部和机能分工提供了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7
3.分节的意义
体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1. 使运动更加灵活 2. 新陈代谢更加有效(内部器官重复排列) 3. 生理分工的开始
可编辑ppt
8
强调!
1. 分节不单指外形上, 还表现在内部器官 排列上。(排泄、神经、
循环等系统按节重复排列)
可编辑ppt
9
2. 动物进化趋势
不分节 分节 分节逐渐消失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到)
2. 寡毛类(蚯蚓)的疣足退化,刚毛直接生 在体上。
3. 蛭类(蚂蟥)连刚毛也消失(因外寄生)。
可编辑ppt
18
刚毛:
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 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形 成,是寡毛纲的运动器官。
可编辑ppt
19
疣足:
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中空,与体壁 相通 疣足本身不分节 与躯体连接处也无关节 是多毛纲的运动器官
可编辑ppt
20
疣足
可编辑ppt
21
四、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环节动物开始出现血液循环系统! 较完善,且结构复杂! 一般为闭管式循环 蛭类为开管式循环
可编辑ppt
22
1. 闭管式循环★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状的
微血管网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不流到组织间隙中),其血液流动方向
固定,血流速度恒定,比开管式循环能更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
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动物进化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发展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可编辑ppt
1
重点
环节动物门生物学特征 分节现象,次生体腔 真体腔生物学意义 闭管式循环 链状神经系统
可编辑ppt
2
本章知识框架
高等无脊椎动物
!?
主要特征
体内腔光滑
内脏外光滑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
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可编辑ppt
12
肠系膜
? ? ?
脏壁中胚层
肠壁体腔膜
可编辑ppt
பைடு நூலகம்
体壁体腔膜
13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 腔
真体腔
残余
血管
可编辑ppt
25
可编辑ppt
26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大多有按节排列,成对的后肾管。 特点:
1.两端开口(肾口、肾孔) 2.盘旋管状(不分支,细肾管+排泄管) 3.周围有毛细血管网
前节体腔 肾口 细肾管
(漏斗状)
排泄管 肾孔 体壁
(较粗)
(排泄孔)
可编辑ppt
27
可编辑ppt
28
可编辑ppt
36
担轮幼虫:
陀螺型, 体中部具2圈纤 毛环,分别称 前担轮和后担 轮。
担轮幼虫 经游泳后沉入 水底发育为成 成虫。
可编辑ppt
38
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主要类群
目前已知环节动物有9000多种。 分为三个纲: 1. 多毛纲
约有3300多种,全 为海产,大多可为鱼 类饵料。
有效、迅速的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
运输。
可编辑ppt
23
2. 开管式循环★
在蛭类中,真体腔为结缔组织所填满, !
部分血管退化消失,相应位置形成不同的
血窦(即组织间隙或叫腔隙),血液不完
全在血管中流动,也进入这些血窦中循环,
即开管式循环。
可编辑ppt
24
3.循环系统的形成与真体腔的形成有关
原体腔
环节动物
经济意义
主要类群
分节 次生体腔 刚毛和疣足
闭管式或开管式循环
后肾管排泄系统 链状神经系统 生殖及发育
代表动物
多毛类——沙蚕 寡毛类——蚯蚓 蛭 类——蚂蟥
原腔动物——蛔虫
真体腔 假体腔
!?
可编辑ppt
3
进化地位
原始分节,两侧对称 发达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 具疣足 --介于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之间的动物类群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3. 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几节到几百节)
可编辑ppt
10
二、次生体腔★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 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 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 体腔:是指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在进化史上比原始体腔出现的迟,故叫次 生 体腔或真体腔。
可编辑ppt
11
次生体腔的特点★
感觉器官
多毛类 发达
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触觉细胞。
寡毛类 蛭类 不发达
无眼,感觉细胞、感光乳突、感光细胞。
可编辑ppt
33
皮肤呼吸
大多数专门的呼吸器官, 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 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 鳃
可编辑ppt
34
七、生殖及发育
1. 生殖器官由中胚层体腔膜形成
可编辑ppt
4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分节(体节)
身体分为许多在形态和功能上彼此相似或 不相似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分节,每个部分 叫做一个体节。
可编辑ppt
5
1.同律分节(多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上彼此相似。
可编辑ppt
6
2.异律分节(少数环节动物)
身体各节(头、尾除外)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不相似。
2.
体腔膜 生殖腺
体腔管
生殖管(体腔膜向外突起)
2. 生殖腺有固定或不固定
3.
海产种类每节都有生殖腺
4.
蚯蚓的生殖腺固定在几个体节内
可编辑ppt
35
3. 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4.
(有性生殖占多数)
5.
雌雄同体或异体,
6.
均异体受精
4. 海产种类:间接发育
5.
有担轮幼虫
6.
淡水和陆生种类:直接发育
可编辑ppt
肾口
排
肾孔
泄
孔
29
六、链状神经系统(重点)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集中而成链状
链 1对咽上神经节(脑) 状 1对围咽神经环 神 1对咽下神经节
经 1条腹神经索 系 若干神经节 统 若干条侧神经
可编辑ppt
30
可编辑ppt
31
可编辑ppt
32
可编辑ppt
14
真体腔的形成
可编辑ppt
15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肠壁出现了肌肉层
1.结构上的进步
体腔里有了各种器官系统
有体腔膜及肠系膜(固定器官)
2. 生理机能上的完善——肠道可自主蠕动和盘旋
不但增加消化功能, 还为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可编辑ppt
16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 态和功能上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 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 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 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可编辑ppt
17
三、刚毛和疣足
1. 典型的海产环节动物出现了专门的运动 器官——刚毛和疣足(一般每个体节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