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暨市璜山小学电子教案
(语文)
编写者:傅凌燕
课题31、回声执教者:执教时间:
1.学会本课“藏、捡、扔、波、荡”5个字和带有这些生字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教学目标
的原因。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知道什么是回声(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回声)。
教学重点难点:回声形成的原因(通过试验来完成:先把一个玻璃水瓶放进水,再把它
。疑点:为什么教学难点放在投影机上打在屏幕上,最后往瓶子里扔块石子就发现其结果)
把青蛙当作人来写?(本课是讲的科学道理的童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或影视中见到过的
有关回声的现象,初步了解“回声”的意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试读课文。
2.自由读文,提醒学生注意没学过的生字的读音:“藏、扔、荡”都是后鼻音,“捡”是前鼻音。“藏”是平舌音,“扔”的声母是r,不是n或l,应读一声。
3.再读课文: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一些字词的读音。(1)带轻声字的词。如:月亮,美丽的,高兴得,奇
怪极了,藏着,学我说话哩,孩子,妈妈……
(2)多音字,如:“倒影”的“倒”读d4o,“一只”
的“只”读zh9。
(3)“一”的变调,如:“一个”“一片”“一蹦”的“一”
读第二声,“一只”“一颗”“一圈”的“一”读四声。
(三)读课文,数一数,看看共有几个自然段。
(四)分段练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主要讲了什么。(五)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1—3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2)再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后两个问题,从课文中找出可以回答这问
题的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桥洞底下)
这是一座什么桥?(石桥)
是什么样的桥洞?(出示课文中第一幅插图,理解“半圆”。)
(3)朗读课文1—3自然段。
①叙述,课文中讲道: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
高兴得叫起来。”(结合插图(一)说说周围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提问:“周围”是指什么地方?(桥洞附近)“美丽的景
色”指什么?(结合插图回答,理解“倒影”)
(半圆的桥洞和水果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②叙述:小青蛙高兴得叫起来,与此同时,不知哪儿有
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读,讲回声的几句话。
③叙述:小青蛙十分奇怪,以为桥洞里躲着另一只小青
蛙,它问妈妈,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它,而是笑着,带小青蛙跳到岸上。设问:妈妈要做什么呢?
④提问:小青蛙问妈妈时,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
样说的?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一说青
蛙妈妈是怎样做的。(2)引导学生观察试验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3)读课文4—5自然段(小结总结段意)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为什么把青蛙当作人来写?
本课是一篇讲科学道理的童话,把小青蛙当作人
来写,这是童话的特点,小青蛙是不会说话的,但是文中讲的知识却是真实的。
第三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录音,读课文。
2.分段指导朗读。教学
过程3.练习朗读全文。
提示学生注意小青蛙思想情感的变化,先是看到美景很高兴再是听到回声感到奇怪,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最后是无比欢快。
(二)指导记忆字形。
藏: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先写“厂”字,一撇的左边写“”,“厂”字里边写“臣”最后写斜钩,撇点。共17画。
捡:左右结构,提手旁,右边是“脸”字的右半部。
扔:把“奶”字的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扔”。
荡:共9画,第7画的横折折折钩是一笔。
(三)练习书写生字。
(四)完成本课作业。
1.填空,读句子,再想象句子的内容。
(1)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荡)回来。
(2)青蛙叫的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3)提问:什么是“荡”?什么是“返”?(引导学生换词比较,理解意思)
2.搭配词语,连上线:
3.听话、说话。
(1)读题目,明确本题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2)注意把时间、地点、内容说清楚,转述要准确。
(3)指导练习转述。
①借助拼音读懂转述内容。
②用自己的话练习说。
4.设想另一个内容,用上面的转述形式练习转述。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