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坚阴)
(5)咸
1)软坚Biblioteka Baidu结-如瓦楞子、牡蛎治疗瘰疬痰 核(淋巴结结核、皮下脂肪瘤) 、痞块(泛
指腹内肿块)
2)泻下-如芒硝治疗便秘(泻下通便)
•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 • 药性-根据实际疗效确定、归纳 • 药味-药物的真实滋味、实际性能
• 气味结合 1) 气味不同,作用各异 2) 气同味异-苦寒、辛寒 3) 味同气异-甘寒、甘温
用药的”七情”
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 清金散(黄芩)、地锦草止痢
2.相须 -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增强疗效 • 如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 大黄+芒硝,攻下泻热
3.相使
- 以一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利水健脾的茯苓
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4.相畏
• 同归肺经,升降浮沉不同 麻黄、桔梗-升浮-宣肺 杏仁、苏子-沉降-降气止咳平喘
• 一药归数经 • 龙眼肉-心经-心悸失眠健忘
-脾经-食少体倦、腹胀便溏 • 山药-归脾、肺、肾经 • 知母-归肺、胃、肾经
(四)毒性
• 中药-安全,低毒 • 中毒原因、途径
1. 对毒性认识不足 2.过量或长期用药 • “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三)归经
-药物对于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
• 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 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 或没有作用。 ➢ 引经药
➢ 太阳经头痛-头项痛-羌活 ➢ 少阳经头痛-头侧痛-柴胡 ➢ 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白芷 ➢ 厥阴经头痛-头顶痛-吴茱萸
(二)升降浮沉
-指药物对疾病治疗作用中的趋向性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 乌头、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 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党参、细
辛、白芍、赤芍
➢ 张仲景 甘遂半夏汤 (甘遂, 半夏,芍药 , 甘草)
(2)十九畏
➢ 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 ➢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 丁香畏郁金,乌头畏犀角, ➢ 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 人参畏五灵脂
9.有意或盲目滥用 ( X )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 10.体质因素 1) 苦楝皮4-6g,体弱女子4g中毒 2) 过敏体质者,如哮喘、荨麻疹 11.乳母用药 • 乳母用雷公藤-哺乳患儿出现毒副反应 12.外用中药使用不当
三、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
以上的药物合用。
• 狼毒-瑞香科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月腺大戟的根, -逐水祛痰,破积杀虫
• 如五味子治疗出虚汗(敛汗) • 山茱萸、金樱子治疗遗精(涩精、固精) • 乌梅、五倍子治疗泄泻(止泻)
(4)苦
1)能泄 -如大黄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 杏仁治疗肺气上逆的喘咳(降肺气止 咳平喘); 黄连治疗热盛心烦(清热泄火)
2)能燥-如苍术治疗湿证(燥湿) 3)能坚阴-如黄柏、知母清湿热、泻火存
1.与病位病势的关系 1)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病位在下在内-宜用沉降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3)病势上逆-宜降不宜升 4)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2.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
➢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寒凉-沉降 ➢ 质地轻-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 质地重-沉降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 3.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 酒炒-升,盐炒-下行 • 姜汁炒-散,醋炒-收敛 • 少数升浮药配多数沉降药,随之下降 • 少数沉降药配多数升浮药,随之上升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相结合
• 同归一经(肺经),其气不同
▪ 紫苏-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 薄荷-凉-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 干姜-热-温肺化饮(肺寒) ▪ 黄芩-寒-清热泻火(肺热)
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 胜”
3.误食误用 4.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5.配伍不当 ➢ 附子兼饮酒 ➢ 朱砂与碘、溴化物同用-医源性肠炎 6.药不对证 “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 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7.制剂不当、煎服方法不当 8.轻信或迷信单方、验方、秘方
四气误用
• 寒证用寒凉药-如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 热证用温热药-如火上浇油
• 病重药轻 • 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如隔靴搔痒 • 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如扬汤止沸
• 病轻药重 • 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 • 当用凉药而用寒药-反伤其阳
2.五味
-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 药味不同,作用不同;药味相同,作用相近
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第八章 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医如操舟将,药似对敌兵”
四气的确定
• 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的, 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
1)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寒性或凉性 • 如黄芩、板蓝根-发热口渴、咽痛 • “热者寒之” 、 “疗热以寒药”
2)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温性或热性 • 如附子、干姜-腹中冷痛、脉沉迟 • “寒者热之” 、 “疗寒以热药”
•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 药物减轻或消除
• 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 5.相杀 •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
性或副作用 • 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 • 相畏、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
6.相恶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可使另一药物 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 补气作用
• 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1)辛
1)能散-发散 如麻黄、薄荷治疗表证(发散解表)
2)能行-行气、行血 如木香行气治疗气滞, 川芎活血治疗血瘀
(2)甘
1) 补益-如人参、熟地治疗虚证 2)和中-如甘草调和方中药物的药性 3)缓急-如甘草治疗痉挛疼痛(缓急止痛
(3)酸
-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7.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 -如“十八反”、“十九畏”
(1)相须、相使 -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 (2)相畏、相杀 -互相拮抗,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3)相恶、相反 -互相削弱,抵消原有功效,甚至产生毒
副作用
(二)禁忌
1.配伍禁忌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5)咸
1)软坚Biblioteka Baidu结-如瓦楞子、牡蛎治疗瘰疬痰 核(淋巴结结核、皮下脂肪瘤) 、痞块(泛
指腹内肿块)
2)泻下-如芒硝治疗便秘(泻下通便)
•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 • 药性-根据实际疗效确定、归纳 • 药味-药物的真实滋味、实际性能
• 气味结合 1) 气味不同,作用各异 2) 气同味异-苦寒、辛寒 3) 味同气异-甘寒、甘温
用药的”七情”
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 清金散(黄芩)、地锦草止痢
2.相须 -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增强疗效 • 如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 大黄+芒硝,攻下泻热
3.相使
- 以一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利水健脾的茯苓
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4.相畏
• 同归肺经,升降浮沉不同 麻黄、桔梗-升浮-宣肺 杏仁、苏子-沉降-降气止咳平喘
• 一药归数经 • 龙眼肉-心经-心悸失眠健忘
-脾经-食少体倦、腹胀便溏 • 山药-归脾、肺、肾经 • 知母-归肺、胃、肾经
(四)毒性
• 中药-安全,低毒 • 中毒原因、途径
1. 对毒性认识不足 2.过量或长期用药 • “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三)归经
-药物对于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
• 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 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 或没有作用。 ➢ 引经药
➢ 太阳经头痛-头项痛-羌活 ➢ 少阳经头痛-头侧痛-柴胡 ➢ 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白芷 ➢ 厥阴经头痛-头顶痛-吴茱萸
(二)升降浮沉
-指药物对疾病治疗作用中的趋向性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 乌头、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 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党参、细
辛、白芍、赤芍
➢ 张仲景 甘遂半夏汤 (甘遂, 半夏,芍药 , 甘草)
(2)十九畏
➢ 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 ➢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 丁香畏郁金,乌头畏犀角, ➢ 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 人参畏五灵脂
9.有意或盲目滥用 ( X )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 10.体质因素 1) 苦楝皮4-6g,体弱女子4g中毒 2) 过敏体质者,如哮喘、荨麻疹 11.乳母用药 • 乳母用雷公藤-哺乳患儿出现毒副反应 12.外用中药使用不当
三、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
以上的药物合用。
• 狼毒-瑞香科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月腺大戟的根, -逐水祛痰,破积杀虫
• 如五味子治疗出虚汗(敛汗) • 山茱萸、金樱子治疗遗精(涩精、固精) • 乌梅、五倍子治疗泄泻(止泻)
(4)苦
1)能泄 -如大黄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 杏仁治疗肺气上逆的喘咳(降肺气止 咳平喘); 黄连治疗热盛心烦(清热泄火)
2)能燥-如苍术治疗湿证(燥湿) 3)能坚阴-如黄柏、知母清湿热、泻火存
1.与病位病势的关系 1)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病位在下在内-宜用沉降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3)病势上逆-宜降不宜升 4)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2.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
➢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寒凉-沉降 ➢ 质地轻-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 质地重-沉降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 3.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 酒炒-升,盐炒-下行 • 姜汁炒-散,醋炒-收敛 • 少数升浮药配多数沉降药,随之下降 • 少数沉降药配多数升浮药,随之上升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相结合
• 同归一经(肺经),其气不同
▪ 紫苏-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 薄荷-凉-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 干姜-热-温肺化饮(肺寒) ▪ 黄芩-寒-清热泻火(肺热)
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 胜”
3.误食误用 4.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5.配伍不当 ➢ 附子兼饮酒 ➢ 朱砂与碘、溴化物同用-医源性肠炎 6.药不对证 “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 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7.制剂不当、煎服方法不当 8.轻信或迷信单方、验方、秘方
四气误用
• 寒证用寒凉药-如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 热证用温热药-如火上浇油
• 病重药轻 • 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如隔靴搔痒 • 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如扬汤止沸
• 病轻药重 • 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 • 当用凉药而用寒药-反伤其阳
2.五味
-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 药味不同,作用不同;药味相同,作用相近
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第八章 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医如操舟将,药似对敌兵”
四气的确定
• 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的, 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
1)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寒性或凉性 • 如黄芩、板蓝根-发热口渴、咽痛 • “热者寒之” 、 “疗热以寒药”
2)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温性或热性 • 如附子、干姜-腹中冷痛、脉沉迟 • “寒者热之” 、 “疗寒以热药”
•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 药物减轻或消除
• 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 5.相杀 •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
性或副作用 • 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 • 相畏、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
6.相恶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可使另一药物 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 补气作用
• 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1)辛
1)能散-发散 如麻黄、薄荷治疗表证(发散解表)
2)能行-行气、行血 如木香行气治疗气滞, 川芎活血治疗血瘀
(2)甘
1) 补益-如人参、熟地治疗虚证 2)和中-如甘草调和方中药物的药性 3)缓急-如甘草治疗痉挛疼痛(缓急止痛
(3)酸
-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7.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 -如“十八反”、“十九畏”
(1)相须、相使 -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 (2)相畏、相杀 -互相拮抗,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3)相恶、相反 -互相削弱,抵消原有功效,甚至产生毒
副作用
(二)禁忌
1.配伍禁忌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