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1.教学内容
环节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门一环毛蚓;环节动物的分类: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点,了解环节动物的系统发生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难点:次生体腔的结构和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
2)分节,且为同律分节。身体有前至后分为许多体节,体内的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和生殖系统也按体节重复排列。环节动物多数是同律分节,即除了体前2节和最后1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都基本相同。而异律分节是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体节的出现,尤其是异律分节都动物体分化为头、胸、腹等部分提供了可能性,在动物演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节现象的起源,很可能由低等蠕虫(如渦虫和纽虫)的假分节现象进化来的。
3)三胚层,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形成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产生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4)典型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5)排泄系统为后肾管型。
6)神经系统更趋集中而呈链状。
7)陆生和淡水中生活者,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海水中生活者,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虫为担轮幼虫,其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其间有口,海中游泳,然后纤毛环之后的部分逐渐延长,形成体节。
4.2 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
4.2.1 外部形态
4.2.2 内部构造及生理
1)体壁
角质层、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
2)体腔
出现了真体腔,不仅有体壁中胚层,而且还有脏壁中胚层,这样的体腔是完全由中胚层包围的完整的腔。
消化管:黄色细胞、肌肉层、肠上皮
3)觅食和营养
从横切来看:由于有中胚层的加入,肠壁分为:
(1)肠壁体腔膜;
(2)肌层,由脏壁中胚层发生;
(3)肠上皮,由内胚层发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此进行。
4)渗透调节和排泄
出现了后肾管,是两端都开口的管,一端为漏斗状且具纤毛,开口于体腔,称肾口;另一端穿过体壁开口于体外,或是开口于消化道内,叫肾孔。体腔液内的废物由肾口收集,并由肾口排出体外。此外,肾管上密布血管,可排泄血液中的水分和废物。
后肾管由属于中胚层的体腔上皮细胞生长而成。
体内的代谢废物,从各组织中产生,注入血液或体腔液中,然后由后肾管排出。
5)运动
运
动器:
刚毛: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形成刚毛。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体腔也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1对。
6)呼吸
依靠体表渗透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7)循环
出现了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循环系统,即血液始终在封闭的血管内流动,而不流到组织间隙中去。
循环系统(血管)的产生与真体腔的形成有关。中胚层和其中的真体腔出现后,逐渐扩大,使得囊胚腔缩小,最后被挤压得只剩下位于消化管上下等地方管状空隙,同时在空隙周围由中胚层形成上皮细胞,即为血管壁,而这些原本属于囊胚腔的空隙,就成为血管腔。所以血管腔就是囊胚腔的遗迹,与原腔动物的原体腔同源。
囊胚腔在消化道上、下被挤压而剩下的空隙,分别形成背血管和腹血管。前后2对体腔囊及消化管三者之间留下的空隙,则形成环血管。
环毛蚓血液中具血红蛋白,故血液为红色,但血红蛋白一般只在血浆中,血细胞中则没有。
8)生殖
雌雄同体,直接发育。生殖系统局限在某几个体节内。
9)神经和感觉器官
(1)链式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更为集中,体前端咽背侧由1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的脑,左右由1对围咽神经与1对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的腹神经索并纵惯全身。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1神经节,整体形似链状,称链式神经系统。
感觉细胞将刺激传递到腹神经索的调节神经元,再将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细胞,运动神经细胞又将冲动传至肌肉或其他器官如腺体,引起反应,这就是反射弧。
(2)感官:
4.3 分类
环节动物可分为三个纲:
1) 多毛纲(Polychaeta):
(1)纲的主要特征
(2)常见种类:
如游走目的沙蚕(Nereis)、鳞沙蚕(Harmothoe)、巢沙蚕(Diopatra);隐居目的燐沙蚕(Chaetopterus variopedatus)、沙蠋(Arenicola cristata)、盘管虫(Hydroides)和寄生在棘皮动物体内的吸口虫(Myzostoma)。
2)寡毛纲(Oligochaeta):
(1)纲的主要特征:
(2)常见种类:
如近孔目(Plesiopora)的尾鳃蚓(Branchiura)、头鳃蚓(Branchiodrilus)、颤蚓(Tubifex);前孔目(Prosopora)的带丝蚓(Limbriculus)和后孔目(Ophisthopora)的环毛蚓(Pheretima)、杜拉蚓(Drawida)、爱胜蚓(Eisenia)。
3)蛭纲(Hirudinea):
(1)纲的主要特征:
(2)常见种类:
棘蛭(Acanthobdella)、宽身舌蛭(Gloosiphonia lata)、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ca)、金线蛭(Whitmania)、牛蛭(Po
ecilobdella)和陆生的山蛭(Haemadipsa)。
4.4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起源:
环节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的涡虫纲。担轮幼虫与渦虫的牟勒氏幼虫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说明环节动物起源于渦虫。此外,软体动物、苔藓动物、腕足动物等成体形态差异很大类群,在其发育中都有担轮幼虫,说明它们有亲缘关系。
演化:
多毛类最原始。寡毛类是多毛类适应陆地穴居生活的结果。蛭类是由寡毛类演化而来。
作业:
1.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对此进行分析阐述。
2.环节动物门分为哪几纲?各纲间的特征差异是什么?
3.从沙蚕、环毛蚓和蛭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分析其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