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进行熟练地运算.
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4.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多个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一、情境引入:
什么叫乘法运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如2+2+2+2+2=2×5;
(-2)+(-2)+(-2)+(-2)+(-2)=(-2)×5
像(-2)×5这样带有负数的式子怎么运算?
一、情境导入
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2
3
,……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
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2.计算下列各题:
(1)5×6; (2)3×16; (3)32×1
3;
(4)2×234; (5)2×0; (6)0×2
7
.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一、知识链接
1.计算:(1)777++= ;(2)1212121212++++= .
2.将以上两个加法运算用乘法运算表示出来:
3.计算:(1)3×2;(2)3×11
2;(3)3126⨯;(4)3
20.4
⨯
二、新知预习 1.计算:(1)222++=(-)(-)(-) ; (2)99999++++=(-)(-)(-)(-)(-) . 2.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3.怎样计算? (1)6×(-5);(2)(-4)×(-5);(3)0×(-5).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计算:
(1)5×(-9); (2)(-5)×(-9); (3)(-6)×(-9); (4)(-6)×0;
(5)(-13)×14
.
解析:(1)(5)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3)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4)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解:(1)5×(-9)=-(5×9)=-45; (2)(-5)×(-9)=5×9=45; (3)(-6)×(-9)=6×9=54; (4)(-6)×0=0;
(5)(-13)×14=-(13×14)=-112
.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
数乘以0,结果为0.
探究点二:倒数
【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34;(2)22
3;(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 解:(1)-34的倒数是-43;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
8
;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4)5的倒数是1
5
.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
哪一种计算简便.
【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
数,m 的绝对值为6,求
a +b
m
-cd +|m |的值.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
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①当m =6时,原式=0
6-1+6=5;
②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
-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
代数式进行计算.
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新定义问题
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 *b =
ab-3a.求3*(-4)的值.
解析:解答此类新定义问题时要根据题设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3*(-4)=3×(-4)-3×3=-21.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设中新运算的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学时应略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法则,背法则.本节课尽量考虑在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