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吴建永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
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
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
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
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
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
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
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
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
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
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
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
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
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一)筷子的名堂刘杨①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仲,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
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作“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道:“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
”“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③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
《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
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这个典故。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筋”,与“箸”通用。
《世说新语》里写道:“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
还好当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刘备这才从容地捡起筷子,并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内心的惊慌掩饰过去。
⑤由“箸”到“筷”的称呼转变始于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忌讳。
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由于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船行忌讳说“住”和“翻”,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意思是船开得快,而不是在水中停住。
后来因为当时很多筷予是竹制的,“快”又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
⑥古代筷子主要还是以木筷、竹筷为主,象箸、玉箸、金箸这类奢华的材质也仅在王公贵族的餐具中出现。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材料一: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
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
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
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
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
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材料二: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
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
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材料三: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完整版)(整理)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精品汇总附答案.(最新整理)
新课标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精品汇总 附答案小引:近几年中考所选材料一般为科技类说明文,重在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整体感知,信息量大,术语多,所以,说明文阅读训练要强化学生依据要求、准确筛选、提取信息、准确表达的能力。
能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理解说明的顺序,理解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语言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
同时领会作品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材料及参考答案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
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
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出去。
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
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1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
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
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
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不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
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
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①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专家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超过75万件。
②大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等。
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
例如图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
这些碎片之间还继续相互撞击,产生更多更细小的碎片,形成级联效应。
③太空垃圾会破坏正在运行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会因巨大的相对速度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穿卫星、空间站等昂贵的航天器。
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
④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则仍然在寻找对策。
目前,航天大国都已经意识到绝对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长下去,毕竟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望远镜都是动辄上亿的金贵货。
⑤当然,初步的计划以及构想还是有的。
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
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
这种名为欧洲离轨器的卫星,最早有望在2023年升空。
另一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⑥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监视系统已经在实时监控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
如果国际空间站等高价值航天器面临相撞风险,可以实施紧急变轨,避开垃圾。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100篇广东: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吃瓜子会致癌吗①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闹腾一回,甚至有说法称,葵花籽是致癌之首,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②向日葵,又名朝阳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被广泛种植,高可达3米,盘型花宽可达30厘米。
它的果实即葵花籽,除了作为原料被用来榨油外,还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③葵花籽含有大量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锰、锌、铜等),如果要列举葵花籽的好处,真是相当丰富。
④葵花籽味甘,性平,可用以降低血脂,还能用来驱虫。
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葵花籽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的含量更是达到了葡萄干和花生的2倍,因此,葵花籽被认为具有预防贫血等作用。
每天吃一些葵花籽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对安定情绪、防止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都有好处。
⑤此外,葵花籽中含有的食用纤维比苹果高很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明,食用纤维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有文献报道,向日葵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心绞痛和降压等药理作用。
⑥目前,葵花籽种仁的含油率仅次于大豆,已成为位居第二的油料作物。
既然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那为何一些人认为是致癌食物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葵花籽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镍、镉等。
对于土壤而言,这样的作用能够减轻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绝佳的绿化植物。
但对于人类而言,吃入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并在体内不断蓄积则足以致病,甚至致命。
⑦但因此便得出结论说葵花籽致癌是不科学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等的生长速度也都很快,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同样很强,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粮食和蔬菜也具有致癌作用呢?⑧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含油量高,且这些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进食过多不但会消耗体内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失调,脂肪积聚在肝脏,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此外还可能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甚至诱发肝组织坏死或肝硬化。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连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工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资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边界,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配大概没法觉察到这类微小差异,只要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大概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经由过程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发的引力波现象。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
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位,,居世界第26%109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
南方水多经常闹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虽然现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 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
有的全球性的气⑤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其中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⑥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左右。
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15% 的供需矛盾。
增强节水措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⑦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第②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 、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李斐然①微软的报告称,7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机。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
在他的调查里,超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
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
显然,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告后,我终于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什么——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
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
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
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
初中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①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
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你会说:“因为太阳下山了。
”但是还有恒星在闪耀啊。
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充满着无数颗恒星,那么夜晚将和白天一样明亮。
这种理论和观测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
②奥伯斯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他认为,按照静止、均匀、无限的宇宙模型,天空中散布着无数个均匀分布的发光恒星,尽管距离越远,单个恒星的亮度越小,但考虑到所有星光在宇宙中任一点的光照总和,以及近距离恒星对后面星光的遮掩效应,整个天空就和太阳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
理论与实际观察结果就是这样矛盾。
简单地说,黑夜应是白夜。
③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自圆其说。
④有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
但实际上,空间中的吸光物质无法使夜空变暗。
物质在遮挡光线的同时,也会被光线所加热,进而发光,它们将会和恒星一样明亮。
这就像大雨中的树,起先叶子还能保护地面不受雨淋,可是不久雨水便会从叶子上滴落下来,最终地面还是会湿的。
有人则认为奥伯斯的理论是根据恒星均匀分布在宇宙中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上恒星分布并不均匀,有的星区恒星多,有的星区恒星少。
因此,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
还有天文学家用大爆炸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大爆炸后出现了许多星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宇宙不断向外膨胀,大量恒星远离地球而去,这些恒星的光也不能到达地球。
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黑的。
这些理论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不能很好地解释奥伯斯悖论。
⑤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坡。
爱伦·坡认为,之所以遥远恒星的光没有照亮星空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地球:我们无法看到比宇宙更远的地方。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材料一橡皮擦邓莉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是如何熬过来的?”在这个问题下有763条回答,几乎每一条回答就是一个家庭关于“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姥爷是南下干部,离休后,在区人民法院担任陪审员一职。
那时候,家里的大门背后挂着手撕式日历,姥爷总会用红色的水彩笔,在他需要去法院陪审的日子做醒目标注。
到现在,每每想至此,那一页页小方块的日历,依然无比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不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日历上再也看不见红色的标注了,姥爷常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然后又会突然停下来,眼神中透着焦虑,迷茫地站在原地。
他再也不会陪我玩扑克牌游戏“24点”了,再也不能拿着手柄操作他最爱的“超级玛丽”,甚至,他根本都不记得我是谁了。
姥爷的记忆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偷走。
他喜欢的,他不喜欢的,和他有关的,和他无关的,正在不受控制地一点点溜走。
但,除了一个人。
姥爷平日里像个儒雅的绅士,可只要脾气一上来,还是会让我悄悄躲到姥姥的衣角后。
在他病重住院后,他只会反复念叨一个人的名字———张素云,这是他为大字不识的姥姥改的名字。
懂事后,我一直觉得姥爷其实很有文艺范儿,他的内心一定住着一个小清新。
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姥爷每天就像失了魂一样,直到和姥姥通上电话。
他会很心疼地对姥姥说:“我没事,你要好好的。
放心吧,我很快就能回去了,这回回去,就不走了,就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有人忘记了一切,却能牢牢记得这是自己的爱人。
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力量吧,我想。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申报上市,这是16年来全球唯一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通过临床3期试验。
”看到这则新闻时,已经是姥爷离开我的第12个年头。
看过一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韩剧,叫《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看完,我哭了很久。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那无数块橡皮擦,将再也擦不掉亲人的记忆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共22页)
说明文部分(一)种子的生存策略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粽的种子。
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粽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
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
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
例如壳斗科栎属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
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
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
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
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
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
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
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
1.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
【答案】生理特点、传播方式、应对困境的方法【解析】介绍种子生存策略的段落为3、4、5段,可从中心句或关键句入手,将3、4、5段分别加以概括即可。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 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书香缕缕为何来①打从认字开始, 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 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
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 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 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 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 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③书, 无论新旧, 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有机化合物, 与所有香味一样, 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 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 并使木浆纤维膨胀, “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 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成为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气味, 油墨和胶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 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说来, 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
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
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 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 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
这些反应, 统称为“酸水解”,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 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 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 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 古往今来仍未改变。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说明顺序问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说明顺序问题(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晋祠梁衡①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 里,有一座悬瓮山。
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②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③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④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岀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⑤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里信步。
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⑥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删改)(1) 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近年来中考说明文的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说明文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按照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8种)(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作用: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六、说明语言: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七、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
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
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说明文题型解析】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一、内容概括题型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二、结构分析题型六、语言品析题型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七、材料链接题型四、词句理解题型八、开放拓展题型说明文阅读主要试题类型示例及答题技巧归纳:一、内容概括题型【题型分类】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方法技巧】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题型分类】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判断说明的顺序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4、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针对1、2【方法技巧】1、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2、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以及说明顺序是什么。
针对第3点【方法技巧】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针对第4点【方法技巧】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题型分类】1、理解说明文的题目2、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3、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4、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5、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方法技巧】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
2、(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题型分类】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技巧】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题型分类】1、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4、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名联、谜语等的作用【方法技巧】1、明确常用的8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在回答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时,要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
3、在具体回答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时,不要笼统的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东西的什么样的特征。
4、引用的传说、诗句、谜语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六、语言品析题型【题型分类】1、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方法技巧】1、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词语,还要注意文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正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2、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时,要结合句子本身的内容,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这类答题的一般步骤:①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等)②结合相关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③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回答④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七、材料链接题型【题型分类】1、链接一则材料2、链接几则材料【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
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
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
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
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
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
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八、开放拓展题型【题型分类】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6.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方法技巧】1、答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首先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2、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信息,对社会和自然,我们渗透这样的思想理念,“不仅要能认识它,还要能改造和利用它,让它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做感悟启示类题,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4、做想象创新类题,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专项训练】一、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一文,完成1—4题。
(15分)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
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