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的七大动作要领

保龄球的七大动作要领
保龄球的七大动作要领

保龄球的助走要领(转贴)

齡球上的七大重點之一

[站位](Stance)

[站位]站位元沒有固定模式,但必須放鬆,不能有任何緊張感。有些球員喜歡直立站位,而另一些球員則更喜歡半蹲姿勢。只要球員覺得舒適放鬆,這些姿勢都未嘗不可。站位元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球員在接下來的助走等動作中不能有任何束縛。對於站位,每個指導員或教練員的觀點可能都不一樣。而我則更喜歡直立站位,因我堅信應該使用由肩開始的自由擺臂,而直立站位與半蹲站位相比,擺臂可以更加自由流暢。確實,直立站位和半蹲站位孰優孰劣並無定論。

一些球員如Norm Duke, Danny Wiseman, Bob Learn Jr., Tommy Baker, Marshall Holman, Steve Hoskins, Amleto Monacelli和Rick Steelsmith等採用的是稍微下蹲的姿勢,他們都取得了成功。不知是否巧合,這些球員身材相對都較矮,他們都有在下擺過程中放鬆手臂的天賦。上述球員除Steelsmith 和Monacelli外,其擺臂都是半控制式的(semi-controlled armswing)。另一方面,許多頂級PBA球員採用了更挺直的站位姿勢,這在一些頂級球星如MikeAulby, Parker Bohn III, Chris Barnes, Jason Couch, Dave Husted, John Mazza, David Ozio, Pete Weber, Randy Pedersen, Brian Voss和Walter Ray Williams Jr.等身上表現得尤明顯。必須指出的是,這些球星使用的都是長長的自由擺臂,而這種自由擺臂則是由平滑的推球動作产生的。

七大重點之二

[推球] (Pushaway)

[推球]推球是正確打球最至關重要的技術動作之一,它與站位一樣,也可以有多種選擇。許多採用半蹲姿勢的球員傾向於使用半控制式的推球動作(semi-controlled pushaway)。我上面提到的第一組球員——Duke, Wiseman, Learn, Baker等——使用稍向前下方的推球,並部分控制推球動作直到進入後擺。從根本上來說,一個理想的推球動作應該是自我驅動的(self- propelled),也就是說,球應該稍向上推,以便产生重力作用(the ball is pushed slightly upward in order to create gravitational force)。這種推球動作不要做得過於誇張或太過用力,握球要實在穩定,但推球必須柔和精致,足夠使球呈圓弧自由下落進入後擺(sufficiently arced to permit the ball to free-fall into the backswing)。Voss是我認为基本動作最好的球員,他的推球動作可以作典範:舒展,精致,不費力,重復一致。這種典範式的推球動作,使Voss成歷史上動作最流暢優雅的球員之一。Aulby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也可以歸功於他的超級推球動作。但是,他的推球動作太過於強調重力推動了,以至於偶爾會使他助走時過早前傾,這是他極少幾個缺陷之一,不過這也不能阻止他獲得26個PBA 頭銜,其中包括全部五項頂級賽事:PBA National (2次),Touring Players Championship, BPAA U.S. Open, Tournament of Champions以及ABC Masters (3次)等。其他擁有理想推球動作的頂級球星還有Bohn, Mazza, Ozio, Monacelli和Walter Ray Williams 等。不過,也有幾個出色的PBA球星不使用這種推球動作,如Duke, Pat Healey, Weber和Wiseman 等就更多地向下推,這是一種半控制式的推球,因此必然導致部分控制式的擺臂

保齡球上的七大重點之三

[擺臂] (Armswing)

[擺臂]擺臂是指推球動作後手臂達到釋球點的擺動行進方式。關於擺臂在一流教練中也有不同的觀點。一些教練推薦outside-inside的擺臂方式,即偏向右側推球,然後擺回到身體中後方(指右手球員)。

這是現代那些強力型球員喜歡的方式,他們通常站在球道最內則推球擺臂。這種擺臂方式在球道外側比較幹的時候是有效的,能使球以適當的角度進入瓶袋,全中幾率較高;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的是現代reactive型的球,則可能會产生一些極難看的殘瓶。許多知名教練推薦“8字(figure-8)”擺臂,實際上是半8字。幾年前,8字擺臂在明星球員中比較流行,他們球的後擺是直的,而手形成一個8字圖形。現代許多教練推薦的8字擺臂如下:推球時推向身體左側,迫使後擺朝向身體右後方,手臂呈半個8字後擺到最高點,然後直線下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手始終位於球的內下方。20世紀40年代早期的Ned Day是8字擺臂的始作俑者之一,這

位密爾沃基的球星是他那個時代最具技巧性的球員之一:動作平滑如絲,平衡完美無缺。Day可以說是8字擺臂球員的典範。70年代的Don Johnson是PBA巡迴賽的常客。他也是8字擺臂,但有一點例外:他的手臂不是8字擺動,其8字完全是通過手形成的。Don的後擺直如箭矢。不過,他的延伸動作與一般人不太一樣,這留待下期再作介紹。60年代及70年代早期的球星Wayne Zahn的擺臂與Johnson 一樣,不過在延伸動作上也有差異。這點也將在下期中介紹。是否採用8字擺臂完全是個人喜好問題,但是,我強烈推薦直擺(straight armswing)。有一點我確信不疑,那就是在擺臂過程中任何額外的動作必然會導致重心的重新調整。如果前擺從身體內側擺到身體外側時動作不到位,則要嘛會將你的身體右拽,要嘛會將球拉向身體內側,以保持身體平衡;如果是從外到內擺臂同樣需要重新調整重心,否則你的球就會跑到1-2位瓶袋去

保齡球上的七大

重點之四[步法](Footwork)

[步法]步法指的是你助走時腳步的移動模式。助走步法是構成正確打球動作的要素之一,它是節奏和時間差的基礎,是精確釋球的關鍵。不正確的步法會導致過早擺臂或太遲的擺臂。很不幸,許多關於步法的指導意見都是在給學員甚至是高級球員灌輸錯誤的資訊:如果你的腳步移動沒有偏移,那

在水平方向上(指與行進方向垂直的方向),你的右腳在助走結束和開始時應該處於同一位置(即同一水平位置)。(譯者:~~~我一直是這認的,慘!~~~)那些直線助走,助走沒有偏移的球員,如果滑步開始和結束時水平位置相同,那就錯了!滑步結束時,你的滑步腳的位置應該與你倒數第二步(對五步助走是第四步,對四步助走則是第三步)在同一水平位置。只有這樣,臀部才能給手臂下擺讓開空間,使擺臂緊靠身體,並防止飛肘,同時消除延伸動作中拉臂的毛病(原文:In this manner, the hips will be cleared for the descent of the armswing, keep the swing in close conformity to the body, prevent the elbow from flying away, and eliminate a pull in the follow-through)。這種滑步對形成保持身體平衡的三角是最關鍵的,如果滑步不向前一步水平位置靠近,那右部身體的重量加上球的重量,必然使你失去平衡,結果你就會向右倒,球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對那些助走有偏移的球員,不管你是左偏還是右偏,滑步時也應該採用與上述相同的策略:滑向前一步的水平位置。理想的步法節奏應該使你的滑步腳在釋球前零點幾秒達到犯規線前,這可以使你保持身體穩定,等待球回擺到最低位置,然後在最大的杠杆效應點堅實地釋球。最大的杠杆點在哪里?最理想的杠杆位置

應該垂直肩和腳踝。從這個位置上提重物相對較容易,阻力最小。而腳踝前的任何位置,則都會有額外的負擔落在杠杆區外,這一般由過早擺臂造成,會導致在球上升的過程中釋球——這是最不能容忍的動作錯誤之一。千萬不要混淆向上撞球(hitting up on the ball)和向外擊球(hitting out on the ball)。向上撞球是在球上升過程中釋球,球以跳躍的方式進入球道。而向外擊球這是以向下投射的方式將球

釋入球道(releasing the ball in a downwardtrajectory),這種方式是目前最熱的球星Ryan Shafer和PBA 名人Dave Ferraro的標誌動作。

Ferraro的釋球向外投射距離很長,而Shafer的距離則短些。這兩人的屈膝動作很輕甚至沒有。在下期中,John Jowdy將討論正確動作中的屈膝,手位與釋球,以及延伸動作。

保齡球上的七大

重點之五[屈膝](Kneebend)

[屈膝] 屈膝是穩定一致發揮最基本的要求之一。Don Carter,這位近來公認的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球員之一,其成功源於許多積極的因素,屈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這位PBA名人使用的是低位蹲姿,整個擺臂手肘彎曲,拖步助走,鼻子幾乎貼著地板,最後球幾乎是朝下推入球道。

實際上,Carter的動作與公認的基本常識幾乎完全相反,只有一點除外:屈膝,它是Carter最精確擊球技術的動力。關於正確的屈膝,在一些教練中存在一種誤解。他們過多強調了滑步時的膝部彎曲,很少甚至根本就不注意其前一步的屈膝,這是錯誤的!四步助走的第三步是整個助走中最關鍵和最有意義的一步!它是重心降低進入滑步的催化劑,對於低角度釋球至關重要。第三步又稱作能量轉移步(power step),是它推動身體進入滑步,並使身體獲得一個較低的穩定的位置,防止滑步停止時身體後仰上。如果四步助走中第三步的深屈膝能做到短而快,則球員可以很容易將身體下降成坐姿(sitting position),因此效果要好得多。如果第三步較長,則會阻止你“坐下(take a seat)”,給你屈膝設置障礙,導致你開始滑步後身體後仰上。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深度屈膝都是PBA一些傑出球員的標誌動作,這些球員包括Parker Bohn III, Chris Barnes, Jason Couch, Tim Criss, Norm Duke, Dave Husted, David Ozio, Amleto Monacelli, Brian Voss, Rick Steelsmith, Pete Weber和Ricky Ward等。Marshal Holman以其深度屈膝和低平向外的投射釋球,獲得了20世紀最偉大的二十名球員之一的榮譽。

Mike Aulby獲得過26個PBA冠軍,是歷史上唯一獲得ABC Masters三次的球員,也是PBA歷史上唯一集五項主要賽事冠軍于一身的球員,這五項賽事是PBA National, Touring Players Championship, U.S. Open, ABC Masters和Tournament of Champions。他的動作也有瑕疵:有時屈膝不太一致。他的成績可能使人對屈膝的重要性产生懷疑,但是,你要知道,他偶爾成績不好皆源於他在能量轉移步時曲膝降重心失敗。不具有教科書般屈膝動作的成功球員並非Aulby一人。Justin Hromek, John Mazza, Bob Learn, Ryan Shafer, Butch Soper, David Traber, Jess Stayrook, Guppy Troup以及Wayne Webb等在職業球員中收入都還不錯,但他們都沒有理想的屈膝動作。這些球員除Stayrook外,身材都相對較矮,這是他們的優勢,可以使他們能在較低的位置釋球。

保齡球上的七大

重點之六[手位和釋球](Hand Position&Releas

[釋球] 強大的釋球是所有球員所夢寐以求的。大多數偉大的球員擁有上帝給予的這項天賦,但是很多球員是通過艱苦的學習和練習才獲得的。其他的球員則無法使他們的手置於正確的位置,只能依靠他們動作的簡單和精確來達到目的。在使用橡膠球和聚酯球時期,認在上擺過程中釋球好的球員很普遍。這種在上擺過程中釋球的技術又稱“上提和翻轉(lift and turn)”,這種技術在過去並不認是嚴重的缺點,因为那時的球並不具有現代“導彈”引人注目的特性。一個強大的釋球由什么組成呢?它不是簡單的投球,它是這樣一種能力:球要恰到好處地置於手掌後部,耐心等待它到正確的釋球

點,保持手的位置不變直到最後一刻,大拇指脫離,手指有力旋轉使球從手掌前部離手(原文:it's the ability to place a ball well in the backof the hand, have the patience to wait for the proper release point, maintain thehand position to the last moment, exit the thumb, and drive the ball off the front part of the hand with strong finger rotation)。這有多難呢?對那些不具天賦的球員,要協調釋球和釋球點可能有點難。這些動作需要瞬間同步,不能合拍就只能是亂彈。即使你釋球有力,但釋球點不正確,也是毫無用處。理想的釋球點正如我在步法一節中所述,是下擺路徑中腳踝後面的某個區域。理想的釋球動作應該是這樣的:大拇指脫離,球的重量轉移到手指,在最大的杠杆效應點釋球。大拇指脫離時,它與滑步腳的距離大約是6到7塊板,當然前提是你的滑步與前一步在同一水平位置。在現代保齡中,Holman的釋球無人能及,其釋球的慢動作,曾經被現代的電腦視覺化技術加以捕捉並演示。他的釋球動作快如閃電,球與球道幾乎嚴絲合縫,令人難忘。多年前他出過一個教學帶“Maximum Bowling”,集中深入解釋正確的基本動作。Holman的特點就是其超級釋球和相應的理想釋球點。Pete Weber這位過去20年來無可爭議的最偉大的保齡球員,其釋球是最乾淨利落的。他的釋球看起來毫不費勁,卻具有爆炸般的威力。與Holman的釋球一樣,他的釋球也是平滑進入球道,沒有任何聲音和彈跳。Holman 和Weber的強大釋球都不是通過額外或生硬的用力來實現的,而是通過精致準確的時間差來達到目的。這種釋球用power stroke來描述最恰當。使用power stroke方式釋球的球員不僅僅限于超級球星Weber 和Holman,只不過他們兩人高人一籌,可做power stroke的範例。Barnes, Steelsmith, Ward, Richard Wolf 和Danny Wiseman等也都採用這種釋球方式,能使球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旋轉。另外兩種釋球方式:pure stroker和cranker。Pure stroker型的球員包括Aulby, Bohn, Criss, Husted, Duke, Mazza, Voss, Pat Healey和Jeff Lizzi,他們都依賴於精致的技巧和精密的準確度。

Cranker型球員不是靠精密的技巧,而是使用額外的力量以及施加極度的手腕和手指的轉動使球产生更多的旋轉。這類球員準確性不如stroker型球員,只是使用他們的天賦來产生更大的瓶袋區,即投球到某個區域而不是某塊板。如果球道狀況可以提供更大的入袋角,從而大大提高全中幾率,則他們這種打法特別有效。如果球道條件適合他們比賽,那基本不可能打敗他們。PBA 中最有名的Cranker球員有Couch,Learn, Shafer, Dave D'Entremont, Steve Hoskins, Jason

Hurd, Rudy Kasimakis, Brian Himmler, Robert Smith和Lee Vanderhoef,其中只有Couch在各種球道狀況下表現得都很好,Shafer只是最近才適應各種球道條件。釋球和釋球點至關重要,不過,與它們同樣重要的還有延伸動作:釋球後手臂的運動。

保齡球上的

七大重點之七[延伸動作](Follow-Through)

[延伸動作] 延伸動作是所有運動最重要的動作要素之一,比如棒球,美式足球,籃球,檯球,田徑,網球,高爾夫等等不一而足。它是所有需要手臂和腿腳運動專案無數實踐經驗的總結。不正確的延伸動作是籃球投手的致命缺點。籃球運動員遠投時要靠精細的延伸動作來得分。能夠擊出300碼遠的高爾夫球員也得益於他們精致的延伸動作,不正確的延伸動作使許多職業高爾夫球員不能在綠地上擊球入洞。在保齡運動中,不好的延伸動作阻止了許多球員進步。雖然作为一名從業教練和指導員,我是很不願批評其他的教練和指導員的,但我仍然要說,造成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來自不同教練員各種不盡正確的指導意見。由於現代球具和球道維護的發展趨勢,保齡球運動已經大大改變了。現在的保齡球所用的材料能夠使球與球道生更大的摩擦。球具製造商不再局限于使用“薄餅(pancake)”加重塊來補

償和平衡鑽球失去的重量;那些研發天才們耗費了數十萬上百萬美元開發複雜的重量塊(weight block),將它們置於球的關鍵區域以产生額外的威力。此外,經過培訓的鑽孔師鑽球時能夠使加重塊位於適當的位置,根據球的性能,球道狀況和轉捩點的要求控制球的曲線運動模式。簡而言之,保齡運動已經完全改變了。但是,絕大多數的基本原理仍然適用。然而,延伸動作中仍普遍存在錯誤。這個錯誤就是:伸手去夠天花板(reach for the ceiling)。這個錯誤是從塑膠球和蟲膠漆道時代傳下來的,那時要求更具侵略性的釋球和延伸動作,要求強力球員上提和翻轉,並教導他們在延伸動作中去夠天花板。那

時的強力型球星如Harry Smith, Dick Hoover, Bill Lillard和Carmen Salvino等使用的就是這種動作,也很成功。但是,那個時代也有許多偉大的球員離經叛道,他們的延伸動作是向外指向球瓶的,比如Don Carter, Junie McMahon, Billy Welu和Tom Hennessey等就是這樣的。但如今是使用active, reactive 以及proactive球具的時代,延伸動作指向天空對正確打球有百害而無一益。現在的保齡球對技術的技巧性要求更高,適中的stroke型的釋球比過多翻轉和上提更有效,因为現代的球具有過度反應的特性,如果球旋轉過多,就會過快過急變成動。如果延伸動作向上,則球離手時在空中自旋,接萤η虻罆r 會立即開始反應。相反,如果釋球低平,延伸動作指向球瓶,球更有可能如教科書中所說運動:滑動,滾動和動。正確的延伸動作要點之一是使前擺柔化,手指指向轉捩點,手臂向外而不是向上伸展。儘量使手臂伸展,肘部很少甚至不要彎曲。只有當擺臂是從肩開始時,才能做到這一點,任何由前臂開始的擺臂都是很難做到的。這

裏我要引用兩位最聰明的研究人員的一些話來說明正確的延伸動作。其一是Earl Anthony,毫無疑問,他是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說正確的技術應該是“手要跟著球”;其二是Tom Kouros,他是最偉大的教練之一,是歷史上最暢銷的保齡手冊《Par Bowling》的作者。Tom Kouros回憶McMahon(保齡教父級的人物)指著球瓶區對他說“延伸動作指向球瓶。球瓶在那裏!如果球瓶放在天放板上,你就指向天花板好了!” 有這些天才前輩們的智慧之言支援,我強烈推薦更柔和更伸展的延伸動作,它是理想的動作技術的一部分,是你成功的七個堅實基礎之一。

实心球动作要领

一、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后面那只脚上或两脚之间,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支撑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斜上方45度角)方掷出。 二、动作技术环节: 持球、用力蹬地、送髋展胸、挥臂掷球、掷球后的缓冲。 1、持球 1)、正确动作:因为是双手持球,首先要考虑两手能够同时用力,球出手最后手指能充分拨球。 动作要求:两手用手指包球,两手心空出,大拇指交叉或并排放在球底,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其余六手指对称来托球,这样既能使球固定,又有利于最后用力,球出手瞬间,更多的手指充分拨球,并且出手角度不易过低。如图:

图1 2)、错误动作: (1)球完全握在掌心里,手放在球的两侧。这样握法自然缩短了动力臂,影响的出手速度。出手时甩腕受阻,更没有手指拨球,还有就是很容易形成一臂用力。这要求老师必须做好示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持球的动作。 (2)两个食指和拇指形成心形。这样的握法,球在手中不是很牢,易脱落,最后出手感觉类似篮球传球,只能用食指拨球。最主要的是两肘容易外展,用力方向分散,不利于向前用力。可以把拇指下伸放在球底部。 2、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如图:

图2 3、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包括: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图3

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张道永 一、本课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落实在新课程标准下技术动作教学的新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以及障碍跑的变向技术,培养学生协调配合的能力。矫正学生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速度、蹬地与上肢的协调用力的错误动作和障碍跑的变向技术。同时,本课也非常重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创新、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二、分析教材: 本节课教材为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和障碍跑,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为主教材。掷实心球和障碍跑是一个传统教材,每个学期中都要涉及。而这两个项目也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练习投掷实心球,能发展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关键,这些必须与发展身体力量素质结合起来,采用一些简单且易操作的上、下肢以及躯干练习来达到发展学生力量和投掷力量的目的。而且原地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也是中考体育的选项之一。障碍跑则是人体运动的能力之一,在教学中采用变向过障碍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障碍跑变向能力,练习中与同伴积极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灵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团队协同作战,顽强勇敢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参与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男生26人,女生20人。他们具有一定的辨别思维和动手能力,注意力指向性较强,并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认知和技能有一定的提高,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本课通过游戏、练习、比赛等多个环节,调动学生尤其是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上好体育课和乐于参加各种技能学习的信心。 四、课的特色: 1、利用废旧的报纸做成的小纸球代替实心球,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减少了危险性。 2、分层教学:利用椭圆形场地进行投掷,很好的解决了男、女生的个体差异。 3、评价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在完成技术动作的练习中得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能充分的享受过程,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肩肘倒立 的重难点

如何解决《肩肘倒立》的重难点 太仓市良辅中学王咏梅 2014年6月4日新区中学,09:45分,听了市一中杨利清老师的一节《肩肘倒立》,收获很大,听这节课的原因,一是自己不会做肩肘倒立,二是基本功竞赛考这个内容。听了这节课,受益匪浅。我按照杨老师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很快也学会了肩肘倒立,这也为我参加基本功***帮了不少忙。杨老师这节课从准备部分就做了很好的针对性的练习,辅助部分,素质练习都能体现了对解决重难点的帮助与需要。总结如下: 1、重难点突出,恰当。 本节课的重点是举腿、伸髋、夹肘,稳定的三角支撑;难点是伸髋展体后的垂直平衡。 解决重难点的手段:通过图纸,自主学练,教师指导,循序渐进,一步步完成内容。 (1)先是辅助练习:学生仰卧,两手伸直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并拢伸直向后放,脚尖绷直碰地,参考图纸练习一,教师集中讲解改进后,学生再次练习,大部分有改进。 (2)然后,就按照图纸练习二、三、四、五、六,一步步的来解决重难点。比如,屈腿慢起,肩肘倒立,过渡到直腿肩肘倒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动作。学生学得很积极、很带劲。 2、教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 整体上感觉杨老师的课教师的特色很明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在喊口令的时候音调提高,声音突然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集合纠错、分组练习,紧凑而又从容,当教师宣布垫子下面有图纸,根据图纸顺序来进行自己练习,学生像是发现了新大陆那般惊喜。 在徒手操的部分,就已经开始了很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比如双手叉腰,肩膀向后振(要求四指扶住腰用力)这刚好为学习本课重点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做了铺垫。 3、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布置合理。 精心布置的练习场地与器材,安排合理,圆形,两人一块垫子,加大了练习次数与练习密度,这也为解决重难点做了强大的保障,使学生达成既定目标。 就连最后安排的身体素质练习也很有针对性,借助器材,做腰腹力量练习、比如仰卧起坐、收腹举腿、车轮跑。真是一物多用,一场多用,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与更换器材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练习。 4、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面广。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下课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展示时,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在帮助下完成肩肘倒立,达成了教学目标。

实心球投掷的动作要领

实心球投掷的动作要领 实心球动作要领 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后面那只脚)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斜上方45度角)方掷出。 用力顺序:两腿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出手速度要快,用力要猛。 易犯错误:没有利用充分蹬腿收腹的力量,仅仅利用双手的力量将球掷出。 自我练习方法:建议同学们每天坚持做俯卧撑、拉单杠、徒手掷实心球动作练习动作等等,增加上肢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能做出双手持球于头上后方,身体后仰(尽力成满弓),由双腿用力蹬地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把球掷出。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 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用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以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2、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 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力量训练的几点建议由于投掷实心球是属于力量型运动,要想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需发展投掷实心球的爆发力,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训练:1、发展局部肌群力量: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举重物练习

投实心球要领.

投球时腰身体要 一、实心球的项目特性实心球是一项力气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气为根底,以动作速度为中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果有三个要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要素。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间隔和时间决议,用力间隔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程度及控制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果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能够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控制水平。(如个别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呈现屈肘动作,都会影响其本身的出手高度。) 二、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1、握球和持球握球的办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间隔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坚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能够俭省力气,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留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沛发挥两臂、手指和伎俩的力气。 2、准备姿态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间隔约一脚掌,左右脚间间隔半脚掌,后脚脚跟略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预摆是为最后用力进步实心球的初速度发明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普通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构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能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完毕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性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进步手臂的鞭打速度。 三、实心球教学、锻炼几种办法(1)实心球教学诱导办法对初学者停止游戏方式教学,培育学生的学习兴味,熟习球性,初步树立投掷实心球的认识。游戏用球能够是实心球也能够用重量较轻的实心小球。 1、原地传球接力场地器材:在球场或田径场上,实心球8-12个。办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红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端,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办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办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到达为胜。规则:①以教员口令统一开端;②按规则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2、抛实心球练习(一)器材:实心球或小球每两人一个。(二)把学生分红两组人数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竞赛每组两队停止竞赛,另两队队员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胜的即为胜。第一次:抛球击掌,体前向上抛球,击掌后接球,以击掌次数多者为胜;第二次:抛球转体,脑后向上抛球,转体后接球,以转体度数多者胜;第三次:蹲、起抛球。下蹲起立的同时向上抛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拍地次数多者为胜。 3、规则:

高远球的种类和练习特点

高远球 羽毛球的最重要的是步伐。应该明白这一重点 羽毛球各种击球技术,按其特点进行分类,概括起来可有以下几个方面:后场高空击球技术;前场网上击球技术;下手击球技术;中场击球技术。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后场高空击球技术 后场高空击球也称后场上手击球,即在尽可能高的击球点上,还击对方向底线附近击来的高球。它具有主动性强,击球力量大等特点,可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威胁,是初学者首先必须学好的技术。 高远球 以较高的弧线将来球击到对方场区底线附近叫击高远球。击高远球是一切上手击球动作的基础。 高远球的特点是球的弧线高、滞空时间长,它的作用是逼迫对方远离中心位置退到底线去接球,一方面可减弱对方进攻的威力,为我方进攻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在己方被动情况下,有较多的时间来调整站位,摆脱被动局面。 上手击高远球分为:正手击高远球;反手击高远球;头顶高远球。 正手击高远球 这是羽毛球上手击高远球技术中的基础。 击球前的准备动作要领首先判断来球的方向和落点,侧身后退使球在自己右肩稍前上方的位置,左肩对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在右脚上左臂屈肘,左手自然高举,右手持拍,大小臂自然弯曲,将球拍举在右肩上方,两眼注视来球。击球时,由准备动作开始,大臂后引,随之关节上提明显高于肩部,将球拍后引至头后,自然伸腕(拳心朝上),然后在后脚蹬地、转体和腰腹的协调用力下,以肩为轴,大臂带动小臂快速向前上方甩动手腕,在手臂伸直的最高点击球。击球后,持拍手臂顺惯性往前下方挥动并收拍至体前。与此同时,左脚后撤,右脚向前迈出,身体重心由后脚移到前脚。 正手击高远球可以用不起跳或起跳进行击球。后者是为了争取高点击球,以赢得时间上的主动,但对步法技术和体力要求较高。因此,初学者一般先学不起跳正手击高远球。待熟练掌握后,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场上的情况综合运用这两种击球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说课稿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羽毛球是球类项目中比较好开展的,运动技能强的休闲性的运动,它的观赏性好,操作性简单。多数学生比较喜欢这项运动。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是高等学校体育教科书《羽毛球运动》中的羽毛球的正手击高远球。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动作,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吊球、平抽球等都有很大影响,在上次课掌握握拍方式与一些基本知识之后,本次课开始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本次课的重点是准确的击球位置难点是挥拍时的“转髋”、“鞭打”及全身协调用力。)四、学情分析 (目前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情况较好,学生对羽毛球较熟悉,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也有活动,球感还可以,但对正确的羽毛球技术动作不够了解) 五、教学目标 (本次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正确的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技术动作,更好地锻炼对上下肢复杂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强灵敏度,加强耐力,增强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意识,并通过本次课学习,对羽毛球运动,对体育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的击球位置。 难点:挥拍时的“转髋”、“鞭打”及全身协调用力。 七、教学过程与环节 (1)、准备部分(15分钟)

1、课堂常规 2、热身 3、辅助练习 (2)、基本部(25分钟) 1、讲解羽毛球运球正手击高远球动作结构、身体姿势,手臂动作,手脚的协调配 合。 2、讲解、示范正手后场高远球击球动作。 3、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到指定场地内进行练习正手后场羽毛球击球动作,巡回指 导、提示要点,点评动作、观察学生练习情况,调整练习内容,调动练习热情。 4、教师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进行游戏并让学生明确与自觉遵守规则 (3)、结束部分(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2、纠正个别同学在学习时发生的错误动作。 3、总结本次课的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实心球动作要领、图解及训练方法

实心球动作要领、图解及训练方法 一、实心球动作要领及图解 实心球动作要领 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后面那只脚)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斜上方45度角)方掷出。 用力顺序:两腿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出手速度要快,用力要猛。 易犯错误:没有利用充分蹬腿收腹的力量,仅仅利用双手的力量将球掷出。 自我练习方法:建议同学们每天坚持做俯卧撑、拉单杠、徒手掷实心球动作练习动作等等,增加上肢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能做出双手持球于头上后方,身体后仰(尽力成满弓),由双腿用力蹬地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把球掷出。 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

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一、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后面那只脚上或两脚之间,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支撑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斜上方45度角)方掷出。 二、动作技术环节: 持球、用力蹬地、送髋展胸、挥臂掷球、掷球后的缓冲。 1、持球 1)、正确动作:因为是双手持球,首先要考虑两手能够同时用力,球出手最后手指能充分拨球。 动作要求:两手用手指包球,两手心空出,大拇指交叉或并排放在球底,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其余六手指对称来托球,这样既能使球固定,又有利于最后用力,球出手瞬间,更多的手指充分拨球,并且出手角度不易过低。如图: 图1 2)、错误动作: (1)球完全握在掌心里,手放在球的两侧。这样握法自然缩短了动力臂,影响的出手速度。出手时甩腕受阻,更没有手指拨球,还有就是很容易形成一臂用力。这要求老师必须做好示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持球的动作。 (2)两个食指和拇指形成心形。这样的握法,球在手中不是很牢,易脱落,最后出

手感觉类似篮球传球,只能用食指拨球。最主要的是两肘容易外展,用力方向分散,不利 于向前用力。可以把拇指下伸放在球底部。 2、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 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如图: 图2 3、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包括: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 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 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图3

图文并茂抛实心球技巧

图文并茂抛实心球技巧(二) 发布: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7200347.html, 发布日期:2011-12-21 掷实心球 一、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后面那只脚上或两脚之间,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支撑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斜上方45度角)方掷出。 二、动作技术环节: 持球、用力蹬地、送髋展胸、挥臂掷球、掷球后的缓冲。 1、持球 1)正确动作: 因为是双手持球,首先要考虑两手能够同时用力,球出手最后手指能充分拨球。 动作要求:两手用手指包球,两手心空出,大拇指交叉或并排放在球底,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其余六手指对称来托球,这样既能使球固定,又有利于最后用力,球出手瞬间,更多的手指充分拨球,并且出手角度不易过低。如图: 图1 2)错误动作: (1)球完全握在掌心里,手放在球的两侧。这样握法自然缩短了动力臂,影响的出手速度。出手时甩腕受阻,更没有手指拨球,还有就是很容易形成一臂用力。这要求老师必须做好示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持球的动作。 (2)两个食指和拇指形成心形。这样的握法,球在手中不是很牢,易脱落,最后出手感觉类似篮球传球,只能用食指拨球。最主要的是两肘容易外展,用力方向分散,不利于向前用力。可以把拇指下伸放在球底部。 2、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如图: 图2 3、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包括: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第一次课《原地双手体前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原地双手体前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子,启示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造就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自动的学习与生涯态度。按照水平四的领域要求,同时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来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我校二年级共有7个班,平均班容量为48人左右,从班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状况来看为一般,且有9%左右的肥胖儿。另外,初二年级学生协调性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双手头上前投实心球技术动作较复杂,对于初二年级同学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或体育竞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90%以上学生明确本课目标,了解本课练习内容,了解原地双手体前前抛实心球技术的概念. 技能目标:70%-90%的学生掌握双手头上前投实心球的动作技巧,以及掌握原地双手体前前抛实心球成绩的训练方法。 情感目标:敢于创想和表现,培养自信,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愉快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流程图: 目标:调动与吸引全体学生 措施:激励性的讲解、提示课堂管理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目标:提高力量素质,培养 措施:落实要求,有效分层分组, 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评价与创新 要求:动作规范, 要求:动作连贯, 要求:遵守规则, 标准有力, 掌握技术, 合作探究, 坚持到底。 团结协作。 团队配合。 ---------------------------------------------------------------------------------------------------------------------------------------------- 8分钟 目标:放松身体, 措施:音乐伴奏, 巩固提高, 师生评价。 加强兴趣。

2018年中考体育投掷实心球项目训练方法

2018年中考体育投掷实心球项目训练方法 大多数初中生,实心球技术动作掌握不是很好,许多学生投掷用力顺序不当,导致球出手后没有远度和高度。根据多年来的的教学经验,结合实心球自身的特点,帮你掌握实心球的练习技巧。 一、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要领 两手五指分开持球的两侧,与两手握篮球的方法相同,置于体前,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屈腿站立),相距一步距离,以前后开立为好,上体适度前倾,稍抬头;重心下降,两手持球向头后上方摆动,抬头、挺胸、送髋;两腿蹬伸、收腹、抬体、挥臂、扣腕,同时抬头看球;球出手后,屈膝、收腹、降低重心,团身缓冲。 二、影响成绩的因素 1、力量与爆发力 投掷项目需要人体用力,投掷实心球是双手同时用力的的投掷项目,要求双手用力要均衡,出手速度要快,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同学们在练习中会发现,体重较重的学生投掷成绩较好,这是因为他们的绝对力量比体重轻的学生大的缘故。 2、投掷技术 投掷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出手角度与身体用力的协调性。 三、易犯错误 1、球预摆不到位,出手时机过晚,导致球往下砸,出手角度偏低。 2、学习初期:两腿不蹬地、上体不前移,仅靠挥臂抛球,没有周身协调用力。 3、预摆或出手时总低头,影响出手角度和用力。 四、常见的练习方法 1、徒手模仿练习:多做抬头预摆练习,摆到头后最大值,将肩关节充分拉开,使下肢超越躯干、躯干(胸部)超越上肢。 2、挥臂练习:多做原地屈膝、展胸、摆球后,向体前砸球的练习,体会全身协调用力。 3、多做球摆到位后,就出手,养成出手时抬头看球飞出的方向;或掷轻物的练习,体会爆发式用力。 4、完整动作练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对着“足球墙”掷,调整与“足球墙”的距离及砸在墙上的高度,来纠正出手的时机和角度;

肩肘倒立教学设计

肩肘倒立(一)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合肥市滁州路小学聂晓敏 一、设计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为目的。本课主要以新授课为主,思维与练习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通过自主学习,体会肩肘倒立技术动作,给出思维和参与结合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为后续的体操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1.肩肘倒立 2.游戏:小小建筑师 三、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肩肘倒立夹肘、立腰动作技术,通过各种辅助练习,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在同伴的保护和帮助下完成肩肘倒立的动作。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腰腹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达到锻炼身体的功效,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注重培养同学间的交流协作,通过互相观看、相互指导、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增进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合作探究和取得成功的喜悦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夹肘、立腰。 难点:压垫展髋的时机。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的《肩肘倒立》。它在本年级共安排五次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主教材肩肘倒立是《课

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六、学情分析 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也称为青春期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他们抗挫折能力较弱,遇到失败容易丧失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模仿等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尝试,让他们敢于冒险、挑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也可使学生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七、肩肘倒立(单元计划)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训练内容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训练内容 一、复习发球练习5分钟 二、正手击高远球动作练习: 1、教师讲解正手击高远球目的以及高远球的球路和正手击高远球分解与 完整动作5分钟; 2、原地的四拍分解挥拍练习8分钟, 3、原地的两拍分解挥拍练习8分钟 4、原地的一拍一动挥拍分解练习12分钟(为本次训练的重点,动作的完 成程度直接影响击球的效果) 5、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挥拍的完成程度进行多球的打击球练习12分钟(挥 拍的速度和拍面的转动情况仔细检查)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评价单: 1.我觉得在羽毛球体育训练课中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所掌握的技能技巧,还有一样我觉得的同样重要,那就是对羽毛球的热爱,我想在这方面也给一定的权衡。 我想评价学生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其中教师评价占总体成绩的80%,学生自评占总体成绩单的20%,而在教师评价这部分的成绩又将成绩考核占70%,平时分占30%的比例,考核是指最终的测试成绩,而平时分包括对上羽毛球课时的服装、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等情况。在学生自评当中,以学生自已对自己课堂表现,掌握情况打分。当两种分相加不足6 0分时,为评价不合格,若60-80分为则良好,80至满分则为优秀。评价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2.对教师的评价除了领导,同事之间的互评以外,我们还要采用学生的评价方式,来对教师本身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对传授知识的能力,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以一半对一半的评价方式。 3.总体评价方式是以教师与学生的双方的互评,从而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总体评价进行分析,让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有生有色! 自评:先分解再逐步结合各个动作进行练习,学习者容易掌握,能够很好地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充分,同时对个别学生的差异性格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成果较显著。然由于场地和器材的局限性,对时间的控制性不够,还得加强。 他评: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鼓励语还是蛮及时的,场地的安排及器材准备比较充分,但课后没有进行相关放松活动

实心球投掷的动作要领

实心球投掷的动作要领 一、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要点 1、原地:在球没有出手前,两脚的任何一点同时着地,都应理解为原地,这样更有利于重心的前后移动。一般采用两脚前后站立,也能够采用左右开立的姿势。 2、双手:双手同时持球,并用相同的力将球掷出,而不是像单手投篮一样,一手抚球,一手用力。 3、头上:球出手时必须是经过头上掷出,而不是经过身体其他任何部位。 4、掷:必须有“鞭打”动作,而推、投、抛等投掷动作皆没有“鞭打”。能够提示学生想象儿时玩的“抽陀螺”,所不同的是“鞭打”的用力方向,“抽陀螺”是横向鞭打,掷实心球是纵向鞭打。 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多采用的是两人一组对掷,以及多人一组的循环练习,个人练习的方法采用的较少。以下三种方法是比较实用的个人练习法。 (1)用实心球能够做一些拨指、抛接(上下、左右、身前身后)的热身练习。 (2))原地的鞭打练习: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球上举,提踵,身体向上伸展,继而迅速将球垂直向下鞭打。 (3)利用一面能够利用的墙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距墙壁4—5米的地方,面对墙壁实行练习,这种练习法在单人练习时省时高效。 三、实心球掷远的决定因素

实心球练习属于投掷的范畴,决定实心球掷远的主要因素必定是投掷项目的共同要点——掌握良好的投掷技术,在适宜的投掷角度上增大出手速度。获得最理想效果的出手角度应为45度,且出手速度越快越好。因为器械的形状不同,在空气中飞行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升力的影响,所以,铁饼、标枪的出手角度要小些,掷飞盘、打水漂等的出手角度更小,向远方投垒球、投沙包等的出手角度要大些,只有铅球、链球、实心球的出手角度接近45度。出手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器械出手时人体和器械已具有的速度。 由此可知,决定实心球投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根据当前的规则,指导学生做好“引球”动作也是需要的,但同时要协调配合重心的前后移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个别学生的“引球”动作做的很好,但“引球”后停留的时间过长才发力,失去了“引球”的作用效果。 四、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成绩测量 虽然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很多中学的田径运动会中,但其还不属于正式的田径比赛项目,所以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像铅球、标枪和铁饼一样的,经过科学论证并行成规则的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场地及成绩丈量方法,因而迫切需要出台一套科学合理的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测试场地和成绩丈量方法。 现行的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场地,一般采用宽为3米的长方形区域作为测试场地。在成绩的丈量时,是沿用掷手榴弹的成绩丈量方法,取实心球落地的最近点(距离起掷线的最近点)至起掷线内沿

前抛实心球技术要领.

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技术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后面那只脚)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方(斜上方45度角)掷出。 用力顺序:两腿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出手速度要快,用力要猛。 易犯错误:没有利用充分蹬腿收腹的力量,仅仅利用双手的力量将球掷出。 自我练习方法:建议同学们每天坚持做俯卧撑、拉单杠、徒手掷实心球动作练习动作等等,增加上肢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 后抛实心球训练方法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掌,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

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2、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用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以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 2、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 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力量训练的几点建议 由于投掷实心球是属于力量型运动,要想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需发展投掷实心球的爆发力,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训练: 1、发展局部肌群力量: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举重物练习或爬竿。 2、发展腿部肌群力量:负重蹲立、蹲跳。 3、发展躯干肌群:仰卧起坐,俯卧收背,转体练习。 4、用哑铃或重物做上举后仰前摆的模仿练习。

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要领解析

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要领解析 羽毛球比赛发球的技术中,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是基本的技术之一。所谓高远球,就是球的运行轨迹又高又远,当球到达最高点呈自由落地下落时与地面成垂直的角度,落点在对方场区底线附近。 掌握发高远球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球的时候,将球发至对方后场底线附近,达到压迫对方进攻,为本方创造进攻机会的技术。 以下为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动作要领: 1、发球站位 站在发球区靠中线、举前发球线一米之内的位置。 2、发球准备姿势 左脚在前,脚尖朝向球网,右脚在后,脚尖朝向右前方。双脚间距约与肩同宽,重心在双脚之间,自然放松站立,身体稍侧向球网。右手正手持拍,使持拍手虎口对准球拍拍沿,自然举在身体右侧;左右轻握羽毛部分,自然举在胸前,双眼注释对方场地。 3、发球引拍动作 身体稍向右转,形成左肩向球网,重心转移至右脚,右臂向右上方自然摆起,完成引拍动作。 4、挥拍击球动作 重心随着引拍动作的完成,有侧面转向正面,左脚前移,右脚后跟提起,上体微微前倾,右前臂从斜下方之挥动球拍的同时,左手放球。此时,持拍手腕部尽量伸展,右前臂完成向侧下方挥动后顺势往上发挥动。当球自然落至手臂向下自然垂直的球拍击球点时,紧握球拍,向前上方鞭打,用力击球。 5、随前动作 完成击球后,手臂继续内旋,顺势向左肩上方挥动。 6、回位 回收动作至胸前,双脚约平行站立,重心降低,位于双脚之间,做下一次击球准备。 总之,若想使高远球发好,就必需使身体重心的移动,手臂挥动的力量,手腕鞭打的力量很好地、协调地结合起来,使整个发高远球的动作协调,并充分地把身体各部位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都通过球拍而作用到球上面。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前抛实心球动作要领

前抛实心球 前抛实心球的动作流程为:两脚水平开立,与肩同宽..然后腰后弯,此时腹部必前突,胸部必前挺,双手抱球举过头顶,置于脑后.此时整体的形态形成向后弯曲的弧形.然后腰腹突然用力,使上体猛然前折,带动双手向前上方前抛.使球抛向远方.球出手瞬间整体的形态为,上体向前弯曲,此时腹部后凹,胸部内含,整体形成向前弯曲的弧形.整个抛球的过程身体瞬间由直立、变为后仰、再变为前俯.后仰、前俯的瞬间转换使腰部切换出巨大的抛弹之力,其力传导至手部.从其使球飞向远方。 其发力形式,与弹板弹射小球类似,找一个塑料尺子作弹板,弹射一下橡皮之类的小物件,体认弹板的发力模式,便可以深刻理解抛球时上体由后仰变为前俯的重要意义在于,先使身体这个弹板,向后弯曲蓄力,然后再前弹,把弹板上的球抛弹而出。 前抛实心球还可以作为提高腰腹,瞬间爆发力的功力练习。 原地前抛实心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测试一直是教学中重点、难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学生存在着以下几种错误动作,及相应的纠正方法。 1、站位时两脚前后开立过大或过小。如开立过大不利于发力,过小背弓不充分。纠正方法:站位时左肩对投掷方向,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然后左转即可。 2、持球后引不充分。如果后引不充分,在前抛过程中对球做功距离短,影响投掷远度。纠正方法:双手后引握肋木,后引时腹肌有明显拉伸感。 3、支撑腿弯屈。送髋时,如果前腿弯曲,无法形成有效前支撑制动,重心降低前移超过支撑点,也就无法形成双肩制动及“鞭打”动作。纠正方法:两腿前后开立,双手背后,重心落在后腿上,然后重心前移,前腿伸直,当重心前移到前腿时,前脚掌撑地,前腿伸直上顶。 4、上肢用力过早。如果上肢用力过早,没有“鞭打”动作,出手速度大打折扣。纠正方法:双手后抓肋木,充分体会送髋、挺胸、制动,挥臂鞭打动作,体会自下而上发力。 5、出手时单臂发力抛球。纠正方法:双手手指重叠后引,帮助者一手握紧其双手,一手撑其后背,使其体会向正前挺胸双臂发力。 6、出球时平抛。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最佳出手角度,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据统计,出手角度应在35---39度之间,对于平抛。纠正方法:在其前面2M处放一高于其头部约1.3M的标志杆,抛球时使球从杆尖跃过。 满分男生9米80.女生7米50.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如个别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出现屈肘动作,都会影响其自身的出手高度。) 二、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说课稿

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快乐为主题”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和动作速度相结合的项目,以力量为基础,动作速度为核心。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自我力量练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所以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通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和腹背力量,提高学生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期,赋有朝气、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等特点,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适当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因才施教,创造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克服困难的优 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最后用力 教学难点:全身协调用力 六、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准备活动——学习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练习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放松——总结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检查学生服装,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2.准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其中包含慢跑及徒手操,使学生充分的热身,降低因热身不足的运动损伤率。 3.学习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教师通过挂图、完整动作示范,动作分解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运用分解法、完整法等教学方法,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 要领。 4. 练习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在练习中教师采用口令提示、巡回指导、 纠错等教学方法辅助学生练习,练习分为无球练习、突破重点练习及有球练 习,无球练习中有分解动作练习和完整动作练习,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循 序渐进的突破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突破重点练习以两位学生为 一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最后用力,从而提高投掷成绩;最后的有球练习中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排球代替实心球练习,使学生能流畅的完成 投掷动作,第二个阶段是用实心球练习,该阶段一定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使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练习,并通过辅助器材来帮组学生掌握出手角度。 5.放松: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拉伸身体和自我身心调整。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掌握动作要领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和善于发言的能力,最后教 师对本课进行总结,提出下节课的要求及课后作业。 七、教学特色 1.在突破重点练习中,两个学生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固定皮筋,另一个学生抓住皮筋的另一端作最后用力练习,这可以让学生体会最后用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的品质。 2.强化学生出手角度,在有球练习中两根竹竿形成门柱,两条尼龙绳在竹竿的上方组成一个离地3米高的目标区域,学生在练习时使球通过两条尼龙绳之间的目标区域,该方法可以更为直观的清晰的认识出手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