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聚糖提取工艺材料与方法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d5ef3d3984868762cbaed54d.png)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一.概述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中具有保健功能的可溶性糖类物,主要由水苏糖、棉子糖、蔗糖以及少量的果糖、葡萄糖、毛蕊糖等所组成。
低聚糖的主要组份分子结构式为:水苏糖棉子糖蔗糖大豆低聚糖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低分子稀醇,难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分解温度大于140℃。
大豆低聚糖最大特点是能使双歧杆菌显著增殖。
大豆低聚糖中的水苏糖和棉子糖不能直接被人消化吸收,经胃部不会被破坏,到大肠后,成为双歧杆菌最好的营养物质而使双歧杆菌大量增殖。
在肠道内,双歧杆菌是惟一不产生毒素、可控制有害细菌繁殖生长、且能产生营养物质的有益菌群。
双歧杆菌发酵大豆低聚糖产生醋酸、乳酸和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控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繁殖,减少毒物的生成,从而保护肝脏,刺激肠道蠕动,防治便秘和腹泻。
双歧杆菌可分解致癌物,并使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有防癌抗癌作用。
双歧杆菌能自然合成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烟酸、叶酸、磷蛋白分解酶和氨基酸,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提髙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
二.生产技术1.基本原理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采用超滤、吸附、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物理方法提取,大豆乳清液中含大豆低聚糖,也含大豆蛋白、盐、色素等物质。
加热大豆乳清,粗大颗粒大豆蛋白即变性析出,可分离除去,再用超滤方法除去细小颗粒大豆蛋白。
除去蛋白质后 , 用吸附法脱色、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除盐、浓缩等工序加工,得大豆低聚糖产品。
2. 工艺流程3.操作步聚①沉淀:大豆乳清取自大豆为原料制造大豆蛋白质时的排出液,除含大豆低聚糖外,还含有蛋白质、盐酸和色素等物,此类杂质影响产品质量,应除去。
先把大豆乳清输人热处理器中,外温70℃以上,蛋白质变性呈凝胶状析出;静置,沉淀紧密后,分出浆状蛋白质,经离心分离,干燥,得副产大豆蛋白。
②超滤:上层澄清液和分离液中仍悬浮少量较低分子量的大豆蛋白质,送人超滤装置,经超滤膜(分子质量为 2000),在压力推动下,基本截留掉乳清液中残留的蛋白质,得到清亮透明的渗出液。
大豆低聚糖简介
![大豆低聚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742f982ec3a87c24028c452.png)
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大豆低聚糖简介摘要大豆低聚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是大豆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蔗糖(Sucrose)、棉子糖(Raffinose)、水苏糖(Stschyose)及少量的毛蕊花糖(Verbascose)。
这类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以豆科植物的含量居多,除大豆外,豇豆、扁豆、豌豆、绿豆和花生等油料中均存在。
大豆含有大约25%~30%的糖类,其中10%左右是低聚糖(是指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分子量为300~2000,它是界于单糖和多糖之间)大豆低聚糖是低聚糖的一种,它具有低聚糖的功性能,如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值,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抑制病原俊和腹泻,防止便秘,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低能量或无能量,对人体安全等特性。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理化特性生理功能提取应用发展前言大豆低聚糖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类的总称,是一种功能性甜味剂,能替代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或低能量食品中。
在成熟大豆中含量最高约占全大豆总量的10%,主要由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组成。
此外,大豆低聚糖中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肌醇甲醚、右旋肌醇甲醚等,不能被胃酸及酶降解,它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主要来源于工业上生产大豆分离蛋白(SPL)和大豆浓缩蛋白(SPC)的副产物乳清中。
我国盛产大豆,大豆产量全世界排名第3,全国现有30多家规模较大的生产大豆蛋白的厂家,生产1t大豆分离蛋白就要排放10t大豆乳清,而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乳清中,因此大豆低聚糖的资源十分丰富。
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的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的产品在1988年已推向市场,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水产制品、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
到目前为止,大豆低聚糖还是美国FDA唯一认可应用于食品中的功能性低聚糖。
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本文中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以及大豆低聚糖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0e53f0b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a.png)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质,可以从大豆中提取得到。
这种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微生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酸水解法和酶解法。
其中,酸水解法是将大豆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然后用酒精沉淀、过滤、干燥等步骤进行分离提取。
而酶解法则是在酶的作用下将大豆低聚糖水解,然后通过离心、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进行提取。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大豆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免疫系统:大豆低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挥作用。
(2)改善肠道微生物:大豆低聚糖可以促进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肠道健康。
(3)降低血糖:大豆低聚糖可以减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降低胆固醇:大豆低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3. 大豆低聚糖的应用大豆低聚糖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健品: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保健品的原料,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微生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2)食品添加剂: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增加食品的纤维素含量、改善食品的口感等作用。
(3)医药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医药领域的原料,具有调节免疫系统、降低血糖和胆固醇等作用。
4. 大豆低聚糖的安全性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是,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儿等,应谨慎使用。
此外,对于个别人群存在过敏反应的情况,应当注意饮食安全。
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多糖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PPT 33页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PPT 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076c2ecfc789eb172dc809.png)
我国功能性低聚糖在食品行业应用的品种相对较少,且用得较多的乳饮料还是 饮料行业中的小品种,保健食品也是花色多而绝对用量较小的领域。与日本、欧 洲比较,我国功能性低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大豆乳清经加入CaCl2,调酸和加热处理后,除去一部分乳清 蛋白,然后采用超滤除去残余蛋白质。
从米曲酶提取的β-呋喃果糖甘酶,用于大豆低聚糖中蔗糖转化为低 聚果糖;
(三)结果与讨论
1.大豆低聚糖浸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乙醇溶液的浓度为30%,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5h,液固比为 8:1,得率为16.1%.
2.大豆低聚糖浸出液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
活性炭用量为1.93%,脱色温度为61.7 ℃,吸附时间44min,pH 值为3.58,脱色率为30.19%,经过实验验证所得产品,脱色率为 31.25%,与预测相当.
进行大豆低聚糖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降低大豆低聚糖热值,提高大 豆低聚糖的纯度和功能性,增加大豆低聚糖的产品类型,进一步为我国大 豆低聚糖生产开辟新途径.
三、生产工艺
(一)浸取和纯化方法
工艺流程示意图
(二)分析方法
总糖检测方法-蒽酮法; 低聚糖检测方法-纸上层析法; 色值检测方法-色值指数法; 电导率测定方法-电导率法; 蛋白质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
一、实验方法
1.大豆低聚糖的微波处理方法
将脱脂豆粕粉碎通过 100 目筛后, 按照固液比 1:15 的比例用 pH=7.5 的碳酸氢钠- 水溶液配制 300ml 样液, 在玻璃酶反应器中通过 超级恒温水浴加热到设定温度, 用不同功率微波处理, 每间隔 3min 搅 拌一次。提取结束后取样10ml 离心后测定上清液中的总糖和棉籽糖含 量.
(5)D392树脂脱色后的解吸性能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1f814b852458fb770b56d5.png)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黄贤校,谷克仁,赵一凡(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介绍了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制备工艺,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浸提、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脱盐等过程的较优工艺参数,同时对成品低聚糖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浸提;脱色;脱脂豆粕中图分类号:TS 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561(2006)05-29-02The research on conditions for soybean oligosaccharide productionHUANG Xian-xiao,GUKe-ren,ZHAOYi-fan(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Zhengzh 450052)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s for soybean oligo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soybean cake.Ac-cording to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data of extraction ,decolorize and ion exchange are given ,and the cont-ents of produced oligosaccharides powder are analysed.Key words:soybean oligosaccharides;extracting;decolorize;defatted soybean meal 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的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包括蔗糖、棉子糖、水苏糖。
研究表明,低聚糖有很好的理化性质—安全无毒性、低甜度、难消化、热稳定性强等,并且,它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防止腹泻、抗癌,保护肝脏功能等。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794f9f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a.png)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旨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通过对脱脂豆粕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分析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根据豆粕的pH值,加入适 量的酸或碱进行调节,以 优化酶解效果。
脱脂豆粕的酶解与分离
酶解
将预处理后的豆粕加入特定的酶,如纤维素 酶或果胶酶,以分解纤维和果胶,使低聚糖 得以释放。
分离
采用过滤、离心等方法将酶解后的豆粕残渣 与低聚糖溶液分离。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与纯化
要点一
提取
将分离后的低聚糖溶液进行加热、搅拌或超声波处理 ,以提取大豆低聚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要点二
纯化
采用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超滤等方法去除杂质, 提高低聚糖的纯度。
大豆低聚糖的精制与干燥
精制
通过乙醇沉淀、干燥等方法去除水分和未纯 化的糖类杂质,得到精制的大豆低聚糖。
干燥
将精制后的低聚糖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 余的水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04
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与优 化
酶解温度与时间
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不足与展望方向
工艺稳定性
虽然实验中得到了较高的提取率,但实际生产中可能受到 多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工艺的稳定性。
原料来源
脱脂豆粕主要来源于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需要确保稳定 的原料供应,并考虑不同品种大豆的营养成分差异对提取 效果的影响。
大豆低聚糖的膜法工艺
![大豆低聚糖的膜法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47d95de05087632311212de.png)
大豆低聚糖的膜法工艺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的总称,主要成份为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等,占大豆中总碳水化合物的7—10%。
此外尚有少量的其它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右旋肌醇甲醚、半乳糖肌醇甲醚等。
大豆低聚糖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病原菌、防止便秘、防止腹泻、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功能、抗癌作用、营养物质、预防和治疗乳糖消化不良、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低能量或能量为零、不会引起牙齿龋变、延缓衰老的作用。
因此,大豆低聚糖对于人类生理活性作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展前景广阔。
流程:大豆低聚糖是以生产浓缩或分离大豆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为原料,加水稀释后加热处理使残留大豆蛋白沉淀析出,上清液再经过滤处理进一步滤去残存的大豆蛋白微粒,经活性炭脱色后,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浓缩脱盐处理:在此工艺中,离心分离后的大豆乳清直接进行超滤,分离出乳清蛋白,透过液经活性炭脱色、去除异味后,采用纳滤脱除乳清中的盐份,同时进行浓缩,最后制成糖浆状低聚糖,或进一步喷雾干燥,制成白色粉末状产品。
和以往工艺相比,现有工艺特点为:1. 原有工艺中,离心分离后的大豆乳清加热,使乳清蛋白热变性沉淀,但在此工艺中无法有效地去除可溶性蛋白。
采用现有工艺后,大豆乳清直接进行超滤,可将蛋白完全去除,并可去除部分大分子的色素。
2. 膜分离是个物理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无须加入其它物质,可保证低聚糖成份不被破坏。
3. 采用纳滤技术对产品进行脱盐和浓缩,可选择不同型号的膜以达到脱除盐份,或是在脱除盐份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单分子糖份,以提高低聚糖纯度。
4. 与其它浓缩技术相比较,纳滤技术成本低,有效降低成本。
5. 膜分离为一封闭系统,可保证产品不受污染。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及开发前景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及开发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ae18cdd95022aaea998f0fa8.png)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及开发前景宋国安(黑龙江省克山县计划委员会,齐齐哈尔 161600)摘 要:介绍了大豆低聚糖的生理特性、制取工艺与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开发前景。
关键词:大豆乳清;大豆低聚糖;开发前景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458(2001)05-0047-02 大豆低聚糖由2~10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单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不被胃酸及酶降解,属不消化糖类,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
在自然界存在着三糖以上的功能性低聚糖,如棉籽糖、水苏糖等。
大豆低聚糖可以从分离大豆蛋白质的水溶液中提取,主要成分是指单数为3~4的蔗糖(双糖)、棉籽糖(三糖)、水苏糖(四糖)等。
其中棉籽糖和水苏糖被人体摄入后,在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当它到达回肠、大肠时,就成为双歧杆菌的“食饵”,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起到抑制有害菌、防癌、抗癌、防便秘、防治老年性疾病、延缓衰老等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的大豆乳清,含有62%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是难于消化的水苏糖和棉籽糖。
日本已利用其生产低聚糖,而我国生产企业一直把它当废弃物弃之,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它的提取解决了大豆蛋白生产企业的环保问题,对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豆低聚糖的理化性质大豆低聚糖无色透明,甜度为蔗糖的70%,热值为蔗糖的50%,热量为8.36焦/克,可替代蔗糖作为低热能量 收稿日期:2001-06-082.2.2 在非酒精饮料(软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采用超滤澄清法,可将果蔬汁中的蛋白质、淀粉、果胶以及一些悬浮颗粒全部除去,同时还可除去部分杂菌,而其风味物质、糖和维生素等可得以保留。
如:橙汁、苹果汁、猕猴桃汁的超滤澄清;采用反渗透浓缩法进行橙汁、蕃茄汁的浓缩;超滤净化饮料用水和矿泉水;反渗透浓缩生产速溶咖啡等。
2.3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淀粉废水中的应用采用超滤法可从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质,该方法采用醋酸纤维素管式膜,在蛋白质的凝固点下进行超滤运转,同时以含酶洗剂对膜进行清洗。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ce23e4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4.png)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它是由大豆中的淀粉分解而来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因此,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食品和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酸解法酸解法是目前大豆低聚糖提取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大豆粉末加入酸性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使淀粉分解成低聚糖。
然后通过离心、过滤、浓缩、脱色等步骤,最终得到大豆低聚糖。
2. 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酶的作用将大豆淀粉分解成低聚糖。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但是,酶解法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3.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大豆淀粉分解成低聚糖。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但是,超声波法的设备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二、大豆低聚糖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1. 降低血糖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促进肠道健康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益生元,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护肠道健康。
3. 提高免疫力大豆低聚糖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 预防肥胖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的吸收和促进脂肪的代谢,从而预防肥胖。
5. 预防心血管疾病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降低血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三、大豆低聚糖的应用1. 食品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用于制作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品,如饼干、面包、饮料等。
2. 医药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药物辅料,用于制作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药物。
3. 养殖领域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促进生长等。
四、大豆低聚糖的安全性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已经对大豆低聚糖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其安全性良好。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d6785a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1.png)
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提取一、前言大豆是我国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大豆中,除了包括大豆分子量大的多糖和蛋白质等成分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量的糖类物质。
其中,大豆低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许多功效,因此其提取得到广泛应用。
二、大豆低聚糖的功效1. 保健作用。
大豆低聚糖能够改善肠道内有害菌和有益菌的生长环境,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肠道疾病。
2. 抗肿瘤作用。
大豆低聚糖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同时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强化机体抗癌能力。
3. 抗炎作用。
大豆低聚糖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三、大豆低聚糖的提取方法大豆低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离子交换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大豆低聚糖与某些离子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2. 超声波法。
超声波可以破裂大豆细胞壁,加速溶解物质的释放,使得大豆低聚糖得到高效提取。
3. 酶解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特定的酶催化反应,将大豆高聚糖酶解成低聚糖,再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净的大豆低聚糖。
四、大豆低聚糖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
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改善食品质量。
2. 药物添加剂。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被应用于制造药物。
3. 其他应用。
目前,大豆低聚糖的应用还可扩展到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肥料等领域。
五、结论大豆低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功效。
在提取方面,还有许多需继续研究和探索的地方。
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中,随着对大豆低聚糖作用机理和功能的深入研究,相信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和拓宽。
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
![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f2555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7.png)
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近些年来,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关注。
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营养保健功能,在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控制血糖和抗氧化减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植物酶法,即引入含有植物酶的种子或细胞;二是微生物法,即引入含有植物酶的微生物。
根据大豆低聚糖的产生原理,生产技术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预处理:大豆粉末的粒度一般为100目以内,粒度大的粉末可以用磨粉机研磨成细小的粒状物。
2.发酵:在不同温度、ph和培养基的控制下,根据所选择的植物酶或微生物而定,在发酵过程中,大豆分子就会发生变化,形成低聚糖分子。
3.提纯:发酵后的液体经过过滤、离心、膜分离、沉淀等工艺分离提纯大豆低聚糖,以获得更高纯度的产品。
4.稳定处理:大豆低聚糖获得后,必须要进行稳定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营养价值,一般采用包衣、冷冻等方法进行稳定加工,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目前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量。
首先,在选择植物原料以及生产工艺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植物原料的品质和酶活性,以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其次,发酵过程中要控制温度、ph值和培养基等条件,以保证大豆分子的变化,从而生成低聚糖分子。
再者,在后续的提纯工艺中,要采取合理的分离技术,以确保获得的产品纯度的同时,也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
此外,在稳定处理中选择合适的稳定处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如包衣、冷冻等,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使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因此,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技术与方法在不断地发展着。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和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需求,结合生产工艺,提出不同的生产方案,为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
![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d700f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c.png)
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大豆低聚糖是有机物质研究中的重要成分,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洗涤剂、纤维、食品以及医药领域等。
近年来,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多种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
一、从大豆中制备低聚糖从大豆中制备低聚糖的技术可以分为水解法、酶切法和改性法三类。
水解法是由水介质的酸、碱催化的化学水解法,可以制备出低分子低聚糖,但是水解产物混杂,油分较高。
酶切法是使用脱脂大豆表面活性多糖,利用酶分解逐渐富集低聚糖产物,此方法原料消耗小,但是分解效率低,收率低。
改性法是以改性大豆糖作为原料,经反应方法分解为低聚糖,此方法不需要使用酶,油分比较低,但是得到的产物种类单一,可控性较差。
二、特征分析通过水解、酶分解或改性等反应方法得到的低聚糖都具有一定的化学结构特征和聚集性质,这些特征将决定低聚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糖苷类化合物、糖原类、芳香类、类酸类等,以及降解指数、稠度、粘度、粘滞度等物理性能分析指标。
三、应用领域大豆低聚糖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洗涤剂、纤维、食品和医药领域。
在洗涤剂领域,低聚糖具有强大的吸湿性,可以提高洗涤剂的分散性,增强起泡性和减少碱性;在纤维领域,低聚糖常用作纤维材料的复合材料,用于改善毛细纹的缩紧性,提高柔软度和抗拉强度;在食品领域,低聚糖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增强其营养;在医药领域,低聚糖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与方法有水解法、酶切法和改性法,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及应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可控性差、收率低等问题。
因此,未来有必要改进这些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低聚糖的生产效率和应用效果,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fd756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6.png)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由大豆粉和木质素作为原材料制备而成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介绍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
首先,原材料准备。
大豆粉是制备大豆低聚糖的主要原料,需要选择优质的大豆,去掉杂质并进行洗净处理。
木质素则是辅助原料,可以从木材或其他植物中提取得到。
其次,大豆粉的预处理。
大豆粉中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和油脂,需要通过预处理将其除去。
通常采用酶解法或超声波处理法将蛋白质降解,然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将油脂去除。
这样可以得到更纯净的大豆粉。
然后,大豆粉的发酵。
将预处理好的大豆粉加入适量的水中,制成糊状物。
然后加入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反应。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酵母菌会分解大豆粉中的多糖,产生低聚糖。
接着,木质素的提取。
将准备好的木质素加入适量的水中,经过浸泡、加热、搅拌等处理,使木质素溶解在水中。
然后通过蒸馏、过滤等操作,得到纯净的木质素溶液。
最后,两者的混合和精制。
将发酵制得的大豆低聚糖和提取得到的木质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然后通过蒸发、冷却、过滤等操作,去除混合物中的杂质和水分,得到纯净的大豆低聚糖。
以上就是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
通过合理的原料选择和处理,以及适当的发酵和提取工艺,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大豆低聚糖。
这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保健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带来健康和享受。
膜技术提取大豆低聚糖
![膜技术提取大豆低聚糖](https://img.taocdn.com/s3/m/0b2f80fa9e3143323968936e.png)
大豆乳清废水回收低聚糖及乳清蛋白技术综述大豆低聚糖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类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此外,大豆低聚糖中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肌醇甲醚、右旋肌醇甲醚等。
它是由2~10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单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不能被胃酸及酶降解,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我国大豆的产量在世界上居第3位。
全国现有30多家规模较大的生产大豆蛋白的厂家,生产lt大豆分离蛋白就要排放lOt大豆乳清,而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乳清中,因此大豆低聚糖的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量开发和研究功能性低聚糖。
日本对各类低聚糖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才着手研究开发大豆低聚糖。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的关键技术未能解决,实现工业化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1) 人体虽然不能直接利大豆低聚糖,但它可被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充分利用,使双歧杆菌大量增殖。
人体内的双歧杆菌含量与人体的生长,机体的新陈代谢都息息相关。
(2) 大豆低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有害细菌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
(3) 肠道的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不但能刺激肠道壁的收缩运动,而且还能软化粪便,加速粪便的排出。
(4) 大豆低聚糖可以降低粪便中13一葡萄糖醛酸酶和Azoledactase等酶的活力(5) 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自然合成维生素B 、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 、烟酸、叶酸,还可产生锌、锰、铁、磷、钙等多种微量元素。
双歧杆菌能合成氨基酸类物质被肠道所吸收利用。
而且,由于双歧杆菌存在,可使肠胃消化系统适应性增强,延长氮停留时间,提高营养利用率。
二、其他主要功能性糖据国家公布《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功能性低聚糖定义为:(1)功能性低聚糖是由2~10 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聚合而成;(2)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特性,可直接代替蔗糖,作为甜食配料,但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3)具有促进人体双歧杆菌增殖等生理特性。
大豆低聚糖工艺流程
![大豆低聚糖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aee20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6.png)
大豆低聚糖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大豆低聚糖工艺流程。
1. 原料预处理。
清除大豆中杂质和不成熟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低聚糖提取工艺材料与方法
大豆低聚糖(SBOS)是大豆中可溶性糖的总称,在成熟大豆中含量最高,约占全大豆总重量的10%,主要由棉子糖、水苏糖和蔗糖组成。
其中,功能性成分是棉子糖和水苏糖,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有益菌群的生长,具有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预防肠癌、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龋齿和护肝等一系列保健功能,可广泛用于多种营养、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生产。
莱特莱德膜分离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膜分离和脱盐浓缩技术以及冷冻浓缩分离技术推广与工艺设备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具备丰富经验。
本研究从实际出发,对大豆低聚糖提取工艺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制备工艺。
大豆低聚糖提取工艺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脱脂大豆粉:市售大豆粉,经石油醚脱脂、除去溶剂后,得到脱脂大豆粉,冷藏备用。
1.2、一般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在大豆加工中同时进行综合利用:
大豆→提取油脂→大豆蛋白分离→提取大豆低聚糖。
一般工艺线路为:经除蛋白(盐析、超滤)→活性炭脱色→脱盐(电渗析除盐技术、离子交换)→浓缩糖浆→干燥制粉成品。
国内大豆低聚糖生产技术研究的报道很少,而且主要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但也有用水浸提的,由于得率少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在大豆低聚糖的提取工艺技术中以及得率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提纯后的糖液真空浓缩到70%(干物质)左右,浓缩过程中糖沸点控制在70℃左右,制成糖浆后再制成其它制品。
结果与讨论
乙醇浓度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提取液中低聚糖含量逐渐增加。
当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80%时,低聚糖含量达到最高(2.55%),再增加乙醇浓度,提取液中的低聚糖含量反而有所下降。
提取时间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低聚糖得率增加,当达到150min时,提取液中低聚糖含量达到最高(2134%)之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低聚糖含量反而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一定温度下低聚糖部分水解所造成的。
莱特莱德秉承创业之初的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先后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最具创新能力成长型中小企业、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获得了多项荣誉资质。
莱特莱德三种主要技术巧妙地诠释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了国内首创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组合膜处理铅锌冶炼废水零排放装置,技术实现了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