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五课选择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复习(飞扬之旗)
![文化生活第五课复习(飞扬之旗)](https://img.taocdn.com/s3/m/e9931339eefdc8d376ee32c7.png)
知识点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怎么办: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 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 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 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 文化的新辉煌。 ①正确把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正确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
把握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 “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 “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速记图表〗
源泉和动力 根本途径
意义
文化 创新
基本途径
主体
正确方向
知识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 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理解: (1)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是社会实践,因此文化创 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把主体理解为文化工作者 缩小了文化创新主体的外延。 (3)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不是传统 文化而是社会实践。
知识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思 维 辨 析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一: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 聪明才智 注意: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创作 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但是,文化创 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上述观点中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 的灵感”是错误的。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认为“文化 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 作者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误区二: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0645c95a8102d277a22f5f.png)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分,共75分)1.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的舞蹈《云南映象》风靡•全国,巡演将近两百场。
对 此,下列说法最贴切的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6.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
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这表明发展中医()A •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 •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7 •一个民族的发展,当然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也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攸关民族自信、自尊和自强的问题。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 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④ 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要培育好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看美国大 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及拳击争霸赛或职业篮球赛……这一切为我们营造 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
回答 8〜9题。
8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为此必须 ( )A .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B •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C •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D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9 •在学习借鉴其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时,我们要( )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 途的。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3化产业号脉,认为相互模仿和抄袭是我国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的症结所在。
文化生活第五课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1d067df242336c1eb95e46.png)
解析 题中观点认识到文化创作者在创意产业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创意尽管要依靠灵感,但最终还是 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故①不 选,答案选B。
5.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 )。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 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 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刘大为认为《新富春山居 图》的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有时代气息”,“在 古人的巨人的肩膀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体现了这一基 本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 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③说法正确。①颠倒了文化 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9.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 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没有共性,是 无法融合的 C.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 争力
解析 C、D两项说法不科学,A、B两项说法均正确,但只 有B项符合题意。
11.近年来,江苏省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和提炼。如南 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苏州的“崇 文、融合、创新、致远”,常州的“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 城”„„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 )。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 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中外一切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文化生活第五课
![文化生活第五课](https://img.taocdn.com/s3/m/f367edc4a1c7aa00b52acb21.png)
《文化生活》第五课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根本目的分别是()A.文化工作者发展先进文化 B.艺术工作者彻底抛弃传统文化C.文化工作者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3、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名言启示我们()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③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④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在文化交流与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B、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C、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D、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消除文化差异的需要5、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源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传统文化而非外来文化 B.文化创新的源泉只能是社会实践C.文化创新的源泉既指传统文化,也指外来文化 D.文化创新源于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6.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A.社会实践 B.交流、融合C.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7、雕塑艺术在创新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从最早的石雕开始,逐渐出现了玉雕、竹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冰雕……这表明了A.文化继承 B.文化发展 C.文化消亡 D.文化继承、文化发展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生活》课时练五答案
![《文化生活》课时练五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4b0bec33687e21af45a9b5.png)
《文化生活》课时练(五)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4分,共48分。
)CACCD ADDAB C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1)据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8分)①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体现了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②《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体现了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③我国传统京剧、武术及少数民族的传统歌舞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④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的巧妙混搭,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2.(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12分)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是兼收并蓄3。
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3.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
(3)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0分)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3。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4。
(4)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2分)(1)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2。
理由: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
②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虽然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西文字母词5。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cbe74b647d27284b7351a6.png)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第五课文化创新小测试姓名:班别:分数:一、知识点填空(32分)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P48)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4、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P54)(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P55)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4分)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的文传统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发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又展的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纽带继继承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应与时俱进。
承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性文化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继承中把握好继承与发展关系发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展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发展的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化文化创新的作用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服错误倾向。
九年级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题
![九年级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81e46eb307e87101f696ce.png)
九年级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题一选择题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而这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回答1-3题。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 )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 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与时俱进 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 2008年9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 (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鲜明的个性。
京剧是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之为中国的戏剧“国粹”。
回答5-6题。
5.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是京剧的特色。
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
这一特色 (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个性和特性的标识②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应在实践中得以继承和发展④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艺术精华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
必修三 文化生活 1--5课参考答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1--5课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de730dcc7931b765ce15c6.png)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前预习案1.答案C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在全球推行“软征服” 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①③符合题意。
2.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影响.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的说法与题意没有关系,所以选择c3. 答案A试题分析: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故本题选A项。
B.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指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是错误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文化创造的主体应是人民群众。
故排除BCD。
4. 答案D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天人合一,顺时而食’的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的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欢迎”,既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项表述不科学且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5.答案B试题分析:该题以“东方美人”茶名的由来和人们用冰水浸泡该茶的创造为背景材料,人们创造了茶文化并感受茶的芬芳,欣赏茶的美姿,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享用者,B正确;A强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本身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符生活体验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留住报刊亭,能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2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办好报刊亭,能繁荣城市文化消费市场;(2分)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留住报刊亭,能够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文明品味。
《文化生活》1-4课学程练习答案
![《文化生活》1-4课学程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9c1d365ce050877321320.png)
《文化生活》参考答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判断第一框体味文化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9、(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作为人们的一种素养,是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4)题干观点看到了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正确的。
但认为这种素养与生俱来是错误的。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9、(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国家治理提供精神力量,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培育和巩固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治理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判断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9、(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广场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环境和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文化活动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广场文化中的建筑、雕塑、民族艺术等都蕴涵着某种风俗习惯或文化印记,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着人们的交往。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各地不同的广场文化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环境,自然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二、非选择题9、(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生活第五课
![文化生活第五课](https://img.taocdn.com/s3/m/b46d753f83c4bb4cf7ecd1d5.png)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 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 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 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 途径
•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 •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 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 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 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 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2)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 新,是发展。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3)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_ “民族虚无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 义” 的错误倾向; 固守传统,否定创新就会导致_守旧主义”和“封闭主 义” 的错误倾向。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 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 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 地……这表明(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 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 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 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 走向未来
第五课 文化创新
高考考点: 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的意义 ③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④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
文化生活第5课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5课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ea6954bceb19e8b9f6ba0a.png)
文化生活第5课测试题文化生活第五课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年6月,湖北省作协文学院和恩施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湖北作家看恩施”采风活动。
作家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生动记录了恩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文章。
作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是因为(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艺工作者需要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艺工作者历来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2.中国作协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贺词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中国作协对莫言文学创作的评价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④文化创新是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6.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应该(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全盘吸收C.彻底否定、一概不用D.反对守旧主义7.绘画大师赵无极的绘画,在酣畅淋漓的油彩下,洋溢着东方气息,渗透着西方浪漫。
在行云流水的节奏中,在绚烂变幻的色彩中,传达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以及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赵无极的绘画艺术( )①源于灵感,立足创作,自成一派②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③来自实践、取自生活,天人一体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东西交融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③④8.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 )①抛弃传统文化,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②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④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9.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我们要(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②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④以吸收外来文化为主,传播中华文化为辅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10.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试题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f647cac1c708a1284a44a8.png)
《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试题答案解析1.2.3.4.试题分析:题干中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启示我们文化创新既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同时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与材料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C。
5.6.7.8.【解析】本题考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要理解红色影视所传承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涉及到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时红色经典要当代社会结合起来,经典的改编涉及到创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案选C。
9.10.11.【解析】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京剧申遗成功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京剧的文化价值,选B;③不选,因为京剧申遗与抵制落后文化无关;④不选,我们京剧申遗有利于增强本固人民的自豪感,而不是世界人民的自豪感。
12.13.14.试题分析:歌曲《小苹果》因其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风靡全球,这启示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④适合题意;源于韩国授权的《奔跑吧,兄弟》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适合题意;①中的“去异趋同”是错误的;文化创新要批判性继承,③是错误的;故选C。
15.16.【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引入其他国家综艺节目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说明文化创新应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还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故入选。
③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应当尊重社会历史现实,但不能突破条件规律束缚,故排除。
17.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④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文化生活第五课练习
![文化生活第五课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d74428465ce050876321345.png)
文化生活第五课练习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
3.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的活动。
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5.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的过程。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和。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7.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又要表现为。
8.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9. ,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0 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11.谁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创造者,谁就应该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1.立足于,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4.文化的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
5.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6.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与、的关系。
7.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
A基础强化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相应的空格内)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这句话表明了()A、文化创新的源泉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D、文化创新的方法3.文化创新的成果要()A、迎合人们的求异心理B、满足青年人的需要C、服务于社会实践D、为文化工作者创造物质财富4.文化创造的主体是()A、文化工作者B、新闻、出版、图书、电视行业工作人员C、先进人物D、人民群众5.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A、消费者的心理B、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C、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爱好D、社会实践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①源泉②根本途径③动力④标准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A、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全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C、文化工作的创作努力D、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8.优秀作品是()A、文化工作者努力的结果B、社会实践的结果C、素材好的结果D、文化工作者灵敏的结果9.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过程主要表明了()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的统一B、文化自身的发展不存在着继承C、文化自身的运动不存在发展D、文化创新可以凭空想象10鲁讯在《狂人日记》中猛烈地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
高二下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课时复习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课时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5026c459eef8c75ebfb30e.png)
高二下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课时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
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表明A.“洋节”的吸引力比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大B.传统节日的魅力已消失C.部分国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D.中华民族精神正在弱化2.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①大力提倡“洋节”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④抵制“洋节”的侵入⑤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A.①②B.②③C.②③⑤D.②③④3.2021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等代表着广州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抽象和具体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4.有人认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是从外国“引进”的,是一种舶来品。
其实翻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主张环境友好的思想观点比比皆是。
“环境友好”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说它是“古已有之”的“国粹”,倒是很贴切的。
传统文化中的“环境友好”思想显现于今天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中,这说明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5.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
《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
![《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720b3f3910ef12d2af9e7b5.png)
1、你读过鲁迅和高尔基的哪些作品?读后有何感受? 2、鲁迅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何不同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鲁迅: 揭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尔基:早期作品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晚期作品歌颂 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社会 实践
(辩证统一)
文化 创新
2、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创新? 反作用(推动)
辨一辨: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
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对此你怎么看?说明理由。
探
究
共
享
(1)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灵感,但认为来自于其灵感是错 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 的文化创造。创作者灵感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长期的生活 实践、艰苦的艺术求索的结果。所以,文化创新归根结底来自 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但认为主要靠其聪 明才智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作者 必须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 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 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 作品。
《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试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1c4d3850e2524de5187ee1.png)
《文化生活》第五课训练试题一、单选题1.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 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 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 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
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A.①③B. ①④C. ②③3.右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 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
“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 给我们的启示是① 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 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 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 ①④C. ②③D.4.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
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Family= “Father ” and mather , I love you !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 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
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①③5.2015年11月7日,第^一届“北京论坛”开幕。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项选择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项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84fad375727a5e9856a610e.png)
A.鞠躬尽瘁B.团结互助C.敬业乐群D.知难而进
试题解析及建议
略
小题数
【题目1】
选项数
4
正确选项
B
题号:17
试题内容
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有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根源于()
题号:1
试题内容
下列不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是()
A.年画B.十二生肖C.芭蕾舞D.园林
试题解析及建议
略
小题数
【题目1】
选项数
4
正确选项
C
题号:2
试题内容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下列各句能体现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④志存高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①要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
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③我国的文化连绵不绝、历久弥新
④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试题解析及建议
略
小题数
【题目1】
选项数
4
正确选项
D
题号:27
试题内容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涛的分裂主义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以自己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值得弘扬,因为()
A.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第五课
1
活,时刻感受着体会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戚忧苦是二人转艺术长盛不衰的源泉。
这个事实充分说明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的动力 D.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持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3.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实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4.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
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5.根据同名佛教故事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讲述了我国古代的代国公主舍身救父,最终化作“千手观音”的传说,表现了中华民族长期秉承的和谐仁爱、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当前,该舞剧公演了上百场,以其感人的叙事和宏大的舞台效果,令海内外观众为之折服。
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
推动文化的传播④文化创新应根据时代需要重新解读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2013年,两档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创造了佳绩,由此催生出一种“汉字热”的现象。
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很多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
本所在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持续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对待传统文化,既有“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两者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9.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合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个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近年来,很多外国电影中出现了中国元素,其中,今年上映的《地心引力》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天宫一号”和“神舟”
飞船等中国元素。
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确实会有亲切感。
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
①要增强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文化的趋同②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发展文化产业③中国的文化得到了世界
的普遍认可④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一位中国诗人的作品陆续发表后,读者感受到,惠特曼的热情奔放、泰戈尔的清新淡雅和歌德的反叛不羁,都影响了这位诗人的创作。
这说明文艺创作
A.能够从不同国家文化中获得有益滋养 B.必须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C.以借鉴外来民族的文化为源泉和动力 D.只有符合国际口味才能赢得理解尊重
12.央视春晚,作为传统年夜大餐与凝聚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即使众口难调,但开门办春晚的理念深得观众欢迎,从阿宝、李玉刚到旭日阳刚、唐山菜农等一批草根明星登上春晚舞台,开创了央视春晚30年来的“新纪元”。
这说明文化创新应该A.准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借助于持续发展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