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部编版语文《时间的脚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脚印》
一、知识概述
1、明确说明对象,厘清文章思路。(重点)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难点)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字词掌握
(1)字音字形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词语释义
低洼:比四周低的(地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
经受:承受;禁受。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砂轮:磨刀具和零件或切割金属和石材用的工具,用磨料和胶结物质混合后,在高温下烧结制成,多为轮状或片状。
磨损:机件或其他物体由于摩擦和使用而造成损耗。
2、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这里的“脚印”指的是痕迹、印迹。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3、作者简介
陶世龙,男,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文革”中因发表讲述太阳黑子的文章,被定为“影射攻击党”的罪名,1979年取消并恢复名誉。1980年参加中国科协科普考察团赴美国考察,此后致力于科普创作事业,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编辑出版了《中华文化纵横谈》。
现侨居于加拿大之弗利德里克顿(Fredericton)。自行开辟网上新天地——“五柳村”网站,可谓“老骥未伏枥,壮心犹不已”!
4、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
5、整体感知
本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为人类造福。
作者在文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赋予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更为深广的意义。比喻、拟
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
过渡句及其作用:
(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梳理思路:
(1)《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从而造福人类。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六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流程图)
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阅读最后一段)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主题归纳:
本文运用了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通过介绍岩石的风化和形成、岩石形成后的变化以及我们从岩石上如何看出地壳的活动,告诉我们:时间也会留下脚印,读懂这些记录,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宝库,造福人类。
语句赏析: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