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审题的习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提高分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为重要,而且行之有效。

一、养成指读的习惯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算式,出现的错误有:(1)没有弄清题意。(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和问题。(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等等。这些我们觉得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再提笔答题,养成指读的好习惯,能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

二、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

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

解决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划重点、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不管什么题,学生拿到手后,不急于做,而是先弄清题意,通过让学生在题目上圈圈点点划划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思考该如何做。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题,帮助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来审题,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例如在做脱式计算时,先看运算符号有没有特点,再看数字有没有特点。如果两者都有,在题目旁打星,说明能简便计算。如果没有特点,在算式下面用线划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又如在教学文字题时如:256乘以2与8的和,积是多少?通过读题,发现题目的要求是求积,因此圈关键词“乘以”,画树状图,写出关系式。让学生明白:求积就是找乘以或乘,关系式是256×和=积。因为先算和,所以在列式时要加()。再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如:上海大剧院高40米,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比大剧院的11倍还高28米,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多少米?读题后,划出关键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比大剧院的11倍还高28米”,在比的后面圈出一倍数:大剧院。通过审题,理解一倍数已知,找出数量关系,用正推。学生审题

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审题习惯的形成和培养。

三、养成逆向思维的思考习惯

应用题中常常会给出多个条件,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解决问题存在疑惑。

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去寻求需要的条件,得到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将逆向思维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思考习惯,用来过滤复杂的内容,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解题思路。

(一)、应用题的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尤其是应用题。只有认真审题、读题,才能知道条件问题是什么,才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2、“敲”,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特别在应用题中,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3、“述”,述,就是复述题意。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二)、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如405×(3076-2980)看的结果应是:①有3个数;②有2种运算;③含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

2、“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在算式下面用线划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

总的来说,小学生在审题时要做到:①做题时,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②学生学会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③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很容易养成习惯,而且一成不变。比如,如果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引申,便错误百出。而常出现的加减误算、乘除误算、把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就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教师要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