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变迁与海南社会发展_张朔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南海学刊Mar.2015第1卷第1期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 Vol.1No.1海上丝绸之路变迁与海南社会发展
张朔人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汉代以北部湾水域为主要通道的“西部航线”、唐代的“通海夷道”、宋代及其以后以三沙水域为主要航线的海上贸易通道,在行政建置、区域开发等多种层面
对海南社会影响至深,从而推动了海南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海南;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K33;K928;C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166(2015)01-0068-07
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学者对“中西交通史”、“南洋交通史”、“海交史”等展开研究,即是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1980年代后,为了推动东西方全面对话,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对“丝绸之路”进行国际性的全面研究。1987—1997年间,启动“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Roads:Roads of Dialogue”即:《“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1]。此后,舶来品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正式为中国学者所使用。
南海水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代之后,西方殖民者以鸦片为“商品”、坚船利炮为武器,武力打破中国国门,晚清社会一步一步地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之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衰退之时。千百年来官方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步退让给民间,为海南东南亚移民提供了方便,也为琼籍华侨反哺故土提供条件。
总体来看,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变迁,推动了海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海南社会的发展。
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变迁
历史上,以南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在以海南岛为分界的西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水域上先后交替进行:(1)秦汉时期,以合浦、徐闻港为始发港及北部湾水域为主体的西线通道;(2)唐代中后期,以广州为始发港及海南东部水域为主体的东线通道;(3)以永兴岛为核心的南部水域,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显现,到宋代逐渐成为重要通道,明代郑和下西洋时达到极盛。海南成为南海丝绸之路东、西、南航线的重要门户所在,该通道自西向东的转移,对海南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一)海上丝绸之路西部航线
为了“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南海、桂林、象郡[2]2967,开始了中原王朝对北部湾一带区域的王化治理。此时,海南则属于象郡的外徼①。
西汉时期,海外诸国贡献频繁,“黄支国,…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自汉武帝始,政府组织“译长”“应募者”,以“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和“欲耀威德”[4]为主要目的政府贸易团体,活跃在东南亚一带,这一贸易活动一直延续至平帝元始中(公元1—5年)。以“日南障塞、徐闻、合浦”为起点港口,经过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科学基金项目(14BZS011)
[作者简介]张朔人(1966-),男,安徽庐江人,博士,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海南地方史的教学与研究。
①见唐胄的《正德琼台志》卷3,该书为196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未标页码。
张朔人:海上丝绸之路变迁与海南社会发展
海南岛西部海域、集政府贸易与王朝朝贡路径为一体的水上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之西部航线。
(二)海上丝绸之路东部航线
尽管“三国以后,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5],航线东移倾向较为明显,然而,琼州海峡的自然条件似乎并不尽人意。“‘鰌(鳅)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缘岸而归,不惮苦辛,盖避海鳅之难也”[6],鲨鱼在琼州海峡水域的出现,阻碍了这条航线的顺利形成。
隋唐之后,中原经济中心南移,使秦汉时期南北交通枢纽———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的通道逐渐衰落。唐朝开元十六年(730年),广东曲江人(今韶关市)张九龄鉴于“以载则会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于背。而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瞻江淮之求”[7]119,横亘在中原和广州之间大庾岭———梅关古道的开通,使得“广州港—海南东部海域—南洋”的远洋航线,逐渐成为王朝对外交通的主要路线。这在唐代的文献中有所体现:
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行三日,至占不劳山,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8]
这则文字事实上是欧阳修转引了唐德宗(780—805年)在位时的宰相贾耽(730—805年),“曾询问各国来使,写成《皇华四达记》”中《广州通海夷道》的一段文字。根据韩振华先生考证,所谓“九州石”即为今文昌市东北部海域中的“七洲列岛”;而“象石”并非今万宁市大洲岛(旧称独州岭),实为今天“西沙群岛”;“占不劳山”即今越南中圻的占婆岛;“环王国”即为占婆国,在今越南中部[9]。
从时间上来看,大庾岭的开通和“广州通海夷道”之间,前后相继。水道从海南东部水域通行,从而使得文昌清澜港、琼海博鳌港及陵水港等在物资补给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进而影响着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同时也加速了东南部万宁、陵水等地区的开发。
(三)海上丝绸之路南部航线
1.海南岛南部航线早期情况
唐天宝(742-756年)年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因台风而漂到海南。另外,在《唐大和上东征传》的记述中,万安州首领冯若芳,掳掠波斯商人为奴:
每年常劫取波斯船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10]
航行于南部海上航线的波斯商人,因遭遇台风而留居海南,载之于《太平广记》,该记转引唐代房千里在《投荒杂录》中记述的唐代振州民陈武振之故事:
陈武振者,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仓库数百。先是,西域贾漂泊溺至者,因而有焉。海中人善咒术,俗谓得牟法。凡贾船经海路,与海中五郡绝远,不幸风飘失路,入振州境内,振民即登山披发以咒诅,起风扬波,舶不能去,必漂于所咒之地,武振由是而富。[11]
由上述二则史料可知,本岛南部的航线活跃着波斯商人的身影。据此,可以得出海南岛南部航线,至少在唐代中期以前便已存在。
2.宋元时期的基本情况
(1)对南海的认识。从马六甲海峡———海南岛南部水域———福建泉州等港口的航线,经过唐代中后期及“南舶往来”的长期实践,两宋之际,人们对南海水域水流状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交阯洋中有三合流,波头喷涌而分流为三:其一南流,通道于诸蕃国之海也;其一北流,广东、福建、浙江之海也;其一东流,入于无际,所谓‘东大洋’海也”[12]399。
元代的汪大渊,就整个南海的地势走向来论及“万里石塘”(即指今包括东、西、中、南沙在内的南海)与内地的关联性,曰:
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盖紫阳朱子谓“海外之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